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蜀黍
现在不仅仅在山上待客,而且开到城里来了。虽然地处繁华都市,名字还是叫猪栏,带着那种山野之风也是一个去不掉的印记。
下了班,照样是几个人簇拥着,狄胜青笑容满面地来到火锅店。大家说着往事,感谢狄总的栽培什么的。毛督导开玩笑说前几天公司给狄总送行,晚上唱歌的时候,有人唱了一首《风往北吹》。因为狄总是去北京嘛!倒也贴切。但是有个家伙唱的是刚刚流行的一首《无所谓》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正在热热闹闹吃饭喝酒的当口,贺成接到一个电话,他马上压低了声音,捂住手机出去接了。
大家继续开毛督导的玩笑,问他什么时候结婚毛督导老大不小了,朋友谈了无数,就是没有结婚。
正在谈,挨着毛督导坐的那个胖子桂勇电话又响了,和贺成一样,接了几句就压低了声音支支吾吾的出去了。
一会儿,贺成回来了。沉默了半晌,喝了一口酒。
一脸的苦恼地抱怨:日妈是哪个告密嘛!我们吃个饭,公司都要来反复追问,是谁在组织
说公司已经给狄总做出了评价,也举行了仪式。现在私下进行这种非公开的组织活动是想做什么
我一再解释,我们就是随便吃个饭,哪里有谁在组织没有任何目的。
哎呀!好球烦!
狄总静静地坐着,没有说话。
一会儿,桂勇也回来了。一边走一边摇头!由于他肥胖,摇头感叹的样子更显得身体在摇晃,周身的肉都在颤抖。
桂勇说的也是一样。也是公司在追查谁在组织饭局
大家开始愤恨地表达:啥子公司哦吃个饭都这么敏感我们又不是吃公司的饭,自己aa制都要管啊
太过分了!
狄胜青摆了摆手:不说了。来划拳,喝酒!
大家还是听招呼,重新开始划拳喝酒。狄胜青轻松地说:大家要为我高兴啊,我这也是第一次到首都工作。是不是
趁着大家闹哄哄喝酒,吕春颖拉过于远明低声说:狄总就要走了,我们去给他买件衣服吧,也算一个纪念。
于远明点头,两人也不打招呼,快步出来后,打车直往商场。经过左挑右选,终于选中了一款羊绒衫。吕春颖叫于远明试一试,稍微有点紧就对了。因为身材比较而言,狄胜青稍微瘦一点。
果然,当两人赶回来给狄胜青现场试穿时,非常贴身。
那天晚上喝了不少的酒,说了不少的话。
最后买单aa制的时候,毛督导又梭边边了。他说前几天他已经a过了。今天晚上本来就是来凑个角子,他是吃了饭来的。
大家知道他的那种秉性,也难得和他说了。
第二天回到龙城,杨小兰,苏立勇,袁晓丽都知道了。大家一阵郁闷,不知道说什么好。
当天晚上,于
漂泊者(95)--口无遮拦
第二天,于远明在房间里等啊等,就是没有等到通知。
算了,不叫我就算了。
本来于远明内心深处也瞧不起杜总,一个乡镇干部的老头。
就是靠关系,有什么了不起
会议结束了,大家各回各家。公司派了一辆车,专门送于远明,袁小平,还有一个涪州曾经的负责人宋斌。
宋斌个子不高,矮胖的身材,白皙的皮肤,笑嘻嘻的表情,给人一种喜感的样子。他把涪州搞得一塌糊涂后,被调到分公司营销部任督导,与毛督导各管一摊。毛督导管业绩督导,他管人力督导。毛督导颇瞧不起他,给他的评语是:败军之将。由于家在涪州,所以会议完后他也顺路回涪州。正好和于,袁两人一起。三个人在车上无聊,于是开始聊天。也不知道是谁开始聊起狄总,于是几个人就开始聊狄总和杜总的区别。袁小平坐前面的副驾驶,开始搭了几句腔就睡着了。
于远明和宋斌你一句我一句,聊得好不开心。
随意点评几个领导,还有孔丽霞的八卦,毛肚和向洪明之间的奇闻轶事,恭州本部的前世今生,黄俊波的阴谋,老大的故事等等。
到了某个地方,前面开车的司机实在是忍不住了,转过头说:两位大哥,能不能别说了嘛
于远明哈哈大笑:你怕啥子嘛又不是你在说。没事儿没事儿
宋斌也笑了:随便吹牛逼而已。你
又给于远明说:我们小声点。
于远明看后视镜里司机的眉头扭成一团,嘴巴闭得紧紧的。
两人继续摆谈,只是声音小了一些。
到了目的地,握手告别,司机还是一副深沉的面容,表情凝重,一句话没说关上车门一踩油门绝尘而去。
让于远明觉得这些当内勤的活得谨小慎微,可笑之极。
回到龙城,于远明去见了一个朋友。
见完朋友,赶紧回家。老婆的肚子已经很大,快生了。
也不知是男孩女孩,心里很期待。
曾经在前段时间去拍过彩超,看照片里的孩子,秦莎莎很失望:老公,我们这个娃娃好丑哦!
于远明拿起照片,认真看了看。照片里黄色浑浊的羊水里一个婴儿屈膝低头的样子,眼皮厚,额头也大,像个猩猩。
于远明安慰秦莎莎:你我都不丑,应该娃娃不会难看哦!这个样子确实不好看,但应该是角度的问题。
话虽如此,其实于远明心里也没底。
中国人重男轻女的传统还是很强,其实于远明却希望是女孩。名字都取好了,如果是女孩就叫玛索,于玛索。因为喜欢法国明星苏菲玛索,所以才取这个名字。
现在秦莎莎已经做好生产的准备了,什么小孩儿的用品,小衣小裤,瓶瓶罐罐都准备好了。
一家人都在等待那个神奇而幸福的时刻来临。
于远明却面临着又一次的道路选择。
人生的道路看似偶然,其实都是必然。每一次你的选择,看似主动,其实被动。或者说道路的选择不过是价值观的外在表现,有什么样的想法才有什么样的决定。
如果害怕失败,自己不会来承头搞筹建,也不会一个月瘦了8斤。一切的困难都没有阻碍自己进取的心,只有当支柱倒塌的时候,才万念俱灰。
狄胜青已经远去,一切正在发生变化。
袁小平不但把大的职场要去,还花言巧语引进了两个部经理。他们所愿意的原因是根本没有的条件。
就和很多客户愿意相信那些虚假承诺一样,他们也愿意相信袁小平开出的“条件”。这是人性,贪婪而脆弱的人性。
现在更难以想象的是袁小平不经过基本法,也没用任何的晋升方案,就被任命为高级部经理了。与自己一点关系没有了,还高出一头。
这让于远明无法读懂,也无法接受。
 
漂泊者(96)--四海人寿
在很多伙伴眼里,四海人寿总监齐友鹏最近很忙。
打电话也神神秘秘的,有时候沉默的时候嘴角上扬,露出一些意味深长的微笑。
现在,四海也开业了。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就这么不咸不淡地做着。
涪州的负责人胡总已经回老家了,分公司对于龙城的定位也发生了变化。
一般来说,四级机构的负责人就是一个公司的区经理。也叫老总,最小的老总吧!签订劳动合同,领取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享受一切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
但是四海人寿创造了一个新的模式。
就是外勤总监负责制。
总监,自然就是外勤代理人的最高职级,总监负责的意思是这个机构不需要内勤区经理了。由外勤总监一肩挑了,总监的待遇模型是外勤的基本法利益加职务津贴,还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
其他福利待遇则没有。
这样的模式也有优势,就是总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经营一个机构。既有基本法的利益最大化,又具备一定的额外费用,还有很好的自由度。谁都不喜欢自己头上坐个爷爷指手画脚啊!
所以,龙城的四海人寿就是齐友鹏的总监负责,下面组训就是杨芳凝,还有一个综合内勤。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四海还是聚集了一批同业的主管。主要来自神州和万家。曾经是冤家对手的两家主体,大家分别来到四海,真应了那句话: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大家相聚一场,吃吃喝喝后谈及往事,都觉得自己好傻!
就像一个主管说的当时我们都以为在公司会做一辈子,都是把自己当成是公司的人。没想到一离开就是被公司唾弃和诋毁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唉,我们都是打工的丘二啊!
齐友鹏对人真诚坦荡,谦虚随和,让很多人都觉得来到四海不是来到一家保险公司,而是一个家。
齐友鹏也经常讲四海这家公司的不同之处。
首先这个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公司的董事长被称为最具亲和力的保险行业领袖。
其次,这家公司的使命是称为最受客户青睐的保险公司。不是最大,不是最强,不是发展最快,而是客户最青睐。
最后,这家公司称呼所有的业务员不是业务员,而是伙伴。
伙伴,多么亲切的称呼。
齐友鹏还很推崇这家公司的总裁,来自基层,能力超凡,曾经是万家最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之一。最早派去国外学习,又成为万家总裁室成员,后来受邀筹建四海人寿。
齐友鹏还神秘地说现在公司的董事长是国务院大领导的智囊团成员,于远明笑了,他想起黄俊波也曾经神秘地说乾坤的董事长夫人就是央视的某位知名主持人。言之凿凿,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得你不信。
事实证明,这都是高层故意散布的烟雾弹。四海的董事长曾经在国务院下面一个单位工作过,离智囊团很远。无论是学识,地位还是年龄,专业,都不是智囊团的标准。他的夫人据说是一位红二代,到底是不是,坊间也没确认。
乾坤的董事长夫人也并非那位家喻户晓的央视主持人。那位央视主持人的丈夫确实也是一位保险企业家,不过却与乾坤人寿无关。
&nbs
漂泊者(97)-管理风格
最无法理解的是与袁小平的反目。
你说两人有过什么大的冲突没有公开吵架
没有。
一次都没有。
就是因为一个增员有过争执,事后也没说什么了。
但是两个人都知道,肯定和原来不一样了。而且是越来越不一样。
就像两条铁轨,开始是相向而行,后来在某一个节点交叉了,然后就各自往不同的方向远去......
表面上看,两人在一个公司,做一样的事情,卖一样的产品;事实上,两个人却是两个世界的人。
看似做一样的事情,其实认真看,做法也不同。
比如,有个产品要停售了。分公司通知的是某天,过了就无法录入了。
当然大家就开始热烈地推动业务伙伴走向市场,去告诉每一个客户产品要停售的消息了。
到了时间截止的那天,于远明就老老实实收秤了。袁小平却还在忙碌,后来又来了两张单子。于远明心想看你怎么给业务员交交待
没想到,已经过了截止时间,分公司还是收了。
这下,袁小平就骄傲了。
骄傲的不仅仅是多少了几千块的保费,还在于证明了他在分公司有人。
于远明想的却是袁小平善于突破规则,或者说他读懂了潜规则。
对分公司这种出尔反尔的作为,深深失望,却无法说什么。
比如,对公司的上级,于远明是保持一种平等交往的态度。对业务伙伴也是一样,平等交往,不忽悠不虚假承诺。
袁小平却不一样,对上级他善于吹嘘,敢要条件,要支援。对业务伙伴却善于承诺,敢于忽悠。事后达不成,也是用各种话术来搪塞。
这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在起作用,也是人生道路的不同选择。
于远明在处理业务伙伴的关系上,也让袁小平不理解。
比如,于远明有个同学,也来兼职做保险。有一次急着去忙其他事情,把手里的投保书拿到于远明办公室:老同学,我填不来这个,你给我填一下。
于远明温和而坚定地回答:不行。
老同学很诧异:为什么
根据相关规定,投保书是需要客户自己亲笔填写的。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业务员填写,客户只需要在几个地方签名而已。
就业务员,填写都还需要学习,学习了还经常出错。所以,让客户自己填实际上是不现实的。但是业务员自己填写自己的客户投保书是基本工作,也是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于远明不是曾经也填错过吗一个意外伤害和意外伤害医疗错了两次,到第三次才正确了。
你问错了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是用美工刀轻轻刨,再用涂改液修改。
后来严格了,不允许出现修改的痕迹。又怎么办呢
你拿去客户那里重新签也不现实,费时费工不说,客户怎么看太不专业了。
更何况,客户反悔了怎么办
所以,处理的方法是:其他地方填写完整后把客户签过名的地方蒙上,描一遍。
于远明对老同学说:如果我今天给你填了,你还是不会。所以,我可以教你填,但是不能帮你填。
老同学也无法,还是老老实实学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