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看到多铎落马了,林毅没有冲上去,一刀结果了他。林毅双脚离蹬,腾空而起,从战马上跳下来,把青龙偃月刀往地上一戳,大刀像旗杆一样轰然而立。然后拉出了单刀,用二小指头一勾数丈开外的多铎,“你,过来!”
多铎再次被激怒,吐了一口口中的鲜血,从地上慢慢站起,拉出身上的战刀,猛然怒吼着向林毅扑来。
“杀杀杀……”
多铎像疯了一样,一连向林毅砍出了十几刀。刀光闪烁,叮当作响。
多铎突然惨叫一声,趔趄出多远,在场的明军是这才看清楚,多铎的左肩头少了一块,甲衣什么全没有了,白骨嶙峋,触目惊心。
林毅的单刀斜指地面,鲜血滴滴答答,染红了一片土地。
稍微停顿了片刻,林毅挥刀又冲了上来。多铎知道林毅这是在折磨他了,但面对扑上来的林毅也不能不还手。
叮当叮当,啊!
多铎又发出一声惨叫,踉跄出多远,腿上又被林毅割去一块肉来,站立不稳的他只有用刀拄地,身子才没倒下。
林毅又逼过来了,叮当叮当……
又是一声惨叫,多铎的右小臂没了,只剩下半截大臂,血骨淋淋。
林毅连续进攻,刀光闪烁之间,多铎像杀猪般的惨叫不止,等林毅停下来的时候,多铎的双腿,成了两根白骨,支撑到地面,像个怪物一般。
然后骨骼一响,支撑不住了上体,浑身是血的多铎就跪到了林毅面前,早就拿不住刀了。
林毅觉得可以了,一刀向前捅出,给多铎直接来了个透膛,林毅手腕子一翻,又是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多铎从前心到后心就出现一个大血窟窿。
林毅抽出带血的钢刀,又一挥刀,一道红光闪过,多多的脑袋就飞出去了,无头尸歪倒在血泊之中。
林毅自己都记不清楚了一共斩多少刀,看得四周的明
第137章 血战青子岭(一)
青子岭是长城的一处山岭,在密云以北,万里长城在岭上蜿蜒而过。
由于大明关外的宁锦防线驻有重兵,又有险城和火器,鞑子便绕道蒙古南下毁坏长城,屡屡进犯中原,袭扰大明的京畿之地,造成大批的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特别是到了崇祯时代,崇德年间,清兵纵兵中原越来越勤,最为嚣张的一次是皇太极掳掠了十几万的汉人和牲畜财物,临走的时候对着躲在大明京城中不敢出战的明军将士和文武百官大喊,让他们不必相送了,气焰简直嚣张到了天上。
青子岭和喜峰口就是鞑子们在长城上的两个突破口,因此林毅奉命在这里驻兵之后,重点加固修建了喜峰口和青子岭两个关城。
青子岭关城的规模没有喜峰口大,但是青子岭地势险要,这里是崇山峻岭,只要守住关城,鞑子们便不可能从这里飞过去,当初鞑子们选择了这一段,就是因为这里是险地,无人防守,他们毁坏城墙,主要是用炸药。
经过林毅加固城墙,修建关城,游击将军祖克勇带一千明军就驻守在这里,关城上摆了20门红衣大炮,还有火枪,弓箭,弹药充足,关城上的嘹望台,高耸入云,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但是,再坚固的关城,也有被攻破的可能,就看是什么人守什么人来攻了。
眼前进攻这座关城的清军总指挥就是赫赫有名的郑亲王济尔哈郎。
此人绝对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一枝独秀,他是舒尔哈齐之子,舒尔哈齐跟努尔哈赤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也就是说济尔哈郎是努尔哈赤的亲侄子,是皇太极的堂兄弟。
还不止这些,他从小被努尔哈赤收养在宫中,跟皇太极光着屁股一起长大,两人关系之好可见一斑,以至于济尔哈郎的父兄被处死之后,他仍然能受到重用。
济尔哈郎的战功非常显赫,大清朝能够与他比肩的开国功臣不多。他早年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南征北战,征讨蒙古,打败过林丹汗,打败过明朝的名将满桂,宁锦之战俘虏洪承畴,他功不可没。
他用兵谨慎,能文能武,皇太极每次御驾亲征,都把京师留给他来镇守。吴三桂投降,多尔衮率清军入关,他也跟着来了,屡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后来成了小顺治的辅政大臣之一。
由此可见,济尔哈郎,在皇太极时代的大清国,那是柱石级别的人物。
皇太极这一次派他和多铎来对付林毅,给了他俩6万人马,也算是下了大本钱,可见皇太极要铲除林毅的决心多么之大,从另一方面说,这也算给足了林毅面子。
和多铎分工之后,多铎从喜峰口进攻,济尔哈郎尔的三万人马负责攻打青子岭,打算让林毅首尾难顾。
多铎猛攻喜峰口的同时,济尔哈郎的人马也对青子岭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一连攻了五次,也没有拿下小小的青子岭,而且损失惨重,3万人马损失近半。
但是济尔哈郎跟多铎不同,没有多铎的嚣张,却比多铎了些智慧。
他冷静下来一看,仔细观察眼前这座关城,在山峰之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远了人家用大炮,用火枪,近了有弓箭,有石头,滚木,如果硬攻下去,别说他带了3万人马,就是再给他3万人马恐怕也攻不上去。
这跟攻城还不一样,攻城只要能突破了明军的炮火防线,过了护城河,就能够竖着梯子往上爬,或者用撞城车撞开城门,人马就能杀进去。
但是这是长城,坐落在山上,那么厚的城墙,那么高的城墙,一般的攻城云梯根本够不着,而且是无从下手,只能从关城处往里攻,但是人家居高临下,把城门关得死死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济尔哈郎觉得从这里根本攻不上去,必须换一个地方。
狡猾的济尔哈郎,一边命人继续攻城,当然这是佯攻,喊的厉害,就是不往前冲,或者往前冲时,明军一还击,他们就退下来,以迷惑城上的明军,消磨时间。
然后他派出一支人马,沿着长城四处巡查,很快他就发现西边的长城防线防守森严,没有突破口,但是从青子岭往东20多里后就不一样,多远的城墙上看不见一个明军的影子。
“真是天助我也!”
得知这一情况之后,济尔哈郎尔喜出望外,他派出1000铁骑,全都是身手好的白甲兵,拿上绳索,绕道青子岭以东30余里处。
这里正好是青山口,离一片石非常近,在那里选择了一个位置,利用绳索坠城的办法,他们爬了上去,爬上去一个之后,悬下来多条绳索,很快1000鞑子从这里全爬上去了。
但是战马短时间内他们是没法弄上去的,只好丢在了长城外面的山林之中外,留下了几个鞑子,在这里负责看马。
一千名鞑子全都是白甲兵,鞑子的兵种大致分为守军,无甲兵,白甲兵。毋庸置疑,白甲兵战斗力是最强的。
沿着长城往回跑,这一千名鞑子身后背着弓箭,手里拿着刀矛,大都是双武器,有的甚至还是三武器,弓箭,长枪,腰刀,一样不少。
长城也是比较宽的,能并排走下五匹马,因此这一千多名鞑子排着五人宽的长队往前冲。他们跑出十多里之后,就被祖克勇人马发现了。
因为长城上每隔一百米就有一个台子,作为瞭望使用。按照林毅的规定,每一个台子都有兵将在这里守把。
这些鞑子之所以在这边能够钻空子,在上面军将没有知觉的情况下,这么多人爬上了城墙,时间可不算短,按说他们一登城或者说一靠近城墙就应该被上面的守军发现。
这是因为吴三桂在一片石以西十几里地的长城防线防守疏松,他这是有意而为之。
因为刘肇基提前给他写来的信,让他出兵协助。
吴三桂早就恨透了林毅,这是个大奸似忠的人,睚眦必报。那还是去年林毅在营州的龙门客栈智取晋商的时候,两个人结下的梁子。
林毅化妆成河南来的商客,把大晋商范家叔侄和吴三桂,还有那位满洲第一勇士鳌拜,捆到了一起耍了一回,事后吴三桂不单记下了小颖这个漂亮像女侠般的姑娘,还深深记下了林毅这个仇恨的名字。
现在虽然朝廷赦免了林毅无罪,反而有功加封他为游击将军,现在又升为密云副将,论官职也不至于他吴三桂了,两个人同朝为官,共守长城防线,但是吴三桂始终没有忘记,这段仇恨。
因此他看到刘肇基的信,冷冷一笑,把信扔到火炉里,此时他狠不得把鞑子放进来。
吴三桂暗道,要我吴三桂出兵援助你们做你们的春秋大梦去吧,本总兵不出兵攻打你们就已经给足了你们面子了!
然后吴三桂传下一道命令,让一片石以西15里以外的长城防线收缩兵力,一片石在山海关以西几十里的地方,这座关城在防守上隶属于山海关。
正是因为吴三桂的这道命令,才让济尔哈郎的人马有机可乘。
第138章 血战青子岭(二)
济尔哈郎技高一筹,采取正面佯攻迷惑住城头上的明军,派偏师绕道迂回的方式,总算攻占了这座关城,不过这已经到了晚上掌灯时分了。
关城的四周,鞑子们还在追歼明军,喊杀声不绝于耳,燃起的火把已经将关城照的通亮。
现在城头上的明军,这些都是死战到底的,面对数倍字的鞑子,他们力战不退。
一个明军被鞑子一刀捅进了腹部,明军硬是没倒下,反而死死抱住了这名鞑子,一口咬住了他的脖子。鞑子被咬的杀猪般叫唤,急得他又是捶打明军的头,又是踹明军的腿,但是这个明军就是咬定脖子不放松。
又一名鞑子过来帮忙,把手中的长矛从侧后捅进了明军的体内,明军的身体抽搐了一下但是仍然没有松口,直到那名鞑子的颈部大动脉被咬断,鲜血像高压水枪一般喷了出来,最后他们两个双双倒地为止。
还有一个明军用手中的长矛,一连捅死了三名鞑子,但是他的后背也被捅进来了一枪,一下子被穿透,一尺多长血红的枪尖,从前胸透了出来,明军满嘴是血,把手中的带血的长枪柱在地上,靠着城墙垛口才没有倒下。
这时前面一个鞑子蹿过来,一刀从前面又捅进了这个明军的肚腹之中。
明军忍着剧痛,仍然没有倒下,反而就势抱住了这名鞑子,用尽浑身的力气把他抵在城墙上,直到胸前血红的一尺多长的枪尖捅进了鞑子的体内,血染城墙,两个人才慢慢的,顺着城墙滑到在地,明军压在这名鞑子的身上,两个人全都绝气身亡……
还有一个明军,抱着一名鞑子坠到城下。
像这样的惨烈镜头,还不止一处有。
但是鞑子们毕竟太多了,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正在追歼关城上明军的残余,是关城上的总体战况。
满身甲衣的济尔哈郎,在亲兵卫队的簇拥下,立马在关城上,看着眼前这惨烈的战斗,心中不得不由得赞叹林毅兵马的强悍,这才叫强将手下无弱兵,与别的地方的明军就是不同。
济尔哈郎跟明军不止打过一次交道,在他的印象之中,八旗军队所到之处,明军一般都是望风而遁,不堪一击的,要么就是投降,或者是坚守城池,不敢出战,凭险而守,等待援军。可是现在城都破了,这支明军还如此负隅顽抗,血战到底,像这样强悍的队伍他还是第一次遇见。
不过这些明军这样的血战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人数太少了,把他们斩尽杀绝只是个时间问题。
把这里的明军斩杀贻尽,他再顺着长城挥师西进,喜峰口那边的林毅则腹背受敌,插翅难飞,那么这一战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济尔哈郎想到这里心情非常高兴,虽然这一战付出的代价比较大,小小的青子岭,打了差不多一个白天,初步估计伤亡人数,至少在14000人以上。
如果到了喜峰口,袭击林的侧后,可能还会增加一些伤亡。
难怪我们的汗王陛一心想要置林毅于死地了,姓林的还真是难对付。
不过伤亡再大,这也算是值过的。毕竟这一战最终胜利属于我们,斩杀了林毅之后,把他的脑袋交给汗王陛下皇太极,也算是不负圣命。
也不知豫亲王多铎,现在那里的战况如何了
济尔哈朗刚想到这里,一匹快马从城下飞速而至,马上这人一边跑一边大喊:“紧急军情,十万火急,都闪开了啊……”
鞑子兵赶紧躲闪开一条道,这名鞑子,跑到关城上来,到了济尔哈郎近前滚鞍落马。
“王爷,大事不好了,王爷……豫亲王他们,他们……全军覆没了……”
这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在鞑子们中间就炸醒了,附近的鞑子兵立即就竖起耳朵,现场刷的一下就静了下来,目光全都看向这名鞑子。
济尔哈朗反应更为强烈,一向谨慎的他此时也也些失态,一脚把这名鞑子踹翻在地。
“混账东西,你待怎讲”
“回王爷,吓死小的也不敢胡说八道,豫亲王中了明军的埋伏,全军覆没啦。”
“豫亲王怎么会中的埋伏怎么可能全军覆没”
在济尔哈郎看来,多铎根本不可能中了明军的埋伏,他在长城外面攻城,明军在关城之上。另外就是退一步说多铎重了明军的埋伏,3万八旗精锐怎么可能全军覆没林毅他们总共才多少人呢,报事的鞑子绝对是胡说八道!
“……小的是奉命在两军之间报信的,刚开始不敢靠近,等明军退去之,小的还看到豫亲王的尸体,太惨了,不知道被林毅砍了多少刀,浑身的肉跟骨头都分家了,脑袋也没了……”
等这名鞑子把详细的经过说了一遍,济尔哈郎顿时慌了,事实胜于雄辩,这些经过别人是不可能编出来的,几十门大炮轰,林毅出其不意,率
第139章 血战青子岭(三)
前面的鞑子们看到一支明军突然冲杀过来,赶紧放箭,一时间,夜空中箭如飞蝗。
林毅把大刀舞动如飞,风雨不透,方圆三丈之内射向他的箭矢纷纷落地。身后的小颖和哲哲,冒着箭雨冲锋,小颖用单刀还挡飞了两只利箭。
哲哲不愧是游牧民族出身,苦大仇深的她,这几年练了一身的好功夫,骑马射箭是她的拿手好戏,每当看到鞑子,她就想起了母亲的仇恨,在围歼多铎的战斗中,十六岁的哲哲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也是第一次出彩,共杀死三名鞑子,箭射两人,牛耳弯刀斩杀一人。也是那时起林毅对她放心了。
现在她任凭箭矢在耳边呼啸而过,凭借娴熟的骑马技术,她又射出了仇恨之箭,两名鞑子应声落马。
张华二虎这些林毅的亲兵卫队,紧跟着主将冲锋,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拨打流矢,除了保护他们的大人之外,还要保护大人的两个女人。
后面的几百关宁铁骑紧紧相随,他们一边骑马前冲,一边在马上还击,火器兵瞄准举铳瞄准儿,弓箭手拉弓射箭。
枪声响处,弓箭穿梭,不停有人落马。
眨眼之间,两支队伍便冲到了一起,双方的弓箭手,和火枪手都失去了作用,这便开始了白刃格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