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有毒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第十个名字
施铜越是落寞富姬就越高兴,原本还为如何与他们三人张嘴说出境的事儿踌躇,现在好机会来了,趁热打铁。至于那两位蕃将,多等会儿吧,反正他们也不赶时间,更不敢扔下自己不管。
富姬属于是想到了开头没想到过程,当她和施铜三人很婉转的提出继续雇佣并护送自己出境的要求时,三人一点惊慌的样子都没有,甚至还有点迫不及待,连雇佣价格都没打听就答应了。
如果不是施铜比较老练,说明他们已经想到了跳货郎的可能,富姬还真不敢继续聊下去,生怕对方是有备而来。
亏得碰上你三人,否则就要误了大事!一想起施铜所说边关岗哨林立堡寨交错,不熟悉地形的人百分百会被一道道盘查,稍有不符就会被抓捕讯问的情况,富姬后背上就不由得出了一片冷汗。若是自己取道直奔兰州,或者雇佣了三个只想着赶紧拿钱回家的人,那就真麻烦了。
135 蕃兵
确实是蕃兵,而且不止两位,大部队在城外整装待发,他们两人只是进城接人的。蕃兵没有调令不许大规模进入城寨,因为守军也分不清谁是归化了的党项人谁是还没归化的,生怕敌人来个化妆潜入诈开城门。
这一族蕃兵大概30多人,来自50里外的德靖寨,自称卞移部落。领头的真和蒋大郎猜的差不多,是位副指挥使,另一位是副兵马使。
他们是兄弟两人,都有汉名,哥哥叫卞马弟弟叫卞驼,接到安抚使衙门的命令之后连夜带人赶了过来,但对于要去兰州做什么一无所知,只知道要平安把四人和货物送抵,拿了兰州禁军的回执之后才算完成。
富姬还是头一次和如此多蕃人近距离接触,尽管表面上保持着平静,可内心里却不停的打鼓,腿肚子都有点软了。尤其是看到他们把刀斧就明晃晃的挂在马鞍上,很多木柄上还带着暗黑色的痕迹时,胃肠也有点翻腾了。
不过这些蕃兵蕃将倒没什么异动,对四人很是客气,想的也非常周到,特意带来了十多匹战马和驮马,就是专门为富姬一行人准备的。
驴子跟不上马匹的行进速度,只好先寄存在旅店中,人和货物都上了马,由弟弟卡驼带人在前面开路,哥哥卡马在后面压阵,把富姬和施铜他们夹在中间向西呼啸而去。
有了蕃兵带领,再加上安抚使衙门的印信,这一路通畅无比。但越靠近边境关卡就越多,只要是能通行大队人马的地方就会有军堡或者军寨驻守,不管从哪个方向来,连人带货物都得仔细盘查。这要是说不清去做什么,还真是个大麻烦。
施铜会说蕃话!这是富姬的新发现。这个老兵离城没多远就放慢了速度,逐渐落到了后面,和那位卞指挥使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越聊越热乎,到后来干脆汉话蕃话轮流上阵,也不知道聊了些什么,把蕃兵蕃将逗得不住哄笑。
待紧张劲儿一过,富姬慢慢也和这些蕃兵有了话可讲。他们外表看起来挺吓人,还总是直勾勾的盯着你看,像是不怀好意。
其实并没什么特别的意思,无非也是好奇。他们早就看出这位花掌柜是女扮男装,再加上长得白白嫩嫩,明显不是边塞这边的人。于是问题来了,这么一个满嘴官话的年轻女人,大老远跑到边关来做什么呢?
富姬本来是不想和这些蕃兵说实话的,但架不住人家会琢磨,一听说是来边境贩货的,立马就知道具体来历了。
原因和施铜说的一样,这边根本就有没单独的货郎,基本全是熟面孔,大家结伴而行,谁去哪个堡寨都是固定的路线固定的时间。更没有像富姬这样的货郎,来一个就会被绑一个,指不定绑回哪个部落里当媳妇了呢。
去榷场的商贩都是政府指定的,有通关文书。人家一来就是一大队车马,浩浩荡荡和行军似的,富姬也不是。所以就剩下最后一个可能性,你是走私犯!
哦,跳货郎嘛,我们兄弟认识跳货郎,也杀过跳货郎,可单独一个女人来做此勾当,从来没见过。有没有好看的绸缎,我用毛皮和战马与你换。俺家妹子要出嫁,需要置办嫁妆,绝不会亏了你。
不过卞马对走私犯的反应和施铜他们差不多,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也没觉得是啥不好的营生。相对而言他们对走私犯手里的货物更感兴趣,还提出了交换的建议。
富姬越来越觉得自己和驸马打的包票有点幼稚了,让这些蕃兵一说,想当跳货郎还真是个很高难的技术活。
光有保镖护送偷偷出了边境还不成,又不是偷渡,总得回来吧,还得带着货物回来。一般而言,游牧民族能提供的货物无外乎动物毛皮青盐和驼马牛羊,哪一样也不是能揣在怀里随身携带,体积都挺大。
难不成再一路闯关冲进来?如果这样能成的话,西夏兵马早就冲到开封城下去了,等不到自己去尝试。
所以说要当跳货郎,出去不容易,回来就更不容易了。必须做到边境外有客户和货源,边境内还有几条固定的退路。不管是用钱收买还是合伙,反正得保证货物能进入内地,否则有多不怕死也是白搭。
卞头领误会了,我要贩卖的不是普通货物,恐怕令妹用不上。但我可以私下送给卞头领一件礼物,当做给令妹贺礼,不要推辞。
重新审视了目前的状况之后,富姬有了新的打算。她不急着去见阿赫玛德的族兄了,而是打算和卞家兄弟多套套近乎,看看能不能从他们身上找到突破口。
我们从来不白拿别人的东西这些马随便挑,三匹!
卞马对富姬拿出来的金簪子很是喜欢,不光是材质名贵,做工也是他没见过的精美,上面还垂着三条细链,链头嵌着珍珠,稍稍一动就会晃来晃去。
如果卞头领能在兰州城外多停留几日,再一起返回,我还有厚礼相赠。
三匹马换一根金钗,放在边关这里并不太等值,但如果把马匹带回内地就有赚了。但富姬并没在意这些小钱,她要的是另一种可能性。
我的族人们觉得仅凭一根金钗还不够,他们需要更多
卞马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头用他们的语言和同伴商量着什么,显然也得出结论了。谁说蕃人耿直就不会做生意了,他们只是讨价还价的方式更直接更干脆。
金钗是送给令妹的贺礼,与我们的交易无关。卞头领觉得多少报酬合适不妨开出来。
富姬本来以为对方会婉言拒绝,毕竟他们是兵,蕃兵也是兵,见到走私犯不抓已经算犯法,总不能还跟着一起当从犯吧。
她只是在试探对方的底线,摸清这边的情况之后回去也能向驸马汇报。这次来找客户交易还是其次,搞清这边的现状和规则才是重点。可没想到这位蕃将如此豪爽,一点不在意什么法不法的,直接和走私犯谈起了报酬。
通常我们会收一成货物做为报酬,花娘子是安抚使的客人,又是我们见过的头一个跳货娘子,那就半成!我们在兰州城东女遮谷送你出关,五日后还在原地相会,护你回延州。这次卞马没再和所有人商量,只和弟弟小声嘀咕了两句,开出了他们的条件。
价格很公道,可是有个问题,我带的货物恐怕卞头领拿了没用,能不能等我回来时再用橐驼抵偿?
不管是半成还是一成,富姬都觉得合理,就当是交税了。但对方抽头的方式有点简单粗暴,是从出关前的货物里抽,这样自己少了获利的货物,盈利受损更大。他们拿了货物也不一定有用,双方都不太合适。
136 意外收获
花掌柜,这是规矩。跳货郎出关容易回来难这时施铜插了一句话,并微微点头示意赶紧答应。
我明白了好吧,那我们就一言为定。二郎,把包裹打开,让卞头领先看看货。
富姬马上就想明白了为何会如此结算,这些蕃兵是怕自己出去回不来,他们就白忙活了。至于货物合用不合用,他们自己拿回去肯定也能处理。毕竟能贩货到这么远贩卖的,肯定不会带一堆破烂。
包裹刚刚打开卞马就愣了,里面是一堆书,等蒋二郎抽出一本放在眼前时,封面上那尊佛像被阳光一照还闪着金光。
这是大藏经!
卞马几乎是直接从马背跪到了地上,也不知是怎么下来的,他的族人也跟着跪了一大片,念念叨叨了好久才算祈祷完毕。
花娘子要用这些佛经去换何物?不如把经书送到我的部落,北面有的我们也有!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佛祖嘱托,卞马一反常态,抢着要改变身份,从犯不过瘾要当主犯了。
卞头领唐突了,生意人贩卖货物最该讲的就是信用,这批经书已经许了买家,只要我还有一丝气在就得送达。但卞头领不用急,我们以后还会见面的,下次来恐怕就不是我们几个人几头驴子,有更多更好的货物,好到你想都没想过没见过,到时候如果不满意我愿意全部白送。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太放心,假如货物太多会不会无法顺利出入关隘?
富姬也不清楚这些人为何对几本破书如此恭敬,当初拿着佛经去给阿赫玛德看样品的时候,对方也是差不多的反应。
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发挥,已经不是光打听打听消息的活儿了,她打算把以后的落脚点和仓库也一次性搞定,这样回去见到驸马才好证明自己的能力。
这步棋又走对了,卞马都快把胸口拍红了,唾沫星子喷出老远,极力证明着他的部落有多大多厉害能力多强,货物不怕多就怕少。只要有好货就不愁买家,到时候出关入关就是小事儿,就算关隘再多那也是把守大路,不可能在每条小路上都弄个军寨。
不管是兰州还是延州,边境地区无不是沟壑纵横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只要地形熟悉再有里应外合,几十匹驼马的货物分分钟往来。
蕃人为何都喜经书?谈好了意向性合作条件,卞马直接让弟弟带着两名蕃兵骑马护送着五本经书先返回部落,其余人继续向女遮谷进发。
蕃人高兴了富姬却高兴不起来,她肚子里憋了太多疑问,那个无所不知的驸马又不在身边,必须得找人搞清楚。选来选去,还是施铜比较靠谱。
他们不是喜欢,是需要。蕃人信佛,祈祷时必须有祭品,除了牛羊金银之外,焚烧经书最为虔诚。施铜不负所望,果然知道大致的情况。
难道说这些经书最终都是要烧掉的?那岂不是白白装订印制的如此精美,只要是经书就可以吗?这个答案让富姬心疼的嘴都歪了,生意人的本性立刻就展现了出来,分分钟想着如何降低交易成本。
呵呵呵花掌柜不会真以为蕃人是傻子吧,经书和经书肯定不一样,越珍贵越精美的经书才越虔诚,寻常之物他们连一头羊都不会拿来换的。
施铜让富姬说得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位可真是傻大胆,啥都不懂就敢不远千里独自来这里用命换钱,不服真不成啊。
原来如此他们真能带领驮队出关进关找到买家,不是说蕃人终年奔波不停,没有固定住所吗?一个问题解决了还有第二个,不全问清楚富姬就觉得没完成任务。
花掌柜,在这里我们才是客人,他们祖辈生活在此,每条沟每条河都了如指掌。大军如有进退,也得靠蕃人向导才稳妥。这边的蕃人和北面的蕃人同种,只要不打仗就是同族。今天还是内附的蕃人,明天说不定就站在对面的队伍里和我们刀兵相向,过些天说不定又内附了,谁能说得清呢。
蒋大郎可能觉得这些问题太简单,不用施铜这种级别的老兵来讲,他就可以说明白。而且他也愿意说话,每天不和谁聊会儿就难受。
那我们岂不是羊入虎口了?富姬听明白了,也更担忧了。如果自己找的通路如此不保险,那还不如不找,三天两头被人黑吃黑何谈赚钱。
在蕃人部落中有个规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不能抢杀商队的,要是没有商队往来他们的日子会更难过。如果是和部落约定好的商队,那就是部落的客人,即便有仇也不能到这个部落的地盘上动手
。谁坏了这个规矩就会被其它部落围攻,连他们的皇帝也管不了。但也不是说一点危险都没有,他们崇尚强者,太弱的人会被看不起,也就不用遵守规矩了。这个问题好像有点难度,蒋大郎还没想清楚该如何回答,只能接着由施铜说。
那我等四人算不算得强者?富姬心里的疑问差不多都解开了,最后还有个标准问题搞不太清楚。
能与之一换一就不弱!施铜闻言一愣,想了想,伸手把朴刀抽了出来,身体突然就像鼓胀了一圈,冒出阵阵煞气。
就连不远处正在说笑的蕃人也顿时静了下来,纷纷向这边观望,每个人的手都在慢慢向自己的兵器靠近。
我虽是女流之辈,也不见得就换不来一个!富姬被这股气息一激,感觉身上的血液流动速度都快了不少。
玩兵器不是她的长项,但也不是只会玩算盘,后背上那张6石弓摘下来在马上拉满就是一箭,准确的射在了几十步外的树干上。
好箭法!啊哦啊哦装逼这个活动最需要的不是技能,而是肯捧场的观众。
平心而论,富姬这一箭准头不错但力量不足,如果射在人身上只要穿着皮甲就不会丧失战斗力。
但一个女流之辈能有如此箭法和胆识也算不易了,不仅施铜三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那些蕃兵也不住的吆喝着表示祝贺,瞬间就让富姬觉得上前线冲杀好像也不那么可怕了。
这可能是富姬此行最后一次使用弓箭,三日后与卞马在女遮谷分别,沿着一条沟向北又走了半日多,如果不是施铜他们开始往身上套甲胄,她都不知道已经出了大宋朝的边境,此时脚下的土地属于夏国了。
137 浊水寨
接下来的过程更简单,第二天一早她们这一行人就被远处的牧人发现了,又过了两个时辰,四周不停出现骑马的人影,但都不过来,只是远远的伴行。
直到距离浊水寨大概还有20多里路时,才有大批骑兵卷着尘土呼啸而至。这回真是蕃兵了,西夏的正规军!
当施铜把阿克玛的的短刀拿出来说是受人之托来找押队叶戈罗之后,那些西夏兵也没过份为难,只是检查了一下货物,再把各人携带的兵器拿走,就把四人夹在马队中间进了浊水寨。
浊水寨听着挺大,其实就是个插着一圈木栅栏的军营,不过百十号西夏骑兵驻守,和宋朝边境上那些军寨一样,除了当岗哨之外就是巡逻警戒的功能。
我如何确定他就是叶戈罗?自称叫叶戈罗的西夏军官让富姬很难确定,因为他比阿赫玛德大了可不止几岁,族兄?说是阿赫玛德的爹都不为过。
在确认对方身份之前,富姬不想多说什么。但怎么才能确定对方身份呢,这个问题还得咨询施铜。
你这小娘子太过啰嗦,这里难道还有第二个叶戈罗不成!不承想这位西夏军官能听懂汉话,立马就不乐意了,手里转着那把短刀,眼神却瞄着富姬,好像在琢磨该从那个部分下刀子。
他们的军官都有腰牌,拿来看看便知!施铜丝毫没理会对方的威胁,不光告诉了富姬如何分辨对方身份,声音还挺大。
好你个蛮子,莫不是宋军的探子,就不怕绑了拖在马后变成一堆碎肉!施铜话一出口西夏军官就蹦了起来,用汉话和西夏话不停吼叫着。
年轻的时候我在湟州杀过羌兵杀过吐蕃兵,眼珠子掉出来都没怕过。要不咱俩试试,我砍翻了你就是假的,你砍翻了我就是叶戈罗!
施铜的变化让富姬咬着牙根的恨,好不容易到地方了,怎么突然和对方叫起劲儿来了呢。俗话讲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好好说话不成,何必非要喊打喊杀呢。可是又不能出言相劝,只好拼命冲他使眼色。
哈哈哈好好好,就依你言!来人,给他一把刀,让他看看我到底是谁!西夏军官也是个二百五,居然要在自己的军寨里和一个陌生人比武。
比武的场地就在帐篷外,四周围了一圈西夏兵将。当富姬看到两个人手里拿着的武器之后,才算稍稍舒了一口气。不是真刀,而是木刀,想必是这些西夏兵平时训练用的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