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她不敢撒娇,因为她知道林毅的脾气,她只好用她小脑袋中的智慧。

    “林大哥,有什么事你倒快是吩咐呀,桂英姐忙得很,女营的事情繁多,女人的姐妹们都在忙着让桂英姐指导练习枪法呢。”

    小颖这么一说,林毅才知道自己多看两眼,忙对高桂英道:“高将军不必多礼,可曾听说张献忠在四川称帝了,建立了大西国”

    “属下听说了。”高桂英没有明白,林毅问这话什么意思,只是应答着,不敢乱说话。

    林毅道:“献贼杀人越货,祸国殃民,对抗朝廷,这些年来罪行滔天十恶不赦,本监国现在忙于征服大清,收复失地,无暇顾及,想让高将军亲自出马,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林毅这番话说得客气,没有命令,而是商量的语气。

    高桂英有些受宠若惊的样子,但是一提到张献忠,她非常敏感,因为高桂英对张献忠不只是熟悉,他们还同仇敌忾,并肩作战过。

    张献忠跟她的丈夫李自成同命相连。

    两个人齐名,两个人都是陕西人,不但他们俩是同乡,而且他们俩还是同岁,另外他们俩的经历也基本相同,都在高迎祥的麾下当过闯将,后来他们俩单干,有过合作也有过对抗,张献忠不得第的时候,投奔过李自成。李自成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也投奔过张献忠。他们两个都建立了政权,都当过皇帝。

    现在李自成随着他的大顺政权已经作古,只剩下了一个大西王张献忠,因此一提到张献忠,高桂英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自己的丈夫李自成,俩眼圈一红,但是她赶紧把自己的感情抑制住了。

    林大人这什么意思难道是在试探自己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自己现在对林大人对大明朝忠心耿耿,想到这里高桂英慨然道:“只要大人有命,桂英纵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说的好。”林毅笑着点了点头,“本监国就加封你为讨逆军二路兵马大元帅,总督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广各路兵马,围剿逆贼张献忠。”

    林毅此言既出,语惊四座,特别是高桂英满脸的愕然,脑子可就转不开圈了,林大人这是什么意思让自己挂帅征伐张献忠没有搞错吧,大明朝兵强马壮,能征惯战的将帅之才有的是,论文论武比自己强的有的是,况自己又一女流之辈,总督五地兵马,这怎么可能

    不但是高桂英愕然,在场的小颖和哲哲等人也全都没懂,林大哥(大人)这是心血来潮突发奇想吗大明也从来没有过女督师征讨张献忠,要派二路兵马大元帅,总督五地兵马,但是似乎挨几挨也挨不到她




第340章 反奸计
    李岩,李过,李来亨,高一功,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等人全都归顺了大明,愿意誓死效忠林毅。

    李岩等人转变如此的快,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国覆灭了,二一点也是重要的,当然是高桂英的功劳。

    高夫人在李自成集团中的影响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人除了敬重李自成之外,都敬重高夫人。

    现在李自成不在了,当然他们要听高夫人的,高夫人现在都投降归顺了大明,他们只好追随。

    另外他们投降大明,也有为李自成报仇的意思。因为李自成不是死在大明之手的,并不是兵败被林毅所杀。

    而是中了大汉奸吴三桂和鞑子多尔衮的圈套,归根结底,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等人都是死在吴三桂和多尔衮他们之手的。

    不管怎么说,这种组团式的归降,对林毅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再加上一个高桂英,这等于把李自成的班子几乎连锅给端过来。

    李自成,刘宗敏,牛金星战死,再除去这七位大员,剩余的皆是碌碌之辈,多一个少一个,都无足轻重。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明末乱世,由不同水火的仇敌,一下子变为同仇敌忾的“革命同志”,或者是有大明的克星,现在变成了大明的守护神,这可不简单是人数的增减,而是大明实力质的飞升。

    尤其是在乱世,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于乱世雄主来说,不得第的时候能得一员虎将无异于如虎添翼,战力飞升。

    何况这可不是一员虎将,而是七员虎将,这七人个个能征惯战,哪个拉出来都能够独当一面。

    尤其是河南公子李岩,出身于将门世家又是书香门第,文武全才的他这些年跟随李自成得以历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

    就是现在林毅大功将成,能得到他们七个的辅佐,也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说他们是锦上添花就不用说了,因为林毅属下现在猛将如云,雄兵百万,不乏能征惯战之将,像祖克勇,郝摇旗,贺仁龙,刘肇基,甘宝,姜兴元,黄得功,左良玉,高杰,刘良佐,刘泽清,袁枢,马士英父子,等等,再加上蒙古猛将,真是数不胜数。

    说他们来是雪中送炭,主要是张献忠那边,官军围剿失利,大西国竟然宣布成立了,国中之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有了这几位对付张献忠,林毅再也不用发愁了。

    林毅当场擢升李岩为讨逆军二路兵马大元帅的军师,也就是让给高桂英当智囊,其他六将全部擢升为将军之职,随军听用。

    虽然他们现在在军中的官职,没有在大顺军的地位高,但是由一名朝廷重犯、论罪当处于极刑,家灭九族的阶下囚徒,一句话被林毅赦免无罪,反而加封这么高的官职,这也算对他们开了天恩了。

    因此七个人全都再次跪倒谢恩。

    林毅让他们沐浴更衣,然后排摆酒设宴款待,林毅带着小颖、哲哲和高桂英亲自作陪,祝贺他们弃暗投明,终于扒掉了贼皮,冠冕堂皇的“官”一下了,以后封妻荫子,衣锦还乡,名留青史指日可待。

    然后林毅问李岩和高桂英他们,对张献忠可有破敌之策

    因为敌人远在2000多里之外,林毅这样问无疑有些早,就像两个高手,还没见面交手,怎么知道对方出招,然后破如何他的招呢

    因此高桂英等人摇了摇头,特别是高桂英不解,知道林毅已经为他们运筹好了,这个时候因何这样问

    李岩思忖道:“大人,当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因势而变。”

    林毅点了点头,“林某有一计,仅供各位参夺,请恕我直言,张献忠和李自成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张献忠投奔过李自成,李自成也投奔过张献忠,而且有相当一段时期之内,他们都属于高迎祥的部下,特别是近几年来,他们谷城会晤,相约重返朝廷,由此可见张献忠跟李自成是相互敬仰和崇拜的,既然如此,何不用反间计来图张献忠”

    林毅说完,在座的都拍手称善,包括高桂英和李岩在内。

    但是旋即高一功提出了一个问题:“大人之计甚妙,只是属下以为,有些冒险。当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等也并非贪生怕死之辈,闯王和他的大顺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山海关大战也发生这么长时间了,张献忠万一得知我们的消息,我们此去就是飞蛾扑火。我等贱命一条死不足惜,为大人尽忠为大明出力报效,死得其所,但是这样一来,岂不耽误了大人的破贼大计那样的话,我等万死难安。”

    高一功是高桂英的亲弟弟,也就是李自成的小舅子,此人文武全才。李自成大顺建国后,高一公因为战功被授予建制营大将军,与李过,刘芳亮,袁宗第,郝摇旗,田见秀等人官职级别相当。

     



第341章 一拍即合
    林毅给高桂英和李岩授予了兵符令箭,他们要入关行动,进入张献忠的地盘,自然要过道道关卡,为了避免引起大明军将的误会,这些通关的文书是必须要有的。

    另外林毅通过内阁和兵部,把高桂英和李岩秘密入川之事,晓谕他们,让大明的西南各省、三司衙门的官员心中有数,并且保守秘密,不得泄露,到时候做好接应他们的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高桂英和李岩带着这2000多人准备好了所有的应用之物,李过,李来亨,刘芳亮,袁宗第,田见秀随军听用。

    一个月黑风清之夜,这2000多人就离开了锦州城外的明营出发了。

    为了行动方便,也是为了不引起张献忠的怀疑,高桂英从女营当中挑选了50名女营将士作为贴身侍卫,将来这50个人就扮作李自成女营的残余。

    他们昼伏夜出,很顺利的从山海关入关之后,有经过数日,便进入秦晋之地,像四川一带靠拢过来。

    一进入陕西,李岩和高桂英商议之后,这2000多人全部换上了大顺军这样的衣服,打着大顺军的旗号,钻山林,跟明军打游击。

    当然这是为了造声势,也是为了掩人耳目,让外人知道他们这部分大顺军残余的存在。

    然后再慢慢的向四川一带转移。秦晋之地的冠军,当然要围剿他们。当然这也是演戏,高层将官都知道,放几枪厮杀厮杀,做做样子而已。

    反正是双方一接触不是李岩他们跑,就是官军跑,从不发生大规模的激战。

    很快,这2000多人马就出现在兴安府,也就是后世的陕西省安康市一带。

    这里离四川就比较近了,高桂英和李岩知道,关键的时刻快要来了,他们都提高了警惕,这么多天就是为了见大西军,目的是为了见张献忠。

    但是他们要想见到张献忠,必须得大西军将这一关,否则不可能一下子就见到这位大西王的。

    他们找了一处山林隐遁下来之后派出探马四处打探大西军现在的情况……

    就在李岩等人归顺林毅的时候,四川的张献忠在他的地都,也就是后世的成都市,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便是臭名昭著的大汉奸范文程。

    说此人臭名昭著,还不止是因为他当了汉奸,背叛了汉人为鞑子当了走狗,自从努尔哈赤时代,这条走狗就开始走了,反过来对付汉人,忘记了祖宗。

    而且更为人所不齿的是,此公竟然一边为鞑子卖命,鞑子一边霸占他的老婆,这他也能忍,全然不顾,甘愿奉献,呜呼,汉奸何其多斯人独憔悴!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现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已经作古,顺治登基了,实权落在了摄政王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的手里,大清也算是三易其主了,但范文程的作为大清忠实的奴才,其忠心始终没变,作为三朝老臣,他情愿鞠躬尽瘁,继续当他的走狗,为六岁的新主子表示忠心,纵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现在,范文程奉了孝庄皇太后之命,不远万理,为了大清的事业运筹帷幄,来见大西帝王张献忠是他的第一站。

    但是入关之后,长城以北仍然是大明的天下,虽然崇祯皇上不在了,但是大明旗帜未倒,在新任的监国林毅的绾控之下,逞现出“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复苏局面。

    这就给范文程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他们这一行人等,带着以太后之名的小顺治的密诏几经周折,范文程也无愧于他的“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之一的称号,充分发挥他的才智,过五关斩六将,突破重重艰难险阻,现在终于见到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大西王张献忠。

    张献忠现在日子也不太好过,虽然他在四川称帝了,建立了大西帝王,定都成都,与大顺国的国王李自成一样的风光无限,但是他每天都面临着大明朝几十万军队的围剿,哪天他睡觉之前都不安稳,现在大明的老主崇祯上吊死了,本以为大明朝寿终正寝,肯定要天下大乱,他和李自成能够浑水摸鱼,到时争夺天下的说不定是他们老哥俩,有一段时间他甚至还在挖空心思为他们哥俩反目成仇找借口。

    可是谁能想



第342章 收复宁远
    当宁远城的清军在城中呆了将近两个月的时候,终于憋不住了。里无粮草外无救兵,城中已经出现了饥人相食的现象。

    城中除了人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可吃了。军心浮动,士兵哗变,愈演愈烈。

    大清的主将刚林也是饿得直打晃。

    以刚林为首的这1万鞑子的高层将领一想,如果在城中,全部都被饿死,这也太窝囊了吧!

    因为宁远城跟其他城现在情况不一样,外面并没有明军围困,如果要是被明军困城杀不出重围,这样被困死城中,也算是有情可原。

    但是现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城外只有城南和城北出现了两座明军大营,很明显2万明军在守株待兔。

    他们是绝对不会来攻城的,任凭宁远城四门大开,明军也不会杀进来。

    明军的意图很明显,一南一北两座大营虎视眈眈,城中的清军只要一出城,这些明军就会冲杀过来,打歼灭战。

    因为宁远城四门,其实现在剩下的两门,因为东门外是辽阔的大海,他们没有鱼虾的本领,当然从海上逃生是不可能的。

    而西门外则是绵延的山地和丘陵,他们没有长翅膀,也飞不过去。

    换句话说,他们无论从哪个方向开城出来都绕不过南北两大营的明军。

    没有困城,胜似困城,这些明军太狠了!

    这样城中的清军,终究熬不过城外的明军。

    因为城中无粮,而城外的明军,不但粮饷充足,隔三差五还整顿酒肉,好像有意气他们一样,当着他们的面在城外吃。

    这样,城外的明军整天吃吃喝喝有说有笑。

    而城中的清军,只有眼巴巴的看着。那种可怜和悲哀,比叫花子看到桶子鸡还难受几分,近在咫尺却不能食,甚至连味也闻不到。

    有些明军将士也特别坏,把吃剩的饭菜当着他们的面倒掉,有的把嘴里吐出的骨头甩给他们。

    只可惜他们手不够长,城墙那么高,城上城下几里地,还隔着护城,他们根本接不住,也埋怨明军的力气也不够大。

    望梅真的如果能够止渴的话,此时的效果刚好相反,越望他们就会觉得越饥渴难耐。

    太可怜了!

    刚林这些鞑子的将领终于沉不住气了。

    算了,不就是个死吗难道我们真的不敢出城和明军摆开野战吗

    曾几何时,我满清八旗纵横沙场,所向无敌,无论是蒙古、汉明、朝鲜,八旗子弟所得到之处,风云为之变色,诸神皆退位,我们才是天下的主人!

    可是如今,我们竟然蜗居城中,不敢出来和明军摆开战场了,祖宗的颜面都让我们这些人给丢尽了!

    刚林等人热血上涌,这些天被饥饿消磨得仅剩下一丁点的血性,现在终于爆发出来了。

    紧闭了将近两个月的宁远城城门大开,1万名鞑子杀了出去。

    这些鞑子刚出来,城南和城北的明军便发现了。

    “林大人果然高明,狗日的终于呆不住了,杀!”

    这里宋献策是总指挥,宁远城南门外和北门外的2万明军,他们也憋屈了太久。眼前就是宁远城,不让攻城,鞑子近在咫尺,瞪眼不能杀,看着就手痒。
1...119120121122123...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