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宇十六
宋思礼是从三品大员,按制其子可以荫封从八品上的承奉郎,宋思礼私下向天子求恳,石方真答应到时荫封其子到下县去做个县令,下县县令也是从七品下,比起从八品上高了三阶,而且是实职,好过承奉郎的虚衔百倍。
(请稍等五分钟)
车队从金光门进京,江安义骑在马上打量四周的情形,这里是永安坊,离开京城一晃三年了,江安义仍能认出前面不远便是申国公王克明的住处,听闻北伐之后申国公驻守在登州大营,不知他是否回京过年,对于这位国公爷,江安义充满了感激之意。
三月的永昌正是烟柳满皇都之际,暖风吹得人醉,车马不断,行人拥挤,繁华热闹。车队前面插着黄旗,上书着“化州贡银”的字样,车马避让在一旁,谁都不敢冲撞“皇杠”,抢劫“皇杠”的罪名视同造反,要抄家灭门的。
二月十六日从会野府出发,一路走了四十二天,沿路风平浪静,江安义期盼的劫皇杠事件没有发生,天子石方真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天下已呈中兴之势,官道两旁都是农田,至于盗匪不是下山为民就是逃进更远的深山老林之中。
车队首先来到户部,余尚书上朝尚未回来,户部侍郎余光辉亲来迎接,对于户部来说江安义是自家人,尚书大人的弟子,每年上解的税赋又超过二百万两,看着那张虽然蓄着的短须却依旧年轻的脸庞,余光辉知道未来三十年这张脸将会出现在朝堂之上,发出强有力的声音,自己的后辈说不定要靠他提携,如此想着越发笑得和蔼可亲。
将税银清算入库,江安义婉谢了余侍郎留饭的好意,他来京述职,按律应该向吏部备案,然后到光禄寺暂住等待天子接见,待接见之后才能自由活动。吏部右侍郎李略儒神情冷谈,与江安义闲话几句后便让他前去光禄寺住下等候消息。
光禄寺致远院,江安义受到右少卿贾楠的热情款待,西域六国朝贺天子的事让石方真大为高兴,紫辰殿专门召见贾楠嘉奖,光禄寺卿宋思礼暗示等他致仕便向天子推荐他接任,光禄寺的大小官吏消息灵通,左少卿门前冷落右少卿屋前车水马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陈因光暗中怀恨。
吃饭的时候光禄寺卿宋思礼闻讯赶来敬了江安义一杯,此次朝贺大典办得天子欢喜,他致仕时天子的恩赏便会加重,金银他不缺,唯一担心的便是子孙,三个儿子七个孙子及一人及第,靠着他的关系,在京中混着日子。
宋思礼是从三品大员,按制其子可以荫封从八品上的承奉郎,宋思礼私下向天子求恳,石方真答应到时荫封其子到下县去做个县令,下县县令也是从七品下,比起从八品上高了三阶,而且是实职,好过承奉郎的虚衔百倍。
(请稍等五分钟)
车队从金光门进京,江安义骑在马上打量四周的情形,这里是永安坊,离开京城一晃三年了,江安义仍能认出前面不远便是申国公王克明的住处,听闻北伐之后申国公驻守在登州大营,不知他是否回京过年,对于这位国公
第五百七十二章入宫朝觐
变臣正文御书房内,江安义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在化州的治州之策,石方真不时的插话细问,君臣问对忘记了时间。石方真兴致盎然,笑声不断,大殿外的太监都能感受到他的欢欣。
刘维国趁着两人喝茶的空档轻声提醒道:“万岁,午时已过,是不是该进膳了。”
石方真恍然笑道:“朕听得兴起,倒忘了用膳。来人,赐膳,朕要与江爱卿边吃边谈。”
除了庆典,赐膳的待遇可不是普通大臣能享受到的,偶尔紫辰殿议事晚了天子会赐宴,至于能在御书房享受到赐宴只有韦义深、朱文南这样的老臣,今日之事传出去必然引得官场震动。
刘维国心里想着,指挥小太监摆好案几,二菜一汤端了上来。江安义素闻天子节俭,今日亲见传言不虚,躬身道:“天子富有四海尚节俭如此,臣在化州一日所耗数倍于此,着实惶恐。”
石方真哈哈笑道:“江爱卿可是有钱人,小小一瓶香水便能卖出百两之价,一出手便给了太子百万两捐赠。朕比不得你,虽然富有天下,但同样要为天下人打算,不能大手大脚。”
见江安义一脸尴尬,石方真摆摆手笑道:“江卿无需不安,你的钱并非贪腐所得,放心用,朕不能说自己节俭就让天下人都跟朕一样节俭。如果这样的话西域的那些货物就卖不出去了,东市岂不要关门,江卿化州的边市商税也要一落千丈了。”
“万岁圣明。”江安义暗松了一口气。
“朕对你所说的士农工商通力合作才有国家繁盛的说法很感兴趣,你细细跟朕讲述一番;还有屯田之政奏折之中说的不清,你也详细说说,朕有意在登州、雷州一带推广屯田之政,正好借鉴化州的经验。”
这顿饭吃了小半个时辰,那碗牛肉汤已经冷透,御书房内君臣俩却聊得热火朝天。眼看未正将至,刘维国暗暗心焦,看这样子今天下午都聊不完。
昨日肖美人所生的五皇子石重义有些风寒,天子决定下午抽空前去探视,刘维国已经通知了瑶花宫接驾,此刻怕早已准备妥当。那个肖美人长得花容月貌,天子爱其颜色对她甚是宠爱,生了皇子之后肖美人有些恃宠而骄,对他都有些不假颜色。宫中四十余年,刘维国深知以色侍人难得长久,可是肖美人此时正在风头上,也不想惹她。趁着石方真起身如厕,刘维国禀道:“时间不早,万岁可要起驾前往瑶花宫探视五皇子”
石方真停住脚步,略加思忖,对江安义道:“朕今日有事,江卿且先去东宫见见太子,伟儿多次念叨你,你是他的师傅,要负起教习之责,你在富罗县时还会常寄些日记于他,怎么到了化州反而疏懒了。此次进京,不要急着回化州,朕会时常召你问话。“
江安义恭身应是,就要告退。石方真突然道:“会试就在眼前,江爱卿可有意任个同考官”
会试三年一次,是大郑最高规格的取士考试,作为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是值得夸耀终身的事情,取中的士子更视考官为座师,等同于一下子多出三百多名官场上的弟子,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名利双收的好事。
御书房内,江安义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他在化州的治州之策,石方真不时的插话细问,君臣问对忘记了时间。石方真兴致盎然,笑声不断,大殿外的太监都能感受到他的欢欣。
刘维国趁着两人喝茶的空档轻声提醒道:“万岁,午时已过,是不是该进膳了。”
石方真恍然笑道:“朕听得兴起,倒忘了用膳。来人,赐膳,朕要与江爱卿边吃边谈。”
除了庆典,赐膳的待遇可不是普通大臣能享受到的,偶尔紫辰殿议事晚了天子会赐宴,至于能在御书房享受到赐宴只有韦义深、朱文南这样的老臣,今日之事传出去必然引得官场震动。
刘维国心里想着,指挥小太监摆好案几,二菜一汤端了上来。江安义素闻天子节俭,今日亲见传言不虚,躬身道:“天子富有四海尚节俭如此,臣在化州一日所耗数倍于此,着实惶恐。”
石方真哈哈笑道:“江爱卿可是有钱人,小小一瓶香水便能卖出百两之价,一出手便给了太子百万两捐赠。朕比不得你,虽然富有天下,但同样要为天下人打算,不能大手大脚。”
见江安义一脸尴尬,石方真摆摆手笑道:“江卿无需不安,你的钱并非贪腐所得,放心用,朕不能说自己节俭就让天下人都跟朕一样节俭。如果这样的话西域的那些货物就卖不出去了,东市岂不要关门,江卿化州的边市商税也要一落千丈了。”
“万岁圣明。”江安义暗松了一口气。
“朕对你所说的士农工商通力合作才有国家繁盛的说法很感兴趣,你细细跟朕讲述一番;还有屯田之政奏折之中说的不清,你
第五百七十三章校场选弓
太子回首,一闪而过的尴尬被笑容取代,策马迎向江安义,高声道:“江师,你什么时候进京了一别三年,孤王十分想念。”
江安义冲着马上的太子躬身施礼道:“江安义见过太子殿下。”
石重伟身后一大群人面带敌意,冷冷地看着江安义,江安义冲他们拱拱手,算是打过招呼。太子没有注意到身后异状,顾自笑道:“江师来的正好,孤王还记得七年前秋狩时江师与那北漠伏鹰尊者比试箭法,一箭射中两只鸿雁,为国扬威。今日校场比箭,江师正好显显身手,让大伙看看你的神射。”
七年前石重伟不过十岁,那些伴读与太子的年龄差不多,根本没有资格参加秋狩,周处存等人官职不高,也没有机会参加,多数人是事后从父辈或旁人的嘴中得知江安义一箭双箭的故事。
金吾卫作为十六卫之一,有五百人参加了秋狩,回来后自然会议论江安义的神射,对于那神乎一箭,众人讨论的结果是巧合,夜晚雁群飞挤在一处,江安义所射的箭恰好开裂,种种巧合之下才造成江安义一箭双雁。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江安义的箭法不错,但一箭双雁纯属巧合,后来江安勇参加京中比武,不少有心人专程前去观看,江安勇箭术精准,却并无出奇之处,越发让他们认定一箭双雁是巧合。
太子重提当年旧事,不少人勾起回忆,目光齐刷刷地望来。经过十年宦海浮沉,江安义争强好胜心变淡了许多,不愿出风头树些无谓的敌人,当即笑道:“殿下,臣久不持弓,怕是射不中靶了,方才少国公李敬玄反背一箭正中靶心,臣不如也,不敢班门弄斧。”
江安义有意退让,有人却步步紧逼。李敬玄听太子的话中流露出他的箭术不如江安义的语气,又听江安义露怯不敢下场,冷笑道:“江师傅,当年秋狩的事我听爷爷讲过,不过他老人家认为是巧合,偏生太子殿下还当了真,要不然您勉力射上一箭,也射中个红心给太子看看”
李敬玄讥讽之意十足,柳逸兴阴阳怪气地接口道:“敬玄,江大人都说了久不持弓射不中靶了,你何苦逼他出丑呢,瞎猫不能总碰上死耗子。”柳逸尘的族叔是原户部尚书柳信明,间接倒在余知节和江安义手中,柳家对江安义殊无好感。
众人哄堂大笑。石重伟一皱眉,当年他曾亲眼目瞩过江安义射出那一箭,申国公王克明告诉他那一箭绝非巧合,石重伟对表舅的十分崇拜,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何况前不久江安义率众刚击退戎弥大军,怎么可能射不中靶心。
周处存看到太子脸色不渝,连忙收住笑声,换了副诚恳的面容,冲着江安义拱手道:“殿下识人之明远非我等所能及,安义无须谦让,让我等井底之蛙开开眼界也好。”
要不是对周处存有所了解,江安义或许会对眼前这个温文尔雅、笑容满面的儒士生出好感。田守楼给他的信中描述了周处存等人逢迎太子,特别是天子北征太子监国的这段时间,引着太子游冶,得以升官。前几个月此人以太子的名义向自己索要一百万两,虽然钱给了,这口闷气却憋在胸中,原想借韦祐成之手将他除去,不知为何不见动静。
江安义脑中思索着周处存的话,首先想到的是井底之蛙四个字,联想起从宋思礼口中所说的马远翔在碧漪园诗会上曾说过“化州风物岂是井蛙所识”,周处存莫非有意针对,挑动不满,还有赞了太子识人之明,如果自己射的不好那就是扫了太子面子,岂不是让太子有识人不明的窘境,如果射得好,看李敬玄虎视耽耽的样子,到时还不得视自己为眼中钉。
自己的一箭双雁射在明处,周处存的一箭双雕却伤人于无形,江安义目光落在周处存身上,盯得他遍体生寒,竭力地保持着脸上的微笑,嘴角却忍不住微微地抽搐起来。
周处存绝不可留,此人呆在太子身边于己必然不利,江安义闪过念头,微微一笑,一语双关地道:“周大人的好意江某心领了,只是江某的马和弓都放在光禄寺,派谁替我取来。”
金吾卫明威将军叶传雄笑道:“军中哪会缺弓和马,我派人送来,江大人随意挑选。”
(请稍等五分钟)
太子回首,一闪而过的尴尬被笑容取代,策马迎向江安义,高声道:“江师,你什么时候进京了一别三年,孤王十分想念。”
江安义冲着马上的太子躬身施礼道:“江安义见过太子殿下。”
石重伟身后一大群人面带敌意,冷冷地看着江安义,江安义冲他们拱拱手,算是打过招呼。太子没有注意到身后异状,顾自笑道:“江师来的正好,孤王还记得七年前秋狩时江师与那
第五百七十四章毁弓立威
春日阳光洒在身上,满满得温暖。江安义催马在校场上小跑转圈,熟习着马性,吹面不寒杨柳风,此刻化州草原也该换上绿装了吧,不知道安勇会不会带晨智去骑马玩耍,男孩子应该坚强一点,智儿有些胆小了。
马很温顺,跑起来不缓不急,大概常跟在仪仗队中行走,已经失去了应有的烈性。江安义前来朝觐天子,身上穿着大红的官袍,骑马时将官服脱下,露出里面青色的劲衫。阳光洒在青衫上,黑发在风中飘扬,潇洒飘逸,就连周处存也生出几分羡慕之心。
校场边缘摆放着五个箭靶,用稻草加麻布捆扎而成,软硬适度结实耐用,箭易射入而不会受损,中间点着红心。算算差不多百步距离,江安义轻舒猿背,弓开如满月,箭出弦惊,闪电般劈开虚空,稳稳地扎在红心之中。
百步射中红心在军中算得上神射手,围观的金吾卫将士高声喝采,叶传雄暗暗点头,这位江状元确实是文武双全,就凭拉开两石弓,百步射中红心,在军中就能立足。
马奔出一百五十步开外,江安义学着李敬玄反背一箭,同样将箭送在红心之上。江安义自踏入炼神返虚之境后,一通百通,反背一箭这种事,无非是考验眼力、手劲的瞬间配合,这对“以心为弓、以意为箭”的江安义来说没有难度。
鼓声再次激昂地响起,为江安义助威。李敬玄脸色铁青,自己的绝技在江安义手中轻易使出,脸上不免火辣辣地发热。关键是看到江安义拉弓时一副轻松的模样,弓开如满月,每一下李敬玄的心都紧张地要跳出来。
校场上江安义圈住马,高声对石重伟道:“太子殿下,请让人为箭靶分别穿上一至五层牛皮甲,臣试着箭穿皮甲。”
石重伟拍手叫好,让身旁的叶传雄前去布置,李敬玄担着心,箭穿层甲那样多大的劲,自己的宝弓别真让江安义给拉折了。有心劝阻,见太子欢喜雀跃,自己又说过尽管拉的话,只好暗暗祈祷该死的江安义早点射完。
很快,兵士在五个箭靶外分别裹上一至五层牛皮甲,叶传雄拿了沾满朱砂的笔在牛皮甲上点了个红点,五个红点高高低低,增加了难度。
江安义让人把箭换成三棱箭,这种箭的箭头呈三棱状,破甲能力和杀伤力比破甲箭还强,但制造工艺复杂,造价不菲,金吾卫是皇家亲卫,自然有三棱箭装备,江安义挑选了五只箭插进箭囊。
重新上马,江安义决定卖弄一番,前段时日他跟朴天豪好好地学了学骑术,在马上能够做出站立、侧立、倒卧、侧卧,驰马拣东西等动作,太子石重伟没看过这些花样,见江安义在马上上下翻飞,高兴地直拍手叫好。
周处存暗暗撇嘴,跟江安义相比自己分明是直得不能再直的直臣。外行看热闹,在叶传雄、李敬玄以及金吾卫的将士眼中江安义玩出那些花样表明他弓马醇熟,扪心自问自己难有江安义这般表现。
玩了一柱香功夫,江安义策马奔驰,算好距离猛地一勒缰绳,马儿吃痛,人立而起。江安义早有准备,左手持弓,右手拿箭,双脚紧夹马腹,马儿刚扬蹄,头一只箭便射出,等马儿扬蹄在空中略顿,第二只箭紧随而出,马蹄往下落,第三只箭脱弦射出。
众人只见马儿一扬蹄,三只箭便如流星般奔向箭靶。“笃笃”声有如一声,三只箭颤微微地插在最前面三个箭靶之上,不说准不准,至少箭透三层甲是毫无疑问。
叶传雄倒吸凉气,脱口赞道:“江状元好大的力气,金吾卫能箭透三层甲的人不足百人,十六卫能做到的也不满两千人。”京中十六卫,每卫万人,皆是精选出的精锐,射箭的好手数以万计,但能在百二十步外箭透三层甲的确实不多。
甲上的红点太小,隔得太远看不清是否射中,太子欢叫道:“快让人把箭靶抬过来,孤王要看看是否射中红点。”
三只箭,正正地插在蚕豆大的红点上,石重伟叹道:“真神箭也。”
李敬玄默不作声,这三个点的位置高低不同,江安义连接三箭要在片刻间调整好方向,箭箭正中红心,这箭术他比不过,何况箭靶上还蒙着牛皮甲,他估摸自己难以穿透三层铠甲。
太子让人抬着箭靶向四周围看着将士传示,军中最服气武艺高强的人,鼓声如爆豆般响起,为江安义喝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