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不到黄河不死心
第168章 太浅薄了
崇祯皇帝来了这道旨意,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犒赏刘肇基和林毅。两个月前林毅只带800勇士大破大清伪肃亲王豪格的80000大军,刘肇基这个奏折,传到了兵部,兵部又交给了内阁,通过司礼监然后又传到了皇上那里,大明朝野再次震动,崇祯皇帝龙颜大悦。
林毅的功劳还不止于此,先后策反了八个蒙古部落,把他们从大清的那一边拉回了大明这一边,战略意义更为重大,北部边疆地区多了一道屏障,而且还是林毅自己掏腰包,打开了这些蒙古部落的大门,崇祯皇帝感念其忠勇,数功累加,擢升林毅为密云总兵。
这是林毅没有料到的,一年之内从副将又弄成了总兵,从他穿越过来到现在,还不满三年的时间,就由一个边军小兵,成为朝廷依仗的总兵大人,密云这几年因为满清鞑子屡次从这边入侵,在大明的地位一直攀升,现在成为朝廷所倚仗的边北重镇,密云总兵论职级也是堂堂的正二品武官了,封疆大吏,相当于后世某地的军区或者军分区司令员,对林毅来说这种升迁绝对是火箭速度。
但是密云地区不可能有两个总兵,这就意味着刘肇基要升迁了,林毅静静的听着,郑崇俭继续宣读旨意,补偿林毅白银20000两,奖赏林毅白银5000两。
念到此处旨意的时候,郑崇俭暂停了一下,还小声地对林毅解释了几句,说这是圣意,大明朝内外交困,国库穷困潦倒,点滴雨露皆是隆恩。
其实不解释林毅也知道,大明朝廷真的是没钱了,否则堂堂的大明皇上,奖赏如此勋臣,5000两银子怎么拿得出手国库内帑如果要有钱,死了都要面子的崇祯皇帝绝对不止出这个数,太掉他大国天子的身价了。
郑崇俭还说,林毅这趟蒙古之行,功在千秋,泽被后世,很快奉旨的吴牲吴大人就会出使蒙古那八个部落,代表大明朝廷正式跟这些蒙古部落签订结盟协议。
林毅对圣旨磕头,感念皇恩浩荡。
这道旨意的第二层意思,是褒扬刘肇基统兵有方,指挥得当,战绩非凡,也是累功并加,擢升其为永平都督,提升两级俸禄,统辖永平府,迁西,渔阳,遵化四地军务。
明末,这四地除了渔阳之外,都是永平府下属的州县。明末时期永平府所辖的地方非常大,包括秦皇岛大部,唐山大部和辽阳西的部分地区。
因此刘肇基的这次提升相当于一个小总督。
刘肇基赶紧磕头,再次谢恩。旨意宣读完之后,刘肇基传令,摆下酒宴,款待天使官。
酒席宴前,刘肇基和林毅从郑崇俭口中得到朝廷的很多消息,不禁感叹,这几个月朝野的变化太大了,因为这段时间里林毅驻守边塞,有几个月还在塞外的蒙古地区,大明朝沧海桑田,关外消息闭塞,林毅现在才知道详细。
现在的兵部尚书仍然是杨嗣昌,陈新甲只当了三个月的兵部尚书便挂了个虚职,以督师的身份下去挂职锻炼去了。
要说陈新甲的确有些本事,也有一番作为。一上任就给崇祯皇帝提了不少积极的建议和意见,企图重振大明,如加紧修边练兵,改革军制,铸练火器,大力反腐,等等,崇祯皇帝也都采纳了。
但是好景不长,弹劾陈尚书的人纷至沓来。首先是顺天府巡按刘呈瑞弹劾陈新甲逗留不前,干扰作战。紧接着是兵科给事中戴明说弹劾陈新甲用人不明,偏听偏信。接下来陈新甲部将又发生了哗变,崇祯皇帝终于不能容忍了,更为关键的是,杨嗣昌下狱之后,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进度缓慢,成效显著下降,总理熊文灿剿贼也不理想。
崇祯皇帝立即作出决定,让陈新甲挂个兵部尚书的虚衔,以督师的身份,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让他下去督师平乱去了。
崇祯皇帝又把在狱中的杨嗣昌提溜出来,让他官复原职,仍然推行他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计划,全力剿贼。
杨嗣昌了解了情况之后,不敢在京师呆着了,必须得下去督师,他知道,别看崇祯皇帝,现在又重新启用了他,这未必是好事。如果剿贼再次失利,崇祯皇帝会毫不留情的再把它投入监狱,甚至直接杀掉,他对这位狐性多疑,刚愎自用的主子太了解了。
崇贞皇帝准奏,又赐给了他一把尚方宝剑,反正崇祯皇帝的宝剑多,随便拿一把就是尚方剑,以至于这几年兵部尚书更替频繁,尚方宝剑满天飞。
杨嗣昌亲自督师,带着洪承,畴孙传庭,还有熊文灿,调
第169章 奉旨剿贼
传旨官郑崇俭宣读完旨意之后,把银子留下,在密云呆了两天,回京复命。
刘肇基也得即刻上任了,但是永平府缺兵少将,兵员严重不足,身为都督的刘肇基当然不能光杆司令一个人到永平赴任,最后和林毅商议之后他带走了5000兵将。
也就是说现在密云一带连守长城关城的兵将,总共有7000人马,归林毅调度指挥。
林毅知道做为一个总兵,能统率7000兵将也算不少了,尤其是在这明末乱世,兵员减少的厉害。很多总兵官手下人马听起来都不少,但大都有水分,他们为了吃空饷,骗取朝廷的粮饷,而林毅的七千人马是实数。
林毅现在是总兵了,不止是兵将多了2000,辖区也大多了,除了长城上的两个关城200里防线之外,还有密云城。
但是林毅还是主要精力还是放在练兵上,经过这两个月的严格训练,原来的5000人马已经进入了状态。现在又多了2000,但是这2000人现在也不是刚刚调过来时的样子了,刘肇基治军严明也是出了名的,在林毅在长城上练兵的这两个月期间,刘肇基也没闲着,也在整训兵马。
现在林毅让他们兵合一处,按照他的那一套开展训练。
时光如梭,一晃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也就是到了公元1639年的夏天。
经过这一年的训练,林毅的7000人马战斗力与原来相比有了一个飞升。
但是这7000人马的战力现在还是不在一个层次上,林毅原来的那2000班底,也就是关宁军和天雄军的组合,本来他们的战斗力就很强,现在又经过一年的刻苦训练,无论是集体冲锋,还是单兵作战,还是火器的使用,都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剩下的这5000人,基本上在一个层次上,这是崇祯皇帝从外地给他调过来的1万人马中的5000,这一年来军纪大有改观,战力也有了提升,但是与林毅那2000老班底的人马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林毅把战斗力最强的2000人马编为标营,剩下的5000人马编为新训营。
当然这一年来,变化最大的当属女营。
别看算上小颖和哲哲他们这一营总共他们才56个人,但是他们哪一个现在都不是弱女子了,包括那50名扎鲁特的美女,现在他们不只是会唱歌跳舞,取悦男人,拿起刀枪都能冲锋陷阵,骑马,射箭,耍刀都有两下子。
而这些美少女一年来,自然流了不少血汗,每个人的肤色明显重,但是身体仍然是那么的窈窕,穿上奇装异服你绝对看不出来,她们个个都身怀武艺,只有他们的眼神之中,会带出杀机。
女人的美从这里也能够体现出来,那便是巾帼英雄的独特美,林毅就喜欢这样的。
“大人,我们都练了这么长时间了,鞑子也不敢来犯,流贼也已经被平灭了,这样练下去还有什么用还要练多久啊”
小颖和哲哲都来找林毅。
林毅一笑,“你们也成了好战分子不过快了,我们消停不了几天了,大战恶战就要来了。”
“林大哥据何得知”小颖和哲哲相互看了一下,认为林毅是在消遣他们。
“本总兵夜观天象,两道贼星一个来自东北,一个来自西南,最后相遇了,此乃大凶之兆也。”林毅摇头晃脑半真不假道,把小颖和哲哲弄得虎不透真假。
“不信你们等着瞧,林某人的预言从来没有失灵过。”
小颖和哲哲一想,林毅说的也对,噗嗤一笑继续训练女兵去了。
林毅当然知道,满清鞑子之所以消停了一年,这只是表面现象,他们都在积蓄力量,酝酿更大规模的战斗,那就是松锦之战,那一战把大明朝的精锐基本上耗尽了。
国内的流贼远远也没有平灭,只是小颖和哲哲他们远在边关,消息闭塞,不知情而已。此时李自成已经从山里转悠出来了,蛰伏了一年,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也不在身那当初的18名骑兵了,而是找到了他们的老营又聚集了成千上万的人马,突破过了官兵的围追堵截,到了河南。
河南是李自成发家的地方,这是个人口大省,可怕的饥荒要来了,李自成也会忽悠,牛金星,宋献策,李岩都竞相给他卖命,均田免粮太具有诱惑力了,农民活一辈子不就是为了
第170章 甘肃总兵打了退堂鼓
林毅的人马刚刚移师到达晋北的槊州,郑崇俭的檄文就到了,言说过天星,不沾泥,灯不亮,扫地虎,闯塌天等几伙流贼纠结了好几万人马,袭扰州县,已经威胁到了西安府,陕西总兵李国奇顾此失彼,局面已经难以应付,让林毅立即赶赴西安一带剿贼,配合他前来剿贼的,还有甘肃总兵柴时华。
三总兵剿灭贼人之后立即移师南下,赶赴兴安,即后世的陕西省安康一带,围堵八大王张献忠和老回回马守应的人马,贺人龙和左良玉两个总兵官已经率部赶往兴安。
林毅一看这次剿匪任务真够重的,立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并派出探马沿途收集军情。
很快林毅便掌握了陕西一带的贼情。由于甘陕地区的固原,临洮,宁夏三个总兵左光先,马克,曹变蛟等部的人马奉了洪承畴之命移师辽东,躲在山中玩潜伏的这几股流贼得以喘息,死灰复燃。
由于陕西是重灾区,是明末流贼的发祥地,当然这里也是关军剿贼的重点,在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打击之下,这里的流贼除了投降之外,死走逃亡,被打得七零八落,烟消云散。只剩下几小股残余躲进深山老林之中蛰伏起来,过天星,灯不亮,不粘泥,扫地虎,闯踏天等都是出了名的流贼头子,他们从成千上万的人马,有的只剩下千八百人,有的甚至最少的甚至只剩下几十人。
这段时期各地的农民军都陷入了低潮,这些流贼们也灰心失望,甚至当时散伙的心都有了,出来改头换面,扒掉贼皮,当个大明的顺民,脑子里甚至还跳出过这样的想法。
可就在这时,曹变蛟等这些猛男撤走了,这些流贼的消息非常灵通,觉得他们的春天又来了,他们钻出来开始活动,一开始是抢劫杀戮,不管是好人坏人,官兵还是老百姓,他们通吃,财色兼劫,过一天是一天,做一笔算一笔。
后来,传来了对他们来说的大好消息,张献忠和李自成相继扯旗造反,罗汝才和马回回也先后跟着反水,这时流贼们觉得又可以开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了。
有了上一次教训,他们知道官府很快就会来围剿他们,为了对付官军的围剿这几股流贼联合起来,势力越来越大,而且他们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有酒喝,有肉吃,有女人玩,这样的日子,过一天算一天,死了也不给自己留遗憾。而且他们有时候还很义气,除暴安良快意恩仇,颇有点儿梁山草莽英雄的味道。
一些杀人放火的作奸犯科者混不下去了,以及土匪强盗还很羡慕他们这种生活,只要能活命有饭吃有衣穿就行,因此这些不法分子便慕名而来加入他们,很多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也加入他们,还有被流贼们抓住的立场不坚定的大明军将官员也都加入他们。
因此他们的队伍虽然良莠不济,什么人都有,纯粹是一些乌合之众,但是发展却很迅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现在他们这几部合在一起四五万人,声势浩大。他们杀人抢劫,攻城夺地,血洗衙门,矛头直指大明官府和土豪劣绅。
了解了这些之后,接下来林毅不得不教训一下这些农民军了。
对于这些农民军,或者干脆就称为贼匪武装,林毅早就有定性的认识,后世的教科书上,把他们称为农民起义军,这个“义”字不管有没有缺失吧,在穿越之前,林毅曾经非常同情他们,因为他们与农民挂钩,来自穷苦的百姓,这是有林毅的阶级出身决定的。
对于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他们手下的一些军将曾经感到很是亲切,一度还把他们视为向往的英雄人物。
不过现在林毅的同情心没有了,因为林毅已经融入了当事人当中,也就是说他由一个几百年以后的看历史的旁观者,现在成了这段历史的当事人之一,或者叫参与者,身份地位的变化那为人处世当然就不一样了。
林毅觉得这些人不值得同情,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目光的短浅,他们终究难成大器,最终还是被明军或者满清鞑子所剿灭,他们所做的这些努力打拼,要说没有一点积极进步意义也不符合事实,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说,他们打击了大明的反动统治,加速了腐朽的明王朝的灭亡,对于改朝换代,推动历史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些汉奸国贼如洪承畴、吴三桂、李成栋之流,也都是历史功臣了。
且不说这些了,但是现在林毅认为他们进步的意义还没有负面的影响大,搅乱社会,草菅人命,就算是被一些后世人紧津津乐道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也只不过从事的是李地主和张地主替换朱地主的行径,代价当然是千万老百姓的性命,林毅也成了受害者之一。
林毅认为这些农民军不过上历史滚滚车轮下泛起的沉渣,如果同情他们,对他们心慈手软,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对不起这次的穿越。
更何况现在林毅的身份是大明的军将,吃穿住用都是朝廷的俸禄,对付鞑子和流贼皆是他的本职所在。
这一点林毅在边兵入卫,袭杀流贼满天星的时候,就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
因此林毅一边往前走,一边告诫自己,在这乱世当中,绝不能有妇人之仁,要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那就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要不然就是随波逐流,听天由命。自己当然不能做后者,这些天白折腾了该死的**朝上,死到谁手里都是死,就像鲁迅所言,只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宁愿当个乱世枭雄,也要杀他们个人仰马翻!
不过林毅也知道,绝对不能小看这些流贼,是乌合之众不假,但是有多少闻达的名臣宿将就是栽在这些乌合之众手下的,论战斗力,他们也许不及满清鞑子,但是他们的手段不能说不多,也不能说不高,包括崇祯皇帝在内,都被他们逼的自己把自己挂到了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过天星,不沾泥,灯不亮,扫地虎,闯塌天,林毅心里数着这些流贼的头子,听听他们的绰号就知道个个都是不好惹的刺头,尽管他们没有李自成,张献忠名望大,但是朝廷派重兵剿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被剿灭的流贼,绝对也不容小觑。
因此一进入陕西境内,林毅就调整了队形,让新任的佥事官王健了(仅次于游击将军)领着新训营走在最前面,副将祖克勇带着彪影走在后面,林毅带着亲兵卫队和辎重粮草,作为中军夹在中间。
应该说这些流贼
第171章 射塌天,扫地虎
射塌天的真名叫李万庆,扫地虎是康文道的外号。
这二人也是流蹿几省的悍匪,这几年山西,陕西,湖北,河南,山东,都有它们的踪迹。明末农民大起义,最著名的有13家36营,这二人榜上有名。他们跟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老回回,罗汝才等人排在了一起,可见他们的实力非同一般,不是一般的山贼草寇。
过天星惠登相颇有谋略,现在他们占据了绥德和宜川等几个县,把这里面的官军全赶跑了,衙门里的官不是被杀了,就是被吓跑了,这些流贼抢了不少东西,但是胃口越来越大,他们现在瞄准了延安府。
但是他们要攻打延安府,西安府的官军肯定不能不管,延安和西安都是重镇,驻有重兵,因此过天星想了个办法,让射塌天和扫地虎他两个人带1万多人马虚张声势,装出一副要进攻西安的架子,以此来迷惑陕西总兵李国奇,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然后过天星,不沾泥,灯不亮他们集中兵力,打算重点进攻延安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