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这一个月来,几个有语言天赋的年轻通事不仅跟着四个向导学说话,还跟沿途的各个部落的人都学说他们的语言。

    虽然大多数时候依旧只能靠动作来表达,但是他们也学会了不少各族的简单语言。

    比如说你好,交易,钱币,不行等等单词。

    他们来的时间似乎不是太好,因为一出南北山脉,就遇到了当地的乌鸦族西进,与黑脚族进行大战。

    黑脚族就居住在山脉的半丘陵地带,他们以种植烟叶和狩猎为生,民风彪悍,但是人数却不多。

    而乌鸦族是西部大平原希达察族的分支,他们的生活多以野牛和马匹为重要食物来源,野牛为他们提供肉食、衣著、长袍、圆锥帐篷篷罩、牛腱线绳、容器及盾牌等。

    除了这些,他们还会种植粮食和甜菜,这种甜菜也是他们主要的食物之一。在乌鸦族社会中,食物加工、建筑房屋、缝制衣服都是妇女的工作,只有战争才是男子的任务。

    因为势力庞大,他们几乎占领了整个西部丘陵地带,(从黄石公园一带到蒙大拿州大部)并且想要垄断整个烟叶的交易。

    是的,乌鸦族也是这一片区域的商人,他们把种植烟草视为大事,须举行仪式。根据他们的传统,烟草是神授,可以克敌制胜。

    在乌鸦族人中间,他们甚至还成立的烟草会。烟草会不同于其他会社,相当于教派,要收取会费并有一套繁缛的入会仪式;并且男人及其妻室均可参加。

    所以,哪怕看到乌鸦族的人吸食烟草,然后一个个变成疯子一样,也不需要奇怪。

    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吸食一次,这对他们来说,跟吃饭一样必不可少。

    乌鸦族势力庞大,他们的主支希达察族更是占据了大片的平原地带,并且一直向东,在跟达科塔族争夺达科塔人的土地。

    一看到乌鸦族人骑的高头大马,狄平夏立即喜出望外。

    在山脉以西的地区,虽然野牛不少,但是马匹却不多,他们这三千人即使想要买马也买不到。

    现在看到数千乌鸦族人全部骑着高头大马,狄平夏疲惫的精神立即振奋起来。“展旗,派出使节谈判。”

    通事王全看着远方那似乎一触即发的战场,有些害怕。“大人,对方可是要打仗啊!”

    “怂样,这些乌合之众有什么怕的,不听话就给我打,注意,只能打人,不许打马。老子走了一个月的路,早就走的不想动了。”

    狄平夏的亲卫立即从车上取出了三杆包裹的好好的旗帜,这一面是大明龙旗,一面是大明军旗,还有一面是他们神机营的旗帜。

    这三杆旗帜,龙旗和军旗都是九米长的竹竿,营旗是七米,当旗帜被展开,对阵的双方都有些好奇地望了过来,暂时显然是打不起来了。

    大明军队刚一出现,他们就已经发现了,当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也在猜测这是哪一方的人马。

    但是旗帜举起,人越走越近,看到大明士兵身上的衣服,他们彻底明白,这不是他们熟悉的部落。

    四个向导实际上这个时候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但是狄平夏只是让人给他们一人一斤盐,他们就非常乐意充当临时的翻译。

    身体跟他们之间的语言也不能说完全懂,但是连蒙带猜,好歹也能猜出七八成的。

    他们也不懂乌鸦族的话,但是懂黑脚族的话,而乌鸦族也有不少人懂黑脚族的话,所以相互之间能够交流。

    乌鸦族本就是当地的商人,他们看见大明人身上穿的衣服,腰里挂的铁刀,还有手里的圆形铁管,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整个美洲,如今还不能提炼钢铁,他们只能够提炼黄金,白银,青铜,因为这些金属的熔点都要比钢铁低的多。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就不知道铁器。因为大自然中,还有许多陨石融化的铁,甚至一些纯度极高的铁矿石,能勉强打造出来的铁器。

    王全在两百护卫的保护下,一步步靠近了双方的队伍,他没有去理马匹少的黑脚族,而是直接走向了几




第一百章 北上
    (昨天脑袋抽了,美洲那时候的确没有马,我早就知道,就是写的时候忘记了,已经修改了过来。)

    相比狄平夏在北方的顺利,易信从进入当地人的势力范围,就遭遇到了重重的阻碍。

    在历史上曾经雄霸一方的阿兹特克帝国如今还没有成立,还仅仅是刚发展起来。

    这是因为在北方,一个个部落还处于原始阶段。

    但是在南方,因为气候导致的文明发展比北方更快,已经有了明确的阶级和统治阶级,到处都已经形成了国家的雏形。

    1372年,一位库华坎与阿兹特克混血的国王阿卡马皮奇蒂利登基。正值特帕尼克斯国与阿兹特克人进行扩张时,墨西哥谷东部的阿科华国逐渐强大起来。

    两国爆发战争,阿兹特克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战争胜利以后,特诺奇蒂特兰也成为了一个大城市。

    1426年,特帕尼克斯君主特佐佐莫克去世,特帕尼克斯国陷入内乱。

    经过两年的战争,阿兹特克人的新君王伊茨科阿特尔才最终获胜,他整合了当时特诺奇蒂特兰、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组成了同盟,并取得墨西哥谷地的统治权。

    原先特帕尼克斯国的领土被三分,分别归属三个国家。特帕尼克斯国的国库也被瓜分,特诺奇提特兰获得百分之四十,德斯科科获得百分之四十,特拉科潘获得百分之二十。

    这三个国家结成的同盟,在接下来一百年年内将主宰墨西哥谷,并向沿海大举扩张。在此期间,特诺奇蒂特兰逐渐成为同盟中的主导力量。

    但是他们的强盛也是印第安人最后的辉煌,因为到了十六世纪,也就是1529年。西班牙人的到来,彻底中断了印第安人的发展势头。

    这个时候的中美洲,有点像一千多年前的中国,部落之间形成了联盟,但是有一个宗主国。

    中国的盟主是周朝,周朝的统治被结束之后,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而中美洲的盟主是特帕尼克斯国,如今他们已经处于统治的最后阶段。

    因为今年已经是1421年。

    受到特帕尼克斯国的影响,中美洲这里的部落都经历了一次时代的跃迁,这是中美洲各大部落发展的比北方更好的主要原因。

    战争虽然会摧毁一些文明,但是也促进社会的发展,新文明的诞生。

    特帕尼克斯国发展的越好,周围的部落模仿的也就越快。中美洲的许多部落都已经不再是家长制。而全部划分了阶级,有了统治阶层。

    只不过,因为美洲没有轮子,没有车的出现,所有人都还被限制在一个地方。

    没有车辆的运输能力,转运能力,再大的势力也根本无力向远方征讨。所以才形成了一个个部落,而不是一个庞大的国家。

    易信登陆的区域是后世的萨里纳克鲁斯,这里也是墨西哥地势最窄,最平坦,土地最肥沃的地区。

    他们的目标是濒临墨西哥湾的韦拉克鲁斯,那里也是“麦哲伦”记载的有象形文字出现的部落,疑似殷商后人聚集的区域。

    但是,刚一上岸,他们就遭遇到了这里瘴气的侵袭,六千人有超过十分之一都病倒了。

    热带雨林地区对任何不适应这里气候的人,都不是那么的友好,虽然他们有了万全的准备,准备了各种药物,但是在这么多人都病倒的情况下,他们暂时也只能驻守当地,然后派出人手探查周边情况。

    在原本的历史中,西班牙人抵达墨西哥的时候,他们被当地的土人认为是“白神”。

    按照这种逻辑,大明人登陆的时候,不被认为是“黄神”,也应该获得更加友好的对待。

    但是事实证明,这一切不过是乐观的想法。当地的土人因为炎热的气候,比大明人略黑,但是还能看出是黄种人的底子。

    因为这种肤色的相近,他们反而缺少了那种恐慌与尊敬。

    而这些雨林地区的人与北方的作战方式也大不相同,他们很少有大批人马的作战,主要依靠小股人马的偷袭。

    北方土人作战用木棒,石块,长矛,这里虽然也用石块和长矛,但是他们更喜欢用各种带毒的吹箭。

    因为语言不通,那些土人对大明士兵也没有应有的恐惧,他们虽然不敢直接面对人多势众的大明士兵,却用各种陷阱和偷袭让大明士兵苦不堪言。

    这个时候,羽林卫学出来的士兵,还有从南方山区抽调的士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用特种作战的方式,将那些偷袭的人马一个个擒获,并且搜寻到他们的老巢。

    当一个部落被完全剿灭,又一个部落被完全剿灭,当地的土人才安分了起来,转而开始寻求对话。

    在大明的计划里,这段只有两百公里宽的大陆架,将会是大明占领整个美洲,东西方联络的重要据点。

    虽然南方的巴拿马更窄,但是那里距离南北文明都太远,并不适合担当据点。

    易信的任务是在当地建立大明的统治势力,寻找大明与当地人的关系证据,或者干脆直接制造当地人与大明的联系的证据。

    通过这种方式,在当地建立粮食供应基地,打通了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间的联系之后,然后向北发展。

    所以在对方开始寻求对话之后,他并没有进行报复,而是积极与各大部落联络。

    语言不通是双方之间最大的障碍,他登陆近一个月的时间,依旧没有跟各部落建立真正的联盟,他们依旧还在学说大明话,而大明人也在积极学习对方的语言。

    不过,一支两千人的先遣队已经抵达了朱瞻基指定的拉本塔,寻找他所说的神庙。

    而跟当地人接触了之后,领队的两个羽林卫学的千总,非常确定。这里的人哪怕已经跟他们的语言不通,但是相互之间应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因为这里的人不仅肤色跟他们相近,而且人称代词“我”、“你”、“他”的发音,与古代中国人称代词的发音几乎一样。

    他们称“花”也是“发”,发音与大明官话中北方的口音完全相同。

    当他们教起了对方大明官话,这些人也是学的最快的,因为太多的发音,跟大明人差异不大。

    易信他们艰难地建立起了信任,并且用医术和农业在当地土人中建立起来了威信。

    不过因为目的不同,他们只能先按部就班地缓慢发展。

    而在印度半岛,最炎热的八月过去,朱棣也正式拉开了向帖木儿国进攻的大潮。

    在他抵达印度半岛的两个多月中,他已经让整个印度半岛山疙瘩那些小国,见识到了大明的威仪。

    那近五万骑兵,七万步兵,还有庞大的水师组成大军,让许多人口都不到十万的小国彻底被震撼住。

    一个个小国迅速臣服,特别是卡维里河以南的区域,包括沿海地带的小国,他们没有丝毫犹豫,就倒入了大明的怀抱。

    但是在印度的北方,因为德里苏丹国的威胁,许多小国依旧不敢完全倒向大明。

    这让朱棣下定了决心,决定首先给德里苏丹国一个教训,或者干脆就直接推翻他们的统治。

    征讨德里苏丹国,其实跟征讨帖木儿国的难度差不多大,因为即使是从距离德里最近的海滨城市苏拉特北上,距离也差不多两千里。

    但是,德里苏丹国与帖木儿国首尾相应,既然要对付帖木儿国,搂草打兔子,不打白不打。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德里苏丹国已经与帖木儿国并没有了利益关系。

    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是来自帖木儿国的四十大家族,他们大多是突厥人和阿拉伯人,这是他们跟帖木儿国最密切的关系。

    但是在国家层面,如今德里苏丹国的统治者们,并不愿意自己的头上还有一个太上皇,与帖木儿国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贸易方面。

    但是对众多印度教派的国家来说,整个德里苏丹国占据了旁遮普,中央省,河间地区的大片肥沃土地。

    他们势力庞大,威慑着周边的小国臣服,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反派。

    因为朱棣的改变主意,东征军的行军路线又要进行改变,在傅安的安排下,这支东路军应该的从印度河,也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沿着沿着印度河北上。

    这条路线是前往开伯尔山口最近,也是最平坦的路线。

    而且在大明的威慑下,沿岸地带的小国已经筹集了大批的粮食和船只,可以让大明军队北上。

    但是现在,这些计划全部要改变,因为要征伐德里,河流不畅,还是骑兵最为快捷。

    八月底,以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为主帅的一万骑兵,先是乘船北上,抵达孟买北方的苏拉特。

    这个时代,孟买当然还不存在,那里还是一片沿海的小岛,只有几个小镇。

    真正的大港口是柯枝,是果阿,是苏拉特这些古老的港口城市。

    与此同时,一支由三千大明士兵,八千印度士兵,五千印度劳役组成的船队,押运着粮食,火药,沿着印度河一路北上,为东征军提供补给。

    东征军出发之后的五日,朱棣才率领大军启程,前往北方的忽鲁谟斯。

    跟随大明舰队一起出发的,还有印度各国贡献出来的五万劳役。

    他们虽然不能上战场,但是不管安营扎寨,还是运送补给,都是用的上的。

    朱棣即使要尽量减轻大明士兵的负累,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战斗上。

    隆平侯张信因为在朱棣靖难之前的投靠,一直深受朱棣宠信。所以这次出征,他也被任命为南路军前营总兵官。

    但是担任他副帅的沐昕却知道张信聪明只是小聪明,没有大智慧。此人要不是朱棣宠信,早就因为犯下的过错贬职。

    实际上,他也不是没有被贬过。永乐十二年,张信随从北征,监督运饷。

    朱棣在隰宁进行大检阅,张信因前一夜强掳民女,荒唐了一夜,第二日称病不至。结果被朱棣贬为办事官,不久因为在北征中立下功劳,才官复原职。

    在异国他乡出征,沐昕深知情报的重要性。他身为副帅,大力提拔了一批羽林卫学出来的将士担任前中后军的警戒任务,就连整个情报机构,也全部交给了他们和咨情司的內监,锦衣卫。

    这一路北上,虽然全部是骑兵,但是受限于各地的补给补充,大军每日只行军百里,预备用十五日的时间抵达德里苏丹国的境内。
1...221222223224225...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