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也就是说,他的尸体不能运回皇宫,只能在寺庙停灵。至于放多久,还要等朱棣的圣旨。

    按照大明的习俗,基本上要等朱棣回来看一眼,才会下葬。

    钟山南麓,从紫金山开始,一直到灵谷寺一带,这一片区域已经全部被划为皇陵。

    如今朱棣的墓穴已经在建设之中,但是这是朱棣为自己挑的墓穴,不可能让朱高炽这个儿子占用。

    所以,众多衙门也都联合了起来,在钟山南麓为朱高炽挑选墓穴。

    在这件事上,如今朱高炽已经去世,张氏就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

    墓穴的挑选并不是随便选的,这要符合朱家整个一支家系的尊卑,主次。

    张氏以后是要跟朱高炽合葬的,所以挑选墓穴她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只要不逾规,她的意见就拥有决定性。

    这也给张氏减轻了不少负担,要知道如今这个时代,守孝可是最辛苦的负担。

    由于身份尊贵,不谈迎客往来的应酬,光是每日哭孝三次,就辛苦无比。

    没出五日,朱瞻垠,嘉兴他们几个孩子就一一病倒。

    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抱病守孝,主要不是病的起不来,就要一直守在灵前。

    只有朱瞻基轻松一些,他是监国太孙,国不可一日无君。

    前七日一过,他就携灵回京,将灵柩寄存在灵谷寺大殿。朱高炽的妃妾们和其他子女依旧要留在寺庙守灵,而他就能每日拜祭一次即可。

    朱高炽的陵寝被选在了朱元璋墓与朱棣的墓穴之间的一处高岗,因为不是皇帝,规制也要小的多了。

    不过依旧预留了足够的位置,因为他虽然没有当皇帝,可是父亲是皇帝,儿子将来也是皇帝,他到时候也会被追封成皇帝。

    张氏对这个地方也很满意,这个时代,人们对身后事的重视,甚至要超过对活着时候的重视。

    整个应天府禁止娱乐一月,那些青楼画舫戏院都停止一月营业。

    但是,这些场所也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教坊司这边划拨了不少经费,为朱高炽的离世排戏,可以弥补一些他们的损失。

    整个京城陷入了平静之时,解祯期他们这些新晋进士的安排却没有停顿下来。

    解祯期原本按照惯例,会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但是这次被安排到了吕宋布政司东山州从五品知州。

    吕宋如今被分为四片,主岛北方以后世的科迪勒拉山脉为界,东侧的属于后世的卡加延河谷,是一大片平原,有内地几个府大,全部都是平原和良田。

    由于人口稀少,只被划作一州,称为东山州。

    这片区域现在还没有经过开发,在朱瞻基的计划里,这里不仅是以后的水稻,甘蔗产区,也将会是橡胶的主要产区。

    将解祯期安排在这里,朱瞻基也是希望他能保持本心,好好做点事。

    而科迪勒拉山脉以西,这里是主要航道,资源丰富,吕宋最大的金矿碧瑶金矿,也位于这里。

    因为这里经常要跟商人,矿监打交道,人事关系复杂,朱瞻基不愿解祯期早早被染黑。

    在碧瑶以南的大部分区域,以后世的马尼拉,现在的北明街为中心,被划作了北明府,这里给许柴佬家族留了下来。

    他们家族在这里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当地的农业,手工业,都是许柴佬发展起来的,要是派了别人来摘桃子,反而会造成不少矛盾。

    反正许柴佬年纪已大,没几年好活,想要往北明府掺沙子,等他死了也不晚。

    而吕宋南方的大片岛屿,包括卡拉棉群岛,巴拉望岛的大片区域,如今这里还属于是过渡区,被设为千岛州,如今属于海军代管。

    这片区域跟苏禄国接壤,苏禄国如今已经变成了大明苏禄承宣布政使司,不过大明只是委派了少数官员监管,主要还是依靠原本的三王管辖。

    只有贸易权,被內监拿了过来,因为要依靠贸易获取盈利,这样才能对他们进行援助和帮扶。

    以督马含为首的土人首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经济大权的重要性,对他们来说,大明的商船源源不断地给他们运来改善生活的物资,投靠大明就是划算的。

    而且,有了大明海军的保护,他们根本不用担心周边的部落起来造反,也不用担心海盗。

    他们如今在內监的引诱下,也都拿出了大笔资金进行香料种植,被內监的一帮太监彻底腐化。

    解祯期被任命为知州,这可是一州主官,如果是在大明境内,是不可能安排如此高的级别。

    但是因为在吕宋,所以并没多少人反对。

    这也是因为解家满门在朝中的影响颇大,若是一个普通的状元,恐怕早就被弹劾了。

    而榜眼刘矩,探花于谦,按照惯例,被安排在了翰林院编修。

    刘矩、于谦和解祯期不同,他们两人从来没有进过官场,所以他们两人不可能像解祯期一样,直接就想到底层去历练。

    对解祯期,他们只有羡慕,却没有嫉妒。因为解祯期自身的条件是他们根本不能比的,没有几个人能够像解祯期一样,不仅父辈位于权利中枢,还是跟太孙一起成长起来的。

    刘矩是个喜欢做学问的人,进翰林院是他自己所期望的。

    但是对于谦来说,他却更愿意做点实事,因为他自幼接受的家风教育,主要就是以职事官为主。

    不过,他没有解祯期的底蕴,所以并不敢向吏部提出自己的想法。

    在他想来,进翰林院也好,他们家族三代已经远离京城官场多年,在京城的关系大多已经淡薄,也需要他在京城重新奠定关系网。

    有了关系网,以后不管是做事官也好,外官也罢,在京城不至于毫无援助。

    于谦他们进入了翰林院,开始熟悉官场,熬资历,解祯期却被暂且搁置了起来。

    这主要是因为朱高炽离世,朱瞻基虽然身为监国,但是也要守孝七七四十九天。

    这四十九天内,程序**务各部自决,除了重大突发事务,官员委派这样的事务,都暂时停顿了下来。

    但是解祯期也没有闲着,因为他的任命虽然被推迟,却不代表他就闲着听候任命。既然要赴海外担任一州主官,又是一新设大州,这各级官员,都需要他自己来配齐。

    同科进士中的二甲,三甲进士,如果没有被选为庶吉士,就可以直接谋任,他需要大力拉拢。

    还要给自己寻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客卿,为东山州的发展进行规划等等。

    虽然朱高炽的去世对朱瞻基来说,算是去除了登上王位的一个障碍。但是他的去世,对整个京城,整个大明,并没太大的影响。

    一切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连朱瞻基,受到的实际影响也不大。

    而在上万里之外的西北,大明与帖木儿国的战争,经过了两个多月,数千里的追击与拦截之后,进入了最后的决胜阶段。

    北路军的郑亨,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

    虽然他这次携带了十七万的骑兵,仅仅大明的骑兵就有十万之众。

    但是他也知道,这次与帖木儿国的大战,他并不是主将。

    既然不是主将,就不能抢去了主将朱棣的风头,否则,这不是有功,反倒是有过了。

    但是,他也不能渎职,不能让撒马尔罕的兀鲁伯积蓄力量,对远道而来的南路军进行致命一击。

    沿着丝绸之路的南北两条线路,郑亨派出了大军一直在外围进行扫荡和牵制任务,让敌人的势力不能汇聚在一起。

    从碎叶城到浩罕山谷,大军一直进行着坚壁清野的扫荡,占据了各个咽喉地带。

    而在碎叶城到奇姆肯特,突厥斯坦一带,他更是一边打击帖木儿国的势力力量,一边向金帐汗国的各大部落,展示着大明的力量。

    大明的骑兵完全封锁了奇姆肯特到讹答剌的锡尔河流域。彻底封锁了帖木儿国向被的通道。

    只用了三万骑兵,郑亨就在锡尔河以北的沿岸,建立了完善的防御阵线。

    帖木儿北方的三大部落,连续攻击了三次,每一次都留下了大批的将士尸首,退回南部。

    大军一步步地向撒马尔罕围拢,如今的帖木儿大军,只有西部和西南方向的关隘,还留在自己的手中。

    三月中旬,秋明道长与几个徒弟,在三千骑兵的护送下,沿着东线抵达了喀布尔外围,与张信和沐昕他们汇合。

    这座贸易重城因为张信他们的骚扰,如今显得凋零了许多。他们如果排除大军,张信他们就避而不战。

    而帖木儿人也无力追击,面对火枪,他们并没有有效的防御方法。在野外作战,大明人根本不需要打人,只要把马打死了,他们就无可奈何地成为待宰羔羊。

    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张信他们起来就跑。如果拍出来的人少了,还不够给张信他们送菜的。

    当赫拉特城破的消息传了过来,驻守喀布尔的火者穆罕默德惊恐无比,封锁城门,再也不敢出城追击张信等人。

    趁着这个机会,张信等人长驱直入,直接北上,占据了恰里卡尔这个喀布尔最大的粮食产区。

    &nb




第一三二章 安排与意外
    对绝大多数后世的人来说,他可能没有听说过盛极一时的帖木儿国,但是不可能不知道雄霸了欧亚大陆几百年的奥斯曼帝国。

    在明朝初期的一百年间,帖木儿国盛极一时,奥斯曼帝国被他们打的差点灭国,连国王都被他们抓了起来。

    这还不是衰落的奥斯曼帝国,当时的奥斯曼帝国,犹如一座大山,整个欧洲都被他们打的溃不成兵。

    被帖木儿抓住的国王巴耶塞特一世堪称一代名将,统帅军队歼灭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联军,俘杀其统帅拉扎尔公爵,征服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

    其后又率军入侵匈牙利,洪武二十九年与匈牙利国王西吉斯孟统帅的匈牙利、波兰军队以及英、法骑士组成的十字军共十万人会战于尼科堡,并大获全胜,此战俘虏了一万多骑士。

    就是这个打的欧洲各国人心惶惶,瑟瑟发抖,被称为闪电的国王,面对东方来的帖木儿,变成了俘虏,最后受尽屈辱而死。

    可以说,正因为帖木儿在永乐元年打败了奥斯曼帝国,才让欧洲得到喘息的机会。

    要不然,当时的奥斯曼已经占领了半个欧洲,也不会让拜占庭国过了半个世纪才灭亡。

    帖木儿死后,这个曾经像蒙元一样以战争为主的国家四分五裂。

    沙哈鲁与兀鲁伯父子他们都不是好战之人,将帖木儿国带入了繁荣的文化发展年代,这一时期,被称为文化的黄金时期。

    可是现在,因为朱瞻基的出现,这个刚稳定下来的国家烟消云散。

    对朱棣来说,这一切是完美的,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即便现在死去,他也没有遗憾,能到地府坦然面对自己的父亲。

    但是对朱瞻基来说,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他所知道的历史知识现在已经变样,一切的变化,都需要重新制定应对的措施。

    春节之前,他知道大明军队已经发起了总攻,并且包围了赫拉特。

    他派出了孟瑛和内侍陶侃,并且送过去了会制造新式炸药的秋明道长以及炸药原料。

    三月间,他得到了大军已经攻破赫拉特,并且战事顺利的消息,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帖木儿国被灭之后,遗留下来的问题了。

    所以,他又派出了信使,将整个帖木儿国被灭之后,可能遇到的所有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多个应对措施。

    这其中,就包括了如何应对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因为对朱瞻基来说,一个隔断欧亚联络的奥斯曼帝国是不符合大明利益的。

    欧洲人在奥斯曼帝国面前是弱势的,他们不是一时弱势,而是几百年来一直弱势。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欧洲得到美洲和非洲的资源,这种力量对比才扭转过来。

    逼着欧洲人走向大海的,就是奥斯曼帝国。

    欧洲人走向大海,并不是主动,而是被迫。因为欧洲一穷二白,他们什么都没有,就只剩下穷命了。

    在陆地上打不过奥斯曼帝国,他们想要得到亚洲的香料,不得已,才发展航海。

    这直接造就了一个强大的欧洲。

    所以,他的许多应对措施就包括了遏制奥斯曼帝国,增强欧洲与亚洲的贸易,加大大明在欧洲的据点力量,扩大贸易份额方面。

    但是,他忽略一点,那就是奥斯曼帝国得到的好处是隐性的,如今先冒出头的是占据了波斯西部的黑羊王朝。

    对朱棣来说,一个被帖木儿打的俯首称臣的奥斯曼,不值得关注。至于欧洲那些穷哈哈,更不放在朱棣的眼里。

    这不是朱棣短视,而是时代的局限。

    现代人很多看不起古人,总以为自己比古人聪明。但是又有谁能逃脱时代的局限,去考虑几百年以后的事情呢

    不要说几百年后,绝大多人都是得过且过,连明天的事都懒得去考虑。

    在这个时代,大明已经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能打败大明的,只剩下了大明自己。

    你现在让朱棣去关注一个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他即使就是听了朱瞻基的话,觉得朱瞻基的话有道理,又怎么会在乎

    他现在费心来进行势力划分,主要还是觉得朱瞻基说的有道理,一个稳定的中亚,能让大明卖出更多的商品。

    所以,打败了帖木儿国,就不会允许一家独大的国家存在。

    而这个时候,朱高煦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从跟着朱棣出海,不去争皇位的朱高煦又获得了朱棣的欢心。

    对这个儿子,朱棣的心里是有愧疚的。

1...239240241242243...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