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蜀黍

    公司当然不能就以为只有这几个客户,于是扩大范围,事情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张霞已经挪用了客户的保费几万元,总共有几十笔。很多客户是几百元,一千两千的。她都以公司的名义收了,而并没有交到公司!

    背后的隐情慢慢就传出来了,张霞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

    她本是红旗厂的工人,老公也是。两口子性格差异很大,她泼辣漂亮,属于那种娇小玲珑的小辣椒。老公是个闷葫芦,三天不打一个哈哈。婆婆在红旗厂附属医院当护士长,所以开始她做了很多少儿保险,婆婆帮忙拉了不少的业务。后来老公停薪留职考研究生,就靠她一边上班一边做保险来补助家庭开支。没想到几年后老公把研究生考上了,却提出一个让她始料未及的要求:离婚!

    原来这个不言不语的家伙在考研究生的过程中和一个同样考研的女同学好上了。钱也被老公花完了,人到中年遭遇离婚,哪个女人想得开

    扯了几次,那个闷葫芦却是钉了钉子不回头了。于是只能离婚了事。

    对于张霞来说,心思完全乱了,上班也没心情,保险也没心思。长期混迹于麻将桌成了她的日常生活。没想到那天去买菜遇到一个客户主动要她转交续期保费,她也没在意就顺手揣到兜里、后来打麻将就不知不觉地输了。半夜三更回家才突然想起客户的续期保费被自己输了,心里一番挣扎,终于侥幸战胜了良知。第二天开始主动收客户的续期拿来使用。到底收了多少笔,她自己都忘了。反正客户相信她,没有多想。直到有恭州的业务员下来宣传保险,遇到她的客户摆谈中说到续期缴费有发票,客户才醒豁过来自己只是交了钱却没有拿到发票。问她几次都搪塞了,终于觉得不放




(114-乱象)
    ..,

    中国南方有个报纸很有名气,叫《岭南闲谈》。说是闲谈,其实往往是家国万事的深度报道,以敢言,能言,领风气之先而闻名。所以多年下来影响那就不仅仅是岭南了,全国都有名气。这家报社除了很多大块文章,专栏闻名于世。就是每年的新年发刊词都能够流行开来,确实有高质量的办报水平。

    这家报社有四个充满了新闻理想的年轻人,不甘于在社会新闻的大一统下混沌地活着。于是约上一起出来创办了一家财经报纸《创世纪财经报道》,专注于财经类,金融,产经,政经方面的内容制造。目标瞄准的是美国的《华尔街日报》。

    他们鼻子很灵,眼光狠毒,手脚麻利,在看到万家保险的业务员在销售神奇的“投连投连,只交三年”。于是就开始深入了解,这一了解不得了。访谈了很多客户和业务员,掌握了很多基础的数据与证据,经过几天的整理,一个报道投连销售问题的连续报道就出来了。

    这份报纸的主流发行在一线城市,恭州也有,龙城很少。所以龙城人基本不知道。但于远明恰好是一个阅读爱好者,长期读书看报。应该算是《岭南闲谈》的老读者,《创世纪财经报道》出来他也经常购买阅读。确实有些内容很精彩,有些内容还读不大懂,有些内容又觉得没什么意义就跳过。不过每一期的保险,财经版面是必读的。对于国内整个行业的动态,国外的一些资讯都有了解。

    当看到那个报道的时候,简直太震惊了。

    投连销售是有问题,但于远明没想到问题这么大,面积这么广,这么严重。还以为只是龙城的业务员素质不高,恭州的少部分业务员急功近利。没想到全国都沦陷了,甚至其他地方比江南省比龙城的更厉害!而且引发的事态也厉害,都有客户到政府静坐了。

    龙城也有客户来闹,于远明当时还对那个业务员嗤之以鼻,觉得怎么能这样做人家一年的收入才几千块,就敢让客户买6060。难道人家不吃不喝吗

    也有的女业务员太无耻,那是一个桃花镇的女子,比于远明小两岁。颇有几分姿色,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女子。不知是谁介绍到万家来了,几乎每个月都做几个6060,很快就成为新人里耀眼的焦点。看她着装妖艳,语言大胆,和杨于军长期眉来眼去的。人们议论纷纷,但是传言说她靠陪客户睡觉签单于远明还是有些不信。

    后来有人给他一分析,又觉得在理。

    外面的小姐卖一次身才200元,她陪客户睡一次签个6060,佣金1500元。划算多了!更不用说还有奖励方案,明年的续期利益等。

    但是保险行业的名声,万家人寿的名声被她彻底破坏了!

    问题在于,为什么虽然有人议论纷纷,却无人阻止或者制止呢

    第一,传闻而已,无人查证。人家老公都没出来说什么,旁人怎么好光明正大地指责

    第二,她陪客户睡觉,还卖了份保险。很多女人出轨,当情人陪其他男人睡觉啥都没有。甚至还有倒贴的,你怎么说社会乱了套,杂皮当领导都司空见惯了。这又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第三,部经理主管心想只要给我带来业绩,我增加了管理利益。其他的人家那叫私生活,我管不了。

    还有一个客户,存了两万块准备买份保险。于是在业务员的介绍了顺利办理了,第二年续期人员打电话通知缴费的时候他蒙了:不是交了么怎么还要交

    续期的人员告诉他这个保险是交20年,还有19次缴费。他疯了一样,到公司来找业务员。因为他本来只有两万块,就选择的趸交,没想到业务员给他办成了期缴。

    客户气冲冲拿着保单来公司找业务员拼命,业务员躲了。



115--骗保
    那天,于远明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一看,号码不熟。接了才知道,是上次周姐介绍的那个卖米的客户。还是老婆打来的电话,说是老公生病了,住院报销的事情。于远明急忙给她说哪几个医院,准备保留什么样的资料这些。

    过了俩月,客户那边出院了,通过于远明递交了理赔申请书。根据公司要求,理赔人员要去调查情况。于是于远明买了些水果和冯克俭一起乘车去客户家里。

    先坐中巴坐到胜天镇,倒也不远。然后就花十块钱坐摩托车进去,经过机耕道坐了二十分钟才到客户那个村子。

    村外一口大池塘,一条平顺的机耕道顺进村里,村里的房子也是错落有致或者叫乱七八糟,反正没有规划,农村的自建房都是怎么方便怎么修。大部分都是红砖房,少部分是白沙砖或者石头房子。客户的房子好问,村民抬手一指就看到了。门口一个水泥地坝子,旁边栽了两棵梨树。坝子边上堆了一个谷草垛子,另一个边上还有一个洗衣池。几个母鸡在坝子上悠闲地散步,全然不理新来的于远明和冯克俭。

    进得门来,于远明的心情也沉重起来,客户坐在一个躺椅上,面色蜡白,像七十年代黄膘猪肉的那个成色。女主人倒了两杯开水,期待的眼神望着冯克俭,仿佛他的身上就寄托着一切的希望。

    于远明先代表公司与自己表示慰问,也把水果放到一旁的桌子上。冯克俭道明今天的来意,看看客户,询问一下。客户得的是食道癌,已经动了手术,掀开衣服,一道长长的疤痕从前胸划过肋骨直到后背。于远明第一次知道原来食道分为上食道与下食道,原来食道癌手术不一定是切开喉咙。

    客户说话的声音已经变了,于远明想起当初买保险时那个精壮的汉子,虽然高瘦,但是与现在的气息虚弱,声音哑暗完全不一样。

    随意摆谈了几句,冯克俭还是与原来有些不同,微笑着安慰客户:请你安心养病,我们回去后就准备理赔的手续。请你不要担心。

    客户千恩万谢地送我们到门口,冯克俭不说话,直接到村里走一走。问了一个正牵牛出去的大叔,大叔说认识客户,都一个村的,怎么可能不认识然后问原来身体好不好好啊!从来没有看到他得过大病,最多就是感冒发烧。

    谢过放牛大叔,冯克俭又带着于远明到了一个小商店,里面的黑屋子挤了几个人正在喝酒。每人一个白瓷碗,里面是白酒半碗。桌子上干花生一堆。大家边剥花生边吹牛皮边喝酒。

    冯克俭买了一包烟其实于远明记得他不抽烟的,随口问老板:某某你们认识不

    老板是一个精明的中年男人,身后各种副食百货零食香烟酒水药品都有。

    “当然认识。别说这个村子,就是周围的几个村子,大部分我都认识。”

    “那他最近有没有到你这里买药”

    “最近没有。原来买过的。”

    “哦,买的什么药哦啥时候买的”

    中年老板说了几个药名,于远明也不知道是什么药。听都没听过。买药的时间上老板稍微回忆了一下,也告诉冯克俭了。

    两人出来后边走边等摩托车,冯克俭说:远明,你这个客户有问题。

    于远明不明就里:啊有什么问题

    冯克俭还是那一副冷冰冰的语气:第一,他之前买过治疗食道癌的药品。当然这个不能证明就是他自己服用。第二,他购买的时间是投保前。具体情况我还要回龙城,去一趟区医院。

    于远明心里有些明白了,但还是希望只是冯克俭的大胆猜测。

    冯克俭突然又问:你不会提前知道吧

    说话的当口眼神扫过来,于远明心里踏实得很:我哪里知道这个客户我原来根本不认识,是一个老客户介绍给我的。而且投保的时候我问了他健康不健康,他回答健康。

    冯克俭放心地说:那就没问题。只要你询问了,他没有如实告知就是他的责任。如果是你知道而隐瞒了,那就要遭打板子哦!呵呵

    于远明神色严肃:那就该开除。你放心,我没得问题。

    两人回到城里,各忙各的了。于远明心里还是有些不安。认真一想,又觉得反正自己没问题



116--扯皮与打擂
    2001年的麻烦对于万家公司来说才刚刚开始,对于于远明来说也是意犹未尽!

    一天早会结束后,田凤英团队的一位大姐突然嚷起来了:有啥子不得了他是主管就可以抢单子么万家保险还专门包庇这种行为,什么公司我是不得服!不做保险了我都不得服!

    大家都扭过头去看,原来是李青大姐。很激动地站起来和田凤英怒目相对!

    田凤英也是一个暴脾气:闹什么闹你就不能让公司处理吗你不做就不做,也不要破坏公司的氛围!

    李青是一个已经退休的大姐,平常都是非常泼辣凶悍的,个子高嗓门亮:公司什么氛围是偷抢的氛围吗你们官官相卫!

    这个时候几个大姐就去劝慰,部经理高子云也皱着眉头过来,让李青到他办公室去。

    大家在摆谈中才把事情慢慢捋清楚:原来是李青有位客户已经拜访多次,准备买保险了。没想到被隔壁部门的周海主管抢了。关键是周海主管抢得还很气人,给客户说他是优秀主管,今后什么服务理赔都要顺利些。再加上送了客户娃娃一个180元的背背佳书包,客户实在不好意思就签单了。李青这边并不知悉,还在给客户联系,那边就推脱敷衍。一直到前几天领保险合同的时候,李青无意中发现了自己的客户居然已经在周海那里买了。这股气怎么忍得下

    找到主管田凤英说委屈,田凤英也不知道怎么解决。你说这个抢单的事情,抢人的事情发生多次了,说不清楚。有个新人受别人邀约来公司,结果提前来了,周海正好在就接待了。二话不说先叫新人填表,然后就办理参训手续。等那个真正的朋友回来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了。因为公司为了避免熟人之间扯皮,明文规定谁先填入职申请表并缴费(培训费)就算谁的增员。抢单的事情也一样,客户有自己选择业务员的自由,你凭什么说客户必须在你那里买保险你们认识超过30年,你们关系很好,你们是世交,你们从小一起长大,你们是同学或者前同事都不管用。因为客户买不买保险,既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也有可能不是因为这些。你凭什么就说别人是抢单呢

    田凤英也去找了周海,周海一推二五六,啥都不承认。只说签单要凭自己的把握。

    又去找杨于军,杨于军也是哼哼哈哈的。

    田凤英也无法,只得回头安慰李青。没想到李青可不是好打整的。你们不解决,我就闹!

    于是有了早上的一场吵闹。到了高子云办公室,李青一边说一边比划,愤恨之情溢于言表。都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业绩,而是太气愤周海这种下作的行为!也太气愤公司的不公!

    劝了半天,还是不生效。

    高子云后来说也许是更年期综合症,他也没办法。只有给杨于军说,如果不管不顾,李青下一步就去早会上闹。

    李青知道单子已经无法挽回,唯一的要求是周海到二部早会上公开赔礼道歉。不然就去一部的早会上把事情说出来,让大家来评评理!

    几次讲价还价最后还是周海来二部早会上公开“赔礼道歉”了。

    周海还是那一副职业装打扮,满脸的笑意:大家好。我和李大姐之间产生了业务交叉,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当然这个事情本身是非常正常的



117--美食团
    ..,

    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于远明和几个同事结成了吃饭小团队,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感情特别好。

    这里有储备组训余永春,有主管郑潇,有袁小平还有先晋升主管又降级的杨芳凝。

    本来这个小团队只是偶尔遇到一起吃饭,没想到后来越来越投缘。有时候中午一起吃了,晚饭还要一起吃,比家人还家人。最有趣的是有一天吃晚饭的时候才发现当天一天三顿都是一起吃的。早上的米粉,中午在家常菜,晚上的小雅居。太有感情了!那晚大家聊得特别开心!

    一群人在一起肯定有理由,要么有目的,要么是真的投缘。或者有不便说出口的隐秘。

    时隔多年,这个小团队早就灰飞烟灭了。随后的岁月中各种恩怨纠缠,利益交叉,情感重叠与撕裂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很多的龌龊,仇恨与怨毒。然后又经过时间的筛洗与冲刷,在各自的生活里渐行渐远。这些人名与真实存在过的真人,都只是记忆中的一种存档而已。而且是放在大脑深处某个皱褶里,不经意间以为都忘了。只是在某个时刻突然想起,才打捞出来,发现很多往日时光虽然斑驳,但还清晰得很。多年后于远明认真分析后才发现,这种看似无意识的一种聚合,原来每个人都有抱团取暖的自身需求!也就是说,吃饭小团队的存在与瓦解,并非偶然,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必然。

    先说余永春,这个全日制本科毕业的大学生,高大帅气的组训老师。他出身农村,在外地上的大学,却被分配回老家。怀才不遇的感觉特别强烈,上海滩的灯红酒绿,摩登洋派与化工厂的陈旧衰败,日复一日了无变化完全是两个世界。为了挤上最后一波福利分房,与并不相爱的相亲对象草草结婚了。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生活很快就演变成恶俗的家庭狗血剧,鸡毛蒜皮纠纷不断,干脆两人就闹起了离婚。正在闹还没离婚的时候,单位又开始下岗分流。心里充满各种乱七八糟的时候,连襟介绍到保险公司,说是储备组训,那就来试试吧!更多的不是对保险的认同,而是对旧生活的一种逃离。

    家里还在长期冷战,偶尔热战,又没有孩子,所以不想回家。回家也没什么可期待的,冷锅冷灶冷沙发。在外面有几个朋友喝酒聊天比家里的那种气氛好多了。

    再说郑潇,郑潇和老公本来都是一个单位的工人,双双下岗。老公去开出租车,她来做保险。中国的老百姓就是这样,生活的一次次打击都可以承受。再多的困难面前,他们都可以隐藏伤痛,重新开头,满足于一粥一饭的幸福安稳。但是郑潇来做保险后,却发生了变化。和老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看老公越来越不顺眼。因为与保险公司的男人们相比,自己的老公显得粗鄙,没文化,不会穿衣服,言谈举止与领导相比与男老师相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更气人的是你和他谈,他还不服:我每天开出租车累死累活,未必穿西装打领带啊你知不知道我忙起来屙尿都没有时间你喊我要讲风度我怎么讲你说拉个男的还好一点,要是拉个女的,我就只有忍倒。等她下车了,找不到厕所,我就拿个矿泉水瓶瓶接尿。然后拧紧,在无人的时候扔了。吃饭不出声音,我他妈大部分时间都不能准点吃饭!往往是扒拉了几口就被一声吆喝喊走了!你说我胃病怎么来的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1...3435363738...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