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蜀黍
穿过广场,走过四周熙熙攘攘的商铺,再右拐三十米,有一家贵溪最大的超市,名叫华容超市。过华容超市大门口,往县物资局方向走100米,已经到了城市繁华中心的边缘。路边有一家面摊。不是面馆,因为他根本没有门面。是一个靠墙的地方支起一个篷布,摆了一张桌子,靠马路牙子上烧开了一锅水,正冒着热气。篷布上挑着几个大字:一热胜三鲜。酒红色的底,白色的字,有些变形的隶书。后面是一个冰柜,里面有啤酒饮料,也有肉,一大坨面。在这个面摊的凳子上坐着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面容和善,胡子拉碴的样子笑起来有些不搭。仿佛他要是凶一点,完全可以到另一个行业吃血饭。
从这个面摊拐过去,就是一栋商住楼的后面,后面有楼梯,上三楼,就看见一块kt板,上面是几个笑容满面的人趴在草地上,阳光灿烂地笑着。一看就是一家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旁边几个大字:四海一家,幸福天涯。
楼道里还有一些积满了灰尘的标语,有的已经被撕毁,或深或浅的痕迹还在墙壁上顽强地表示存在过的过往。毫无疑问,这就是四海人寿贵溪支公司的职场了。
江二看到这里,眉头皱了几次。
于远明心里有谱,什么都没说。
拿出钥匙,拉开沉重的卷帘门,再打开玻璃门。玻璃门上的福字还很鲜艳,闪着金光。里面就是职场了,两人在里面来来回回看了两遍。
职场也还好,不算小,超过300平米,功能齐备,桌椅板凳都还有。里面还有一个厕所。
就是几根柱子很不舒服,横在外面的职场中间,把大的空间隔开了。柱子上也贴了一些海报什么的,都是什么“不找任何借口”,“执行力是基本的素质”之类。陈旧的颜色与鸡血满满的文字,夸张的图案,让人顿时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间屋子里曾经人声鼎沸,曾经熙熙攘攘,曾经争吵议论,曾经人来人往,曾经唱司歌,念司训,跳手语舞,讲笑话,做游戏,宣导各项政策,学习新的产品,演练销售流程,处理拒绝话术.......
而今,桌子上的灰尘,已经无声无息地躺了几个月了,空调已经拆走,墙壁上的电视机和墙角的功放音响都搬走了。那曾经的位置上留下的灰尘更浅,颜色更白,好像一个拔了牙的口腔。
整个职场只有办公桌椅了,其他一概没有。
也可以理解,公司已经决定撤离,还会留下什么
值钱的肯定搬走,处理掉。桌椅这些实在是没人要,才放这里。等到租约到期,就任由房东处理了。
&
漂泊者(120)--价值观
由于多了一个人,于是又多点了一个菜。
没想到还是失算了。
这朋友不是一个人来的,还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女孩。
板寸头,圆乎乎的脑袋,一脸的横肉油光光的,五短身材,挺着一个大肚子,走起路来有些摇摇晃晃的。
江二介绍:来来来,肥肠。这是于经理,从龙城来的。
肥肠原来是那人的绰号,此人见风使舵的能力很强:哦,于经理!龙城是大码头哦!比我们贵溪好多了!欢迎欢迎!
于远明寒暄加好奇:客气客气!龙城和贵溪都一样。诶,你怎么叫肥肠啊
江二哈哈哈一笑,指着肥肠说:你自己说。
肥肠摸一摸脑袋,有些腼腆:于经理莫笑话我。我很喜欢吃肥肠,长得也肥。狗日的兄弟伙些就给我取了个绰号。叫肥肠!喊来喊去就喊出名了。真名字还给我搞忘了!
江二补充:他本来姓陈。准备给娃娃买保险。现在还没有考虑清楚。
于远明:哦,买保险是好事情啊!为啥想到买保险呢
肥肠感慨了一句:我们这个年纪再不买保险,将来就怕得了病没人管。老了没钱领,也需要买一份保险。
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来:你看,我的手是不是在抖
江二和于远明都认真地看了看,肥肠的手也很肥厚,手背上长了一些黑毛,是在微微颤抖。
于远明说:这应该是帕金森综合症的前兆。你知道拳王阿里,就是因为年轻时打拳伤到了头部,后来患上了帕金森综合症,手拿东西就非常抖。点奥运火炬的时候都很困难。
肥肠:对呀!所以我就担心今后老了像他那样。他是拳王有人管哦!我除了这个女儿,也没人管我。现在我的这个不严重,应该可以买保险吧
江二:这个你不说,就是健康的,肯定可以买。
于远明还是谨慎一些:不一定哦!应该如实告知,没有其他症状的话,估计问题不大。
肥肠:那我真还要好好考虑,争取早点买。你们不晓得,我在外面做活路,有笔钱没拿到。拿到了我就买。
江二:那就对了。
正在说话间,菜就陆陆续续上来了。肥肠又喊了两瓶啤酒,问于远明喝不后者摇了摇头,心里觉得不舒服。
于是于远明吃菜吃饭,江二和肥肠一边喝酒一边吹牛皮。
吹了半天,于远明才知道原来肥肠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女儿。所以,到哪里都把孩子带上。
虽然这人社会习气很重,于远明倒也不歧视。毕竟有句话说得好:仗义每多屠狗辈。
自己不也是从一个农村场镇走出来的人嘛!
想当年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和拖鞋,还不是在桃花镇上神色自如地走来走去。
和隔壁吵架打架不也是一样粗俗甚至恶毒么
到了保险公司才学会了怎么穿衣打扮,怎么语言文明,怎么赞美,怎么婉转而艺术地拒绝别人。
到了城里居住才几天啊!自己不就是一个农家小子么
想到这些,于远明内心深处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沧桑感!日子每天都这样无声地流逝,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非常多的过往就这样成为了人生的组成部分。
从农村到桃花镇,从桃花镇到龙城县,买了房子,娶了媳妇儿,生了孩子,算是站稳了脚跟。
没想到又离开乾坤到四海,这一番折腾,自己所经历的那些心酸郁闷,愤懑,委屈都没法给家里说。
宁愿身体劳累而换取灵魂自由,宁愿心怀坦诚而放弃既得利益,有几个人能够理解呢
杜总肯定是不会理解的,贺成也肯定不理解,余永春,袁小平,肯定也不理解。
就自己这个傻子可以理解自己!
&
漂泊者(121)--自保件
和江二,肥肠分手后,于远明一个人向旅馆走去。
原来在这里生活了半年,还是比较熟悉,几拐几不拐,就到了一个单体楼,家庭旅馆就在二楼。
进门一看,还挺温馨的,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在一个角落上。女主人热情地招呼于远明看看再定。
其实也简单,这就是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改造的,隔出来的房间比较还没有窗户。只是干净,朝向走廊的地方有一个小窗户,也算透气吧!
主要是便宜,15元一晚。
有窗户的就贵一点,20元一晚。想了想,于远明还是选了15块的。
于是交钱入住。
一夜无话。
第二天于远明就去超市购买了那些清洁用品,一个人在办公室打扫。下午,江二来了,两人又商量了一下。于是开始给几个人打电话,大多数都是拒绝,只有一个人带着惊喜与感激回应。在她激动的声调中,于远明就像在茫茫大海中飘荡的遇难者,看见了远处的桅杆尖一样激动。
是的,这个人肯定是对四海人寿有感情的人,也是第一枚可以重新点燃的火种。
第三天,见到了这位被遗弃在角落里等待救援的前业务员。两人像久别重逢的战友,彼此的眼神里都带着光芒。
于远明此刻想起了陈毅在大山里打游击,中央红军长征后,他写梅岭三章的那些日子。
真难啊!
眼前这位胖胖的,其貌不扬的中年女子,还带着唏嘘给自己讲述那些过往,感叹整个团队之可惜,感叹自己对不起客户,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说服自己。
于远明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充分表现出对她的理解与尊重。
然后告诉她本次自己来就是希望重拾人心,继续发展队伍,为客户服务,把四海人寿在当地的口碑捡起来。
两个人说着说着,已经在憧憬明天的美好了。
这一趟贵溪之行,还是很有收获的。
于远明想。
回到龙城,于远明把情况给齐友鹏做了反馈。齐友鹏也比较高兴,马上说下次带一些海报,产品彩页什么的去。同时已经就此事给分公司做了汇报,争取获得一些费用,作为在贵溪当地开展业务的花销。
在龙城的几位伙伴做业务做得也很一般,整个龙城四海人寿的业务氛围都不浓。平常开早会也就十几个人,遇上天气太热,或太冷,或下雨,人更少。每周五的大早会会好一点,乡镇的员工来了,三十来个已经很不错了。
乡镇员工来开会一般都有单子要交,她们算账算得精,来一趟路费吃饭什么的都是自己掏,如果没有保单交或者事情办就不来了。家里的活儿也不少啊!
一般能够从场镇走出来做保险的,在当地与一般农民还是有区别。文化,表达能力,性格,人缘各方面都要强一点才行。那她们就绝不会只是在地里干农活儿了。要么在场镇上做生意,开饭馆啊,开店铺啊之类。要么就是村干部,村支书,村长,会计,妇女主任,民兵连长之类。还有就是学校的老师,兼职做保险。甚至有副镇长也兼职做的。
所以,看似她们很闲,其实都挺忙的。
这个时代,努力挣钱,想尽一切办法挣钱才是主流啊!有几个能够甘于清贫的现代中国人
齐友鹏还是那样,业务员一多,他就忙个不停。一会儿给业务员填保单,一会儿给业务员讲产品,一会儿给业务员抱孩子。对,没有看错,有个业务员带着孩子来开会。会议完了,她需要办事,就把孩子扔给了齐友鹏。
看到这样的景象,于远明摇了摇头。
杨芳凝倒是清闲,和业务员拉拉家常,几个女人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讲闲话,突然声音小了,又突然爆发出恐怖的集体哄笑,让外面没有参与的人不明所以。
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开单了,根据公司的考核不能挂零,于是于远明给儿子买了一份保险,象征性的三百块钱。
 
漂泊者(122)--街道变迁
秦莎莎眼看于远明收入越来越少,也在想办法。
于是把已经断奶的孩子扔到娘家,她去自己二哥店里帮忙。
秦莎莎的二哥开了一个小饰品店,总共几个平米的档口,生意还不错。基本都是些中学生或者没有多少钱的少女来翻翻捡捡,别的不说,就是便宜还好看。
这些东西看起来不起眼,都是些女生的小东西,发夹,眼镜,帽子,颜色各异的手机链子,五彩缤纷的手机套子,各种色系的口红,唇膏,还有小圆镜子,化妆盒,袜子,冬天的手套,丝袜,拖鞋其实利润挺高。
于远明曾经和他们一起去进过货,就在恭州著名的批发市场里,你看起来非常别致的什么小东西,在那里成箱成捆,都是义乌流水线生产的工艺品而已。
卖你几块钱的链子,你觉得不贵,其实他也愿意卖。因为进价才几毛钱。单讲毛利润率,是非常高的。
到底她二哥一个月给她多少钱,于远明也没问过。
反正是自己挣来自己花。
本来有个二嫂看店的,一是多一个人好换班,二是这个二嫂没过门。多年的女朋友同居下来,也就成二嫂了。但还没明媒正娶,那一纸婚约也是最近几年秦家的主要话题。
再说了,两人还经常拌个嘴什么的,一赌气,二嫂就走了。
有自己的妹妹看着,好歹也放心。
秦莎莎呢,刚生了孩子,工作也不好找。看着就看着吧!
她的特质还比较适合,温温柔柔的好说话,大家都喜欢她。手还特别巧,编个什么绳子,搭配个什么帽子眼镜之类的,小妹妹们都特别喜欢。
毕竟是和二哥一起学过美术的人,审美的功底还是有。
那一溜儿的门面,除了这个小小的饰品店,隔壁是一家打字复印店。也是小门面,几平方米,摆个打印机,复印机,电脑什么的就差不多了。
旁边要么是时装店,要么是餐饮店,要么是五金店,倒也是门类齐全,热热闹闹的一条街。
这个地方,其实于远明很熟悉,只是没想到多年以后又转回来了。当然身份,心情,各方面都不一样了。
七八年前,他还没有进入保险公司的时候,就在这个饰品店的对面玩耍。那里有一家卖音乐碟片的音像店。主人就是于远明的朋友陈斌。
也就是在那里,陈斌认识了王承宽,继而陈斌进入保险公司然后才是他带着王承宽来到桃花镇,阴差阳错认识了于远明。
于远明才有机会进入保险公司,一步步走到今天。
悲喜交加的行业经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开始的。所谓草灰蛇线,伏脉千里。
音像店早就变成一家专门卖裤子的时装店了,隔壁卖热带鱼的也搬了,门口那个肥咚咚卖彩票的邓洁也不知去向。
一切都变了,唯有每天川流不息的人群还是这样走来走去。
想这七八年来,自己身上发生了多少事啊!
当初在这一段走来走去,都是一种农村娃儿进城的欣喜,没有想过找个城里的媳妇儿,也没想过住到附近。
那个时候觉得这不太现实吧!
农村和城里这个壕沟,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逐步填平了,但是也并非一样平。
有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这条街没有拆迁重建之前,也是龙城最繁华的地段了。原来从桃花镇到城里,真是像自己的父母说的,含泡口水来含泡口水去。每次路过那些餐饮店,从店里飘出来的香气,热气腾腾的混杂着各种食物的气味真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