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蜀黍

    隆重而简单的仪式结束后,营销员们离开现场,几位记者围着狄胜青开始采访。

    狄胜青双眼放光,自信沉着地回答着一个个记者的回答。

    于远明和大家一起出门了。

    在走廊上,楼梯上,营销员们还处于幸福,兴奋中。

    于远明看到总裁在一群营销员的簇拥下走过来,也急忙赶上去主动问好。总裁友好而机械地伸出双手,和于远明握手,点头,微笑,示意。

    于远明不知道,身边有人专门用相机拍下了这一幕。

    盛大的仪式结束以后的第二天,江南省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此次乾坤人寿改制的事情。

    除了对改制充满期待以后,对于狄胜青的描写也格外用力,于远明看到了什么西南三大才子的称号。

    过了一周,总部的报纸也下来了。整版的报道,大幅的图片,总裁在一群业务员簇拥下和于远明握手的照片赫然醒目。

    大家都在传看,也打趣着于远明:耶,不得了呢!总裁都亲自接见你了!

    于远明笑了笑,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有些说不出来的滋味。

    新的《基本法》宣导了,部经理们私下也在联系,都觉得没有原来的好。

    但狄总说这个基本法的导向与精髓都不一样,怎么能简单对比

    再后来,大家就想先看看吧!

    到了28号早上,开完早会的于远明看到手机上有个未接来电。一看是不熟悉的座机号码,应该是恭州的。

    于是回拨过去,电话那边传来




漂泊者(85)--基本法的秘密
    新的基本法一出,大家有些欣喜有些担忧,但是到了月底发工资,一切都大白于天下了。

    收入减少了,业务员是非常敏感的。

    为什么恭州的业务员闹起来,龙城的就一片安静呢

    于远明在之前就给大家打了招呼,后来有些闲话,安抚了几句也就算了。

    你想你都是公司的员工了,还有什么话说

    但是心里面,自己也是说不过去的。

    很快,狄胜青就收到了各个地方传递来的埋怨,大家都在说这个基本法不如原来的基本法。

    等到月底结束,主管部经理们更是火上浇油,按耐不住了。

    因为经过询问,聘才没了。

    很多人忍不住去问狄总,狄总的回答是:你不可能两边领,又领基本工资,又领聘才。

    这句话一时把大家搪塞住了。

    但是转念一下不对呀!

    当时签聘才的时候,没有说今后基本法改变了就停止呀!这不是违约吗

    再说了,新基本法确实给主管和部经理发了基本工资,但是管理利益减少了呀!这个不是朝三暮四的游戏吗

    我们又不是猴子!

    而且,同样的保费,我们的利益实实在在减少了,这叫什么事

    聘才也没了,谁受得了

    多方压力之下,狄胜青带着几个人开始到各机构召开主管和部经理会议。

    到龙城来那一天,已经是7月了,龙城的天气和恭州一样,热得像蒸笼。

    把大家召集到一个小会议室,狄胜青开始打开ppt,和大家沟通《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一个小时后,会议结束,大家还是有些情绪。

    再精妙的语言,启发性的故事,浓厚的人情,都抵不住实际利益的攻击。

    狄胜青也没有说再多,急匆匆地还得赶往下一个机构。

    他走后,大家也在讨论,我们到底是受害者还是受益者

    今天这个状况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于远明想了一下,给大家说:这也没办法,多理解狄总吧!那天公司开大会,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总裁说我们这个专属代理公司要做到两年平,四年赢。今天会议,狄总也说到了。这意味着什么

    大家有些惊讶:意味着什么

    于远明又自顾自地说:你们知道一般的寿险公司多少年盈利吗

    大家说:不知道。

    有的人说:我管他几年盈利,只要给我把钱发够了就行。

    于远明解释:当然我们是这么想。但是你必须明白钱从哪里来

    我们寿险一般是七到八年才进入盈亏平衡点,越过后就是长期的持续盈利期,对于公司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了。前面几年为什么会亏损你们都学过分红保险吧

    里面是不是说到可分配盈余那可分配盈余是怎么来的

    还不是三差哪三差费差,利差和死差。

    前面主要就是费差损太多,比如租职场,买家具,办设备,招人员,装修,广告什么的。还不说聘才,基本法等支出。

    这些费用得用一年又一年的保费投资收益去平抑,去逐步摊薄成本,最终依靠承保利润,利差益,死差益,投资收益等几方面来平衡,走到盈利的路上。

    但是今天,乾坤人寿的乾坤代理公司却需要两年平,四年赢。大大提速了打平及盈利的时间,你觉得如果你是狄总,你会怎么做

    大家轰的一声:哦!

    一下子就叽叽喳喳地开始讨论了。

    有的人说怪话:那肯定是能省就省啊!最好是免费给他们工作,不拿一分钱。

    &nbs



漂泊者(86)--择偶标准
    秦莎莎的生活环境其实很简单,酒店到家,家到酒店。两点一线,中间没有过渡。

    接触的人除了家人就是同事,原来最早的发小们随着搬迁也逐渐疏远,失去联系了。

    在婚姻这个大事情上给予意见的也是家人和朋友。

    所谓的朋友就是同事,就是酒店里前台和茶楼的几位。有的早就结婚生子,有的正在谈恋爱,有的还是单身,甚至也有人处于扯皮离婚的纠缠阶段。十来个人,也算各有姿态。他们对于于远明的观感有些不妙。

    第一是此人热情大方倒是,但显得太能说会道了。这种人明显有些靠不住。

    好多花花公子就是这样,花言巧语骗了女人的身体甚至还有金钱,最后都是留下一地狼藉后跑路。

    第二是秦莎莎也不小了。现在不是20出头的时候,错了再找。而是应该找一个靠谱的人结婚。说实际点,这个于远明看起来穿得光鲜,其实也没多少钱。女人,还是要为自己考虑考虑。现实点总是没错的。

    所以,这些分析和道理在姐妹们一浪又一浪的闲言碎语中,让秦莎莎有些迷惑,困顿。

    她也在分析这个叫于远明的,闯进自己生活的男子。

    好像大家说得也对,但感觉也不绝对。

    在秦莎莎犹豫徘徊之前,于远明早就没有什么疑虑了。就这样决定了吧!

    回想自己的坎坷情路,那些各种各样或深或浅的缘分,都已成过眼云烟。偶尔,还是在心里荡起小小的涟漪。

    特别是方玉丽,曾经在街头狭路相逢。于远明还是板起一张脸,视对方如空气。走过很长一段路,心里还是沉甸甸的。

    俱往矣,一切都成过往。还是把现在的事情做好吧!

    对于秦莎莎,于远明是这么认为的。

    女人分很多种,有的适合做朋友,有的适合做情人,有的适合做同事,有的适合做老婆。

    秦莎莎就属于适合做老婆的那种。

    方玉丽是适合做情人的那种,只是自己不具备她的条件,同时又误读了对方的信息。所以,错位的感情最终是没有好结果的。

    秦莎莎的二哥是一个吊儿郎当的艺术家,开的画廊,留了胡子,随时一副颓废派的感觉。平常在家里吃饭很少,都是在外面三个五个朋友约起喝酒唱歌。只有朋友们都忙起了,他落了单才会回来吃饭。他和于远明年岁相当,彼此之间保持一种客气的距离,少于说话。那天他突然很严肃地问于远明一个问题:你觉得秦莎莎哪点好呢

    这个貌似无厘头的问题多年以后还能让于远明哑然失笑。

    这充分说明在这个看似放荡不羁的二哥心里,自己的妹妹找个男人是否靠谱其实也很重要。

    男人对于男人而言,也有些信不过。需要亲自询问。

    于远明是这么回答的,自认为得体,多年以后也觉得是真心话,而且恰当。

    “我和秦莎莎接触这段时间以来,我觉得她身上综合了传统的美德与现代的意识。就是说她不是那种混社会的女孩,飞叉叉地泡夜店,喝大酒,混社会。也不是木讷蠢笨,只会在家里做家务,一问三不知

    的女孩。我觉得自己可能需要的不是那种简单的会洗衣做饭的老婆,也不是需要那种高谈阔论的千金小姐。而是需要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老婆。”

    这番话说出来后,二哥笑了一下。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于远明后来在琢磨这段话,猜测对方的想法。

    应该说秦莎莎不是那种明艳的女子,在外形上不算出众。她二哥对于于远明的选择是不是有些疑问

    其实评判一个人,看你的选择而已。

    对于于远明来说,精神物质都重要。那些美貌如花的女子当然好,养眼,有面子;但是是不是就非常适合做老婆呢



漂泊者(87)--出轨的背后
    打完电话,于远明心里有底了。

    于是第二天,给杨金涛打了半个小时电话。

    没想到就是这个电话引出一番是非来。

    杨金涛自幼丧母家境贫寒,父亲拖着三个小孩一直没有再娶。只有年迈的祖母帮衬着,好在祖母身体好,70多岁了还在上坡种玉米,挖红薯。长到20岁,杨金涛唇红齿白的就是一个大伙子了,周围就有很多三姑六婆来说亲。几方面的因素吧,杨金涛就开始相亲。一到赶场天,都要去赶场相亲。农村的赶场是把周围几个场镇按照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来区隔。所谓三天一赶场,逢十就休息。赶场天除了农作物交易,生猪买卖,蔬菜瓜果,农药种子买卖以外。还是各种农村人际关系交往的关键节点,什么老庚聚会,亲友约酒,姐妹逛街,江湖兄弟约起打架斗殴,都是选择在赶场天居多。相亲也是赶场天一个重要的内容。父母,多半是母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有的还有亲属姨妈之类。到约定的地方和对方一群人(也是如此配置)见面聊天,嗑几颗瓜子,偷看几眼对面的年轻人。也会迂回,世故地问一下对方的家境什么的。几间房做什么的抽烟喝酒打牌不父母多大年纪,有兄弟姊妹吗

    就这样,杨金涛算是历经多次,阴差阳错,都没成功。

    不是他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嫌弃他家穷,负担重。

    其实他不知道,就在他家隔壁,有个叫任晓蓉的女子对他情有独钟。

    任晓蓉是外来妹,在舅舅家帮忙做卤菜。

    桃花镇有两大食品加工算是出名,一个叫米粉,一个是卤菜。卤菜分为猪头肉,卤鸡卤鸭。除了把卤好的鸡鸭核桃肉猪耳朵猪尾巴拿去城里卖以外。那些边角剩料也是收入的来源之一:鸭肠,鸡杂,鸡胗鸭胗,鸡毛鸭毛,甚至猪头骨也能打成粉卖钱。

    挣钱归挣钱,做这个职业还是有一个不好的地方。

    就是从早到晚,浑身都是油腻腻的。

    舅舅王黑儿已经成功上岸,靠亲属下辈,徒子徒孙来操作。自己每天就是负责调货,进出款项,技术把关。多余的时间也没闲着,抽空睡了自己的内弟媳妇儿。

    任晓蓉天天看见白生生的杨金涛,却没有机会接近,也不知道怎么表白。

    其实杨金涛并不喜欢任晓蓉,觉得她油叽叽的,像一个油蚱蜢!特别是穿上那件银色的衬衫,胸前鼓鼓的两坨肉更让人油腻欲吐。听说她存了不少钱,自己也没有什么想法。

    所以,两个相隔不到20米的青年也就没有机会在一起。

    杨金涛的相亲也结果了,带过两个女子来家里,不过几次后都无疾而终。因为家里穷,二弟还在读书,也是需要用钱。

    直到,向红梅来到杨家才终结了这个尴尬的局面。

    向红梅是一个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本来在工地上做小工,不多言不多语的。长相与杨钰莹有几分相似。这一切就被一个有心人看在了眼里,经过几次试探,有心人就把向红梅带到了杨金涛家里。

    这个有心人就是杨金涛的三姑妈,于远明的三姨娘。

    给自己的内侄子介绍姑娘,肯定是要找靠谱的

    。

    时隔多年,于远明还记得向红梅到杨家的那个黄昏。那个时候于远明已经初中毕业,正在一个篷布厂当普工。每天18元的工资,工作内容就是把篷布上色上蜡,晾干,再上色上蜡。最后制作成绿色的防水篷布。有时候晚上还要加班,也没有加班工资。

    那天是杨家的大日子,几家人都来了。

    那晚上很奇怪,菜做好了,饭却老是蒸不熟。杨金涛祖母气得打了几次甑子盖。后来实在没办法,改蒸为箜。结果还是一锅夹生饭。就这样,于远明也吃了五碗饭。

    生米煮成熟饭也许是一个征兆



漂泊者(88)--地摊爱情
    两老表随着年岁增加,各自有事,最近几年见面并不多。

    于远明还是轻言细语的:老大,在忙什么

    杨金涛哈哈一笑:没忙什么。最近没事,闲着呢!

    于远明干脆单刀直入:听说你和大嫂在闹离婚呀怎么想的

    杨金涛不承认:“哪里是我要离婚嘛是她一天像个泼妇一样,吵得我难受。”
1...6768697071...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