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宇十六
江安义被鼓声激荡得热血沸腾,高举双手向众人示意,等鼓声渐歇,江安义高声宣布道:“剩下的两箭,反背一箭穿透四层甲,倒挂一箭射五层甲。”
彩声再起,为江安义加油,石重伟既兴奋又紧张,问身旁的李敬玄道:“敬玄,你说江师能不能射中,箭会不会被牛皮甲崩落”
李敬玄吱唔着没有回答,他现在紧张得要命,早知道江安义力气这么大说什么也不会把黑蛟弓借给他,只希望能平平安安把弓还回来,早没有了争风的心思。周处存和柳逸尘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看到震惊和无奈。
 
第五百七十五章走亲访友(一)
太平坊的住处是江安义做礼部员外郎时购下,冬儿和彤儿曾在这里争风吃醋过,如今两女都嫁给了他,总算是功德圆满。
归家的感觉总是迫切的,走进依旧熟悉的街巷,马蹄情不自禁地急促起来,远远能看到自家门前悬挂的红灯笼。大概是听到马蹄声,从门内迎出数人,江安义跳下马,目光落在走在最前面的年青人身上。
“志昌,你是志昌”江安义有些不确定地问道。眼前的年青人比他高出近寸,尚显稚嫩的脸有几分范师本的模样,当初的半大小子已经成人了。
“志昌见过师傅。”年轻人躬身问好。真是范志昌,江安义双手扶起他,上下打量,连声慨叹道:“一别三年,为师都快认不出你了,长得比我还要高。”
伸手拍拍范志昌的肩膀,江安义笑道:“不错,挺结实的,不是弱不经风的样子。”
范志昌鼓了鼓手臂,笑道:“师傅当年教石头哥练武,我也在旁边学了几招,五步拳我可是每天晨起练习,从未间断过,寻常壮汉可不是我的对手。”
江安义调侃道:“石头可是成了家,马上要做父亲了。志昌你可有心仪的女子,趁为师在京城,替你上门提亲去。”
一句话说的范志昌满脸通红,不敢吭声。旁边的仆人纷纷上前见礼,江安义看到两个熟悉的面孔,笑着寒喧了几句,众人说说笑笑地进了宅。
宅子分前院后院,各有二十多间房屋,前宅清扫干净,屋中的被褥用具更换一新,江安义住进原来的住处,留下冬儿和彤儿曾经的住处,其他的房屋让朴天豪和六名亲卫自选。
范师本夫妇赶到前院,免不了又是一阵寒喧,范乔氏笑道:“安义,你一家人走后我把仆佣遣散了些,人手可能不够,你先委屈住两天,我明日便向牙商买些来。”
范师本回到家与妻儿见面,范乔氏得知丈夫此次回京不再离开自是欢喜,说起儿子志昌今年参试,也不知能不能取中。范师本一别三年对妻儿甚是愧疚,看过儿子的诗赋策论后连连点头,赞道:“昌儿的才学比起当年为父要强上不少,今科及第应该不难。”
范乔氏既是骄傲又是担心,道:“会试这种事如何说的清,昌儿就算有才学也不见得能取中。今年是建武元年,来参试的士子超过万人,听说不少人背景深厚,听说京中有人卖什么‘考官录’,你是不是想办法也走动走动。”
范师本笑道:“昌儿的爷爷还是有名的大儒,三个师傅一个是三元及第的状元,一个是探花郎,另一个是泽昌书院的山长,就算他老子我差点,也是个进士,他要是不能及第,岂不是说主考官瞎了眼。”
“话虽如此,但昌儿毕竟年少才十八岁,我听昌儿说邓司业劝他等下科再试,到时说不定能取中前三,可是昌儿心急非要应试,说安义也是十八岁中的状元,他就算不如师傅至少也能取中。唉,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爷你正好回来,昌儿的事就要你多多费心了。”范乔氏道。
范师本默然,儿子应试这件事真不能大意,不过他想起江安义在化州济民书院对士子们讲过应试之策,事后有士子根据回忆编撰成册,被读书人视为珍宝,等闲不给抄录,更有人花大价钱收集不同人的所录,力求能够得出一个最全的版本。
这本谈话录在化州十分盛行,范师本无意中从县学的一个学生手中看到,对江安义所说的东西叹为观止,作为过来人对这本谈话录理解更深,那本谈话录里江安义对及第文章的分析透彻,单纯从揣摩应试来讲范炎中也不见得如他。
当然,范思本不知道《历科持运集》的存在,以为江安义天赋异禀,难怪十八岁就能高中状元,江师弟既然有这种本事,当然首先要教教志昌,何况志昌还是他的弟子。
所以一见江安义,范师本毫不客气地道:“昌儿马上便要参加会试,你这个做师傅的这几日好好教教他,昌儿如果不能及第,丢脸的可是你这个做师傅的,到时候别怪我爹拄着拐仗来找你。”
今天是三月二十九日,离会试不过十天,范思本想到江安义在永昌的时间肯定忙碌,索性对范志昌道:“志昌,一寸光阴一寸金,你江师时间宝贵,你现在就去把平日所做的诗赋文章给你师傅看看,让他指点指点。明天你师傅出门办事,你便在家中揣摩,然后晚上把你所悟所得告诉你师傅,让他继续指教。”
站起身,范师本正色地对江安义道:“安义,我知道你忙,不过再忙也得抽时间教教志昌,愚兄先行谢过了。”
说着一躬到地,江安义还能说什么,范师兄舍了京中舒适、离开妻儿到化州帮自己,于情于理都应该尽力帮忙。扶起范师本,江安义道:“范兄放心,安义定当竭尽心力,不敢耽误志昌。”
这句话江安义说的有底气,毕竟那本《历科持运集》耗费了张宏充
第五百七十五章走亲访友(二)
“吏部尚书潘临风、工部尚书卢家林、礼部尚书郭从史、御史大夫严华楼、光禄寺卿宋思礼、京兆尹高易直这些人都因年岁渐大,可能会在数年内陆续致仕。”
余知节的话让江安义一惊,朝庭有这么多高官要更换,消息透露出去必然引发震动,无数人的命运会因此发生改变。
“余师,可知替代之人”江安义问道。
“卢家林因为弹劾你被天子所恶,原本前两年就要致仕,天子北伐暂时保留了他的尚书位置,现在天子准备撤换掉他,工部侍郎宁泽极可能接替他;楚州刺史段次宗会调任进京,接任吏部尚书;丽州刺史赵叔纶也会进京,此人才干卓越又是韦相的孙女婿,天子应该会重用。”
江安义面露喜色,余师提到的三个人都跟他关系不错,将来朝堂上会有所助力。
余知节误会了江安义的意思,以为他想谋取其中的位置,道:“你年纪尚轻,在地方上多磨砺几年,等熟知民情后再回任京官,将来六部九卿的位置自然少不了你的,丞相之位也有可能。厚积薄发,方能长久”
江安义道:“余师教训得是,不过弟子生性不耐繁琐,怕是要让余师失望了,志诚兄为人稳重,行事端正,可当大任。”
余知节面带微笑,道:“你和玉诚都是王佐之才,老夫生平最得意的不是成为户部尚书,而是能得安义你为徒、玉诚为婿。”
用手指了指旁边的两个儿子,余知节叹道:“他们两个不成器,将来你和志诚要念在我的情份上照看一二。”
江安义忙站起身道:“庆欢兄为人方正,是真正的君子,安义不如也。至于庆乐兄虽然喜爱玩乐,但持身尚正,余师无需挂虑。照看二字无需余师吩咐,安义当以兄长待之。”
“好,好。”余知节叫攵Γ袢萦湓谩w又侗菜淙黄胀a薪惨搴驼胖境险湛纯杀8还笃桨玻m锉仓杏腥思坛屑乙担兴魑/p>
“今年黔州税赋如何”江安义问道。作为丰乐九年的前三甲,韦成早已归京任职,他和张志诚是知己好友,同为太守,免不了有几分比较之心。
余知节笑道:“他比不过你,去年黔州上解一百四十万两,比起以前倒是增长了倍许,天子倒也夸过他几句。”语气虽谈,脸上的笑意却浓。
黔州位处大郑东南一隅,交通不便,向来是贬谪流放之地,四十八苗寨又经常叛乱,黔州的税赋仅有五十万左右,向来是各州垫底,算上驻军的花费,黔州属于属于倒贴之地。
张志诚去了黔州之后,改变以防、卡为主的苗寨政策,亲入苗疆与灵香谷谷主卓灿商谈,开通商路加强往来。卓灿被张志诚打动,在郑军撤除关卡后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出药材、蔗糖、茶叶、玉石、蜡染等苗寨特产,张志诚与新任的安西大都护宁滔全力合作,约束军、吏不准借机勒索,荔江县县令被撤职、都护府昭武校尉被杖责,又处置了一批不听号令的将士和胥吏衙役,终于刹住向苗人伸手的恶风。
张志诚又与宁滔合作,军民合力修建了打通黔州与丽州、德州、晃州、韶州的交通道路,物资运送出去同样也运送进来,黔州市场一片兴旺,商税显著提升。化州虽是百战之地,却与西域通商,天子在化州设立边市,江安义以香水为引,化州的商税才能达到四百万之多,黔州上解的税赋能达到一百四十万,实在不比化州差分毫。
江安义知道这一百四十万来之不易,叹道:“志诚兄坐镇东南,让朝庭无东面之忧,我听说此次北伐苗寨为表臣服之意,主动派了五百名苗兵参战,志诚兄治政之才实在我之上。”
余知节知道江安义三年没回京,一大堆亲朋好友要拜访,所以没留江安义吃饭,让他有空尽管来。余庆乐送江安义出门,笑道:“安义贤弟,等你有空哥哥为你接风,就到满春院听曲喝酒如何”满春院,江安义想起当年余庆乐痴恋怜儿,不知可曾一亲芳泽。身为朝庭大员,自然不方便出入青楼,余兄看样子风流不减当年。
还不到午时,江安义决定去趟李府。太仆寺卿李明行是彤儿的族伯,是李家最大的靠山,当年李家因为对抗清仗被天子打压,李明行也从司农寺挪到了太仆寺,李家后辈接班人李明益被吓破了胆,现在正在方州别驾的位置上悠游着。
李家与江安义算是仇人,但是因为王皇后把彤儿赐婚给江安义,李明行认清形势,同意了这桩婚事,与江安义化解仇怨,同时与家主李明德商量,让彤儿在化州替李家打理西进的生意。这个决定如今看来十分英明,去年一年彤儿为李家赚取了二十三万两的红利,按约定要给彤儿三成,可是彤儿顾念族中困难,只取了三万两,其他的都交给了族中。这二十万两银对于江河日下的李家来说无疑是笔救命钱,族中总算能够喘口气,李明德将典当出去的家产田地逐渐赎回,李家经过清理之后重新显出勃发之意。
李明行看着专心喝茶的江安义,心中如同开了杂货
第五百七十五章走亲访友(三)
李来和看到含笑而立的江安义,惊喜地叫道:“贤婿什么时候来的,可吃过饭了。”
江安义行了一礼,道:“前天进的京,昨天进宫朝觐没得空,今日特来拜见岳父大人。”
酒店中的伙计和前来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李掌柜的女婿就是化州刺史,那个有名的江状元,纷纷站在一旁看热闹。
李来和一皱眉,对江安义道:“这里不方便说话,安义随我到家去。”
吩咐了几句伙计,又让人去儿子家送信,李来和带着江安义前往住处。李来和的住处离酒铺不远,小巷进去如意门,三年时间门上的黑漆有些斑驳,当江安义提议替老丈人更换个住所时,李来和笑着摇头拒绝道:“这几年酒铺给的钱足够换套大点的宅子了,不过我在这里住惯了,离酒铺也近,往来方便。”
进了屋没看到岳母,不等江安义发问,李来和解释道:“你丈母娘到世成家去了,世成的儿子这几天有些发热,她去帮着照看。冬儿又有了晨智还听话吗,什么时候带他进京让我看看。”李来和夫妇还没见过自己的大外孙。
江安义笑着回应,让老丈人夫妇有空去化州看冬儿和外孙,他会和振威镖局打招呼,到时让镖局的人护送。李来和想了想道:“酒铺的生意太忙,等过两年,我和老婆子带着世成一家人一起去化州看冬儿。”
说话间,屋外喧哗声起,李世成接到信带着妻儿坐着两辆车来了。江安义和李世成是泽昌书院的好友,又是郎舅关系,按说应该亲密无间,可是李世成中举之后不思进取,一心想着钻营,被程希全利用妓 女琼华设套还不自醒,把江安义当成冤大头,所以江安义对他的情义渐淡,反不及田守楼亲密。
李世成查觉出江安义的冷谈,深知自己要在京城立足离不开妹夫的帮忙,去年妻子李胡氏产下一子李英辰,冬儿做了姑姑十分欢喜,以夫妇的名义寄了不少礼物来。李世成在信中讨好妹子,修复了与江安义之间的关系,这半年多来彼此书信不断,恢复了几分往日交情。
与江安义见礼,李世成让妻子抱过儿子塞入江安义手中,李英辰去年二月出生,十二个月大,偶染风寒脸色有点苍白,李世成在旁边道:“辰儿,叫姑夫,姑夫好。”
李英辰有些认生,扭着身子找娘,江安义从怀中掏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块美玉,挂在孩子的脖子上。李世成看那块玉大如婴儿的拳头,用金丝编成络子,越发显得玉块细腻温润,应该是化州出产的最上好羊脂白玉,金银有价玉无价,他估计这么大一块至少要三千两银。
心中暗叹妹夫真有钱,李世成满面笑容道:“安义太客气了,你我自家亲戚何必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岂不见外。”
李世成的妻子胡霏接过孩子,顺手摩挲了一下油亮的玉石,她是识货人,顿时笑簇颜开,道:“妹夫还未到我家,这次来一定到家里坐坐,粗茶淡饭总有的。”
李来和不喜欢这个儿媳,娇生惯养不说,还嫌这嫌那,要不是自己一看能赚点银子,估计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她。老伴李刘氏也一同回来了,李来和道:“老婆子,你去生火做饭,我上街上买点菜,好好招待一下姑爷。”
李世成道:“家中的菜有什么好吃的,我请安义到鹤鸣楼喝酒,顺便请邓侍郎(礼部郎中邓怀肃)、余寺正(大理寺正余景山)、于舍人(起居舍人于明阳),还有泽昌在京的同窗一起吃个饭,凭安义的面子,这些人肯定是要来的。”
李胡氏轻声地嘀咕道:“哪来的银子,你那点俸禄还不够在鹤鸣楼吃顿酒,家中准备喝西北风了。”
李世成尴尬至极,他的妻子骄横,动不动就回娘家哭诉,老丈人胡昆是太常寺丞(从五品上),毫不客气地骂他个狗血淋头,李世成要依仗老丈人,只得忍气吞声,在家中被妻子管束得服服贴贴。
江安义笑道:“一家人何必到外面吃饭,岳父你去买菜,等会我下厨炒两个菜大伙尝尝。”
李来和夫妇早就听冬儿说过江安义炒的菜好吃,他能够主动下厨炒菜那便是真把自己当成自家女婿。心中感动,李来和开心地道:“行,你丈母娘炒的菜我吃了几十年,都吃腻了,正好换换口味。”
李刘氏骂道:“死老头子,嫌我炒的菜不好吃,有本事你以后再也不要吃。”
江安义冲着表情讪讪的李世成笑道:“李兄,改日你约好人,我请大伙吃顿饭,好久不见,正好叙一叙同窗情谊。”
李世成笑着答应,脸色缓和下来。
等李来和买来菜,江安义真的下厨做了三道大菜,红焖羊肉、炒鸡块、葱泼兔。江安义的手艺越来越好,三道菜端上来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李世成吃遍京城大小酒楼,尝了一块羊肉连声赞道:“香,酥烂爽口毫无膻味,比鼎味居做的好吃百倍。”夹起一块兔肉,尝过后又赞道:“香气四溢,色香味浓,好吃。”
李胡氏把儿子交到婆婆手中,筷子连点,一声不吭,吃得满嘴流油。
一家人说说笑笑,边喝边谈。天色不早,李英辰有些闹,李刘氏和李胡氏先带着孩子回去,桌上只剩下李来和、李
第五百七十六章会试风云
变臣正文第五百七十六章会试风云回到住处已近戌正,书房内亮着灯,江安义进门一看,范师本正与田守楼在手谈。
听到声响,范师本抬起头,顺手将棋局搅乱,笑道:“安义怎么现在才回来,田主事已经等了你一天了。”
田守楼站起身,躬身礼道:“守楼见过主公。”
三年不见,田守楼气度大异,原本苍白尖瘦的脸颊变得红润光泽,精心蓄起的三缕墨须看上去儒雅从容,衣着看似朴素却十分贴适,细看之下会发现做工细腻讲究,出自益祥恒布庄的手艺,这套长衫的售价便要十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