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所以,户部开办银行,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的阻力,那些文臣们是非常积极地推动了银行的建立程序。

    从这一点上来说,內监的商业银行,也是因为这股东风,才顺利开创了起来,要不然,內监想要开办银行,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武将们中间,当然是有一大批对这个政策反对的人,不过如今朱棣对军队的管控还比较严,军队也没有腐化,所以有些吃空饷的武将们再不愿意,他们在朝政上却没有权力反对,只能接受。

    文臣们之所以没有坚决反对內监开办银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商业银行开办的同时,将会逐步限制大额现银的交易。

    限制商人们的大额现银过手,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等于控制了商人们的手脚。

    从宋朝以来,理教兴起,文臣们的权力大增。但是商人们的地位却日渐低下,商人们也成为了文臣们的钱袋子。

    商人们虽然无法反抗,却也一直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因此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代言人。

    如果将商人们的资金流通渠道控制住了,就等于捏住了商人们的咽喉。他们做生意需要通过银行,哪怕是兑换金银票也要通过银行。

    家家户户有多少钱,即便是隐瞒得了一时,也隐瞒不了长久,毕竟每一家的钱不可能一直不流通。

    朝廷现在控制住了银钱的流通,只能通过银行来流通,也就不怕那些商人们能翻天。

    所以,在银行还没有正式建立起来之前,就有大臣提议要给巡检司,户部广盈库,还有礼部主客司更大的权力,设置关卡,杜绝大额现银流通。

    不过这个提议有些太早了,朱棣直接驳了回去。

    在银行运作正常以前,在全大明的流通金银全部都换成金银币之前,现在就严格控制了金银的流通,就会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

    虽然朱棣驳了回去,但是所有人也都知道了今后大明的发展趋势。要不了几年,全国的金银流通就会被限制起来。

    金银币的压铸被朝廷牢牢地把控住,银行被国家把控住,金银流通再被控制住,那么全国的经济就等于被户部和內监牢牢控制了住。

    陈瑄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了京城的红人,只要是明眼的人都能看的出来,大明银行将会成为大明未来最重要的一个权力部门,这个部门的权力,也将比许多衙门都大的多。

    首先,大明银行对两家商业银行有监督和调查权。

    其次,大明银行掌控了全国的金银流转。

    最重要的是,大明银行虽然名义上受多个部门的联合监管,但是只用对皇上负责。

    最开始,户部和刑部,都察院,內监,锦衣卫都只是将一些边缘人物安排进了大明银行,相当于发配。

    但是现在,在许多人看到了大明银行的重要性以后,恨不得将自己的子孙都安排进去。

    陈瑄是在受到文武大臣,包括勋贵阶级的追捧之后,才从师爷的分析中真正明白了自己的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除了没有內监的铸币权,没有户部的审核权,等于银行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啊。

    这可不是他最开始以为的,只是当一个大的运转官。

    以前担任漕运总督,他运的粮食,而现在,他运的是整个大明的金银。还拥有对全国现金流通的管理权,这比户部尚书的实际权力还要大。

    这个时候,他再也不后悔来担任这个银行总督了。

    当然,朱瞻基也知道这个银行总督的权力有些太大了。只是如今银行初创,必须要要给他们如此大的权力。

    只有等到银行业务正常起来了,全国的经济在受控下走向正规了,那个时候才能分权。

    要不然,现在就各方掣肘,银行的作用根本体现不出来。

    十月下旬,朱瞻基越来越忙了,不过是天天忙着应酬。

    如今数十个郡王和亲王世子们都来到了京城,不管是平辈,还是长辈,朱瞻基在面子上,礼节上必须要做到位。

    与各路亲戚要应酬一番,每一家也要给他们讲解一番出海的目的,一些不听话的也要敲打一番。

    当然,最近一段时间他也收了不少“礼”,这些礼物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些文物古董和女人。

    全大明都知道朱瞻基有钱,而且朱瞻基除了维持基本的排场,也不尚奢华。金银财宝谁都没有他多,他又不喜欢金银,那就只能送一些文墨字画还有女人了。

    朱瞻基来者不拒,不过这些文墨字画都收进了宫中,女人则大多被他分配给了未婚的将领为妻妾。

    这些女人大都姿色不俗,成为了海军未婚将领争抢的对象,也让他在海军各将领里面,又刷了一波好感。

    十一月初,朱瞻基道新江口第一舰队大营,巡阅了受训的海军各部和两万二千人的幼军神机营。

    幼军这个称号是在十月底的时候,被朱棣正式赐给了神机营分出来的二部。

    神机营在过去的两年中,从一支不到两万人的军队,扩充到了六万人。

    自从北征期间,神机营扬威之后,火器在大明军队中的地位节节攀升。

    特别是东征期间,一千多人的羽林卫火枪手,就将上万凶残的倭寇击败。后来不到三万神机营,直接攻占了倭国王宫,更是让火枪声名大振。

    解决了火枪的生产问题,大明各军卫的火枪手数量也快速增加。

    神机营在十月被拆分成为了三部,火炮营和火枪营正式分开,火枪营分成了两部。

    第一部仍然由柳升掌控,听命于朱棣,并且掌握了训练火枪手的职责。

    第二部一共有四卫,三卫是火枪卫,一卫是火炮营,共计两万两千人被赐名幼军,归属朱瞻基领导。

    幼军的都督也是由已经投靠朱瞻基的薛禄担任,掌控这支两万两千人的幼军,也让薛禄满意无比。

    而原本位于下马桥的幼军,因为人数太少,被划归羽林卫。但是却以军校的形式,成为了朱瞻基各亲卫的培训学校。

    &n




第二二七章 家法
    贡院附近的润香阁,在应天府的大小画舫里,算不上拔尖的存在,因为这里拿不出任何一个让人记忆犹新的花魁。

    不过这个润香阁乃是官办青楼,里面不少女子都是原罪臣妇女。虽然身份不在,但是这种落差也吸引了不少平头百姓愿意来亲近一下“官家小姐”。

    而润香阁最出名的并不是这些女子,因为朱元璋,朱棣父子喜恶善变,这些年抄家发配的大臣数不胜数,其他青楼,画舫也不缺少这样的女子。

    他们最出色的是楼中有京城最大的戏楼,能容纳近千人同时观赏歌舞,戏剧,因此引来无数豪绅,勋贵趋之若鹜。

    周王世子朱有炖自来到京城,就被好友教坊司主事卞青岩邀请到了润香阁,为润香阁编一出大戏。

    洪武二十二年冬,朱橚因为擅自离开封地到凤阳而获罪,被太祖下令迁往云南。太祖不久改变决定,留朱橚在首都,由朱有炖理藩事。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才获准返回封地开封。

    建文初年,朱橚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向朝廷举报父亲图谋不轨,朝廷遣李景隆突袭开封逮捕朱橚,朱有炖,把他们父子贬为庶人,徙云南蒙化。

    建文四年,朱橚与朱有炖被召到应天府禁锢。

    直到朱棣继位,与朱棣同出一母的朱橚被朱棣平反,恢复了朱橚的爵位,加禄五千石,诏他返回原来的封地,献颂九章及佾舞。

    他的弟弟汝南王朱有爋被发配云南大理,可是这种父子相残,却对周王府一家人的心态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父亲朱橚自幼好学,能词赋,曾作《元宫词》百章,又组织编著有《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等作品,成为一代医药大家。

    他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天赋,却对中药毫无兴趣,自少年经历挫折之后,自此远离政治,一心沉迷于文学与戏曲创作。

    二十余年来,他在民间也创下了不俗的名声,成为一代戏曲大家,在民间备受推崇。

    来到京城,他也受到了戏曲界的热情欢迎,不少女子愿意自荐枕席。

    朱有炖恐惧政治,也怕沾染政治,这种藉以戏曲慰藉,远离政治的做法,还是颇受朱棣欢喜的。

    为此,他还两次受到皇上的召见,并且承诺待大戏编成,将亲自莅临润香楼看戏。

    为此,朱有炖不得不改变曲目,将原本准备上演的“香囊怨”,改成了“赏花侑觞”、“庆寿佐樽”的剧目。

    这几套戏曲都是他编剧,也只有他熟悉剧情,为了演好这出曲目,他已经十天不曾回府。

    不过在润香楼尝尽花色,倒是也不虚此行。

    “赏花侑觞”、“庆寿佐樽”是一出连续戏,为了迎接皇上莅临,他将宫廷教坊剧与民间仪式剧结合在一起。

    保留了“开喝”,“散场曲”,“打散”等搬演手法,再结合道情、莲花落等说唱艺术,以视觉与听觉的感受来营塑氛围。

    此间女子得知皇上将会来看戏,一个个也都是精神焕发,她们期待皇上因此喜欢她们的戏,削了她们的乐籍。

    所以在排戏的时候,一个个用心无比,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天的时间,但是编排的宫廷队舞和民间舞队,配合的歌乐都已经有了雏形。

    虽然辛苦,但是值得。

    坐在润香楼的二楼,品着一杯香茗,看着一楼大厅排练,不时纠正一下排练时候的错误,时间也过的飞快。

    不过外面忽然一对队的官兵全副武装地快速行进,让他的心情有些压抑。这不知道是哪位大臣又犯了龙威了啊!

    多愁善感的朱有炖每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就能想到背后那血淋淋的场面……

    王府长史荀宝山这个时候上了楼来,向他行了一礼低声说道:“世子,官兵包围了晋王府。”

    朱有炖摇了摇头叹道:“晋王一系……这算是完了。”

    他与原晋王朱济熺自幼关系亲近,但朱济熺深受儒家熏陶,思想端方,一直认为当今皇上是谋朝篡位,所以不得皇上欢心。

    这才让朱济熿得了机会,袭了晋王位,如今朱济熿再被抓,这晋王一系从此以后怕是再无影响。

    他抬头问道:“可知晋王犯了何事”

    荀宝山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却不知,我已让人跟去打听。”

    朱瞻基率领大队人马来到了位于长安坊的晋王府,这里已经被五城兵马司围的水泄不通,在五城兵马司之外,还有不少应天府的衙役在执行疏导。

    不过应天府的百姓倒也不怕这些衙役,还谗着脸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看到朱瞻基的仪仗行近,一个个才都跪在了路边行礼,待朱瞻基过去,一个个才又起身。

    “殿下英姿潇洒,实乃人杰也。”

    “废话,这可是真正的真龙天子,岂会与我等一样。”

    朱瞻基一马当先,来到了晋王府大门口,五城兵马司副指挥使袁标立即上前拜见。“中城副指挥使袁标拜见殿下,晋王府封锁完毕,现今正在清点人数。”

    朱瞻基点了点头问道:“晋王可在”

    袁标还未答话,却听到院子里面传来了朱济熿的怒喝:“尔等贱民,竟敢辱我至此,待我禀告皇上,诛尔等九族。”

    朱瞻基跳下了马,率先向内走去,却见朱济熿手持长棍,正劈头盖脸地打向一群五城兵马司的吏员。

    以五城兵马司指挥使曹英为首的众人不敢还手,一步步后退到了前院里。

    朱瞻基进入了庭院,却见朱济熿恶人先告状,厉声说道:“瞻基吾侄来的正好,且看这些贱种如何辱我朱氏子孙!”

    朱瞻基冷笑说道:“好一个朱氏子孙,你就不怕辱没先人!”

    他见朱瞻基来势不善,一下子愣住了。

    曹英等人这才匆忙向朱瞻基行礼。朱瞻基摆了摆手说道:“曹指挥使奉圣命而来,却被你无端殴打,辱骂,你这是不把皇上也放在眼里了”

    朱济熿见朱瞻基言辞不善,也冷笑道:“他一无圣旨,二无内侍传口谕,我如何知是真是假”

    曹英得了两个小太监的传令,知道今日是太孙亲自出面,所以有心表现,不等朱瞻基到来就想先把晋王府给控制住。

    现在听到朱济熿的话,立刻知道今日自己心急了,奉旨包围晋王府,可没有让他们抄没晋王府啊!

    现在只望太孙能帮他转圜一番了。

    朱瞻基冷声说道:“奉皇上口谕,羁押晋王朱济熿至谨身殿问话,除亲眷外,所有人等羁押刑部大牢,等待圣裁!”

    此话一出,朱济熿手中的木棍掉在了地上,大声喝道:“如何至此”

    朱瞻基懒得理他,只是说道:“耻于与你同为朱氏子孙……拿下!”

    朱济熿抽出了腰间的长剑,大声喝道:“谁敢!瞻……太孙,总要让晋王叔当个明白人啊!”

    黄四维这个时候说道:“晋王殿下,你做了什么事自己心里没数吗难道要把皇家的脸面都丢尽锦衣卫刚从太原回来,也救出了被囚禁的原晋王父子……”

    皇家的事情,朱瞻基自己不好意思说出口,其他人自然更不敢说了。

    黄四维话说道这个份上,这句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想要冲上去砍杀一番,但是看到朱瞻基身后身强力壮的侍卫,终究不敢,丢下了长剑。

    两个内侍上前,将他双手反缚,绑了起来,塞进了他们带来的一个轿子里面。

    晋王就擒,其他人等更是不敢反抗,一个个跪在了地上。

    只有一个面容阴鸷的强壮汉子想要往后院跑,但是没跑几步,就被围墙上的值守人员一箭射了过去,正中他的大腿,让他抱腿惨叫了起来。

    将所有人都抓了起来,朱瞻基留下了一对內监,监管起了晋王府。朱济熿虽然没有带王妃过来,但是也有一些女眷。

    这些女眷不管怎么说也是朱家人的内眷,就是要放出去,也要等几个月后,查明没有身孕才会外放,要是怀了朱家人的后裔,怎么也要给一碗饭吃。
1...9899100101102...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