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宇十六
江安义远在化州,京中信息多靠田守楼打听,这三年来田守楼尽心尽力,每月三封书信从未间断,京中大小事情不管有用无用都会报来,江安义对田守楼的作为甚是肯定。
范师本知道田守楼有话要跟江安义谈,站起身道:“安义,守楼兄,你们聊,我回后宅了。对了,安义,李府来了个客人,说是你让他来的,我让他在前院住下,此刻正与志昌在一起论文呢。对了,今天有不少试子前来行卷,我都放在书桌上了。”
“不错,是彤儿的族兄李东晟,也参加今科会试,我让他与志昌一起做个伴。”江安义应道,“你跟志昌说一声,今日讲文要晚一些。”
范师本点头出门,江安义让田守楼坐下,听他讲述京中发生的事情。田守楼虽然消息灵通,层面却比余知节低了许多,街谈巷议捕风捉影的事居多,江安义却听得仔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有些看似无稽之谈却隐藏着深层意味,值得仔细思索推敲。从细微处看事情是江安义从张克济处学来的本领,让他受益匪浅,在看待问题时眼光精准,让方仕书都十分佩服。
余知节这样的高层知道朝堂会有大变动,而在田守楼这样的低层官员眼中京中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即将到来的会试,文会、行卷,卖考官录、猜策论等盛行,各路神仙各显神通,走动门路,磨刀霍霍瓜分着科举的名额。
江安义越听眉头皱得越紧,九年前他参加会试也曾听说权贵世家暗中把持科举的传闻,但他高中状元,前三甲除了他外,还有韦祐成和张志诚,都有真材实学,及第的人中有泽昌书院的刘玉善、林义真和禇明德,还有范师本,都是才学出众之人,所以对流言并未放在心上。
听田守楼讲得绘声绘色,江安义不禁问道:“守楼,你说太子、楚安王以及京中诸多权贵都插手科举,可有实据当年我参加会试时也听闻有人在会试中做手脚,从及第的榜单上看似乎问题不大,我认识的及第之人多是有真才实学的。”
田守楼笑道:“主公是丰乐九年的状元郎,取士三百一十六名,事后有传言称至少有六七十名进士是打通关系及第的。”
“怎么可能”江安义惊叫起来,连连摇头不信。
田守楼笑道:“主公在京中的时间少,田某在礼部当差二十余年,自然知道这些内幕,主公那年的金榜相对公正些,因为副主考是段次宗段大人为
人公正无私,他所取的名额较为公允,而李主考和其他同考官却夹带了不少名额。据我所知,十个世家分走了三十个名额,王公贵戚夹带了三十人,剩下至少还有二三十人是通过李主考和同考官录取的。每科会试约有半数被暗中分走,这几乎是科举惯例。”
“这样做难道不怕天子查觉吗”
“天子多数情况下只会审阅殿试前十的考卷,只要这十人不做假,天子很难查觉。”
“怎么会这样”江安义喃喃地叹道。想起自己在化州乡试之时也曾徇私让刘逸兴取中,刘逸兴确实有才只是命运不济,为国取真正的有用之才江安义并不没有负罪感,但为了刘逸兴取中默许了邱安庆的夹带。后来私下与方仕书谈及,方别驾也概叹每次科举都有徇私之事,能取中六七成真正的人才就算无愧于心。
田守楼喝了口茶,让江安义从震惊中缓缓神,然后继续道:“主公进京朝觐,最好是与化州试子少接触,以免旁人闲话。特别是那位狂生马远翔,在京中毁誉各半,我听说有人放话要让他名落孙山。”
一般说来各州的解元都会取中,算是对各州取士的肯定,而让马远翔名落孙山不光是针对他隐隐也有羞躁江安义的意思。
“是什么人说的”江安义问道。
“前几日我与礼部的几位同僚喝酒时听他们提及,我一再追问他们也不肯说,只是让我见到主公之后提一句,让主公加点小心。”田守楼有些歉意的地道:“后来我又从别的人口中听到这件事,估计八成是真。”
刚来京城两天,就听了满耳朵马远翔的事,特别是此子还无意中间入太子和楚安王的争斗中,江安义暗叹了口气,马远翔你还是自求多福吧,我怕是也帮不了你了。
谈了半个时辰,田守楼起身告辞,江安义叮嘱他听到什么消息尽管来找他,这段时间他都住在此。
四月一日,礼部呈上来的主考官人选,天子石方真圈定中书郎马遂真为主考官、集贤殿大学士何英杰为副主考,一个时辰后,正副主考的名字,连同二十名同考官的名字一起变成一两银子的考官告知在酒楼、客栈变卖。二十名同考官中周处存赫然在列,还有政事堂右丞韦祐成的名字。
&nbs
第五百七十七章布局将来
韦义深眼中射出一道光芒,仿佛又回到叱咤风云的当年,随即目光黯淡下去,露出缅怀和迷茫之色,最后化成柔和。伸手拍拍肩头上孙儿的手,韦义深笑道:“爷爷已经成为过去了,韦家是否能再出位韦相就要看成你了。”
韦成揉捏肩膀的手一顿,道:“成定不会让爷爷失望。”
“好好好,这才是我韦家好儿郎。”韦义深欣慰地道:“我这次过来有几句话要交待。你不要捏了,一旁坐下。”
韦义深致仕已有四年,逐渐被朝堂文武和百姓淡忘,门生故吏渐不来往。虎老雄威在,这位深居府中少有出外的老人通过家人的讲述,对朝堂内外发生的事情了解得清楚,凭借多年与天子石方真相处的经验,韦义深感觉到朝堂会有大的变动。
闲居在家的日子,韦义深感到自己老的特别快,手脚迟钝,易忘事,易昏睡。明普寺方丈广平大师让他多走动、少思虑、少食油腻,韦义深却从广平大师的话语中听出一丝不祥之意,惊恐之后逐渐归于平静,这世间放不开的只有家族的昌盛繁衍。精心思虑后,韦义深要把自己发现的东西告诉家族的希望,自己的孙儿韦成。
微闭着眼睛组织了一下言辞,韦义深缓缓开口道:“天子即位以来,就有意启用年轻的臣子取代老臣,结果因为我和世家的缘故,难以如意。如今天子即位已有十八年,不用取代,老臣们都到了致仕的年纪,六部九卿中多半已过花甲之年,就连户部尚书余知节也年近六旬,朝堂上的高官多是老者了。”
韦成多少明白爷爷要说的意思,笑道:“卢尚书是要走的,听闻接替他的是宁侍郎,我估计潘尚书、郭尚书、严大夫、宋寺卿等人也陆续会致仕,姐夫这次被调回京中,不知是否有希望接待其中的职位。”
“叔纶资历不够,我估计天子会先让他担任六部中的侍郎,倒是段次宗极可能接替潘临风的位置成为吏部尚书。”韦义深猜测道。
韦成笑道:“段大人为人忠正清廉,他任六部之首朝堂风气必为之一正。”
韦义深没有答话,径自道:“此次会试,是建武元年的开试,天子十分重视。建武之意,是以武建功业,天子北伐建功之意昭然,我知天子素有与高祖齐肩之志,今年天子四十六岁,十年之内应该会有再次北伐之举。”
韦成叹道:“可惜孙儿不会武艺,要不然一定追随万岁去看看大漠风光。”
“前方打仗靠的是后方钱粮,天子经过一次大战,对这点应该认识得很清楚,大刘国高祖皇帝不是说过功人与功狗的区别吗,建功立业不一定就要上前线打仗,你要答应爷爷,绝不准上前线。”韦义深有点着急,孙儿是韦家繁衍昌盛的希望,绝不能让他轻易涉险。
韦成笑道:“爷爷放心,孙儿知道轻重,只是一时感慨罢了。”
韦义深松了口气,道:“这是我今日要说的第一层意思,天子将来会以北伐为目标,朝堂上会出现武将的声音,太尉的职位会与丞相并重,兵部和工部的作用会逐渐凸显,说不定以后还会兴起武科。”
“武科”,韦成一愣,郑国在高祖、顺帝、武帝年间都曾设过武试,后来因为以文治国停了武试,只保留下了将门,难道天子真的会如爷爷所说重启武科吗
韦义深见孙儿不信,微笑道:“天下比武都能举办,继承先祖之志重兴武科有什么难处,天子在朝堂上威仪日重,相信没有人敢反对。”
韦成懒得多想,道:“朱老太尉年岁渐大,恐怕支撑不了多久,朱大将军不为天子所喜,朱家的太尉之职怕是要让与别人了。”韦成与朱易锋虽然文武不同却是知交好友,言语中替朱家担着心。
韦义深“呵呵”笑道:“朱家没有大碍,就算朱质朴没办法坐上太尉之位,朱易锋这小子也会重新夺回太尉之职。石家只要不傻,朱家只要不反,这太尉之位定然是他朱家的。成与易锋是好友,不妨勤走动些,如果朱太尉身故后太尉之位不定,你不妨向天子进言,太尉之职事关国本,朱家之忠无人能及,天子自然知道如何选择,而朱家必然感激于你。”
韦成点头记下。
端起茶喝了一口,韦义深眯着眼睛看了一会从窗外射入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花香,多好的春光啊。韦成默默地看着爷爷那张满是皱纹的脸,看着那双曾经充满睿智光芒的眼睛变得迷茫,屋内安静了下来。
良久,韦义深自失地笑道:“老了,想事情容易分神,我刚才说到哪了”
韦成强忍心中悲伤,强笑道:“
第五百七十八章处世之道
“为何”韦?成惊诧地问道。手中握着的茶盅猛地一震,袅袅的茶烟散乱起来。
韦义深?阶虐仔耄??跛估淼氐溃骸敖?惨宄錾砥逗??罄纯肯闼?炔?当涞酶豢傻泄??墒撬?母?尤允鞘?牛??钍茉?蟛?樵荷匠さ撕颇系挠跋欤?诟宦尴卮窗旎蒲蚴樵骸16诨?菪私?妹袷樵憾即罅ψ手??叛e樱??诨?葜握?髡攀颗┕ど滩18兀?恍奈??衲崩??蜗掳僖捣笔?傩瞻簿永忠怠!?/p>
“这不是好事吗”韦?成不解地问道:“孙儿在并州平春县为令之时,见县中不少寒门学子为生活所迫,难以维系学业,也曾资助过不少人。治理县政,大力发展农桑,造福百姓,与江安义所为相同。往长远讲,宰相之职也在于治理天下,使民富国强。”
韦义深意味深长地笑道:“看似相同其实不同。朝堂上有世家的说法,除了我等十大世家外,还有官宦世家、将门世家,乃至书香门第,你可曾听说过寒门家族的说法。”
韦?成想了想道:“那些寒门子弟中举及第之后,处境随之改变,成为官宦人家和书香门第,连带着家人也脱离了贫寒之苦,这也是朝庭开科取士的诱惑所在。”
“这些曾经的寒门学子一旦身居官位,身享荣华富贵,有几人还会愿意回到贫寒之态,所谓世家无非是富贵延续几代或十几代而已。”韦义深道:“天下财富有数,天子、世家、官宦掌握着绝大多数财富,天下百姓手中有多少财力财富越来越集中,百姓越来越贫困,矛盾便越来越凸显,动荡必起,天下大乱,朝代更替。新的王朝取而代之,重新分配财富,新的世家又出现,周而复始的循环,这便是所谓的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
韦义深的话语越来越低沉,韦?成的脸色变得苍白,手指紧紧捏住茶盅,下意识地道:“如何是好”
“昭帝、宣帝贪图享乐,横征暴敛,致使元天之乱。当今天子是个明君,即位后励精图治,薄徭轻役,大力打压世家,推行‘合税为一’,目的就是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财富分摊些到百姓手中,只有百姓富足江山才会稳固,天下呈现中兴之状,江安义等人正是顺应了天子这种需求才趁势而起的。”
韦?成不解地问道:“既是顺应天子意,那为何江安义不可能成为宰相”
“哈哈哈哈”,韦义深爆发出一阵笑声,道:“成儿你是当局者迷,这天下最大的世家便是天子。世家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即使是天子也难以理顺关系,所以要借人之力出手。”
韦?成幡然醒悟道:“爷爷是说天子有意借助江安义来削弱其他世家,又要顾忌朝庭的稳固平衡好关系,所以不可能将他放在百官之首,这样朝堂之上便永无宁日。”
“不错。”韦义深道:“天子削弱世家之心不减,接下来几年世家会进一步被削弱,新人取代旧人,成儿你是驸马,又是世家,才具秀拔,将来天子极可能让你成为左相稳定朝局,张玉诚济事之才,多半会用做右相辅佐,而江安义有如宝剑,用之伤敌亦要防之伤己,天下不到危难关头,天子用他为相的可能性不大,我估计天子多半会让他在外任历转。至于太子及位,更不会把他召在身边,江安义被官场上称为‘二愣子’,太子怕是受不了直谏,只会让他在外为朝庭揽财。”
韦?成叹道:“可惜江安义天纵其才,文才武略样样精通,实是无双国士,用之为相天下之福,难道就这样被浪费掉了吗。”
韦义深道:“究其根本,还是出身贫庶的原因,不忘出身原是长处,但欲改变现状便要与天下为敌,江安义如看不破这点,终其一生不过上州刺史而已。如若与我等和光同尘,天下不过多出个词臣,无非经营几代多出个官宦之家罢了。”
韦?成摇摇头,道:“我与他是道义之交,将来难道要成为敌手”
“政见不同不算为敌,私下未尝不可为友,我刚才说过江安义此人是双面剑,用其锋防其反伤,抛开朝堂之争,诗文唱和亦为文坛佳话,这期间的尺度就要靠你自己把握。至于为相之道,只需记住站在君主的立场上为天下谋,是为良相也。”
祖孙交谈了近半个时辰,韦义深的精神有些萎靡,韦?成心痛地站起身道:“爷爷,说了这么多孙儿要好好细思一番,我送您回去休息吧,等有空我再向爷爷请教。”
韦义深摆摆手,将杯中茶饮尽,示意韦?成倒满,道:“我老了,思绪不如以前,趁着今日清醒,多交待几句,要不然将来想说都可能记不起了。”
“我方才说了要交好江安义、张志诚、朱易锋等人,还有你姐夫赵叔纶,他们会是你将来执政的助力。今科你是会试同考官,不妨多发现些有用之才,将来以为臂膀。至于余知节、段次宗这些老臣是你的前辈,都是正直之人,你只须秉直而行,他们定然会相
第五百七十九章雁山庄园
出了景风门便是永兴坊和崇仁坊间的兴仁大道,热闹的声浪涌来,让江安义和刘维国直冒汗,石方真却笑簇颜开,道:“好生热闹,随意逛逛去。”
郑朝建都永昌城历经一百六十七年,据前两年京兆府统计的户口数为四十四万八千七百三十三户,一百六十六万余人,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化州的人口,会野府在江安义治下变得繁盛,也不过才八万户,三十余万人,与帝都相比不值一提。再加上京中十六卫、宫中人口、寺庙僧侣以及流动人口,实际接近两百万人分布在近万顷土地上,吃喝用度汇聚成天下最为繁华之所。
石方真即位后少有出皇城的机会,对周围的一切都十分感兴趣,店铺的招牌、挑担的商贩、往来的马车,行人的服饰,一朝天子化身为好奇宝宝,问个不停。陪天子逛街可不是件好差事,刘维国还好一些,江安义早已汗湿后襟了。
逛完东市,日头西转,石方真道:“管家,找个地方吃饭去。”
刘维国虽然在宫外有住处,但一年住不了几天,所以把求助的眼光看上江安义。江安义在京城住过一段时间,比起刘维国更熟些,西侧是平康坊,江安义记得余庆乐带他一家醇香楼,里面菜的味道不错。
已经接近午末,醇香楼生意依旧火爆,江安义花了百文钱,小二引着三人来到间内侧靠窗的雅座,这里应该是接待贵客的地方,布置的雅洁,窗外是酒楼的花园,吵闹声被挡在珠帘外。
石方真笑道:“伙计,有什么好吃食只管送上来,我这侄儿是有钱人,不差钱。”
江安义掏出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小二,吩咐道:“脱骨鸡、大虾扒白菜、干煸鳝片、卤鹅肝、松鼠桂鱼、南肉春笋,再加上三脆羹,明月香来一坛,各色干果送些上来。”
小二知道来了豪客,脆声答应一声,转身离开。片刻功夫有侍女托了各色果脯上来,从白瓷罐中倒出新榨的蔗汁,笑着解说道:“这是从黔州苗寨送来的甘蔗,榨成汁请客官尝个鲜。”
石方真端起碗喝了一口,赞道:“清香可口,不错。”
等侍女退下,石方真道:“安义,志诚在黔州做的不错,苗人臣服让朕解开个心结,你和他都是朕的左膀右臂。等过几年东南和西北安定下来,朝中老臣致仕,朕便把你们都调回京来,有你们这样的能臣辅佐,朕有信心达成治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