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下凡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苏渊干脆直接约沈焕周和郑华阳面谈,深度合作开发市场,毕竟沈周两家底蕴深厚,人才济济,在商言商,利益在前,其他都是浮云。
两个老头子马上拍板同意,送上门的肥肉岂能放过特别是沈家,早就想开拓外地市场,一直没有成功。现在不但垄断全国,甚至连小鬼子都要求上门!
至于周家,水平不行,周德荣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苏渊根本没有不带他们玩。能做得自己全部搞定,剩下的交给其他人,术业有专攻,用不着操心。
对于自己来说,手艺才是最大挑战,钱这个东西够花就行,现在仿佛得到新玩具,兴趣十足,斗志满满。
十天过去,苏渊放下茶杯,露出自信微笑。万事俱备,只差同行的认可。
龙泉陶瓷工艺大赛!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行,是同行展示实力的最大平台。赛程分好几个门类,拉坯作为基础,单独是一个比赛。
现在鼎鼎大名的国家工艺大师,当年都是比赛的佼佼者。无论是徐福兴,还是毛正聪,都是当年连续几届的冠军,一步步打响名号,走到今天。
要说手艺人心思比较单纯,一是一二是二,水平高低很容易一目了然。就好像靠数学,会就是会,不会就不会,没有其他答案。
大家都是明白人,一件作品自己会说话,是金子总要发光,这也是苏渊能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主要原因。
更何况瓷器是龙泉的经济支柱,每年上百亿成交额,政府都十分重视。所以比赛规格很高,受到官方认可,高手如云。
当然毛正聪那种功成名就的不会参加,每年都是裁判,保证公平公正。主力军都是三十以下的选手,很多默默无名,希望通过比赛打响名气,改变命运。
说白了跟明星选秀差不多,只不过人家是唱歌跳舞看长相,龙泉全凭手艺说话。
苏渊打电话报名,想要得到同行认可,比赛是最快捷径,早已习惯披荆斩棘,狭路相逢勇者胜。
很快来到比赛时间,苏渊独自赶到现场,人山人海,得到一百九十号,足足两百多人报名。
龙泉不愧是青瓷之乡,从业人员数万,进入会场,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同龄人。别看年纪不大,很多是子承父业,从小就开始玩泥巴。
“李哥,今天又来挑战”
“废话,你小子不也来了怎么去年输的不服气”
“
第151章 技惊四座
?
苏渊自然听不到几个老艺人的对话,被安排在靠后的角落里,洗干净手,看着眼前一大块瓷泥,深吸口气,今天很重要,是完成任务的关键。
昊十九的卵幕杯只有半个鸡蛋大小,薄如蝉翼,所以重量才能达到极限。现在规定直径十公分的小碗,如果拉坯不超过两毫米,重量应该差不多一百五十克左右。
也就是说一般高手百分百成品率,最少也能拉十三个,毛正聪当年巅峰状态是十六个,虽然好像只多出三个,其中难度天壤之别。
如同百米赛跑,能跑进十秒才是及格线,以后每提升零点零几都难比登天,努力和天赋,甚至运气都缺一不可。
裁判检查完所有选手,重新回到主席台上,大声宣布比赛开始,时间倒计时。所有人马上行动,用竹刀挖下一块泥,放在手动转盘上,开始拉坯。
苏渊挖起一小块泥,放在转台上,脚下发力,飞快旋转起来。双手不停变化,只见泥仿佛拥有生命,变魔术般瞬间成型,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咦”毛正聪突然看见一个熟悉身影,有些吃惊,站起身往前几步,面露不可思议道:“他怎么来了!”
“老毛,有熟人”徐福兴见毛正聪状态不对,好奇问道:“难道是什么人扮猪吃老虎”
毛正聪皱皱眉,仔细看清远处的人影,迷惑道:“这个人你们应该都听说,咱们龙泉最大风云人物,所有年轻人的偶像。”
“偶像”几个老艺人面面相觑,徐福兴突然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难道是苏渊”
“苏渊那个铸剑大师”
“我听说他的名头,号称史上最年轻的国家级工艺大师,甚至挑战成功吉尼斯纪录,混的风生水起的铸剑天才。”
“不会吧他一个玩刀剑的怎么可能来参加拉坯大赛”
“就是,老毛你是不是眼花了!”
几个老者全部站起身,来到毛正聪身边,议论纷纷。毛正聪一瞪眼,没有好气道:“我还没有老眼昏花,前几天还跟苏渊见过面,能认错吗”
用手一指角落位置,低声道:“他就是苏渊,最年轻的工艺大师!”
“真的假的……”
“不会吧……”
所有人面面相觑,看着远处挺拔的身影,就连徐福兴都感觉不可思议,吃惊道:“真的是苏渊”
毛正聪一撇嘴,不满道:“废话,人都来了还能作假别看人家玩刀剑,但对瓷器可不一定是外行啊!”
想起见面时候的场景,能感觉到苏渊对瓷器有种特殊情怀,否则也不会专门托金老三牵线搭桥,甚至还购买上好瓷泥,没想到今天居然……
“哼,简直就是开玩笑!”旁边一个黑脸老者冷哼一声,不屑道:“一个打铁的竟然来参加拉坯大赛难道是欺负咱们青瓷后继无人”
毛正聪不用回头就知道对方是谁,反驳道:“老陈这话我可不爱听,人家可是堂堂正正国家级工艺大师,今年才二十五六,你二十五六的时候在干什么”
“我……”陈大忠一愣,没想到毛正聪会帮一个小家伙说话,看着其他人似笑非笑的表情,无奈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苏渊玩刀剑绝对名不虚传,可现在是拉坯,难道隔行如隔山是一句废话”
其他人听完纷纷点头,徐福兴笑道:“不用紧张,说不定人家只是来玩玩,谁规定铸剑大师不能喜欢青瓷”
此话一出,气氛瞬间缓和下来,毛正聪恍然大悟,摇头道:“果然是传说中的苏判官,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152章 传说中的童子功
?
再看苏渊的动作,轻松之极,泥土在手中仿佛被赋予灵性,瞬间绽放出夺目光彩,令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好!”
徐福兴实在忍不住,几步上前拿起一件作品,仔细研究,甚至高举过头顶,迎着光线观察细节。
轻薄如纸!
薄如蝉翼!
不由赞叹道:“好手艺!”
此话一出,其他几个人也直接上手,全然忘记比赛这回事,纷纷出言赞赏,丝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均匀之极,连纹路都丝丝分明”
“薄……真薄……肯定不超过一毫米!”
“你看看我这个,绝对是零点九,不,甚至更薄!”
在场都是高手,光国家级工艺大师就三四个,半辈子玩拉坯,一眼就知道好坏优劣,真不敢相信这种手艺竟然出自一个年轻人之手。
“这……”毛正聪看着手中的还没完全阴干的碗,心中惊涛骇浪,要说最震撼的还是他自己。
自从上次见过苏渊,能明显感受到传说中最年轻的国家工艺大师对于瓷器的好奇和兴趣。当时之所以交浅言深,也是因为对方乃铸剑大师,虽然隔行如隔山,但影响力远胜于自己。
今天在拉坯大赛见到苏渊已经十分吃惊,更没想到人家竟然扮猪吃老虎!
仿佛满级神装**oss来新手村装逼……
简直不能忍!
“十四……十五……十六……”
还没等他说话,旁边的陈大忠看着台上摆满的作品,喃喃自语道:“十七……十八……这就超过记录了”
此话一出,所有人更震撼,盯着十八个素坯,两公斤泥,竟然能拉出十八个碗!
“别乱,还有最后一个!”突然徐福兴低声道:“都安静!”
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在苏渊手里,只见最后一小块泥在指尖不停变化,速度越来越快,胎壁越来越薄,众人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喘。
这时候的苏渊仿佛进入一种奇妙境界,脑中空白,无思无想,只有双手之间不断流动的美妙触感。
如丝,
如雾,
似水,
似云!
甚至能感觉到星星点点,如同最精密的放大镜,任何细节都一目了然,成竹在胸。
零点九,
零点八,
零点七!
手指突然微微颤动,好似蜻蜓点水,羚羊挂角,心中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终于把流云手彻底融会贯通。
慢慢停下转盘,露出一丝微笑,用细线轻轻把底足划开,擦干净双手,站起身。
“这是……”
几个老爷子赶紧围上来,毛正聪赶紧从旁边拿过一把扇子,靠近素坯,轻轻扇风,加快阴干。
“快给我一把扇子!”
“我也要……”
“还愣着干什么多拿几把!”
几个裁判满脸懵逼,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几个大师发话,赶紧屁颠屁颠找来几把大扇子,开始帮忙扇风。
神奇一幕发生,只见刚开始阴干的素坯在风的影响下,表面迅速变色,从深变浅,水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快蒸发。
薄,
太薄了!
陈大忠瞪大双眼,玩瓷器几十年,自然明白意味着什么。不光是他,在场所有人都震撼不已,亲眼见证新记录的诞生。
毛正聪慢慢伸出手,小心翼翼捧起素坯,举到面前,阳光正好打在上面,光影闪动,薄如蝉翼,几近透明。
长叹口气,惊叹道:“传说中的卵幕杯也不过如此吧!”
徐福兴接过素坯,看着平滑如镜的表面,震撼道:“拉坯到如此境界,不用上釉入窑,本身就是艺术品!”
&nb
第153章 玲珑剔透
?
这话一说,几个老爷子对苏渊印象大好,对方也是国家级工艺大师,同辈之交,地位丝毫不差。
更何况人家才二十多岁,简直前途无量,虽然刀剑只是小众门类,但能让小鬼子和老毛子刮目相看,绝对不简单。
别看几个人号称青瓷大师,其实也就徐福兴和毛正聪两个人勉强能得到收藏家的认可而已。巅峰之作拍卖破五十万大关,超出工艺品,达到艺术品的最低标准。
毛正聪更苏渊关系最好,摆摆手道:“哎,这话不敢当,要知道你可是随便一把剑几百万美元,甚至有钱都买不到,我们几个老家伙羡慕嫉妒恨啊!”
气氛很快融洽,大家有说有笑,苏渊表现的彬彬有礼,以晚辈自居,谦逊的态度让几个老人十分舒服。
这就叫什么
有本事,还没脾气。
上等人!
当然苏渊也是真心实意结交几个前辈,既然要玩瓷器,就算有金手指也不能单打独斗。毕竟不是从小研究的刀剑,很多东西都要重新学习。
现在的他逐渐收起锋芒,如同龙渊入鞘,心态平和淡定。在他看来刀剑领域已是过去,继续勇猛精进,在新领域打开一片天才是真正强者。
中午苏渊做东,请几个前辈吃饭,最后送上小礼物,宾主尽欢,留下联系方式。
回到作坊,开始研究新技能,拿起锋利的修坯刀,福如心至,在指尖上下翻飞,灵动之极。
玲珑瓷,四大名瓷之一,在薄如蝉翼的胎壁上通过修坯,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
《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不洞不漏。
透光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在岛国称为萤手,当年震惊海外,堪称绝世奇珍。
雕玲珑最讲究刀法,要在薄如蝉翼的素胎上镂雕花纹,可谓难比登天。最经典作品乃青花玲珑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靓雅致,玲珑碧绿透明,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相互衬托,相映生辉。
对着阳光照看时,可以看见瓷体上星星点点象米粒般的透明圆眼,象珍珠一样明亮,似宝石一样耀眼。
相传宋朝景德镇有对青年,男的叫宁龙,女的叫巧姑,父母都死得早,孤男幼女,相依为命。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到专为皇帝烧造御瓷的御窑里当童工。
受尽监工首领的欺侮压迫,拳打鞭抽是家常便饭,监工首领欺侮巧姑,宁龙就挺身维护,宁愿自己挨打,不让巧姑受苦。
在家里宁龙挑水劈柴,巧姑烧饭洗衣。一个做坯,一个画坯,慢慢成为御窑有名的好把式。宁龙做出的瓷坯,光洁无瑕。巧姑画出的坯件,更是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绘花胜似花,芙蓉出水翠欲滴;画鸟赛真鸟,莺喉婉转犹如歌。
巧姑出落得就像盛开的牡丹,被恶霸郝老二看中,心生毒计,派几个御窑监工把宁龙抓走。限他在百日内烧造出一千二百套青龙茶具进贡,事成之后,自有重赏,如敢违抗,人头落地。
宁龙被关,心里惦念着巧姑,知道凶多吉少,唯一希望是早日做成瓷坯。眼睛熬红,背脊累弯,双手冻裂,可一想到巧姑,就精神倍增,拼死拼活也舍不得休息。
瓷坯终于完成,郝老二见居然如期做成一千二百套瓷坯,为霸占巧姑,偷偷把毒药放在饭里,活活毒死宁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