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因为这些大顺军将都恨透了关外的鞑子,山海关那一战,他们惨败,这一仗算是为他们报仇出气了。
特别是宋献策心情大悦,他还偷偷的给林毅看了看像,从五官貌相他看出来,这是一个大富大贵之相。
一时间,他暗自庆幸,庆幸自己总算找到了真主。李自成现在死了,即使他不死,宋献策认为他也不是真主,他仍然要走这一步,弃了李自成,跟随林毅。
跟李自成相比,林毅的果敢,林毅的勇武,不只是能指挥打仗,爱兵如子,深得民心,兵马所到之处,老百姓像亲人一般拥护,这一点李自成的大顺军只有在河南的时候是这种形象。
离开了河南,特别是一进京师,大顺军跟土匪没什么两样,这样的军队能得民心吗而且李自成胸无大志,宫城的金碧辉煌,乱花渐欲迷人眼。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却不努力了。这样的人能得天下吗即便是得了,天下能守得住吗
宋献策跟随李自成时间不长,不过是两三年的时间。
但是他弃暗投明跟随林毅,时间更短,只有几个月。
但是宋献策就发现林毅跟李自成二人不能同日而语。几经对比,宋献策得出的结论,李自成跟林毅相比他只能望其项背。
他偷偷的给林毅又算了一卦,又观了观天像,将来得天下者,必此人也!
但是现在中国,有实力得天下者,并非林毅一人。
宋献策脑子里又跳出一个人,那就是号称八大王的张献忠。此人与李自成齐名,将来他可能有资格与林毅争夺天下。
山海关大战的失利,宋献策首先想到的就是投奔张献忠。
宋献策又对林毅各方面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比对,一是手握重兵,有这个实力。二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第三,还有太子手中这张王牌。
这三点,张献忠也不能比。
林毅有了这三点,想不得天下都难!
宋献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幸亏没有走那一步。
因此从现在开始,宋献策暗暗下定了决心,今后要对林太师像君王那般恭敬,忠于此人,倾尽所能,为大人一统天下出谋划策。
此时心理发生重大变化的还有高桂英。
如果说不久前的山海关一战,高桂英投降是被迫的。但是现在他完全心甘情愿了。如果说那时的感恩和感动有一些,现在的感恩像大海涨潮一般,冲击得她心潮澎湃,不能平静。
亲手勒死了大汉奸吴三桂,不只是为大明效力,终于林毅,这份功劳的大小,她更不在乎,她在乎的是终于为丈夫报仇了。
成全他的当然是林毅,如果不是林毅大人,他连做梦都不敢这般奢望。
这是个知恩图报,重情尚义的女人。
从现在开始,她一心无挂,剩下的就是报答林毅的大恩大德了。如此恩重如山,让她做牛做马她都心甘情愿。甚至包括让她立马为林毅去死,她都会毫不犹豫。
宋献策和高桂英等人心里的这本变化,别人当然不知道。
这时林毅得到报告,炮营已经上来了,300多门大炮已经做好了准备。选好了炮营阵地,他们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林毅摆手,让炮营暂时待命。
“林大哥,我们也不冲也不撤,炮营来了,也不让兄弟们去轰这些狗鞑子,我们这是要干什么呀”
小颖想不明白悄悄的问林毅。
林毅笑着照她小圆圆脑袋上的头盔上啪啪拍两下,“打了这么长时间的仗都没吃没喝了,你不饿吗”
 
第329章 豪格鳌拜双败北
山海关激战进行了两个多时辰,西边的一片石关城首先告急。
马銮手下有5000人马,马世英又给他派来了5000援军,这样一片石关城就有1万兵马。
但是这1万人马都是旧明军,这些凤阳的军队参差不齐,称不上明军的精锐,战力上更不能跟林毅的兵将相提并论。
面对一万八旗军的猛烈进攻,凤阳军伤亡惨重。
这一万鞑子虽然全都是骑兵,没有红衣大炮,也没有火枪。但是他们的战斗能力非常强,骑马射箭冲锋,如狂风暴雨,锐不可当。
一时间城上城下到处都是尸体。
现在唯一对凤阳兵有利的是,他们有险关和红衣大炮,他们坚守险城,居高临下,紧闭城门,用红衣大炮猛轰,一时间鞑子也靠近不了。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但是随着满清骑兵分散开来,迂回前进。红衣大炮的威力显得越来越有限。
鞑子们冲到长城的下面,对着上面拉弓射箭,上面的明军用石头砸,用弓箭射。
一时间双方互有伤亡。
大清的肃亲王豪格亲自指挥,鞑子们个个悍不畏死,疯狂向前猛冲。死了一批,又冲上了一批。
肃亲王豪格一看这样伤亡太惨重了,明军的火力太猛烈了,自己带着这1万轻骑兵没有重火器,这要硬往上冲,估计拼光了也不一定能拿下关城。
肃亲王豪格,经验丰富,眼珠一转,计上心头。
他命人在这里面佯攻,然后派出2000人马向西绕道,找长城的突破口。但是转了几十里地,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崇山峻岭,立陡悬崖,根本上不去。
一计不成,豪格又心生二计。
豪格这1万轻骑兵,虽然没有带上红衣大炮这些重武器。但是来时却带了不少的炸药,现在派上了用场。
一边命人在一片石关城下面继续佯攻,以牵引明军的注意力。
然后豪格亲自带3000人绕道关城西边30多里处,在险要的关城下面埋上大量的大药,然后引爆。
轰隆一声,地动山摇,长城的城墙被炸开了一个豁口。豪格带领着3000几人马,冲上长城,沿着长城一路东进。
一片石关城上,马銮指挥的凤阳兵现在也是死亡惨重,勉强在这里支撑。
因为他们的铳炮都是老势的,威力十分有限,红衣大炮虽然威力惊人,但弹药毕竟有限,时间一长这些冷兵器时代的火器全都成了哑巴。这时候坚守工程,就靠弓箭和石块,但是弓箭明军根本不占优势,上面的石头扔完了,只有靠有利的地形,居高临下,这是他唯一的优势。
但是这也架不住鞑子反复的攻击。现在他的1万人马也伤亡近半。
就在这个时候,豪格率领3000铁骑沿着城墙杀到了。马銮腹背受敌,一看不好带着残兵败将弃了关城向东就跑。
豪格带着鞑子夺下关城之后,继续追击明军。因为他们这次的目的不是夺关也不是入关。而是要消灭山海关的明军,然后从后面袭击林毅的人马。
一片石东边几十里就是山海关的关城,这时山海关,也正在激战。
大清的护军统领鳌拜不愧是满洲第一勇士,他带着1万人马坐船从海上岸之后,只一个冲锋就打垮了岸上驻防的明军,然后猛攻山海关的关城。
马士英指挥打仗很有一套,要不然崇祯皇上也不会让他做凤阳总督。在明朝凤阳非常重要,这是龙兴之地。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凤阳人,他们朱家的祖坟都在这里买着,是为大明皇陵。
二百年来,这里一直是皇家的禁地。直到有一天,李自成带着农民军攻破了安徽凤阳,焚毁了皇陵。
崇祯皇帝在北京得到消息后立即跑到祖庙大哭,并颁布了他登记来的第一道罪己诏,然后让洪承畴挂帅,调卢像为援剿总督,那一场,崇祯杀了很多朝堂大员和封疆大吏。
后来凤阳总督就成了马士英,如果马士英没有两把刷子,根本混不到这个位置。
著名的南明江北四镇军阀,像什么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都在马士英手底下混过。
崇祯皇帝上吊以后,小福王朱由崧被拥上了宝座,马世英诡计小施,便把主要竞争对手史可法排除在政局之外,以从龙元勋自居,把持朝政。
由此可见,马士英其人非同一般。
现在马士英在林毅麾下效力,马士英指挥着1万多人马奋力抵抗,死守关城。鳌拜的人马攻了几次也没攻上去,伤兵损将。
最后鳌拜彻底被激怒了,他首先脱了个大光膀子,连头盔也去了,露出青光发亮的大秃脑袋,但细看去却不是光头,正头顶上留有一个块铜钱大小的头发结成一根细如手指的小辫子,垂到脑子,是为金钱鼠尾。这与是和尚头的本质区别。
不过鞑子们的发型是有讲究的,这个辫子也不是随意留的,那是有严格的尺寸标准,不像后代的清宫戏,全都是阴阳头,又长又粗的辫子长及后腰,那至多是清末时的情况,他们发型也是几经改革。
清朝前期就是这种金钱鼠尾,留的头发大过铜钱者死,辫子绝对不能太粗,得能穿过金钱孔,否则处死。
到了中期,清朝人的发型改革了,头顶上留的头发面积大了一些,辫子也相应地粗了一些,是为蛇尾辫。到了清末,又改革了,才是影视镜头里的那种阴阳头,前面半秃,只留后面,然后辫成又粗又长的大辫子,在屁股后面甩来甩去。
只是大清朝延续了276年的江山,只在改发型盘辫子上下功夫,皇上也算是勤政,但终究蠢才、庸才居多,剩下的全是奴才,大辫子甩来甩去的看似潇洒,实则憋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大清败家是从不平等条约开始的,就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也暗藏祸端,雅克萨之战表面着闪烁着天朝大国的光辉,实则是大清败家的开始,因为第一部不平等条约是在大清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屈辱条约,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原属于中国的大片土地割让给了沙俄。
这一后果非常严重,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不平等条约,也不止是一大片领土,表面上涣涣大国,两千多万平公里的土,少一块蛮荒之地又能如何战胜了却割让土地,更显天朝大国心胸开阔,更显康熙大度忍让,实质是其懦弱心虚的体现,让沙俄看透了这种懦弱与心虚更是失策。要知道然而侵略者欲壑难填,这更刺激了他们**,给其他西方列强也提供了很好的榜样,开了丧权辱国的先河。从这方面说,康熙绝非什么千古一帝的盛主,而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在这之前的几千年,中国没有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这一概念,没少打仗,但不管什么样的战争,胜了就是胜了,败了就是败了,皇上当上了就是当上了,当不上就下去了,没有别的。
但大清却不同,主要就是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败家,从第一部开始,直到最后,有人统计了一下,这二百多年里,大清一共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七百多个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是常态,不管打胜还打败,最终才大气粗的奴才主们把祖宗的地盘割让出一千万平方公里,只剩下九百多万平方公里,银子不知道赔了多少,致使江山败尽,家财散尽,那窝囊的长辫子也被历史湮没在了垃圾堆中,连点发酵的可能都没有。
这便是大清为后人诟病的最大败笔!
当然这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现在林毅穿越了,兵强马壮、大权在握的他,绝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发生,他这次兵出山海关,不光要征服鞑子,还要灭亡大清,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清鞑子当然不能容忍,双方在关外展开了又一轮生死较量。现在满清第一勇鏊拜正在猛攻山海关,他将上身脱光,阳光下的鼠尾金钱辫非常显眼。
然后他身先士卒,骑马舞刀先登陷阵。主将如此,没有再比这更能鼓舞士气了,身后的鞑子嗷嗷乱叫,跟着鏊拜身后,如群魔乱舞般对关城发起了新一轻的攻击。
山海关上明军的红衣大炮又响了,一发炮弹在鏊拜的马屁股后面炸响,两名鞑子连同鏊拜的战马后腿被炸飞,鏊拜也从马上摔了下来,但是他然不顾,爬起来之后,把细小的辫子咬在嘴中,捡起大刀徒步冲锋。
关城上弓箭如雨点般向他射来,他把大刀舞动如飞,流矢纷纷坠落,身后的鞑子倒下一片。但后面的鞑子前赴后继,一边跟着主将前冲,一边往关城上射箭。此时关城上的大炮已经成了哑吧。这个距离是射箭的最佳距离,却是大炮的短板。
但要比射箭,关城上的明军与这些鞑子相比差距可不小,因此城上的伤亡呈加速度之势。
冒着箭雨,鏊拜继续往前冲,突然一支箭正中其左胸,血箭四溅,疼得鏊拜身子一歪,赶紧用大刀柱地,才没有倒下,鏊拜稳住身子后,不顾鲜血如注,胸前插着箭仍然往前冲。
城上的明军有些发傻,有的战战兢兢扔了手中的弓箭和刀枪就跑,就这样一个冲锋,鏊拜便冲到了长城的城墙下面。然后搭建人字梯,浑身是血的鏊拜第一个飞身跃上了关城,然后鞑子们纷纷上了关城。
明军开始溃败,这时马銮带着残兵败将跑回来了,大清的肃亲王豪格带着几千鞑兜着屁股追上来了,马士英一看大势已去,关城肯定宁不住了,带着残兵败将退出了山海关。
天黑时分,两路鞑子兵合一处,彻底占领山海关,包括一片石。
豪格和鏊拜稍事休整,查点人数,两支鞑子两万人马此时伤亡七千余众,但是还有一万两千鞑子,实力尚存。二更时分,豪格和鏊拜带着一万名鞑子在就出发了,他们留下二千鞑子守关。
还是那句话,他们的目标不是占领这座关城,也不是入关。而是按照多尔衮的战略部署,准备背后奇袭林毅。
夜幕下一万名鞑子直扑关外的明军,这些轻骑兵如暴林的野兽一般,浮空掠影,疾风劲草。
前面就是马士英父子的连营,白天这一战下来,这父子二人丢了关城,两万多凤阳军还剩下三千多人,父子想夺回关城,但有心无力。二人又不敢去见林毅,害怕被砍了脑袋。
也想到过畏罪潜逃,现在又无处可逃。关内都是大明
第330章 炮轰多尔衮
肃亲王豪格和满洲第一勇士、护军统领鳌拜,现在成了多尔衮唯一的希望。
他带着几千兵马,连炮营的几千兵将,算上还有1万多人。三百门红衣大炮是他最后的防线,背靠大山。只要能把明军阻在这里,豪格和鳌拜的两路人马攻袭其后,然后他带着几千人马进行反攻,最后的胜利仍然属于他们。
虽然伤亡惨重,但是这样的结局也是理想的,毕竟能够打一场胜仗太不容易了,尤其是能够打赢强大的对手林毅更显得难能可贵。
多尔衮这样想着,愈发的急切盼望有这两只队伍的消息。
等时间是最熬人的,因为时间这东西太奇怪。你越盼望它过得快些,它越是慢,慢到令人心焦。但是有的时候你嫌它太快了,想留住它,那绝对是徒劳,它往往在不经意的时候像贼一样就溜走了。
此时多尔衮的心情可以度日如年四个字,马上都两天了,怎么还没有消息,难道出了什么意外
多尔衮算计这个时间,怎么着也该有回信儿了,可是明军后面一点反应都没有。
正在多尔衮等的不耐烦,已经派出了三拨探马去打探,正要派出第四拨探马的时候,有人来报,肃亲王豪格兵败!护军统领鳌拜兵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