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如果是不想让吴三桂受一刀之苦,让他痛痛快快的死了,而是想让他受尽折磨,惩治这个大汉奸,方法多的是,可以凌迟,扒皮,抽筋,大卸八块,五马分尸,火烧水淹,让这个大汉奸怎么死不可以缘何要用一张空弓呢那也只有用弓弦勒死了,难道要用弓背把他砸死不成

    高桂英不明白,在场的成千上万的明军将士也都不明白,就胡思乱想了。

    有的认为这可能是林大人随意的想法,脱口而出,没什么特别的意义,只要惩治了这个大汉奸就行,无论怎么死吧弄死就行了,而用弓勒死他比用刀砍死的更新鲜、更解气。

    有的认为吴三桂投降了鞑子,鞑子都善于骑马射箭,让他这种死法,更有意义,让他死后悔恨,下辈子不做汉奸。

    但是如果这样解释的话,那为什么不用乱箭穿身呢那岂不是更有意义,更解恨,更能够震慑他的下辈子吗这恐怕连他自己也解释不了了。

    这一点林毅也不做解释,他当然心里清楚,也只有他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吴三桂投降了多尔衮,当了满清鞑子的奴才以后,大开关门,让鞑子入关。

    从此满清鞑子的铁蹄正式叩开了山海关的大门,肆意践踏中原之地,满清鞑子入主中原,开始了对汉人的血腥统治,奴役和镇压。

    因为满清鞑子入关,残死在他们铁蹄之下的无辜生命,何止千万

    还不只是如此,吴三桂为满清鞑子统治奴役和镇压汉人,甘当马前卒,如果说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报复李自成和刘宗敏,做清军的急先锋追杀大顺军,这还有情可原的话。

    但是他大肆屠杀抗清扶明武装,帮助满清鞑子屠杀汉人,尤其是他一路追杀南明永历帝,永历帝地跑到缅甸,他还是不罢休,逼迫缅甸王交出永历帝,用弓弦把南明永历帝给活活勒死了。

    身为汉人,却背叛了汉人,投降了鞑子,忘记了祖宗,卖国求荣,罪大恶极,世所难容!

    身为大明的朝臣武将,他忘记了初心,忘记了他的伯爵和军将都是大明朝给予他的,却反过来杀害他主子的家族,赶尽杀绝,手段残忍,忘本成仇,不忠不义,罪行滔天,死有余辜。

    而且几十年后,吴三桂又唱了一出反清复明的闹剧。




第326章 多尔衮裁了
    多尔衮运筹帷幄,这一战布置得有明有暗,有进有退,可谓是天衣无缝,胜券在握,如果按照多尔衮的设想,明军大败是板上钉钉的事,他们获胜绝对是万无一失。

    但是依打算没有穷人,也没有失败者,也不会有夜郎自大这个词,什么夜晚千条路,白天卖豆腐!

    多尔衮分兵派将之后,将第二道防线的2万人马埋伏好了,找有利的势建好了炮营阵地,300门大炮也全都布置好了,然后派出探马及时送信,战场离他们也就是一二十里地,非常之近。

    按照多尔衮的设想,岳乐和满达海这三万多人马,包括2万绿营兵和一万多名汉奸军,应该能够抵挡一阵,好为肃亲王豪格和护军统领鏊拜赢得时机。

    不说坚壁其磊要多久吧,能坚持一到两天就足矣。

    按照路程算,骑兵和走水路都是很快的,就算是绕道路程也比较近,按战力说,他对八旗铁骑当然充满了自信,对豪格和鏊拜的本领,多尔衮更是深信不疑,他们身经百战,盖世无双,拿下山海关,袭击林毅的后路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现在最令多尔衮多少有些担忧的是,眼前岳乐的绿营能不能撑住,绿营的战力多尔衮也不怀疑,岳乐的本事多尔衮也很相信,除了凶悍和狂妄之外,小伙子没有任何毛病,但是凶悍和狂妄是他们引以为豪和崛起的长处和本钱呀

    但是多尔衮忧心的是,面对的是强大的明军和最难对付的林毅,从皇太极到他多尔衮,再到豪格、多铎,再到济尔哈郎、岳托,阿巴泰,甚至包括满洲第一勇士鏊拜,等等等等,大战小战,哪个没吃过林毅的亏

    正因为如此,多尔衮才把满达海和恭顺王孔有德、平西大将军吴三桂都派了过去,给岳乐帮兵助阵。

    即便如此,多尔衮仍然有些不放心,这才背靠大山,在十几里地之外,设下了第二道防线和强大的炮营阵地。

    并明确告诉岳乐,如果万一不成,他们还可以退回来,作为大清的摄政王这等已经明确告诉他们了,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可以保存实力撤退,他多尔衮不但不治他们的罪,如果他们诱敌成功,甚至还可能给他们记功,到那时候,他的以防万一的第二道防线和炮营就会起作用,照样能够把林毅的人马阻住。

    威力无比的大炮现在明军有,他们清军也有,用大炮把明军炸个稀烂,然后前后夹击,明军必然全军覆没,活擒或者阵斩林毅只是个时间问题。

    布置完这一切,多尔衮躲在高处,静下心来,很期待地等着时间流逝,因为只有时间能告诉他结果,不过他越想这一仗越是万无一失。

    但是很快他有些愤悶了,因为有探马来向他及时报告,说前面的绿营兵首战失利,佟养甲阵亡,五千绿营刚上去就溃退下来,伤亡大半。

    “……”多尔衮难色有些难看,难看得有些无语,因为对于辽东佟氏家族他当然了如指掌,佟养性和佟养甲,一个比一个厉害,不光是做生意厉害,杀人越货、冲锋陷阵,样样皆能。

    尤其是这个佟养甲,他这个营可是绿营中王牌之一,论战力一点也次于鞑子的八旗军,可是就这样,随着他和他的五千绿营就完蛋了他简直有些不可思议!

    接下来他希望军中后起之秀的岳乐和满达海能够扭转战局,化不利为有利,实在不行了,不还有孔有德和吴三桂吗再不行了,退下来,把林毅交给他多尔衮就成了。

    因此,多尔衮阴沉着脸,没有说话,他强自自己镇静下来,因为他知道打仗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的结果,面对林毅这样怕强手,多些伤亡也算是正常的。

    因此他在自我安慰中暂时找到了心理的平衡,耐着性子消磨时间,等待转机的捷报。

    时间不大,报事的又来了,但是仍然不是他盼望的捷报,贝子满达海亲率五千绿营出击,不幸阵亡,第二次冲锋再次溃败。

    这次伤亡越发惨重,贝子满达海死了,这还了得

    “嗨!”多尔衮这次坐不住了,怒了一声,豁然而起,“究竟怎么回事是不是林毅又动用了他的火枪营”

    “回摄政王爷,”报事的鞑子赶紧恭恭敬敬的施礼作答,“不是,贝子爷带队亲自冲锋,打算扭转战局,可是明军又上来一个营,战力从火枪营还凶悍,结果……”

    “怎么可能”多尔衮咆哮了,在他的心里,林毅就指望着他的不可思议的火枪来取胜的,否则,野战明军绝对占不便宜,当年的袁崇焕不也是指望火器和坚城取胜吗再不就是些奇技淫巧之法。林毅的手下兵将,还有比火枪营更厉害的

    满达海是阿巴泰的儿子,是努尔哈赤的孙子,是他多尔衮的亲侄子,也是他们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起之秀和骄傲,岳乐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他们爱新觉罗的希望和未来,没想到英年早逝。

    多尔衮简直不能接受,因此他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他立即道:“传本王的命令,让岳乐停止进攻,能守则过,不能过立即撤退。”

    “奴才领命。”传令军兵答应一声起跑了。

    “怎么搞的岳乐……”多尔衮这下也坐立不宁了,满达海阵亡,非同小可,回去如何向阿巴泰交代如何向孝庄皇太后交代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传令的清兵没走多久,报事的又跑过来了,未说话之前先拍打袖子,单腿跪地行施大礼,“摄政王爷,贝勒爷岳乐亲自带兵冲锋,他的前部人马全部上去了。”

    “这畜牲好大的胆子!”多尔衮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这个岳乐敢明目张胆地悖拗他

    不可能,对,这时他的令旗肯定还没到……

    多尔衮发现自己真是不冷静了,满达海阵亡的情景他甚至能够想象出来,肯定死得很惨,满达海与岳乐论武勇不相上下,甚至如果不用暗器,岳乐还不如满达海勇猛,那一对人面赤铜锤,恐鏊拜也未必能抵住。想到这里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种预感非常强烈。

    多尔衮强压着怒火,“岳乐为什么以攻代守为什么不撤退孔有德和吴三桂又在哪里”

    “回摄政王爷的话,恭顺王和吴将军劝阻不住,两位贝勒贝子非要进攻,他们不相信绿营兵野战杀不退明军,败了两阵,贝勒爷便孤注一掷了,恭顺王和吴将军劝不住,也没撤,只好全部冲杀过去。”

    &nbs



第327章 一路走好,恕不远送
    无数鞑子的铁骑,铺天盖地般向明军冲杀过来。

    这时林毅把火枪营排到了最前面,一排排火枪营的将士,像标杆一般站得笔直,举枪对汹涌而来的鞑子瞄准。

    “开火!”

    相距二三百米的时候,东胜一声令下,明军的火枪就响了。

    这一次照样火枪营分成了三排,第一排射击完成后,蹲下来开始装填弹药,第二排扣扳机射击,然后第二排蹲下去,第三排射击。

    第三排射击完了以后蹲下来上弹药,但这时第一排的枪弹就装好了,站起来继续射击。

    就这样几千明军的火枪营组成了连续的火力,一时间枪响如爆豆一般。

    冲在前面的鞑子纷纷中弹落马,有的连人带马被打成了筛子,有的人受伤了,马受伤了,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奔跑声,互相踩踏的声音,鞑子冲锋的队伍顿时就有些混乱。

    但是八骑兵不愧是训练有素的队伍,面对明军的火器他们有一套防御措施。

    清兵的将领们并不混乱,也不撤退,赶紧把手中的令旗一挥,这些鞑子的骑兵,便分散开来,而且呈不规则的s形曲线继续向前冲锋,有的甚至于回前进。

    这些满清鞑子,天真的认为,这样就可以接近明军了,只要能冲破明军的火枪防线,他们就有机会把这支火枪营冲散打败。

    哪知道他们这次想错了,现在他们面对的明军不是旧明军,而是林毅亲自训练的新明军。

    眼前这支火枪营,武器先进,统一的自生燧发枪,按原来的历史发展,这种枪,200多年后才装备军队。

    也就是说,林毅让这种火器向前整整提了200多年。

    火器先进是一方面,另外这些火枪手训练有素,他们枪快管直,指哪儿打哪儿。

    因此尽管这些鞑子分散开来,改变了冲锋的方式,忽左忽右,迂回前进,但是他们仍然是明军的靶子,仍然躲不过击落马下的命运。

    明军火枪营将士流水作业,两轮下去,鞑子们已经是遍地伤亡,但是他们在多尔衮等人的亲自指挥下,仍然不要命的往前冲,但是冲锋的速度明显慢下来了。

    现在双方相距百米左右,已经到了弓箭射击的防围之内了。

    这些鞑子们当然不能甘当靶子,现在开始发挥他们的强项了,在冲锋的同时纷纷拉弓射箭。

    一时间流矢如雨。

    除了火枪营之外,明军的弓箭手当然也不会闲着,他们是立在原地对着冲过来的鞑子射箭。

    天空中箭雨如穿梭,双方都有兵将不时的被弓箭穿倒。

    就这样又持续了几分钟,双方的弓箭和火枪威力发挥得差不多了,号称勇猛无敌的鞑子终于冲到明军近前,双方开始展开了近身白刃战。

    明军的标营,无敌营,早就等的迫不及待了。林毅仍然把这两只最强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摆在了最前面,别看他们刚才已经打了半天,现在仍然战力威猛,因为林毅通过平常长跑的拉练,已经把他们的耐力练到了极致,也就是说这两个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

    另外火枪营别看火枪不能发威了,但是他们可以上刺刀,枪杆的长度加上刺刀的长度就是比单刀还要长的长刀,不习惯上刺刀还能把枪杆当铁棍用。

    这种刺刀对准鞑子,连人带马,能够劈刺,能够砍杀,这种铁棍抡起来砸到鞑子的脑袋上,脑袋立即就漏了,带着头盔也避不住。

    砸到马脑袋上,也照样脑浆崩裂,砸到马腿上,就是粉碎性骨折,弄到后世的三甲医院也治不好。

    战马翻了,战马上的鞑子就坐不住了。

    这时战力最强的几个营一两万人马,已经把这2万名鞑子杀了个尸横遍野,林毅可不止就这一两万人,10万大军除去没有参战的卫队营、炮营和后勤保障给养营,现在有七八万人马,剩下的几万人马全上去了。

    他们在标营火枪营无敌营的后面,把落马的鞑子给收拾掉,那些没死的给补一刀。

    因此这场混战没有出一个时辰,2万名清军的八旗精锐,就只剩下几千人了。

    多尔衮、锡翰、索尼拼命冲杀,尽管他们勇猛异常,但是就凭他们几个,也难挽败局。

    最后多尔衮一看,实在不行了再打下去,非全军覆没不可。看来野战八旗军不是明军的对手,一会如果被他们包围后果



第328章 幸福就在今晚吗?
    多尔衮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山前,清点人数,2万八旗精锐,经过刚才一个时辰的战斗,现在还剩下七八千人,1万多人马就这样割草般的又没了,现在这些狂傲不可一世的满清鞑子们,除了满脸的沮丧之外,无语。

    四五万人马,经过这大半天的战斗,现在剩下的,连受伤的全都在内还不到1万人。

    更重要的是满达海和岳乐这两个贝子贝勒双双阵亡。

    如此惨重的伤亡,换来的是什么呢

    他们打一仗败一仗,他们也看到了,明军的伤亡一点也不惨重。

    多尔衮铁青着脸,现在就带着这七八千人马,坚守着炮营的阵地。300门大炮、4000多名炮营兵将寄托了他的全部希望。

    传令手下人马就地休整,那些受伤的,该治疗治疗,那些累坏了,该休息休息。

    那些饿坏了的,该吃干粮吃干粮,该喝水喝水,这些战马,该遛圈的遛圈,该打滚的让他们打滚,想啃草的让这些畜牲们赶紧吃几口草。

    多尔衮这么作为的是让手下的兵将快速恢复战力,因为他知道这场大战并没有结束,不定什么时候还得打。

    多尔衮在休整人马的同时,派人加紧打探那两路兵马的战况……

    你来我就打,你走我不追。这是林毅这一次的作战原则,也是第一次跟宋献策的默契配合。

    到目前为止,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到目前为止,消灭了鞑子三四万人。

    敌人冲锋,把他们打得溃败下去,敌人逃跑,我自岿然不动。

    现在的宋献策对林毅是大拇指赞成了,也不光是宋献策,还有高桂英等等那些从大顺军投降过来的,对林毅的勇武和用兵之道,奉若神明。

    这是他们投降大明以来第一次跟着林毅作战,打了这么大一场胜仗,真是开门红。
1...113114115116117...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