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逆天改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修武兴国

    香烟这个东西,刘仁玉也没打算当成奢侈品来卖,他想让香烟走量,走薄利多销的路子,是以一包普通骆驼,才卖二十文钱而已,这等价格,便是普通百姓也能承受。

    士兵的烟都是这个档次,军官的烟就要好很多,一包烟从五十文到两百文不等,若是还有人想买来送给什么地位尊贵的人,刘仁玉都还可以提供白金版的,直接一两银子一包。

    差异化消费,让每一个想抽烟的人都可以抽得起香烟。

    香烟作为一个消耗品,民众消费的速度远远超过生产的速度,就刘家堡工业制造厂里面儿那个骆驼牌香烟制造所,产量少的可怜,仅仅只能满足军队的供应而已,根本没办法满足市场需求。

    跟刘仁玉又合作关系的商户都抢着要货,刘仁玉手里实在没有,所以他只能跟这些买到香烟的商人说,奇货可居,不如加价。

    于是骆驼牌香烟的价格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一路狂飙,黑市里香烟的价格涨了不知道多少倍,搞得那些抽烟的官兵也忍不住把自己手里的烟给卖了。

    与香烟超强的市场表现力相比,自鸣钟和怀表的销量就要差一些,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大多数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来计时。

    那些买自鸣钟和怀表的人,动机说起来还很好笑,就是觉得自鸣钟看着很好看,到了点儿还能响动,很过瘾,很好玩儿,孩子喜欢,至于怀表,则是因为制作精良,是很不错的装饰品,戴着一块儿怀表,似乎很有点儿与众不同的意味在。

    刘仁玉对于买怀表和自鸣钟的人是什么动机,统统不管,他只管赚钱就行。

    不过说起来,刘仁玉治下的靖边堡,镇北堡,刘家堡,辐射到的各个村镇堡寨,可以卖的东西很多,不能卖的东西也不是没有。

    刘仁玉特别颁布特别严厉的法令,靖边堡的粮食一粒都不准卖,粮食,包括小麦,土豆和甘薯,一律不准卖,若是有谁家不听劝告,非要卖出去,那么好说的很,逐出靖边堡。

    粮食在如今这个时代是战略资源,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陕西还有很多饥民在饿肚子,这个刘仁




第四百三十三章 安排工作
    刘仁玉此言一出,李继业等一干将主就都把目光转移到了马天君身上,而且他们的眼神里都写满了祝福的神采。 x

    “敢问大帅,不知喜从何来我又得到何等高升”马天君心里其实已经有了预感,只是还要问上一问,确认一下才好。

    “天君当真是贵人多忘事,先前本镇已经跟你说过,安塞县城已经被洪制帅交给咱们代为管制,堂堂一个县,怎么可能没有牧守。前番本镇特意上了一道文书给洪制帅,举荐你为安塞知县。

    本来你跟本镇过从甚密,本镇若是举荐你,似乎有些不妥,不过本镇跟洪制帅说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你是正经的举人出身,在咱们陕西,便是当知府都够格,如今只当个知县,还是有些屈才。

    洪制帅认可你的政绩,这才向朝廷举荐于你。朝廷那里,王公公那里本镇倒也说得上几句话,所以这个事儿就算办成了。所以恭喜你了,天君,从今天起,你就是我大明陕西安塞县的正牌县令了。”刘仁玉笑呵呵地跟马天君解释道。

    “哟,天君,恭喜,恭喜,不成想你都是县令了,我大明以文制武,说起来,你倒是咱们这里派头最大的官儿了,请受我一拜。”张铁牛却是个顽劣的性子,他见马天君升了官儿,便作势要拜,马天君马上一把扶住张铁牛,不让他乱来。

    “张将军,莫要取笑我。我能当上这个县令,还不是多多仰仗大帅的提携,若是没有大帅,如何能有我的今天。”马天君到底是在靖边堡政府首脑的位子上历练了很久,场面上的话还是懂的说的。

    “天君不必过于谦虚,你若是考不上举人的功名,推荐你当县令这个事儿,我都张不开嘴,所以说到底,还是你自己有本事,然后我才能举荐你。不说了,你升了官儿,可要请咱们吃饭啊!”

    刘仁玉说这话的语气像是开玩笑,又像是认真的,不过马天君却也不好拒绝。

    “那是自然,我搬到新的房子里以后很久了,也还没开过宴席,今儿个就正好借着这个事儿请诸位将主到我家里一叙。”马天君干脆就坡下驴,正式对各位将主发出邀请。

    “好,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晚上到你家去吃饭,诸君,今天中午都别吃饭,把肚子留着,到天君家吃饭去。咱们这几年来,很难能够搞到他一顿饭吃,今个儿就连本带利,一起捞回来。”刘仁玉不由分说地就定下了吃饭的时间。

    “好,就听大帅的,就今天晚上去,大帅,可不可以带家人”李继业觉得就自己去似乎不够热闹,便随口问了一句。

    “当然可以,你们几个都把家里人带上,咱们都带上,一起去天君家,咋样,天君,没问题吧”刘仁玉先自顾自地拿定主意,然后才问马天君有没有意见。

    这一招玩儿下来,马天君当然不会说不同意,所以他只能满脸含笑地点头道:“诸位将主莅临寒舍,实在是蓬荜生辉,我当然是举双手欢迎。”

    “好,马县尊阔气。”何二狗热烈地鼓起掌来。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喜庆起来。

    “好了,好了,诸君,说完这些题外话,咱们接着说正事儿,天君,你升官儿的文书,官印,铜牌,印绶,本来都要到京师吏部去领取,但洪制帅考虑到山西不太平,从山西经过只怕多有麻烦,所以就特意请准朝廷,请朝廷将你的官服等一干物事都发来陕西洪制帅处。

    这次本镇带兵防秋的时候,你就跟着咱们靖边堡去一路走,到了花马池,洪制帅将文书等物给了你,你就马上到先前划定好的安塞县城地址上破土动工,准备开始修建新安塞县城。

    这次修建县城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比如钢筋水泥,砖头之类的东西你只管找何二狗要,二狗,你可记下了吗”刘仁玉说到这里,特意问了何二狗一句。

    “大帅,二狗记下了。”何二狗跌声回复道。

    “甚好,上次招来的流民,除去刘家堡这里安置下来的,还有镇北堡,靖边堡,刘家堡附近个村镇堡寨安置下来的之外,还有两万人,这些人你都先带到安塞县城那里去用着。

    前段时间,洪制帅跟我说,陕西各地又陆续有人起事,他们一通烧杀以后,便遁走到山西去了,他们一走了之,那些被他们祸害的老百姓却相当凄惨,老百姓失去了家园,就成了流民,这些流民的人数,洪制帅在文书上说足有将近五万之众。

    五万灾民,对于洪制帅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他老人家实在是无处安置,所以洪制帅打算将这些流民都安置到咱们靖边堡来,洪制帅许诺,安塞,安定两个县,所有闲置的土地都可以随意取用。

    哎,我说天君,你先不要皱眉头,也不要龇牙咧嘴,我话还没有说完,你且不忙倒苦水。”

    当马天君听说刘仁玉有打算招收五万流民到自己治下的时候,作为刘仁玉集团的当家人,他深知就凭目下靖边堡账面上有的财力,只怕绝对没有办法在不动用库藏的情况下再养活五万人。

    所以马天君自从听到刘仁玉居然还要接收五万流民的时候开始,那因为升任安塞县令而催生出来的些许欢乐之情,马上就被不能应付



第四百三十四章 抵达花马池
    花马池位于靖边堡与宁夏银川正中的位置,算得上是大明与北虏交战的前沿阵地,三边总督在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立以后,每每到了秋天,草原上的北虏要南下劫掠的时候,历任三边总督就要到花马池来监督军务,统帅各军镇兵马抵御蒙古人。 x

    洪承畴在崇祯四年接任三边总督以后,或许是运气比较好的缘故,并没有赶上北虏大规模南下劫掠,是以他才可以腾出手来一心一意平灭流贼,如今陕西境内的流贼刚好被全数平息。

    洪承畴已经有余力对付北虏的时候,恰好听到甘肃和宁夏那边儿传来消息,驻防边地的边军抓到不少前来投降的察哈尔部蒙古人,据他们说被建奴驱赶到河套与青海地区的林丹汗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察哈尔部屡次遭到后金和蒙古各部联军的打击,部众,牲畜的损失极为惨重,其粮食严重入不敷出,穷困至极,目下察哈尔部还能够控弦的战士不过五万而已,而且这五万人已经是察哈尔部的全部战力,若是这五万人没了,察哈尔部从此就将消失掉。

    其实说起来,若是一年前北虏寇边,洪承畴可能还是会有些担心,因为大明这边儿没有还击之力,毕竟事实证明,曾经强悍无比的边军现在连战斗力弱的掉渣的流贼都已经无法应付,若是面对战斗力强的多的北虏,只怕肯定又是一场苦战。

    不过现在好了,刘仁玉已经从辽东归来,而且还编练了一万超强战兵,若是单纯按照战斗力而言,刘仁玉的一万战兵,战斗力只怕未必会比五万北虏差了。

    因为大明跟北虏打了这多年,大明的军队自然是江河日下,战斗力越来越差,而大明的夙敌蒙古人,不仅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提升自己的战斗力,反而因死敌战斗力的急剧下降,缺乏历练而导致自身的战斗力也跟着越来越差,跟蒙元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北虏的战斗力下滑非常严重,洪承畴又听刘仁玉说起过,后者在辽东碰上过蒙古人,无论是战心,战意,战斗力都比建奴差了很多,靖边堡军打北虏,犹如束水冲沙,非常简单。

    刘仁玉的这番描述无疑给了洪承畴极大的信心,洪承畴认为这次跟北虏交战,再也不用采取龟缩不出,任由北虏劫掠而去的老办法,完全可以采取以攻促守,战守结合的新路子。

    洪承畴考虑到林丹汗的军队大多是轻骑兵,善于野外浪战,不善于攻击坚城,于是他便连发命令,让甘肃总兵,宁夏总兵各自带兵严守城池,万万不可出外浪战,避免城池军事重镇,较大的城池失陷,给他带来额外的麻烦。

    除此之外,他还连发文书,催促延绥西路副总兵刘仁玉速速带领手下精兵到花马池来与自己相会。

    现在整个陕西,还能上得了台面,战斗力非常稳定的部队,也就只剩下刘仁玉这一支了,这支军队是洪承畴最坚实的依靠。

    所以,刘仁玉举荐马天君当安塞县令的时候,洪承畴一口答应,当他听说刘仁玉不上报,不申请,不声不响地就私自扩军至一万人的时候,他很震惊,不过却只能当做没看见。

    洪承畴对刘仁玉在靖边堡的种种做派不是一点儿也不知道,他知道的很多,他手下不少高级军官的家里人都有到靖边堡,刘家堡购物的经历。

    从他们口中,洪承畴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大明的世界,那里的建筑物跟大明的样式有很大的不同,那里的人们居然都读过书,都识字,闲的非常有教养,而且价值观也跟大明其他地方的很不一样。

    在靖边堡和刘家堡,法律和规则指导着所有人的行为,士农工商四民在法律上完全平等,这显然违反了大明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

    在刘仁玉治下的区域内,总兵的家人,参将的家属在那里的人看来,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

    曾经有一个参将的家里人在大街上随地乱扔垃圾,结果被处以鞭刑,那人气不过,就亮出自己参将亲戚的身份,结果还是遭到一顿暴打。

    这个事儿让那个参将很是不爽,那个参将为了找回面子,就带领手下的人马到靖边堡去,其本意是打算给自己找回面子,谁知刘仁玉浑然不吃这一套,愣是带兵把这个参将打了个落花流水,伤亡惨重。

    从此以后,这个参将一听说刘仁玉的名字就发憷。

    刘仁玉变了,他不再谨小慎微,刻意讨好每一个同僚,他觉得自己现在或许已经羽翼丰满,显得有些跋扈。

    但他这个跋扈又有些不同,他对遵守自己规矩的同僚,仍然非常客气,对于不遵守自己规矩的同僚则极不客气。

    陕西的那帮子达官贵人或许都知道了刘仁玉的脾气,所以他们的家人在自己的地盘里尽可以无法无天,一副自己就是法律的样子,但只要到了刘仁玉的控制区,他们就又都换了一副样子,变得非常有教养,也非常守法。而这些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

    关于靖边堡的神奇之处,洪承畴每天都在听说,他听的越多,心中便越是有浓得化不开的焦虑,因为刘仁玉目下的做派,不像一个武将应该做的,若是细细想来,洪承畴其实还有些暗暗心惊。

    他猛然间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整个靖边堡都处于刘仁玉的绝对控制之下,靖边堡的军队都相当于刘仁玉的私人武装,而且战斗力还强横至极,可以说放眼整个



第四百三十五章 马县令
    花马池古城始建于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天顺年间(1457-1464年),因其地处塞外,孤悬寡援”,改建于塞内,即今盐池县城,墙黄土夯筑,开东北二门,东门为永宁门,北门为威胜门,万历三年(1575年),又开南门,称广惠门。 x

    此城东北有方山,西有花马池和小盐池,西北有大盐池,东有长城关。

    靖边堡军扎营的时候就水,就驻扎在花马池旁边儿,再加上小盐池里有一湖盐水,顺便还把吃盐的问题解决了,这个布置可谓是一箭双雕。

    待得刘仁玉扎营的命令传下去,各位将主便依次指挥自家兵马,将战车环绕于外,作为寨墙,其余各部兵马,还有辎重马车部队于寨墙之内搭建帐篷。

    随后,刘仁杰派遣孙无病带领五十精锐骑兵出发,哨探方圆十里范围之内的情况,并布设明哨暗哨;李继业派遣手下工程兵,挖掘陷坑,布设拒马,撒铁蒺藜;柯志宏也升腾起热气球,高高悬于半空之中,使用单筒千里镜监视四周的情况。

    王左挂的火铳兵和张铁牛的弓箭兵混编在一起,登上战车的车顶,蓄势待发,一旦遇到敌情,随时准备出击;杨德胜的长枪兵则以小队为单位,分别出营巡视。

    各部人马各司其职,共同警备,卫护自家营地。

    花马池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前线,所以刘仁玉特令手下各部人马加强戒备,随时准备迎击敌军,各位将主奉命唯谨,纷纷照做。

    待得营寨扎结实了,刘仁玉便携马天君,李继业等一干将主,还有少许随从一起策马疾驰,奔花马池城北方向而去,打算从威胜门入城。

    在靖边堡各位将主抵达花马池之前,刘仁玉便派出哨探,直趋花马池城而去,以便提前告知城中之人,自己要来了。

    哨探派出去以后没多久,便复又回归,回报刘仁玉称洪承畴已经知晓刘仁玉将至,靖边堡一干将主尽可以通行无阻。

    待得刘仁玉等一行人行至威胜门外,忽然发现城门洞开,有一彪人马自城中电射而出,带起一路尘土,直趋刘仁玉等一行人而来。

    这路人马之中当先的那一人,银甲钢盔,乃是一员将主,此人望见刘仁玉,远远地便频频招手,口中则是连声大喊道:“刘总镇,多日不见,可还安好”

    刘仁玉循着声音来的方向回望过去,赫然发现来人不是参将李明哲是谁,于是他马上就荡漾起一脸笑意,策马趋前,对着李明哲拱拱手道:“原来是李将军,幸会幸会。”

    “哈哈,李总镇,来了就好,洪制帅已经等候您多时了,快请随我进城。”李明哲说完这句话,便做一个请的手势。

    “好,还请李将军代为引路。”刘仁玉也对着李明哲来一个请的手势。

    “请刘总镇随我来。”李明哲说完这句话,便策马在前方引路。

    刘仁玉等一干将主紧紧跟随在李明哲的身后。

    在众人去往花马池古城的路上,李明哲借着赶路的机会,跟李继业等一干将主逐一见礼。

    李继业等将主跟李明哲也算老相识,大伙儿有说有笑地相互寒暄了一阵,随后李明哲发现一个布衣方巾,做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自己不怎么认识,实在是面生的紧,于是他就找李继业引荐。
1...129130131132133...1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