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想到这里,李定国立即提高了警惕,并命令部队作好了战斗准备。

    这时这支大顺军也早发现了他们,其实与其说是发现,还不如说是等待!

     




第345章 福建郑芝龙
    高一功和李过来到李定国的营中,商谈合事宜,没想到李定国突然翻脸,这早就在二将的意料之中,二将说打就奏,绝不妥协,总不能眼睁睁让李定国抓了俘虏,但深入贼兵重地,打下去二人肯定凶多吉少。

    可是又是没想到,双方正激战时李定国突然又变脸了,喝止住了弓箭手,竟然对二将赔礼道歉,二人心里一翻,难道事情还有转机要是这样的话林大人的妙计还有门,但是绝不可放松警惕,李定国可不是省油灯!

    因此二将高度戒备,不过后来一看这李定国的确出于至诚,喝退了埋伏的兵将,又让二将上座,又命令上茶,热情有加,跟刚才判若两人。高一功和李过都不傻,很快就明白了,这是李定国谨慎之处,看来真的有门儿!

    李定国和李过、高一功座下长谈。

    “山海关一战听说你们全军覆没了,残部都投降了明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李定国不解道。

    “李将军,你竟然怀疑我们投降了明军难怪你刚才要刀枪相向,可是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士可杀不可辱!”高一攻唰啦一下又站起来了。

    李过眼睛也瞪圆了,豁然而起,“是啊,我们与大明势不两立,这么多年了,别人不知,你李定国不知道吗我主陛下遭贼陷害,我们身为皇亲国戚,报仇还来不及能投降大明吗就算我们投降,姓林的能饶我们吗你可以不相信我们,但不可以污蔑我们,告辞!”

    高一功和李过越是这样吹胡子瞪眼,李定国越是相信自己多心了,满脸陪笑,再次表示歉意,李定国赶紧把二将劝住:“二将军将不要挑礼,方才这都是误会,小王也不相信,二将军乃是闯王手下的台柱子,铁骨铮铮,怎么可能屈膝投降既然来了我们就是一家人,今后共同对敌,推翻腐朽的大明,快请高夫人和李公一同前来共谋大计,小王这边奏请父皇,皇父定然高兴,欢迎各位英雄的到来。”

    “那就多谢李将军了。”高一功和李过说着,相互心照不宣地看了一眼,才松了一口气,看来李定国这一关算是过了。

    但是二将心里没有彻底放松,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张献忠能接纳了他们这两千多人,事情才算成功了一半,现在八字还没有一撇,他们等于深入了虎狠窝,一不小心就会被李定国看出破绽。

    通过刚才这一场,二人心里都有了谱了,这个李定国,小小年纪,心眼还真多,难怪他成名,二十来岁就封王了,倒戈的那一天,得首先收拾了他,不把这个绊脚石移开,想里应外合灭掉张献忠,根本不可能!

    二将心里盘算着,离开了李定国的营帐,然后来见高桂英和李岩,此时高桂英和李岩已经做好了准备,两千多人马蓄势待发,高一功和李过走了之后,李岩就派出眼线紧盯李定国大营里的动静。

    如果李定国不念旧情翻脸了或者是识破了他们,也就是那边打起来了,他们就是带着这两千多人冲杀过去,跟李定国血拼,解救二将。还好现在他们回来了。

    高一功和李过回营说明经过,高桂英和李岩大喜,为了稳妥起见,李岩又问及了二将其中的细节,李岩知道李定国已经被林毅之计忽悠住了,但是还不敢掉以轻心,最关键的什么时候把张献忠忽悠住了,这一计才彻底成了。

    现在看来任重道远,特别是他们这两千多人马集体卧底,更得谨小慎微,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李岩对手下百户以上将领开会,层层传达,从现在开始一言一行必须小心,将林毅来时给他的密令以及明军的一切标志等必须藏好,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万一被看出破绽,哪怕有一个人漏出马脚,就满盘皆输,前功尽弃。

    这两千多兵将全都挑出来的精明之人,没有一个癔症的,当然他们的忠心也都毋庸置疑,全都是忠心之人,密令下达之后,全营两千多人马立即行动起来,高桂英和李岩带着这支队伍,拨营起寨往李定国的大营而来。

    李定国这次与上次不同,果然热烈欢迎,在营门口弄了隆重的仪式,还放了几声喜炮,带着将士在营门列队相迎。

    李定国之所这么给高桂英这些人脸,当然是因为这些人大名鼎鼎,文韬武略过人,这都是李自成手下的扛鼎级人物,增加这两千兵将,等于他的大西军实力翻了好几倍,因为这两千多兵将到哪里都能两万甚至二十万兵马。

    这买卖李定国当然认为值,眼前他们正在用人之际,这下无疑于如虎添翼,现在对付这些普通的明军兵将不显,但等与林毅交手打硬仗的时候,就发挥出他们的作用了,有几员精干之将,再有满清鞑子的协助,打败林毅、彻底推翻死灰复燃的大明就更有希望了。

    因此李定国才这么热情和隆重。

    高桂英和李岩带着人马过来了,此时仍然保持着警惕,兵不离甲,马不离鞍,随时做好了应变准备,看到李定国迎过来了,二人下马,李过、李来亨、高一功、袁宗第、田见秀等紧紧随行护驾,双方见面,李定国一看果然是李自成的夫人,颜面如花,手下的大将也都是老熟人,李定国此时一点儿也不怀疑了,双方寒暄已毕,李定国把他们让进营中,先茶后酒,待如上宾。

    自此,高桂英和李岩这两千多大顺军便暂时成了李定国的一个营,但是他们这一个营仍然是相对独立的,因他们是来投靠,并非是来投降,也就是说他们是合作关系,不能打乱次序进行改编,仍然保留着大顺军的番号,有独立的营区等。

    只是双方行动上一致,有军事行动,双方相互协商,共同伐明,不过暂时表面上他们这一营还是归李定国统领。

    但是这不是小事,李定国在将高桂英和李岩等将待为上宾之余,立即写了一封折子说明情况,并派人飞马到京师(指西京成都)向大西皇上张献忠奏报……

    东南沿海福建总镇,南安伯爵府,大清汉臣之第一人的范文程奉了孝庄皇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之命,潜入关内来实施他的“汉人制汉”大计,福建是他的第二站,也是最后一站。

    范文程现在与张献忠谈妥了条件,并签订了协议,这个大汉奸心里更有谱了。

    叫开门送上了拜帖。他当然不敢先亮明身份,现在他是以商人的身现拜见郑家的。

    现在的郑家的老大当然是郑芝龙。此人不只是在他们家排行老大,更是整个福建郑氏家族的老大。

    郑芝龙一共亲弟兄5个,老大郑芝龙,老二郑芝虎,老三郑鸿逵,老四郑芝豹,老五郑芝莞。

    郑芝龙是个传奇的人物,从小就不好读书,有膂力,爱习武,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跟随舅父到海外做生意,



第346章 围城再打援
    打发走了范文程之后,郑芝龙心潮起伏,真的觉得自己的春天到了,作为海上霸主和南安伯、福建总镇他已经不满足了,哪有自己当皇帝来的爽

    他仔细品味着和范文程的会晤,范文程的一席话,令他真的动了心,这个大汉奸不只是会给满清鞑子当奴才,这人是真有才,要不然也当不了大清的弘文馆大学士,伺候了大清三代帝王。满腹经纶的在郑芝龙面前引经据典,一张嘴能把金条说成稻草。

    再加上帝王的诱惑力之大,从来就没有人能抵抗得了,万民朝拜,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生杀予夺,为所欲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滨莫非王臣。

    这样的诱惑,自古以来让多少英雄豪杰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妻离子散成为人间冤魂。

    面对如此诱惑,郑芝龙当然也抗拒不了,他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条龙,终非池中之物,被崇祯皇上招抚,从游击将军,到总兵官再到南安伯,福建总镇,这样的封疆大吏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他盘踞福建多年,觉得自己是腾飞升空的时候了。

    大明的江山延续了270多年已经走到了尽头,崇祯皇上上吊,大明朝名存实亡,年幼的太子就是个窝囊废,大权旁落,林毅挟太子以令天下,最后他必然废太子自己登基坐殿。

    自己岂能听任姓林的驱使他算个什么东西,一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由一个总兵官打了几场胜仗爬上了太子太师的地位。自己好歹还是南安伯,福建总镇。

    连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流贼都当皇上了,难道那把椅子他郑芝龙就坐不得

    正在这个时候,他的三弟郑鸿逵回来。

    郑鸿逵跟郑芝龙一样,也是他们郑家的骄傲,除了郑芝龙之外就数郑鸿逵的本事大,武艺高,官做的也大。

    郑鸿逵原名叫郑芝凤,崇祯年间的武举人,熊文灿招安郑芝龙的时候,崇祯皇上对郑芝龙进行了加封,对这样一个武举人当然不能亏待,让他在锦衣卫任职,由于此人武艺高强,勇谋善断,很快被擢升为锦衣卫都指挥使。

    崇祯皇帝被逼的煤山上吊,他的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除了最幸福的太监王承恩之外,当然各谋生路,不会都陪着这样一位君王死社稷。

    郑鸿逵也觉得大明朝就这样完蛋了,李自成打进了北京,皇上被逼都上吊了,这绝对是要改朝换代了。大明的一些旧臣,为了讨好新主子,求个一官半职继续在官场上混,纷纷找李自成报道。

    但是郑鸿逵除外,并非他不想继续当官,而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他是崇祯驾前最亲信的特务头子之一,认为李自成肯定不会容他,与其被害不如逃命。

    郑鸿逵逃出城外之后,骑上一匹快马,仗凭他高强的武艺,很快从北京跑到了南京。

    南京作为大明的陪都,跟北京的建筑格局一样,而且领导班子也有一套,跟大明的帝都北京那一套6部的班子差不多,就是规模小。说白了那里是大明朝的旧臣养老的地方。

    郑鸿逵逃到那里的时候,本来打算凭借自己在锦衣卫的高层身份在南京谋个一官半职。

    这时一个逆天的消息传来了,太子太师林毅率部闪电般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城。

    崇祯皇上虽然上吊了,但是太子还在,特别是太子太师林毅,手绾重兵,现在被举为监国,大明朝的这台机器照常运转,但是郑鸿辉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他不敢再回去了。原因是他是舍弃主子的“逃兵”,因为锦衣卫不只是朝廷特务机构还是朝廷的禁卫军,禁卫军都是有皇上统领的,当然负有保护皇上的天职。

    崇祯皇上被逼上吊了,大明朝的国都被流贼李自成攻破了,而他作为禁卫军的头子之一却逃跑了。

    回去后姓林的要是排除异己,自己肯定得被他千刀万剐。

    因为郑鸿逵不会忘记,当年林毅一夜之间诛杀上千名锦衣卫,跟厂卫之间结下了死仇。虽然皇上原谅了他,但是作为锦衣卫的高层,他们之间的仇恨不一定能解得开。

    因此郑鸿逵思前想后,不敢回北京,也不敢留在南京。

    因此郑鸿逵继续南逃,一直跑到了福建老家,找他大哥郑芝龙来了。他当然知道大哥郑芝龙现在不仅是海上霸主,还是福建王,既然南京北京那边都混不下去了,找自己的大哥在福建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郑芝龙现在正需要郑鸿逵这样的人,因此两个人一见面,亲哥俩报到了一块,兵荒马乱的年代,这么多年没见了,亲哥俩先痛哭了一番。

    然后郑芝龙大排筵宴,为三弟接风洗尘。

    酒席宴上,亲哥俩无话不谈。郑芝龙就把自己打算干一份轰轰烈烈的事业的愿望说出来了,郑鸿逵全力支持。

    有了郑鸿逵的支持,郑芝龙心里就更有底了。

    然后郑芝龙写了一封亲笔信,立即让人骑快马到南京国子监,去把儿子郑森接到福建来,免得这边他起事了,他儿子在那边掉了脑袋。

    郑森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最大的功劳就是赶跑了荷兰红毛子收回了台湾,他还有一大功劳,就是与他老子决裂,不投降清朝,而是联合明末的大明残余势力,坚持抗清几十年。

    因此郑成功是地地道道的民族英雄,不过现在他还叫郑森,还是一个刚刚20岁的南京国子监的学生。他郑成功的名字是后来隆武帝朱聿键赐给他的名字。

    现在由于林毅的穿越,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这辈子估计没有这个机会隆武帝赐名了郑成功了。

    郑森出生在日本,你知道他的父亲郑芝龙被朝廷招安之后,在福建当了官,郑森才随他的母亲回到了福建南安老家。但是不久,郑芝龙又把他送到了南京国子监,让他师从钱谦益。

    现在大明朝名存实亡了,崇祯上吊了,郑芝龙要起事了,不得把儿子接回来。

    送信人走了之后,第二天郑芝龙和郑鸿逵、郑芝豹、郑芝莞等就进行了分工,郑家军人才济济,对福建的各级军政官员进行了梳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该杀的杀,该免的免,该换的换,为的就是排除异己。

    福建本来就是郑芝龙的天下,经过这一番梳理,福建的三司衙门、军政主官没有一个傻逼都猜到郑芝龙要干什么了,全都愿意为郑芝龙马首是瞻,表示上刀山下火海,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儿子郑森也从南京赶回来了,就是骑上快马,火急火燎的,800里加急的速度。

    郑森之所以这么慌张,是因为他老爹郑芝龙在信上说,家中老人病故。

    郑森回来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家中并没有老人过去,一切安好,只是他父亲想自立为王。

    郑森就想劝他爹收敛一些,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自立为王呢大明朝并没有灭亡,崇祯虽然死了,但是还有太子,林毅这个太师,只不过暂时代替太子临时监国,将来这天下不还是他们朱家的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他自立为王就等于向大明,大清,大西宣战,成为众矢之的,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现在郑芝龙做一个南安伯,福建总镇不是很好吗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还是海上的霸王,要钱有钱,在福建这一亩三分地,他其实就是王,海外的天子,多逍遥自在,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呢

    哪知道郑森把自己的想法一说,郑芝龙把眼贼眼珠子一瞪,啪的拍桌子,“你懂个屁!……”

    郑芝龙把儿子郑森狠狠的骂了一顿,认为这孩子太



第347章 女营迎敌,卫队营后撤
    林毅这次点了两营兵马,亲自迎敌。

    围城打援林毅早就做到了心中有数,10万围困锦州的兵将不动,清军来了援兵,他准备用他的女营和卫队营打退这些援兵。

    但是这两营人马加起来委实不多,两营加在一块也不过两千余人,甚至不及别的一个营人马的一半。

    但是兵在精而不在多,林毅的卫队营兵种齐全,除了没有红衣大炮这种重武器之外,各种装备都是一流的,战斗力超强。

    另外这几百女营兵,经过一个多月的勤学苦练,对自生燧发枪都熟练掌握了,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林毅当然不能养着他们,只是听歌看舞,他的军中不养闲人!

    女营将士现在也大都是一马三武器,战刀弓箭和火枪,特别是新装备的这一批火枪,令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一个飞跃。

    就是刚刚加入女营不久的100名朝鲜美女,现在也学会了马上火枪,也就是说,林毅的女营现在哪个拉出来都能战斗,当然也包括才艺俱佳的邢畹芳。

    玩弄管弦乐器,吹拉弹唱,歌舞升平,取悦林毅及其指定的客人,只能是他们的第二职业。

    这是林毅自从创建女营以来就定下来的格调。
1...121122123124125...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