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龙辇经过之处,大明的百姓都跪礼相迎,等龙辇过去才起身,又对其他的车驾指指点点。

    可惜的是,朱瞻基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几乎全部都是男的,就是女的,大部分也都是大妈级别的了。

    朱瞻基一直在想着自己父亲的那个眼色,心里揣测着朱棣的心意。

    作为一个帝国的继承人,朱瞻基很多时候考虑问题,并不能那么简单。

    朱棣是很宠爱他,但是这种宠爱是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时候才更真挚。

    因为这种顾虑,朱瞻基一直避免着接触内政,也很少对自己职责意外的事务发表意见。

    但是这一次,他做了两件事都有些触及到自己这个爷爷的切身利益了。

    首先当然是东番“移民”。

    违背太祖的意思,将迁移回来的百姓重新移民到东番,是朱棣坚决反对的。

    虽然朱瞻基只是以海军扩建为借口,在东番设立水师,然后将家属移民到东番。

    这件事是投机取巧,虽然明面上没有违背太祖的意思,但是从朱瞻基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他对“传统”的不在乎和叛逆。

    朱棣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心里肯定是有些不开心的。因为从这件事也能看出,朱瞻基以后真的要登上皇位,也不会把他留下的条令当回事。

    然后就是这次的大胜了。

    朱棣两次北征,虽然取得的成绩都很不错,但是最多取得了一点战场上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大明的战略目的。

    但是朱瞻基呢带的将士不到北征的一半,更没有征用一个民夫,却能直接攻打到倭国的首都,活捉了他们的王室。

    朱棣他的两次北征跟这次倭国战役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对于一个以武功自信的皇帝来说,简直是一种打脸的行为。

    虽然立功的人是自己的孙子,朱棣的心里具体怎么想的,谁也不知道。

    反正朱瞻基觉得,如果自己处在朱棣的位置,开心肯定会有,失落也肯定会有,还会有一些不服气。

    所以他这次虽然立下大功,他也不敢沾沾自喜,还要担心自己的爷爷心里想不开。

    看到自己父亲使得眼色,他觉得自己的担心应该是没有错的。

    眼见就要进入承天门,朱瞻基才试探说道:“皇爷爷,孙儿一去四月,如今有了四个孩儿,想先回兴庆宫看看。”

    朱棣皱眉说道:“如今这满朝文武,各国使节都等候大朝,你这大帅岂可不出席”

    朱瞻基笑道:“孙儿是皇爷爷的孙子,今后将继承整个帝国,这些功劳,奖赏岂会放在眼里皇爷爷只管赏赐了那些立功的将士即可,孙儿什么都不要,就想回宫看看几个孩子。”

    朱棣笑了笑说道:“那你就先回宫见见你母亲和孩子吧,王彦去了那么就,各级将领功劳,朕心里都有数了。”

    朱瞻基笑道:“孙儿还是个孩子,即便是立下些许功劳,也是皇爷爷和父亲教导的好,不敢居功。”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该赏还是要赏的,朝鲜又送来了一百貌美女子,我给你兴庆宫拨了一半,要是有喜欢的,也可收入房中。”

    朱瞻基只能嘴上表示感谢,心里却在吐槽,这么多女人,自己哪伺候的过来啊!还不如赏赐有功将士。

    不过,这个时候又不是过年,朝鲜又进献美女是什么个说法难道是见灭了东瀛王室,他们有些怕了

    更奇怪的是朱棣这个时候提起朝鲜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见自己灭了东瀛王室,觉得这种战绩他自己都没有过,有心拿朝鲜王室来练练……

    车队进入了承天门,然后经过端门,午门,最后进了奉天门。

    龙辇刚在奉天殿门口停下,朱瞻基就先从龙辇上跳了下来,扶着朱棣下了龙辇,然后又搀扶下来了朱高炽。

    朱高炽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臂,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欣慰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当着从车上下来的文武大臣,朱瞻基对着跟在后面的刘万说道:“移驾兴庆宫,我要先回去看看我的孩儿了……”

    吕震大声说道:“殿下身为一军之帅,如今凯旋回朝,岂可视为儿戏”

    朱瞻基笑道:“吕尚书,孤不求升官发财,不在乎功名利禄。反正孤的都是皇爷爷给的,皇爷爷的以后也都是孤的,岂会在乎这一时一刻。对孤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去看看我的几个孩儿!”

    朱棣这个时候笑道:“不用在乎他这个小猴子,他是嫌朝会无聊了……不管他!”

    皇帝都发话了,众大臣都笑了起来。

    朱瞻基也故意装作迫不及待地样子,连自己的内侍都不等了,从奉天殿左侧文楼旁边的侧门,出了中殿。

    &nb




第二一八章 战争暴徒(八千字大章)
    朱瞻基把几个孩子轮流抱了抱,安排了奶娘抱下去喂奶才说道:“我先去看看太孙妃,母妃就安排备膳吧,孩儿饿了。”

    听到朱瞻基说饿,一帮人立即忙活了起来。嘉兴拿出了一块冰糖说道:“大哥,给你吃。”

    朱瞻基摸了摸她的脑袋笑道:“大哥不吃,你也别喂小家伙们,他们现在还不会吃,等大一点,你就带他们玩好不好”

    嘉兴犹豫了一下说道:“只要他们不哭,我就带他们玩……”

    一句话逗的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太孙妃孙娴还没有出月子,在这个时代,没有出月子,是不能出门的。

    八月的气温还不算低,她将近一个越没有出门,没有洗澡,虽然房间里撒了不少香水,但是还有一股怪味。

    朱瞻基当做没有闻到这股味,嘘寒问暖了一番。她毕竟是自己的正妻,不谈两个人之间的多年感情,光凭她坐在这个位置上,也要给她应有的尊重。

    随后,朱瞻基又接见了几个正大着肚子的妻妾,搁在后世,这一个个都是初中生,高中生的年纪,现在却都要当母亲了。

    她们的脸上也没有了稚气,比后世十几岁的女孩子要稳重的多了。

    当朱瞻基在母亲的照顾下吃过了午饭,李亮他们押送着足足十余船的金银,才回到了宫内。

    这一批的金银上次更多,虽然有一部分是货款,要返还给內监进行商业运作,但是依旧要在承天门外展示几天。

    虽然经历了上次的展示,百姓们对于这么多的金银已经不再稀奇,但是对文武大臣来说,朝廷现在多了上千万两银子的财富,不用担心会入不敷出,也不担心以后会遇到灾年了。

    清点金银的时候,刚在西殿大宴之后的不少群臣也来看了一会儿热闹,朱瞻基也见到了都知监大太监李谦。

    都知监掌宫廷各监行移、关知、勘合,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负责皇帝和皇室成员的前导警跸。

    也就是说,这个衙门是监管其他各监的职责,并且负责皇室成员出行安排,包括分配内监护卫。

    如此重要的职责,每一任的大太监都是皇帝最宠信的人。

    李谦乃是內监七大首领太监之一,从小被朱棣养大的,深受朱棣的信任。

    不过在前年北征之时,朱瞻基就跟李谦建立了亲密的联系。他虽然不会违背朱棣的命令,但是给朱瞻基行一些方便,透露一些信息,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监管內监的宦官们装卸银子的时候,朱瞻基和李谦根本没有背着别人,就在皇宫小河的桥上,进行了一番对话。

    “太祖赶走了蒙元,陛下虽然北征了两次,但是只是打服了北元人,却没有取得太大的战绩。殿下今次直捣黄龙,抓获了倭国王室,这功绩可要比皇上立下的功绩要大的多。陛下一直忧虑文官们在历史上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心思难免多了一些。”

    朱瞻基嗯了一声问道:“那他有没有透露什么意向”

    “殿下立下不世之功,陛下如今也有意效仿。只是朝鲜李氏如今对大明忠心耿耿,济州岛不仅没有问我大明再要回,殿下攻陷京都的消息传出,李氏立即又派出使节进献宝物和美女。

    北元的鞑靼一族如今内附我大明,郑亨在北明山开矿,大部分工人都是鞑靼提供的奴工,我大明也不好再对他们动手。瓦剌人如今势力大损,就连马哈木都被鞑靼部的阿鲁台抓获……”

    朱瞻基楞了一下,问道:“马哈木被抓住了”

    “上个月被阿鲁台抓住的,阿鲁台将他与答里巴全部都抓住了,送与了我大明。郑亨也派人将他们押往京城,应该再过半月就能抵达京城。”

    朱瞻基沉吟了起来,朱棣这个人不说好大喜功吧,最少也要算个好战分子。

    但是他征战几十年,一个北元都没有灭亡过,南方的交趾也是打了十几年,才算勉强征服。

    如果没有朱瞻基直捣黄龙,逼死足利义持,抓获倭国王室这个功绩,他的功劳也不算小了。

    但是这些跟朱瞻基几个月就把东瀛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还获利千万两相比,他那些劳师动众,耗费巨资的征战,就显得一地鸡毛了。

    所以,这也是朱棣接受不了的。他可不想在历史上留下窝窝囊囊的名声,所以肯定也想找个目标出气。

    但是在北元已经臣服,朝鲜就像个哈巴狗的时候,亦力把里远在大西北,万里远征不现实,所以目标就只剩下了南方。

    可是南方的中南半岛上,交趾已经基本平复,占城,真腊,暹罗等国都对大明臣服,朱棣就是想灭掉一国,也找不到目标啊!

    沉吟了一会儿,朱瞻基问道:“那皇爷爷可有目标”

    李谦摇了摇头说道:“陛下不曾明言,不过他曾说过勃固王朝和南掌当初竟然敢收留南陈余孽,该受惩罚。”

    勃固相当于是后世的缅甸,南掌相当于是后世的老挝。

    这就属于是故意找借口了。当初陈季扩的确是被张辅赶到了南掌一带,但是那是陈季扩势力太大,南掌那些地方根本没有势力能对付他,所以只能承受他的入侵。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对真腊和勃固动手,是不能服众的。

    朱瞻基想了想说道:“既然皇爷爷有此心结,我自当帮他解决。”

    朱瞻基要给朱棣找一个“立功”的目标,当然不能是真腊和勃固这种大军不好出征的地区。

    这个目标要大,还要大军容易出动,最好的目标当然是帖木儿王国。

    永乐初年,帖木儿还想东征大明,但是刚出家门不远就死了。

    他死了之后,他的子孙为了王位斗争不止,这个时候才释放了明朝使臣傅安、杨德文等人,并托他们带来了帖木儿帝国意在与大明修好的愿望。

    当时的陈诚在得知帖木儿帝国正陷入夺位内战时,立刻向明成祖朱棣建言“速派使节,熄其兵火,宣示天朝威德”。

    永乐六年,朱棣派曾出使帖木儿帝国的郭骥为使节率团出使,带去朱棣的亲笔书信。在帖木儿帝国当地调解内战两派——哈里和沙哈鲁的纠纷。夺位成功的沙哈鲁最终将被囚禁的哈里释放,封伊刺黑为其封地,持续帖木儿帝国3年的内战终于“和解”。

    永乐七年,正式成为帖木儿国王的沙哈鲁派使团至南京朝见朱棣,送上豹子、狮子等礼品。双方重新恢复了朱元璋时代的“宗藩”关系。

    但是天高皇帝远,他们只是表面臣服,这些年始终只是最少说的好听,却没有一点诚意。

    而且他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印度的侵略,印度各王一直都在向大明求援,只是大明顾不上他们。

    印度这个名字这个时候是没有的,这个名字是后来英国殖民时期才起的名字。如今的印度半岛上,有几百个部落和藩王,他们的力量非常分散,甚至还经常自相残杀,根本抵抗不了帖木儿的大军。

    接到印度多个藩国的求援,朱棣也下旨斥责过沙哈鲁的使者,不过根本是一点用也没有。

    以前的帖木儿帝国天遥地远,大明拿他们毫无办法,但是现在,大明的舰队可以直接开到忽鲁谟斯,从海上就能直接攻打他们。

    当然,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大明火枪在解决了枪管问题之后,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和量的飞跃,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生产几百万支枪,武装所有的军队和衙役,根本不是大问题。

    有了火枪,不管帖木儿王国是有骆驼军,还是有象兵,都不可能是大明的敌手。

    选择帖木儿帝国当做对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是沙漠和丘陵地带,没有瘴气。

    相比中南半岛的瘴气,那里简直就是天堂。

    只要解决了水源问题,派个十万大军,就能直接攻打到他们的首都赫拉特去。

    而这样一个大国,也符合朱棣好大喜功的性格。

    当然,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今的火药短缺问题。

    跟李谦问答了一番,朱瞻基已经大概摸清楚了朱棣的真实想法,心里也有了相应的计划。

    让李亮赏了一把从东瀛王室抢来的精品折扇给李谦,两个人结束了对话。

    这种在公共场合的接触,虽然看似不隐秘,但是只要不被别人听到他们的对话内容,反而不会受到朱棣的忌讳。朱瞻基和李谦都很清楚这一点,对了一下口风,然后才分开。

    回到了兴庆宫,一帮女人正在院子里看着李亮搬回来的一百多箱东瀛王室的古董和文物,当然还有一些精致的饰品。

    身为太孙,朱瞻基可以毫无顾虑地把这些东西据为己有,甚至还选那些好的拿。

    昭懿贵妃张氏也早就得到了消息,这个时候带着一批后妃来打秋风了。

    朱瞻基当然是早就给她们也准备好了礼物,将十几箱金银宝石饰品的清单分别给了两位张氏,让她们进行分配。

    除了他自己的嫔妃,还有朱棣的嫔妃,朱高炽的嫔妃,包括自己的弟弟妹妹,人人有份,一个人都不会漏掉。

    昭懿贵妃寻了个机会,与朱瞻基在兴庆宫大殿门口的台阶上,也进行了一番对话。

    从她这里,朱瞻基也证实了朱棣的想法,并且知道了朱棣有心御驾亲征,亲自前往中南讨伐勃固和南掌。

    不过因为那里的瘴气,他现在还没有下定决心。

    张氏也有一件事求他,那就是火枪。
1...9192939495...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