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师下凡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雅玩居士

    拍卖师微笑的介绍道:“青瓷是国宝级藏品,尤其是梅子青,堪称绝品。大师这件作品,无论器型还是釉色,堪称完美,令人不由想起那句诗……”

    “夺得千峰翠色来!”

    伴随着大屏幕不断展示细节,全场慢慢安静,所有人被梅子青所震撼,拍卖师高举小锤,大声道:“起价三百万,每次叫价五十万,请出价。”

    “四百万!”

    “四百五十万!”

    “五百万!”

    “六百万!”

    瞬间全场引爆,叫价此起彼伏,特别是中间几个黑衣人,面无表情,如同机器人般,疯狂举牌。

    “一千万!”

    “一千二百万!”

    “一千五百万!”

    “两千万!”

    野田和井上琳子来到窗边,看着下面几个人龙争虎斗,不由哈哈大笑。

    野田感叹道:“北辰流……天然流……理心流……镜心流……剑道流派才是真正土豪啊!”

    “不止如此,还有几个电话委托。”井上琳子笑道:“柳生左卫门,居合道的小林千泉,服部守光,估计是怕影响苏渊的计划,人虽然没有到场,但电话委托绝对少不了。”

    两人对视一眼,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苏渊是谁

    斩断天下五大名剑的传说铸剑大师!

    随便一把作品都是千万美元,凤毛麟角,已经不能用金钱来形容。

    “三千万!”

    “五千万!”

    “七千万!”

    拍卖师满脸兴奋的不停确认出价,现在每次举牌最少加价千万,特别是三个电话委托,张口直接加两千万。

    “九千万……”

    “还有更高的吗”

    代表北辰的黑衣人冷哼一声,高举号牌,大声道:“一亿一千万!”

    “一亿两千万!”

    “一亿三千万!”

    井上琳子深吸口气,




第170章 各有千秋
    只见瓷器上布满黄黑相间的裂纹,所谓金丝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而铁线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美轮美奂,鬼斧神工。

    金丝铁线的形成是因为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开裂。当年观复博物馆马未都曾举例说,自家一件新仿制的哥窑瓷器,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嘣嘣作响的炸裂声,一直能持续两年时间之久。

    釉片炸开后,粗的开片会渐成黑色,而细小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长气体进去后,就氧化成金黄色。

    苏渊用手把玩着,入手凝润,釉质温润,釉面泛酥油光,如人脸之微汗,堪称润泽如酥!

    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釉下充满大大小小气泡,星星点点,密密麻麻,仿佛群星闪耀。

    聚沫攒珠!

    因为哥窑釉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妙不可言。

    苏渊长叹口气,这才是真正的缺憾之美。其实哥窑所产生的开片属于烧造工艺上的缺陷,是瓷胎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所导致的后果。

    釉面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面,疏密天成,古代窑工发现后认为是废品,上报督陶官,请求报废处理。

    后来居然在破碎釉面上发现一种天然韵律美,能带给人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于是将本欲丢弃的器物保留下来,并且由此开始刻意追求这样残缺之美。

    千百年被文人充分发掘,推至审美最高层次,哥窑以其缺陷美在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获得社会认可,成为明清皇家推崇的对象。尤其宋哥窑,被藏家视为拱璧,拥有一件即可傲视同侪。

    1932年清朝善后委员会在故宫文物时,发现一批从未见过的瓷器,釉色以炒米黄、灰青为主,浓淡不一,釉面上有大小不等的开片花纹,胎色有深褐、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胎体相对致密。

    底部有乾隆诗:伊谁换夕熏,香伢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在他的《御制诗集》里,咏哥窑的诗多达21首,宋代哥窑更是神秘之极,迄今未找到确切窑址。

    全世界大约只有一百多件,甚至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国际拍卖市场上每出现一件明清仿精品,一般成交价都在上百万美元。

    如果是宋代传世哥窑,价值连城!

    苏渊越看越兴奋,只见开片均匀如一,平滑如镜,喃喃自语道:“这难道是传说中的百圾碎!”

    开片是窑变的一种,千差万别,又称冰裂纹,按颜色分有鳝血、金丝铁线、浅黄鱼子纹。

    形状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又分为大开片、小开片。小片细碎叫鱼子纹,大片稀疏叫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百里挑一,独一无二。

    何为百圾碎

    在冰晶玉洁的釉面上形成象冰雪一样清澈均匀的裂纹,十分致密,天衣无缝,任何杂质无法侵入,历经数百年,仍然显得晶莹剔透。

    包浆莹润,温润之极,仿佛碎蛋壳一样,道道纵横交错,如同乍暖还寒时节河湖之上开裂的冰面,裂纹开合,天然取之,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哥窑万中无一,百圾碎又是千里挑一,号称极品中的极品!

    龙泉三大经典,玲珑瓷、弟窑梅子青、哥窑百圾碎,历经千年,流芳百世,堪称不可逾越的巅峰。

    苏渊心中升起一阵骄傲,还有什么比让失传已久的绝技重现江湖更有成就感

    脑中闪过一个想法,又拿起一个素胎,先使用千峰翠色,然后再金丝铁线,看看有什么效果

    “哎,虽然能



第171章 隔行如隔山?
    ?

    苏渊点点头,比如毛正聪最擅长影青瓷,薄胎工艺独树一帜,半泥刀远近驰名。

    徐福兴不同,专精釉色,以弟窑为主,追求单色釉之纯粹。

    听说老陈喜欢研究哥窑,痴迷窑变之美,还有其他几个高手,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别代表青瓷的丰富多彩。

    毛正聪看苏渊有兴趣,打趣道:“怎么样要不要参加玩玩”

    “要我说别看你是铸剑大师,可在瓷器上的天赋不一定差!现在也是有自己窑口的人,有资格参加选拔,机会难得啊!”

    “咱们手艺人说到底辛辛苦苦一辈子,还不是为留个名流芳百世不容易,但作为龙泉一份子,家乡总要有点贡献吧”

    苏渊哑然失笑,自己可不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人,不过老爷子这话说的没错,无论是铸剑还是青瓷,都是龙泉特色,这里绝对算是第二故乡。

    “没问题,就算您不说,我也要参加。”苏渊坚定道:“到时候还请您老手下留情啊!”

    毛正聪哈哈大笑,很高兴苏渊的决定,如此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岂能错过

    “十天后公开选拔,你也不用太紧张,博物馆展品数量不少,只要有特色都能过关。充分利用你拉坯利坯的水平,肯定没问题。”

    毛正聪然后分享很多经验,苏渊很感动,老爷子是真心提携自己,希望能在青瓷上有所建树,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

    玲珑茶具和梅子青在岛国的事情苏渊没有说,比起小鬼子,更希望得到国内同行的真心认可,拍卖出高价只是一方面,有很多猫腻内幕。

    公开选拔才是真刀真枪,全凭手艺说话。更何况还有故宫下来做裁判,众目睽睽之下,结果才能服众。

    这是完成任务的好机会,入选博物馆能提升名气和影响力,苏渊回到作坊,开始准备作品。

    首先是玲珑瓷,准备一套极品素胎,让廖天上釉,老冯烧窑。然后是梅子青,一连做出十几个,研究最适合的素胎厚度和造型,拿出两件,一件花瓶,一件香炉。

    最后是哥窑,百圾碎不用说,也拿出一件双耳花瓶,造型古朴自然,配上开片,完美无缺。

    转眼到选拔当天,苏渊带着作品来到新落成的青瓷博物馆,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政府十分重视,大力宣传造势,重量级领导讲话揭幕,十几个媒体全程关注,气派十足。

    特别是由国字头博物馆专家组成的鉴定团,级别很高,光故宫就有三人。加上其他,足足十几人的豪华阵容。

    当地也给足面子,不光是几个国家工艺大师全部到场,基本上民间有名有姓的高手都报名参加,不是为钱,作为龙泉人能入选博物馆,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剪彩结束,所有选手入场,苏渊来到事先分配好的场地,每人一个小展台,当众展示作品,不但有专家鉴定点评,还有所有同行的监督,保证公平公正。

    这次政府是真心想选拔精品,才弄出大场面,希望每件入选博物馆的展品能得到众人认可,民心所向才能服众。

    “咦那不是苏大师他怎么也……”

    “是啊,一个铸剑大师跑来这里干什么”

    “不会是也要参加选拔吧”

    苏渊带着柳生惠美和徐奎郑鹏来到展台,瞬间成为周围焦点,很多人议论纷纷,不明白他想干什么。

    柳生惠美看着徐奎把箱子放下,低声询问道:“师傅,咱们……”

    苏渊摆摆手,示意把作品拿出来,一套玲珑茶具,两件梅子青,一件哥窑双耳瓶,东西刚摆出来,主持人宣布选拔正式开始。

    会场慢慢安静下来,领导已经退场,剩下全是明白人。专家团分成三组,每组五六人,开始巡视,身后有媒体跟随,全程录像,保证真实公正。

    包括毛正聪徐福兴几个大师在内,所有人严阵以待,拿出最好作品



第172章 以彼之道
    ?

    “徐老,龙泉果然不愧是青瓷之乡,人杰地灵,高手如云啊!”

    吕成龙看着几十个展台,上百号青瓷手艺人,不由感叹道:“这次有幸被邀请来参与选拔,能亲眼见到如此生机勃勃的场景,真乃不虚此行。”

    徐福兴听完哈哈大笑,得意道:“那你就好好帮我们掌掌眼,博物馆对于所有龙泉匠人都是一种荣耀,宁缺毋滥,去伪存真。”

    吕成龙身后的几个专家也点头认可,气氛十分融洽,这次虽然作为评委,但很多选手都熟悉,青瓷圈有名有姓的高手寥寥无几,大家都是朋友。

    再说一个博物馆最少也要几百件展品,青瓷种类二十多种,只要有特色,基本都能入选,竞争不大,大家知根知底,所以火药味不足。

    徐福兴作为最知名的国家级工艺大师,已经算是青瓷一块招牌,作品自然轻而易举入选。很快选中十件最有代表性的单色釉,记录在案后跟随吕成龙一起巡视,尽尽地主之谊。

    “咦他真的来了”

    突然徐福兴眼前一亮,看见不远处的苏渊,轻笑道:“好一个苏渊,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吕成龙一愣,抬头看了看那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好奇问道:“徐老,那是您的晚辈”

    徐福兴摆摆手,赶紧道:“不敢当,绝对不敢当,我倒是想有一个如此前途无量的晚辈!”

    见吕成龙越发迷惑,笑着解释道:“好歹你也是故宫专家,难道没有听说圈里出现一个史上最年轻国家工艺大师的消息”

    “什么”吕成龙大吃一惊,灵机一动,脱口道:“难道他就是传说中的龙泉铸剑大师……苏渊”

    此话一出,身后几个专家面面相觑,目光再次锁定不远处的年轻人,开始议论纷纷。

    “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吕成龙仔细打量完从容淡定的苏渊,不解道:“他的名头如雷贯耳,不过为什么会出现在这……”

    徐福兴摆摆手,打趣道:“别看人家是铸剑大师,可玩瓷器可是童子功。上个月刚得到龙泉拉坯冠军,玩薄胎老毛都自愧不如!”

    吕成龙听完脸色一变,不可思议道:“不会吧毛老这么可能不如……”

    “怎么不可能!”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回头一看居然是毛正聪,几步走到众人面前,笑道:“老徐说的没错,现在龙泉拉坯记录已经被刷新,两公斤泥十九个碗,就是人家苏大师的杰作。”

    “这……”

    吕成龙跟几个专家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徐福兴和毛正聪是谁堂堂国家级制瓷大师,作品都能入选人民大会堂,桃李满天下,可从来没有见过交口称赞一个年轻人

    徐福兴和毛正聪相视一笑,毛正聪大声道:“你们不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走,咱们一起去看看!”

    说完第一个带头,直奔苏渊而去。徐福兴微微一笑,随后跟上,其他人也紧随其后,特别是几个故宫专家,无比好奇,传说中最年轻的工艺大师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你还真来了”

    苏渊早就看见一群人直奔自己而来,上前几步迎上毛正聪,笑道:“龙泉如此盛事苏某岂能错过”

    毛正聪点点头,转身介绍道:“这几位是故宫下来的专家,尤其是吕成龙,耿老爷子的入室弟子,深得高人真传,有一眼!”

    吕成龙几步上前,主动伸出手,别看苏渊才二十出头,但人家是堂堂正正的国家级工艺大师,故宫兵器荣誉顾问,绝对不能怠慢。

    苏渊握住对方的手,寒暄几句,算




第173章 特大事故
    ?

    “还有这件粉青,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

    “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
1...4344454647...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