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人生几何是淡然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卿默然

    年青而英俊的帝王此时却急匆匆的往宣王府而去,一点都不在意自己的仪表。

    宣王府,地大而人少,和皇宫的金碧辉煌相比,素雅的让人吃惊,但是里面却处处是风景,人也是一处风景,里面的男子英挺俊郎,女子虽不是个个绝色,却也是难得的美人。

    谁都可以进入宣王府,只要你进得去就行,你要是以为里面没有人可以乱走,那么它会告诉你死字怎么写。

    王府里正殿的房间里,一位满头白发的十七八岁年青男子坐在窗边,精致俊雅的面容,一手撑着额头靠着榻边,望着天空。

    天空一片尉蓝,只有几朵悠闲的白云飘浮在空中。

    皇帝的到来没有任何人通报,在门外候着的绝色少女低眉俭目,看到来人,轻轻的换起珠帘。

    皇帝:“离,昨晚晕厥了,现在好些了没有。”

    男子:“哥,我没事”

    “离,我是你哥,你晕厥了,我下完早朝才知道,我应该说你的手眼通天呢还得余下有道。”

    绝色少女送茶进来,从头到尾没有发出一点声音,就像是没有人来过一样。

    男子:“哥,我真没事,我还没有找到她呢”

    钟离逍:“她是谁,在那里,我帮你找,从你三岁起,就开始说要找一个女子。那时,当你童言,现在十五年了,你一个人怎么找。”

    男子轻轻的笑了,一时好比那昙花刹那间盛开,看得见过无数美人的皇帝一愣。

    “哥,我也不知道她在那里,长什么样,多大了,会不会在这里出现,如果在找不到、、、、”

    眉间的一丝戾气划过。

    “可是你的身体,那些个太医真是没有用,我会下旨在民间找,总会有神医出现的。”

    “不用,我的身体我知道,这是代价,不必介意。”

    钟离逍:“你不介意,我介意,我就不信,我堂堂一个皇帝还救不了我唯一的弟弟。”

    男子:“你救不了,天下除了她没有人能救得了,不过,要是我是她,也不会救我这样的人吧”

    “你这都是什么呀,你真的相信那个老头说的”

    嘴角一丝笑容:“不是相信,那都是真的,我总在每月的月圆夜梦到她以身喂烈火的样子。”

    “烈火烧呀,那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皇帝深深的叹息,如果说是真的,那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做出那样的事情,又是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一位女子做出如此的决择。

     




第三十四章 猪肉冻
    姚家正在做猪肉冻,猪肉冻的作法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做出特别的味道。

    做猪肉冻首先要做得是去掉白沫和猪毛,猪皮上的油脂。

    猪皮洗干净,放入冷水锅中,慢慢的随着水温越高猪皮里面的脏东西就会出来,一直到猪皮完全熟为止。

    然后捞出来冲干净,用夹子拔出猪皮上面的毛庄,这一点要很细心和耐心。

    没有铁夹子,奶奶给了几个用竹片做的竹夹子,也就把竹削成片在火上烤,乘热弄弯变形,然后在中部系上麻绳,不用是会自动张开,用时两个手指用点力一夹就可以了。

    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猪皮不多,三妯娌用了小半个时辰仔细的拔完了。

    还有一步就是刮油脂,如果油脂没有刮干净吃起来不会有嚼劲。

    做猪皮冻最好是用老母鸡汤来熬煮,显然姚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

    宁月就让自家娘把焯过水的骨头放进去一起熬,里面放上买来的八角,百果,草果。

    等到自家娘去找爹要时才知道没有,因姚家悌去问了别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出了什么原因姚家悌说买好了。

    没有办法,宁月总不可能去质问自己的爹爹,只得另想办法。

    农家除了盐,猪油,酱油,真的没有其它什么调味品,酱油是真的豆酱,黑乎乎的一滴可以当现代的两勺。

    想到山边的野葱,宁月让宁家去拔了几颗回来,没想到的是宁家还拔了几把姜,原来姜这个东西很辣,所以没有人吃。

    最后锅里只放了野葱头和几块姜,骨头,切成一条条的猪皮,以猪皮的两倍水量熬煮起来。

    先用大火煮开,就用小火熬煮,中间的时间太长,要用几个时辰,就需要有人添柴烧火,还要在两个时辰后把葱,姜捞出来,姚家悌自告奋勇的答应每一个时辰起来添柴。

    中间切猪皮的时候,宁月没有灶台高,滴不了灵池水进去,就滴在了放在一边的骨头上。

    每一天,天还没有亮,就会有人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现在村里开始收各种农作物,各家都忙。

    一大早,进入厨房的丽娘就被散发的香味儿吸引住,锅里的猪皮汤透出奶白色,却不知道要怎么做,只得去把宁月捞起来。

    到了厨房,闻到香味很不错,让自家娘把猪皮带汤舀出来,才发现家里没有什么可以装的东西,宁月深深的吸口气。

    东秋秋西看看,发现墙角边有一个长方形的木盒子,洗干净以后试了试不漏水,才把猪皮汤舀来放进去。

    这东西要放凉结成冻才行,放那儿呢现在的天气还有点热度,又没有冰箱什么的。

    转身去找自家爹,姚家悌想了想,把猪皮汤包起来放到屋后的一个枯井里。

    这个枯井里的水常年都是冰的,也不知道是为啥,站在井口边还有冷气喷出。

    冬天这里最早结霜,家里人觉得奇怪,不敢出声,只有实在忙不过来时才会在这里打水。

    这是姚家自己挖得,所以村里人都不知道,姚家担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一直没有对外说,前两的旱灾姚家有水喝也是这个原因。

    做好这一切,应该做什么的还去做什么,这里的人为了省粮都是两顿饭,一顿叫响午饭,一炖叫夜饭,留下做饭的奶奶和小姑,其他人都上山去收高粱,黍米和大豆。

    匀刀,背筐,大大小小的背上,宁月小朋友要去,家里人把她看得非常紧,总是担心她语出惊人。

    宁月举着小手说不会,有事告诉爹娘,最后奶奶才答应她一起上山。

    出了院门,第是宁月第二次上山,灵魂那次不算。

    这个地方真的很漂亮,一副山水图。

    一大家子上了山坡,大人们都去劳作,稍大点的宁家,宁庭,都去帮忙。

    把大人拔出来抖了泥土的大豆抱在一起成堆,方便背回去。

    &nbs



第三十五章 衣服
    猪皮冻放进去了一天一晚,直到第二天姚家悌才拿出来,看到成一块的的形状,直呼糟了。

    宁月让小姑切了野葱,滴了两滴酱油,还加了黄豆炒的豆碎,放点凉开水搅拌搅拌放在一边。

    准备好菜板,把木盒子反过来,在后背拍了拍,慢慢的猪皮冻掉了下来。

    本来是长薄片,为了更好的夹起来,让小姑在中间切了一刀变成了正方形,淋上调好的酱料,一盘猪皮冻成了。

    大家看到这东西,试着夹起来,滑溜溜,颤巍巍,好不容易放到嘴里,凉凉的,扣扣的,滑滑的,别提多好吃了。

    当天,猪皮冻除了要拿去给醉香楼的外,全进了大家的肚子。

    前后忙了好几两天,村里的稻谷都收完了,姚家除了后面的高粱还没有收完,其它的农活就是整理田地。

    爷爷说今年的庄稼都比往年收成要好,颗粒大而且饱满,比种子还好,决定明年的种子就用这个。

    姚家现在当务之急是上学馆的事情,奶奶在一次的透了家底。

    所有银子加在一起有七十两,这个数字是姚家有史以来最有钱的。

    晚上商量最终决定,宁家,宁庭,宁和,宁睦四个人一起出,宁安,宁康还小,明年在去。

    宁庭却不想去,因他的梦想是去做大将军,不是去学馆。

    宁月只问了两个问题一:当将军是不是都是识字的,二:将军不识字没有人会听他的,因他们的将军字都不认识。

    哈哈哈,宁庭给绕晕了,总的一句话,不识字就做不了将军。

    宁庭眼巴巴的看着自家三叔,姚家悌:他的将军可是文武双全,不但会识字,写字,还会武功。

    说到武功,如果姚宁庭以后真的走上这一条,会武是必需的,不然,真的上了战场那就是送死。

    宁月看到大家把宁庭的话没有当真,有点担心,看来学习武术以是必要。

    这里上学馆是十天一沐修,九月开始,一直到腊月二十,过年后正月二十开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当初也不知是怎么写出来的,这里的女子真的不识字。

    宁月前世看过一些杂书,真正无才便是德的只是一般的老百姓,真正有底蕴的家庭女子最少要识得《数术》,《三字经》,《女戒》,不然,怎么当宗妇,怎么教育儿女。

    那些出名的才女不也是从小家里请女夫子教导,所以这句话真的是因人而议。

    有些扯远了,宁月的打算是自己要学,让家里的人多少学几个,长个见识,特别是小姑,很是灵巧,不能就这样埋没了。

    要去学馆,最少得穿好点,总不能把平时在家干活的补丁衣服穿着去,奶奶每家给了一两银子让去买点好的棉布给四个孩子做件好衣裳。

    笔墨纸那天在镇上买了,去买点布就好,让大伯们早点去把束脩给交了。

    第二天,正是赶集,大伯娘和二伯娘商量好一起去,一起去买还能便宜不少,一文钱当两文花的她们,知道怎么做才能用很少的银钱买到更实在的东西。

    家里的鸡蛋每天十个大家已麻木,拿了几十个去卖,然后买点肉回来补补。

    同时,也把猪皮冻给醉香楼送去,当作上次请大家吃饭的回报,醉香的田掌柜不在,他们把做法教给了钟贵留下了猪皮冻。

    下午,回到家的四个大人拿回了大包小包,大包里是一堆碎布,小包里是四匹天青色的棉布,棉布不是那种精细棉。

    二伯娘像说书似的一口气向奶奶报备了所有。

    现在这种棉布是十三文一尺,她们分别买了十尺,也就是一丈。

    一丈可以做一个孩子和一个成人,店主说家有喜事,买十尺送一个寸头



第三十六章 第一次见
    天青色的棉布衫,上衣比平时穿的衣裳要长一点,裤子也不是那种大大的裤脚,衣服的领子处还做了一个小立领滚边,绣了几片竹叶。

    当看到六兄弟一排站在一起的时候,那个精气神还是一下就出来。

    几兄弟长得都比较俊秀,不是那种粗狂型,相似的地方是眉毛和眼睛处,都是剑眉,杏眼微微向上挑。

    这种长像现在少年看不出来,长大了眼睛会有点成桃花眼的样子,其实最秀气的数宁睦,宁睦不像二伯娘和二伯,像奶奶。

    虽然宁安和安康不上学馆,有心的大伯娘还是做了他们俩的衣服,笑着说反正都要做,就一起做,留着明年穿也好。

    这也是一种态度,让不能上学的两兄弟没有那么难受不是。

    看着几个哥哥,想了想,才想起还差什么,书包。

    这里所有人出门都是包袱,宁月看了看边上剪下来的棉布,那就做几个小书包吧,反正也没有什么书,只是平时装点纸,笔,吃的,用不上多大。

    让宁家拿来一张纸,去厨房找来一节烧黑的树枝,画了一个草图,给几个人边讲边比划,小姑在一次发挥她的想像力。

    用麻布来做试验,很快做剪出了样子,并组合起来,一个小形的手提包做好了。

    书包是最简单的款式,就是宁月前世的单肩包,为了区分,在根据每个人的生肖宁月小朋友画了几个卡通图案绣上去。

    这个图案绣上去就需要彩色的绣线,家里却没有,二伯娘把买布剩下的铜板全给了大伯娘,让去买点回来。

    奶奶一家给了一两银子,两家都还有剩下的。大伯娘和奶奶说,她和二伯娘手里加起来还有不少,能不能全买了布和绣线也给小姑和宁月做身衣裳。

    这两三年吃都吃不饱别说做衣裳了,小姑也是大姑娘了,总不能老是穿那些个灰年扑扑的麻布衫吧。

    翻了年小姑13岁了,也到了说亲的年岁。

    爷爷也说是,今年大家都过一个好年吧,每人一身新衣裳,在买点棉花回来和旧棉一起每人做一身棉衣裤。

    精打细算的奶奶摇摇头,同意买点棉花回来每人做一身棉衣裳,因棉衣服是穿里面的,外面还得穿上一件旧衣。

    这样也不打眼,不能说刚有点银子全都给用了,而且一下子全家人都办新衣裳担心招来村里有一些人的眼红。

    于是,大伯娘和大伯一起去镇上,姚家悌也好久没有去看周琰,刚好可以把家里的鸡蛋和稻谷送点过去。

    因要挑选绣线的颜色,大伯娘把宁月给带上了。

    三大一小来到镇上,姚家悌直接花十文坐马车去县里,宁月和大伯,大伯娘三人直接去上次的布店。

    去布店要经过醉香楼,今天的醉香楼没有营业,宁月被大伯娘抱着走过时,胸口有一瞬间的钝痛,只是那么一下下,也没有在意,想着回去在说。

    第一次到布店,这店主到是会做生意,所有布都整齐有序的摆好,麻布,棉布,绸缎,都摆在后面的橱壁上,中间站人,前面一张大大的橱柜,边上还放了一些细纱,和各色的绣线。

    绣线的颜色还是有好几种,材质也有几种,宁月当做好奇看着,大伯娘就拿宁月看过的颜色。

    买的都是棉线,书包是棉布不可能用丝线吧,那不是搞笑吗

    掌柜的就看着娘儿俩在那挑,总是觉得有点违和,感觉是那个小孩子在做主似的。
1...678910...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