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人生几何是淡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卿默然

    全家人被钟氏的语言吓住,个个苍白着脸,抖动不停。

    “所以,姚宁月,你们要想保住她就看好她,如果不是,你们现在就掐死她,了要事情来了以后埋怨,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说完,奶奶甩手出了堂屋。

    寂静无声,只有桌子上的两盏灯火忽明忽暗。

    好一会儿,姚宁康跪在了宁月右手边,姚宁家,姚宁和,姚宁庭,姚宁睦,姚宁安依次跪下,面向祖先牌位。

    几个大人悄悄的走了出去坐在了院子的石头坎子上。

    姚家悌开口:“大哥,二哥,我们娘当年是咋和爹在一块得你们知道不。”

    姚家忠:“听爹说过,娘当年是从大户人家逃出来的,那家人犯了事儿,就只有娘一个人逃出来到了杏花村。”

    姚家孝;“我们娘好像识字,我们的名字都是娘取得。”

    “啥,你咋知道的。”

    “我偷听到的,好像是很小的时候就取好的。”




第四十八章 板桶
    此后,姚家也有意的和村里保持距离,除非必要才会去,关上门来过日子。

    三月八日,姚宁家的十一岁生日,奶奶煮了红鸡蛋,还给做了一碗长寿面。

    一碗面就一根面条,要在不咬断的情况下吃完,也就是面条不能掉落在碗上。

    宁家哀嚎;“奶奶,您确定是让孙儿吃面,不是吃麻绳子,只有麻绳子才不会断嘛”

    大伯:“叫你吃就吃,那来的话,我想吃还没得吃呢。”

    在大家的注目礼下宁家还是把面条掉在碗里了,几兄弟笑他没用,面都不会吃。

    宁家说他等着,等着看其他人的面条会不会掉。

    三月十六,宁月的生日,奶奶照旧煮了红鸡蛋长寿面,宁家眼都不眨的看着宁月吃。

    宁月呼吸两口就吃完了,下面是奶奶焯的小白菜,宁家大叫不带这么玩的,奶奶偏心。

    奶奶:“我就偏心了,你怎么着吧!”

    宁家:“我没着”弱弱的声音。

    大家笑了一个饱,宁睦:“出息”

    从宁家的生日起,奶奶都是煮红鸡蛋和长寿面,每一个鸡蛋和一碗面都是她老人家一手做的,那里面盛着是老人满满的慈爱。

    四月中,秧苗以有2多厘米高,除了裨草后,可以下鱼苗了,鱼苗从那儿来,余里正来找到了爷爷。

    其实这也是个面子情,早就知道鱼苗是从后山的水潭里捞的,请姚家一起去,也是抬举。

    那一天,家家户户拿上盆,桶,集中在水潭边分鱼苗。

    一家一亩五十条,如果最后有多的在分,没有分到的,从河里捞,抽签决定顺序。

    这个有点坑,要是最后的没有在水潭里分到,只有去河里捞,河里又有多少呢

    人多粥少,听天由命是最好的办法,不然就自己去府城买鱼苗去,那不现实。

    最开始,宁月做出这件事情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产量而不是为了养鱼,这一点,姚家在三的强调说明。

    杏花村地处西南地区,不靠海,不靠湖,对于鱼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人专门去养这个东西。

    也就更别说有什么鱼苗出现,除了天生天养的,就只有权贵们庄子上自己养来吃的。

    后山的水潭如果宁月不放鱼苗进去那也不可能够杏花村。

    今年先管今年,明年的事情在说吧,宁月也担心因鱼苗引起一些事情,现在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把这种育苗播种的方法推广在想别的。

    这种事情全是村老和余里正共同组织完成,拿到号的就上前接鱼苗。

    捞鱼苗是用大竹片编的一个大圆圈,下面缝上麻布,有一个长长的手柄。

    几个人在水潭两边用竹竿拍打水面,让鱼往一个方向走,另几人在打捞。

    捞得时候只要鱼苗,大的鱼全部留下做母鱼。

    从这一点上来看,大家的智慧都是杠杠的,留得青天在,不怕没柴烧。

    数数是从一到二十,拿到鱼苗的啪啪的跑去放到水田里。

    姚家的鱼苗也是按抽签的,原本村老们说是直接先给,爷爷没有同意,该咋就咋地。

    村里人都去分鱼苗,姚家的是在响午拿,大伯挑着水桶里的鱼苗要经过院子门口。

    宁月在门口给大伯水喝,乘他喝水时好奇去看鱼,把“乾坤府”里的鱼苗放了一些进去滴上灵池水。

    大伯走时嘀咕了一声:咋感觉有点重了呢

    宁月在心里窃笑。

    直到天黑,才把所有的水田分完鱼苗。

    回到家的几位男子汉累得不轻,因捞鱼的活全靠臂力。

    五月秧苗又长高了一茬,鱼又大了一些,六月秧苗开始抽穗,七月稻谷包将。

    这个时候,杏花村陷入了深深的喜悦中,黄灿灿的谷穗弯下了头,大家知道,今年是个丰收年。

    七月底,姚宁月家的稻谷开始收割,因姚家在泡种时就用灵池水滋养过,所以她们家的稻谷比同样的稻谷早几天。

    这种情况没有人会怀疑什么,早几天晚几天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今年出现了一种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板桶。

    去年收割时,宁月看到了收割方法又慢又浪费时间。

    所以在插完秧苗和种完山上庄稼的闲散时间里,让自己家爹和大伯,二伯做出了这个东西。

    宁月画出了图样,他们几人自己折腾。

    村里的一个木匠叫唐大山,也就是上次来缝书包的唐嫂子的丈夫,他们是外来户,也住在村尾。

    家里没有做木工的工具,要想做出来,就得有专业的人来帮忙。

    &



第四十九章 到访
    田埂上另一位姓余的小子问:“姚大哥,你们家的鱼还是卖给醉香楼吗”

    姚家忠:“嗯,田掌柜昨天让贵子到我们说了,今年的鱼他们还收”

    “哦,我们家大伯说鱼太多可能吃不完,到时拿到镇上去卖卖,看看有人买不。”

    姚家忠笑笑,“是这个理,你们家田多,鱼也多,吃不完换点银子也使当。”

    这话也说白了,要卖鱼可以去找钟贵,他在醉香楼做事呢。

    越来越多的汉子来看姚家的这个板桶,只看到稻谷粒全在桶里,快到一半时,用担筐装起来就可以挑到晒场去了,方便又快捷。

    姚家孝挑到晒谷场后奶奶在用竹耙推开,推成薄薄的一层,里面会有用稻谷穗尖,在用竹子做的竹抓捞出来放一边。

    这个也不能扔,上面还会有稻谷粒没有掉落下来的,晒干后在拍打下来,那也是粮食。

    大家都不是笨人,也是做庄稼的好手,没有两下就看了名堂了,边说边笑的来试两手,很快,半亩田的稻谷就出来的。

    正当大家热火朝天的拍打着,就看到钟贵带着田掌柜来到了田里。

    田掌柜的到来众人惊讶不已,都看穿着绸缎的掌柜到这里来干什么。

    一来到田里,田掌柜就说:“老爷子,我有事找您商量,去了一趟您家,听说你们在这儿就过了,能借一步说话不。”

    爷爷看着谦虚的田掌柜受宠若惊,赶忙说:“能,咋不能的,有事,你说一声就行,咋还过来了呢,这水田可不好走。”

    “没事,没事,我也想看看这满地黄金呀,今年是个丰收年呀。”

    “是,是,是,咱老百姓呀就盼着老天爷给个脸,有口饭吃。”

    “走走走,启家去,太阳热,喝口水去。”

    田掌柜转头向钟贵说:“你去找你爷爷过来吧!把鱼的事情都说一下,给我一个答复。”

    钟贵高兴的直搓手;“放心吧,掌柜的,我马上去”

    爷爷和自家爹带着田掌柜去姚家,人一走,田里就炸开了。

    几个大娘拉住钟贵:“贵子,那个掌柜的有啥事,找姚家啥事。”

    钟贵;“有事,有事,婶子,我们掌柜的说把我们村的鱼都买了,运到县城和府城去呢。”

    “真的!唉哟喂,真是大善人哦,我们都在愁这么多鱼咋弄呢走走走,赶紧的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去。”

    “就是,就是,赶紧的告诉当家去,今年真真的是个好年头哦。”

    钟贵:“婶子,是好年头,可我们也不能忘记这都是谁带来的,我可是听说有人在背后说人家姚家的不是呢”

    “我们掌柜的常说,做事看人,做事看人,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这次收鱼掌柜的委托给姚家收。”

    说完,钟贵一溜烟的跑回村里去了,徒留下的众人各自思量。

    钟贵想起昨晚田掌柜对他说的话:“是要永远做一个跑堂的,还是做一方掌事,就看你这次能不能把这事办好了。”

    “姚家田里的鱼全收买上来送到这个地方,其它的送到县城和府城做一次全鱼宴”

    钟贵是一个机灵有胆实不安份的小伙子,这里的不安份只的是他不认命的心态,不然也不会毛遂自荐到醉香楼做跑堂。

    而姚家,爷爷和自家爹清洗干净站一旁,小姑给田掌柜的是一个新的木盆上面搭了一片新棉布,请田掌柜清洗。

    小姑端了三碗凉开水放在桌子上就避了开去。

    宁月一直在窗后面看着田掌柜,总感觉有一丝的违和,相比较前两次田掌柜的态度和语气少了些高高在上多了一些平易近人。

    落坐后,田掌柜说:“老爷子,我今天来呢临时决定的,昨晚有一位去年吃过你家鱼的老客来找,说是今年弄一个全鱼宴”

    “您知道的,咱这块别说是那么好吃的鱼了就是有也没有那么好吃,这不,去年吃过人今年都记得来找了。”

    “所以呀,我就来走一趟,我呢是这样想的,拜托姚家三兄弟帮我收鱼,两斤以上的8文一条,两斤以下一斤以上的5文一条,当然,一斤以下的我就不要了。”

    “这个呢要鲜活的,齐整的,这需要有人帮我把关运送到醉香楼,结算时送一次结算一次,当然,我会给工钱你们。”

    说着压低了声音:“我一条鱼给你们2文,以收多少条来算。”

    自家爹却是皱起了眉头:“田掌柜,一条2文,这太多了,而且这件事情你完全可以让钟贵来做。”

    宁月点赞,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看来自家爹还是很清楚的。

    田掌柜笑呵呵:“姚三兄弟,你还怕银子烫手



第五十章 丰收
    杏花村人处在兴奋中,今年家家都有余粮,还有银钱,没有比这更能让人高兴的事情。

    有一些老一辈的人,更是念叨,终于有点盼头了。

    收鱼的事情全全交给了姚家三兄弟,问题是要怎么收,怎么运,这都是要有一个章程。

    大家在一起商量,最终以稻谷的早熟来决定。

    例如:唐家的先熟,就先收唐家的,一天最多收得了40亩田的鱼,要想到运输能力不足。

    姚家的田只有8亩,鱼也没有去年那么多,虽然宁月偷放了一些,为了不打眼,一亩田了30条左右。

    以600条鱼来算,留下吃的,送人的,不到重量的,只卖了500条,共计五十两银子,这里田掌柜是按100文一条算的。

    其它村民是以80文一条算,一斤以下的按50文算。

    以陈七斤家来举例,他们家只有2亩水田,按道理说只有100条鱼,但谁也不是傻子,都会多放十几,二十几条,去年姚家是以100条来放的。

    现在是家家基本都是80条左右的鱼苗数。

    陈七斤家卖了60条80文的,10条50文的,共计5两300文,这是他们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以前一年能挣到500文就能够一年的生活支出了。

    其它是在河里捞的鱼苗只有不到一斤重,留下自己吃,也算是肉,也能补补身体。

    全村最多银子的还是钟,郑,余三姓人家,村里400多亩水田,三分之二都是这三姓人的。

    所以能拿到一百多两银子的也有,这一下子,那真的是真金白银,晃花眼。

    每一次,每一家多少鱼,两斤以上的多少条,一斤以上的多少条都是宁家,宁庭,宁睦,宁和在计算。

    宁月让自家爹拿纸裁成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小本本,在教四兄弟画上方格,做成简单的格式。

    姓名,两斤,一斤,收到多少条,最后交给醉香楼多少条,收到银子多少,全部清清楚楚。

    四兄弟学了一年,现在放农忙假,也要让他们学有所用,不能光读不用,死读吧。

    所以,村里就看见六兄弟在各家的田里跟着大人手里拿着笔,小本本奔走。

    写字时要用墨呀,这里可没有墨水一说,最后还是宁庭想出来的,把墨磨得浓浓的,倒进大拇指粗的竹筒里,用油纸包住烂布做了一个塞子塞住,这样也可以随时写。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缺点,久了它会沉淀,每次都得搅拌两下。

    村里一些小孩子羡慕得不行,上次学过两个字的小屁孩们缠着宁家们在教教他们。

    实在是那种渴望的眼神让人受不了,宁家几个同意每天到晒谷场去教他们,要学的自己去。
1...111213141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