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当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冼青竹
张松献出去,点燃刘璋心中的火焰,如此一来此计可成之几率自然是大大的增加,乃至无限趋近于十成的概率……
“少主可是要保那张松张子乔”
“正是如此!”
庞统于刘禅又一次的针锋相对,刘备压下心头几分惭愧情绪专注精神,准备好好听一听下面的这场辩论……
“然少主可曾想过,吾之计,张松此人之死乃必不可少
第四十五章 意已决(补欠章)
心动不如行动,一分成功的几率也不能忽视。
所以刘备没有多少犹豫便决定按照儿子刘禅的方式进行,对庞统的计策略作修改,支会张松前来商议此事。
至于张松会不会同意,这其实根本不需要考虑。
已经背弃了刘璋,又献出了西川地图,而且还在这次补充物资上做了不少的手脚,张松早就已经跟刘备密不可分了……
“张松拜见主公,拜见少主,拜见军师!”
在场三人论身份都比张松要高,再加上他又是新加入的萌新,姿态摆的低一些也是无妨。
就算立下了功劳那也得考虑实际情况,低调点不招惹是非,总是要好过当初那死在虎痴许褚刀下的倒霉鬼许子远吧……
不够张松本着低调做人谦逊态度,却没想到还是没逃过被人算计的命运。
但好在这次有刘禅出来斡旋,给了他一线生机,最起码是不会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就窝囊死掉了……
“子远无需多礼,且落座……”
毕竟方才还在算计着人家,现在直面相对刘备或多或少有些尴尬,摸了摸胡须稍作掩饰其内心。
至于庞统,完全跟个没事人一般,还跟张松点头致意,好像刚才提出计策献祭张松的根本不是他,完完全全没有丝毫波动的样子。
事实上庞统就是这样的人,不能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却也能够狠下心来,是个货真价实的狠角色,比卧龙手段要硬实强烈的多。
不然也不会在涪城之时便想着要劫持刘璋,更不会有献祭张松换取大义之名出师之分的计策了。
甚至于在必要的时候,庞统可是一个连自己都能说舍弃就舍弃的狠人,要不是刘禅知道这位凤雏先生的忠心,可能他也不会和这般狼灭之人嘴上争锋的,更不用说还是两次之多……
相较于刘备的略显尴尬,庞统的风平浪静,刘禅则和善的多了。
没办法,小屁孩一个,就算想装深沉也不可能,只能和善啊,可爱啊,萌萌哒啦……
三人三种表现,张松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昨夜宿醉今日方醒,尚未精神便被主公刘备叫来此处,现在张松满脑袋都是疑问,所以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很多,生怕错过一些关键重要的事情……
“子乔,吾唤你来,是有一事与你商量……”这事自然是由刘备开口最佳,其他人的身份使然自是不可。
“主动泄露,秘密逃脱,刺激刘璋,反目攻伐”
张松着实是有些被冲击到了,满脑子都是这些词在循环播放。
至于他同意与否的问题,其实根本不用考虑,已经跟刘备站在同一条船上了,这时候如果跳船,那才是真真正正的死路一条。
张松如果真的暴露了,但凭益州之大,其实也无他半分容身之所,除非整个益州改天换地,不然过街老鼠恐怕都要比张松活的滋润……
但事情也正如庞统所说,在一切都准备就绪,荆州军蓄势待发的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借口,一个出师之名,那又凭什么跟刘璋反目,大义之上便站不住跟脚。
如果拖得时间长了,不说各方反应情况,但是刘璋那里估计就会主动让刘备回去。
而且休整徐徐图之的一段时间,本就是为了后续谋夺益州坐下的准备,如果益州得不到,那这段时间就是在白白的浪费。
到时刘备不仅没有丝毫的收益,反而还有不小的损失,不光是为刘璋白白打工,也失去了进一步成长的机会,到时候难免会成为刘景升一样的下场。
所以益州必须要那,且要拿的稳稳当当,双刘决裂也是必然,只等一方胜出便是益州之主……
思虑再三,张松已然有了决意,郑重其事的揖手答道:“主公知遇之恩在前,松为人臣,自当尽心竭力以报,若要行事,即遣人支会松一声,便可发作!”
&nbs
第四十六章 风平
车架滚滚而来,孤影只身离去。
张松承命到此,自是不能久留,以免落人口实,所以没几日便归返成都去了。
至于私下里的那份计划,却还需要回到成都之后仔细琢磨方可部署准备。
毕竟关乎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张松当时小心小心再小心,万万不能有任何的差池,否则就是身首异处的下场。
至于他的兄长张肃,这在计划中被利用的配角,其实倒是蛮让张松难办的。
要说兄弟情义肯定是有的,虽然并非同胞兄弟,但却也是叔伯之家血脉在其中。
然而庞统所言张肃之性情习惯都是真实存在的,就算张松本着一家人的情分辩解几句也开不了这个口,事实注定是无法更改的。
如果到了计发之时,张肃真的那般做了,张松可能就要重新考虑一下这兄弟之间亲情的关系问题了……
张松到来只能算是魏延那场大胜之后的附带,刘备可生怕再搞出什么幺蛾子来,严令荆州军死守葭萌关不得再此出战。
反正刚巧张鲁方增兵于白水关下,刘备这借口也没什么毛病,无非便是怕葭萌关有失罢了。
可怜的魏延啊,原本还摩拳擦掌等着第二次出击呢,却没想到自己这一手打的太狠,直接超额的完成了任务,也顺便把自己接下来继续立功的机会给打没了……
白水关下张鲁增兵,刘备自然又要开始忙前忙后的两地跑了。
虽然那边有赵云看着,可毕竟高沛是地头蛇,其接任白水军副都督已经不少年月,在白水关内根深蒂固不是轻易就能撼动的。
而且高沛又不似杨怀那般主动离去,他仍然坚持的留在白水关,这就给刘备掌控白水军增添了不小的难度……
也不晓得高沛哪根筋不对,亦或者说他受了谁的指使,哪怕刘璋又下了一份指令,高沛就死抓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事,打死不愿回成都去。
再加上成都内可能某些人发力了,刘璋也就没再强制要求,高沛又一次成功的赖下了。
反正在高沛那里,就是死活不肯交出那半份兵权,导致现在白水关只能固守没有半点出击的能力。
当然了,刘备本身其实也不打算在白水关这边搞事情,高沛的麻烦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怕关外的张鲁军不禁打啊……
葭萌关那头魏延都杀敌数千,这要是白水关再打破张鲁军,那恐怕他所谋之事就将无疾而终了。
张鲁被打退还要他荆州军支援作甚,刘璋到时候百分之百会撵人的……
刘备防守为主图谋暗辅的战略实施,葭萌关就陷入了风平浪静无事发生的阶段。
而刘禅则依旧被限制在关内不能出去,他也算是看开了,就一门心思在家里带着研究这研究那的。
怎么说也是来自一千八百多年以后,经历了网路信息大爆炸的熏陶,脑袋里有着不少对于这个年代新奇的东西,只是刘禅得慢慢的思考怎么才能做出来。
之前有了折扇,现在有了火锅,难保将来不会有什么更加稀奇古怪的玩应。
人家穿越到古代都是什么发明香皂啊,香水啊,没事做个火药大杀器什么的。
可刘禅又不是专门等着被穿越的,哪里会看那些个东西的制作方式。
现在无事可做,大家都各有各的任务,他总不可能天天去找黄老爷子谈论壮阳,去找魏延讨论头盖骨的问题吧,所以就只能掏空自己喽。
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地将脑袋里的东西琢磨一下,能搞出来什么就弄什么,总好过一天无所事事……
刘备不动,张鲁转心白水关,刘璋又三
第四十七章 浪涌
一盘散沙不成气候的凉州诸侯们,其实已经没有什么资格再于曹操想抗衡。
当初渭水之畔联盟分崩离析,马超做的有些不太地道,但却也是为自己保存了有生力量,算是当初关中十将剩下人本钱最足的那一个。
至于其他人,渭桥惨败一阵便战死了眼成宜,李堪,张横,马玩四人,十将顿时去其四,他们各自的势力一时群龙无首,曹操轻而易举的便将这些地盘拿下。
而后安定的杨秋自知不敌,在曹军围城之前便主动投降,作为被收降者的典型,不仅官爵没有变化,反而还继续留在安定做一方之主,简直是不要太美好。
但也正是因此,马超还有韩遂等人,都将杨秋视作叛徒之人,纵兵劫掠时每每光顾安定,搞得杨秋治下哀声四起民变丛生。
可要让杨秋再转变立场重新背叛曹操,那也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做过了便没有回头的路。
如果真有那种天真的想法,不仅曹操一方会将其视作叛徒死仇,马超韩遂等人亦是不会重新接纳他。
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反复背叛,根本就毫无立场可言的无信无义之徒。
所以杨秋就算被搞得再难看,他也只能无奈的忍着,只期望夏侯渊能够尽快的平定凉州,将马韩等人一网打尽,他这日子也能过的安生一些……
很显然,不用杨秋催促,为了立功的夏侯渊也自然不会放过凉州这些上蹿下跳的蝼蚁们。
要不是因为这边地广人稀骑兵机动力太强,更为崇尚运动作战,夏侯渊可能早就将凉州化作自家丞相的后花园了。
安定已平,金城已下,马超都没有一个可以安稳发展的根基所在,眼下凉州还处在抵抗状态的诸侯们都是四处流窜,如同盗匪一般,哪里还有昔日诸侯的风采……
但就算如此,马家马孟起依旧不会轻言放弃,更加上父亲兄弟们身死的消息传来,这就更加加大了两方的仇恨。
大到让马超主动放低身份,重新去找了之前关中联军剩下的几人,互相收拢兵力又组成了一小股联军为战。
这一次马超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极力要自己当家做主不再搞出第二个说话管用的领头人来。
韩遂的私苑不论,这个人本身的名望就不必马超低到哪里去,所以这次的联军韩遂知情,但马超却一点要找他合作的意思都没有……
除了韩遂以外,侯选,梁兴,程银三人尽皆被马超收入麾下。
他们三个的现状可谓十分糟糕,如果没有马超的收拢,可能撑不了多久就会弹尽粮绝。
与其一直纠结着此前的那点小恩小怨,倒不如识大体明大局,彻底死心塌地的跟着马超混,说不得还能有一线生机……
正所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马超正好又率兵流动到陇上诸县附近,心中怒气升腾之下,便决定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马超先是集结兵力整顿士气,而后靠着陇上旧部的支持,再有汉中不安分张鲁的协助。
短短时间内竟然让他集结起来三万兵马来,威势一时间可谓巨大。
镇守长安的钟繇第一时间便传信各处请求援助,生怕马超不顾后果的直奔长安而来。
可实际上,马孟起虽然有时候莽夫些,但在现实面前还是不会那么轻易冲昏头脑的。
长安城坚固牢靠,高耸难攻。
别说只有三万兵卒,就是给马超五万西凉最精锐的士卒,他也不觉得能将固守长安的一万曹军给歼灭拿下那座前汉旧都……
所以凉州治所冀城就成了马超最好的下手目标,比之长安简直好打了无数倍。
一番交战下来,凉州刺史韦康本打算假意投降,结果却被张
第四十八章 云动
凉州局势不明,益州暂且安稳,一时间天下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曹操与孙权交锋之上。
可还没等这两家人真正开打呢,却另有一件事牵动了所有人……
荀彧荀文若,颍川荀家这一代最为出类拔萃之人,早年曾仕袁绍,却发现其并非自己的明主,故而重新投靠曹操,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先为侍中,再为尚书令,更是受封万岁亭侯,深受曹操的信重,可谓曹草麾下文臣之首无人可以匹及……
但就是这样一个被曹操称为子房的男人,就只是反对曹操称魏公,便被猜忌疏离,从一人之下落到被调离权力中枢的下场。
一个为曹操辛苦数十年,奔波劳碌安稳后方的最大功臣,却落得一个重病在身但无人敢去探望的下场……
荀彧心中有主公,却也一样有汉庭。
一个是天下共主,一个则是多年相伴的友人,荀彧心中自是两难,却发现那个友人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变了,变得不再像当初那般,只为一个大汉征西将军而豪言壮志了……
一步步登高而起,曹操之心早已不是当年那般,荀彧或许还有些假意期许,却到头来只得孤叹自哀,这是何其悲凉……
哀大莫过于心死,荀彧已无出仕之心再无扶主之意,心已凉,身亦不晚。
因而,在曹操大军抵达寿春之时,荀彧已经病重到无法再继续跟随大军前行的地步,只得留在寿春城中养病,或者说是等死……
也许曹操早有预料,也许他已经猜出了这样的结果,却没有想要去见这位友人最后一面的意思。
在建安十七年,荀彧为曹氏一族尽忠的第二十个年头,终于是走到了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刻……
留香荀令君,甘为曹子房,一生忠为主,寂寥以忧薨。
一代文臣荀彧,病死于寿春城中,死时无友无亲无故,仅二三家族忠仆在侧……
荀彧的死牵动人心,但却无力阻挡大局的变化。
有人为其哀叹,有人欢呼雀跃,亦有人不冷不热不曾在意其分毫……
远在前线大营的曹操,在得知此消息时,足足一整日没有说话,大军也安静了一整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