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这不仅仅因为段仁志跟他是一个出来的,更因为段仁志虽然贪生怕死,却是一员福将。

    在洞庭水师期间剿匪,就是段仁志的发现,他们抓了一伙水贼,他才晋升总旗。

    他也相信段仁志是自己的福将,所以被抽调到第一舰队的时候,找关系将原本不合格的段仁志给带到了新江口。

    到了第一舰队,他们是第一批换装火枪的士兵,在东征东瀛的战斗中,段仁志这个福将果然又立了大功。

    在神机营进攻京都的时候,原本他们是在留守战舰,却因为段立志那天拉肚子,他们还有来自山东的马德钟就随他到了岸上拉屎。

    却不曾想,他们碰上了一群躲在山坳的贵人,竟然还是东瀛的皇室。

    三个人手忙脚乱打死了两个人,结果这群人就投降了,这一下可是立了大功。

    回到了京城,三个人竟然还进了皇宫,拜见了皇上,虽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能当面磕几个头,已经让苏南如同做梦一般。

    拜见皇上之后,苏南晋升正六品昭信校尉,擢升千总。这在水师,就相当于是一级战舰的船长。

    段仁志和马德钟也都获封忠靖校尉,擢升把总。

    回到了京城,为了准备明年出海,他们第一舰队重新进行了改编。在京城耽搁了两个月,新军训练成型,这才得了探亲假。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苏南和段仁志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回家的机会,何况,晋升了昭信校尉之后,还会分发官田八十亩,苏家贫苦,这八十亩地能让全家过上好日子。

    当初的两个乡村小子,几年间混成了官老爷,回到家乡引起的轰动自然不小。

    就连当初只能远远观望的县老爷,如今见了他们也只能一口一个下官。

    给他家分的八十亩水田都是地势最好的上田,跟段家的五十亩水田连在一起,别提多让人激动了。

    可是父母年迈,身体又不好,几个弟妹也还小,帮不上多少忙。这些责任都压在他的心里,让他轻松不起来。

    不过还好,段家劳力众多,段仁志跟着自己,他们愿意帮忙搭把手。家里留了三十亩水田,其他的水田都佃了出去,也不至于荒废。

    父母见识浅,他这一个多月一直忙着清丈土地,用带回家的银币给家里起了一座青砖瓦房,就连想要找个婆娘,也被耽搁了下来。

    不过如今自己家也成了大户人家,只要自己好好干,好日子在后面呢。

    “苏千总,此去京城,说是过完年就要出海啊!”

    “嗯……”苏南将铜盆里的洗脸水倒进了江里,将铜盆放在了木格里,然后用棉布将脸上的水擦干净。

    “会打仗吗”

    苏南略带骄傲地笑道:“即使打仗也是我们打别人,谁敢不听太孙殿下的话,我们就打谁。”

    几个小太监都笑了起来,对他用我们这个词显然非常满意。

    一个小太监说道:“马上就到九江府了,今早船上不开火,一会儿会有人给我们送热腾腾的肉包子上来,我给你送去。”

    苏南他们原本乘坐第一舰队自己的船,但是他们时间赶的不巧,晚了半日,遇到舰队离港,要两日后才有船。

    就在他们失望之下,准备在武昌府等两天的时候,这艘內监的船队知道他们是太孙亲军第一舰队的将士,又只有两人,就将他们请到了船上。

    他们不想在武昌府耽搁两天,就上了船。却不曾想,这內监们的船,比他们的军舰要舒适多了,不仅有大床,这一日三餐都是怎么讲究怎么来。

    他们这一趟,也算是享到福了。

    船上除了他们,还有工部的几个吏员。只有有一位从五品的主事级别高一点,其他人都比他的级别低。

    苏南也想不通工部怎么会跟內监如此亲密,他们对为何一起出行讳莫如深,绝口不提,相反却对大军东征东瀛很感兴趣。

    船上生活单调,他们每日最大的乐趣就是让两人给他们讲东征的经过。

    段仁志虽然胆子有点小,喜欢偷奸耍滑,但是却善交际,嘴巴也很会说,倒是比苏南更受一帮人的喜欢。

    特别是那些小太监,最喜欢听他吹牛。哪怕段仁志胡编乱扯,将一些不属于他们的功劳安在自己的身上,导致了漏洞百出,他们也愿意听。

    两人都出身贫寒,所以他们对残缺的小太监们并没有歧视,在船上的几日,他们跟这些小太监们倒也交上了朋友。

    特别是段仁志,他跟几个小太监只差称兄道弟,相互之间还互相留了地址,方便以后联络。

    北风寒冽,却也风催舟行,加上是顺水而下,船员们几乎不用费力,就能日行四五百里。从武昌府到应天府一千五百里地,不过三日间就已经抵达。

    楼船停在了江心岛的海军水寨,从这里去新江口水寨大营,就方便的多了。

    苏南和段仁志收拾好了行李,那段仁志与几个小太监相处了几日,分开的时候都有些恋恋不舍。

    他们假公济私,也将內监众人享受的食用之物送了不少给两人。这些猪鬃做的牙刷,清凉的牙粉,香喷喷的胰子,都是两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

    特别是那位內监的长随池山子,因与段仁志投缘,送他了一双滑轮鞋,让段仁志颇有些爱不释手。

    自去年大明到处修起了水泥路,特别是应天府这里,几乎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的路面都修成了水泥路。水寨里面的训练场,更是一大片光滑的水泥地。

    內监也在他们经营的店铺里开始卖起了滑轮鞋,不过因为价格昂贵,只有一些勋贵子弟才舍得花十几两银子,买一双滑轮鞋。

    有这些银子,都能买两亩地,或者起三间房子了。苏南和段仁志如今虽然买得起,却也舍不得买。

    船即将靠岸,众人却发现了岛上似乎有些不同,旌旗招展,人数也比往日多了许多。

    船上众人看到这种状况,都忍不住出来了甲板上,向岛上张望。

    那长随池山子原本还在跟段仁志说笑,这个时候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跟身边的小太监说道:“将我的千里镜拿来,看看是什么情况……”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就拿过来一架做工精良的双筒望远镜。池山子接过了望远镜,向岛上看了少时,就忍不住惊呼道:“太孙殿下的仪仗……竟是太孙亲自来迎接我们!”

    船上的人都激动不已,一个工部的老工匠已经忍不住跪了下去,向着岸上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忍不住老泪纵横。“竟能当殿下亲自来迎,此生无憾啊!”

    在他的带头下,众人也都跪了下来,对着岸上磕了三个头,才又起身。然后一个个慌忙地开始洗漱,想要给殿下留下一个好印象。

    段仁志已经忍不住拿出了刚被收进包袱里面的香胰子,从江里吊了一桶水起来,将手和脸都好好洗了一遍。

    他们虽然是太孙亲军,但是原来都只是小兵,根本没有机会上太孙的旗舰。虽然曾经远远地看过太孙两次,但是像这样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苏南的心里也满是激动,能够近距离接触太孙一次,这可是一辈子的荣耀啊!等到老了,也能跟儿孙们卖弄一番。

    不过他当然不会认为太孙是来迎接自己,这些內监和工部的人虽然对他们亲近,却一直对此行的目的支支吾吾,不肯明说,看来是有重要的任务。

    而在江心岛的水师码头边,朱瞻基的心里也满是激动。

    解决了硝石的来源问题,制约大明发展火器的瓶颈就消失了。最少在几十年之内,大明不用再为火药发愁。

    至于几十年之后,……那个时候的大明肯定已经在南美立足了。而那里的硝石矿,数量多的足以让大明数百年都不用为火药发愁。

    至于再以后,都能直接化学合成硝石了,有没有硝石矿都不再重要。

    船上众人的叩拜,他虽然没有亲自看到,但是李亮他们当然不会不跟他说。

    闻听众人此举,他的内心也满是骄傲,在船上众人看来,他这个太孙亲自来迎接是抬举他们。

    但是在他看来,虽然他们只是卑微的工匠和內监,但是他们的贡献远超其他人。

    船终于靠岸了,船上数十人全部都又在甲板上跪下,向登船的朱瞻基跪拜。

    朱瞻基上船后,挨个来到众人的面前,亲自将他们扶起来,还跟他们每个人都说上两句。

    那些内侍经常能见到朱瞻基,倒习以为常,但是那些船工和工匠们,一个个却激动不已,不少人都痛哭流涕,口不能言。

    朱瞻基也丝毫不嫌弃,好生宽慰一番。

    来到苏南的面前,苏南跪在甲板上,右拳击打了一下左胸,大声说道:“海军第一舰队,新江口水寨,昭信校尉,千总苏南向殿下请安。”

    朱瞻基看着他年轻的脸,面容朴实,身上虽然穿着新衣,但是相貌形态也不像是个勋贵子弟。“起来回话,……看你年岁不大,出身也不太高,如何成为千总”

    苏南虽然比朱瞻基要矮了一个头,但是他认为太孙本来就应该威猛过人,并没有自惭形秽。反而因为能近距离接触太孙颇为自豪。

    他大声说道:“卑职在洞庭水师曾杀敌三人,俘虏水贼二十一人,因此擢升总旗。六月东征期间,卑职携副手段仁志,马德钟,又杀敌三人,擒获东瀛王室三十九人,倭兵两百余人。八月中擢升千总,授昭信校尉。”

    朱瞻基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说道:“当真是我大明好男儿,可有婚娶”




第二三零章 忌讳与机会
    自两年前,马致才从雕刻地球仪时候的性命难测,已经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初他不过是个正九品的大使,后面晋升正八品的所副。当他十六岁的侄儿马迪也被陛下恩赐进工部担任副使的时候,他又被擢升正七品的所正。

    当他在朱瞻基的提醒下,研发出了倒模浇铸枪管,钻头钻细孔,再利用砂棒打磨内孔的时候,这次直接被提拔成为了从五品的员外郎。

    整个工部,员外郎已经进入了整个领导层。

    虽然马致才这个员外郎还只是负责机床工厂和枪管工厂,但是这两个衙门都是如今最紧要的部门,加上马家如今已经成了贵戚,马致才这个员外郎已经成为了工部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但是马致才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他很清楚马家家底单薄,在官场上毫无助力。

    他们唯一的凭仗就是太孙,但是太孙是个重实务,重结果之人。马家如果想要继续能受到太孙照拂,除了马欣不失宠爱,他们马家人更是要踏实做事。

    因为原本只是在雕工上面有所建树,马致才很清楚自己的技术积累是比不过那些在工部沉浸了一辈子的老工匠们的。

    他在技术方面,唯一超过他们的就是接受了太孙对新技术的一系列思想影响。

    从最开始的简易机床,他就一直用心在这个上面进行研究,想要发展出来太孙说过的联动机床。

    自机床发明出来之后,工部的众多工匠们已经在机床上面衍生发明出来了无数的功能。除了枪管,连木制枪托现在也能利用机床打磨,比原来的手工打磨要快了数倍。

    还有工匠根据压铸原理,直接开发模具,形成了许多配件的规模量产化。

    新技术的大力开发,加上专利的实施,工部从內监的手里得到了许多在商业上插手的机会。

    特别是水泥路全面修建,轴承,马车的广泛应用,如今的工部再不是在两年前的清水衙门,成为了除吏部外,最被关注的衙门。

    马致才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所在,他并没有把太孙跟他讲过的一些对技术的衍生发展设想敝帚自珍,而是拿出来与同僚共享。

    所以如今的工部新技术日新月异,几乎每个月都有不少新技术得到验证和应用。

    他在解决了枪管的内径打磨问题之后,专注于轴承钢珠的打磨问题,这是他的老本行,马家世代加工玉石,对于玉石的打磨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

    钢珠和玉石的材质不同,加工当然也不尽相同,但是其工作原理却有相近之处。

    他采用两台机床联动带动铁纱网打磨,解决了钢珠的打磨问题,再与其他工匠一起,解决了钢珠的淬火问题,如今的大明,已经完美解决了轴承生产中钢珠的生产问题。

    现在的轴承工厂,产量比当初扩大了十倍不止,已经逐渐能够满足市面上对轴承的需要。

    而朱瞻基前些时日看到了这台打磨抛光机,从这种机床的联动,想到了拉丝机。

    拉丝机的具体工作原理朱瞻基是知道的,就是将半融的钢水通过多台机床的抽送,挤压成型。

    但是他只知道这些,具体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样的他就不知道了。

    不管是铁丝,钢丝,还是铜丝,铝丝,在工业时代的需求都是非常大的。别的不说,光是一个滤网,就能消耗大量的铁丝。

    而且,铁丝在如今这个时代,在战场上的应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用铁丝制作成带刺的钢丝网,就能直接阻碍骑兵的攻势。只要有了铁丝网,可以说,骑兵的威胁就会少了一大半。

    一辆板车就能拉动千斤的铁丝网,而千斤的铁丝网,基本就能拉伸开近百米长,半米高的铁丝网。

    只需要两卷铁丝网并排展开,就等于挡住了骑兵的道路,让他们失去威胁。

    听了铁丝的功能和作用,马致才这段时间就一直在费心思索,应该如何来制作铁丝。

    这个期间,朱瞻基曾经提议过的曲轴冲压给了马致才新的思路。利用曲轴的转动,在两个曲轴的摇轴之间留出大小不一的空隙,就能让半融的钢水从粗到细,变成想要的长丝。

    但是想要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曲轴,就耗费了马致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直到日前,他才勉强让五台机床组合成的拉丝机共同运作起来。

    但是现在问题依旧有很多,比如制作的铁丝毛刺众多,机床的连动配合也问题多多,经常容易卡断。

    他感觉,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的白头发都多了很多。

    但是,他的心情是愉悦的。看到一种种从来没有想过的技术从无到有的诞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又衍生出无数的新技术,他就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

    比如,利用这种模具和挤压,就能生产大量的钢条,许多铁具,根本不需要匠人们再去费力打造,直接生产出相应的形状,稍加打磨就可以使用。
1...100101102103104...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