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霍强隐隐察觉,北都正在加快月球基地的建设步伐,为抢占更多资源做准备。

    只是这些东西要么是国家机密,要么是霍强的猜测,压根儿不能跟叶涵说,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叶涵等待将来的形势变化,让叶涵对即将面临的形势有足够的了解。

    至于武力冲突大可不必担心,月球在一段时间之内必然是非军事区,无论中方还是美方都不会打破应有的底线,但是必要的武力震慑同样必不可少。

    基地建设初期最需要工程人员,送一个叶涵上去已经是极限,他身上的担子不是一般的重。

    霍强已经开始考虑,怎么才能在有限的名额中挤出位置,给基地送去叶涵需要的人手。




534 不想让你看见
    叶涵!一声轻唤,白晓婷出现在叶涵面前。

    或许是得到的消息太过突然,白晓婷的脸色非常难看,苍白得不见一丝血色,雪白的脸皱得像只包子。

    叶涵回过神来,强迫自己忘却航天工程中的危险,露出一个看似轻松的微笑:你来了!

    白晓婷担忧地一头拱进叶涵怀里,耳朵紧紧贴在叶涵的胸前,努力感受着叶涵的体温倾听叶涵的心跳。

    叶涵反手抱住白晓婷:别担心,没事的。

    少哄我。白晓婷闷声闷气地拆穿谎言,别说没用的,让我抱一会。

    这句话说得叶涵一阵无语,悲伤的气氛一卷而空,连画风都有点不对劲儿。

    可是没办法,白晓婷就是这么个人,叶涵心里再无奈,也只能惯着老婆大人的小缺点。

    一旁的霍强看了看时间,叹了口气提醒道:你们有十分钟。说罢走到一边,给小两口留下一点空间。

    白晓婷虽然把气氛破坏得差不多了,但她一直抱紧叶涵,叶涵又多少找回了一点感觉,他轻声在白晓婷耳边安慰道:放心吧,等我回来。

    谁等你回来?白晓婷放开叶涵,等不到你回来,我就先上去了。

    也行。叶涵笑,那我可得多上点心,抓紧时间把月球基地建好。

    白晓婷白了叶涵一眼:你也不怕让人听见。为这种理由努力建设月球基地,真的很强大。

    怕什么。叶涵呵呵笑,甭管什么理由,能提高效率就是好理由。

    你就胡说吧你。白晓婷狠狠戳了叶涵额头一记,可是马上又露出幽怨的眼神,为即将到来的分离而黯然神伤。

    叶涵很想安慰白晓婷几句,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好,犹豫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白晓婷的内心比普通女人强大得多,应该能自己调整好吧。

    十分钟的时间很短,两个人还没说几句话时间就到了,霍强及时提醒道:叶涵,该准备登机了。

    叶涵再也笑不出来,狠狠地抱住白晓婷,好像要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片刻后叶涵放手,深深看了白晓婷一眼后,依依不舍扭身走开,始终没再回头。

    他怕自己看到白晓婷,就舍不得离开。。

    霍强站在白晓婷身边,和她一起目送叶涵走向准备室,轻声说道:我还以为,你们俩能抱头哭一场。

    白晓婷没说话,涌出的泪水却模糊了她的视线。

    她的眼里饱含泪水,却始终没有一滴落下,直到叶涵的身影消失不见。

    不是我不感伤,只是我不想让你看见。

    进入准备室,叶涵脱掉全身的衣服,先换上一身连体服,然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上一身笨重的宇航服,并对宇航服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确认没有任何问题后,全部十二位航天员乘坐电动车离开建筑。

    电动车一直开到飞机前侧方,可升降的后车厢向上升起,达到舱门高度后停下,十二位宇航员依次爬入飞船,每个人进入之前,都要对着不远处的建筑挥挥手。

    白晓婷和其他几位航天员家属,就趴在那栋建筑的玻璃窗后面目送亲人。

    所有人进入飞船之后,两位飞行员也被电动车送到飞机下方。

    飞行员身上也穿着类似宇航服的专用飞行服,没有这东西,一旦飞机驾驶舱在高空失压,飞行员就会因为缺氧和低温而迅速死亡。

    飞行员进入驾驶舱,霍强已经带着几位送行的家属进入控制室。

    控制室面积不大,但墙面镶满大屏幕,副屏幕上显示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图表,两块主屏幕一边显示即将起飞的飞机,另一边则是飞船内部的影像。

    飞船内,十二位航天员依次就座,座位之间塞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所有的包裹都被紧紧地捆扎在某个位置上。

    对航空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乘坐飞机的时候,乘客的座位一般不允许调换,这是因为每一位乘客的体重都不一样,乘客的所在的位置必须保证飞机的重量平衡,每一位乘客的位置都是平衡配载员在起飞前计算出来的,而不是毫无规律的随机分配。

    飞船也有类似的问题,别看十二个人好像没什么规律,实际上每个人的座位都是早就确定好的,连随船物资的安放位置都有讲究。

    一个声音突然出现在控制室中:指挥中心,飞天一号请求起飞。

    霍强回道:可以起飞,祝你们一切顺利。

    飞天一号收到,启动引擎一号发动机正常二号发动机正常飞行员依次试机,将所有发动机的运行情况检查一遍,没发现任何问题,这才操纵飞机滑上跑道。

    飞天一号并没有开启全部六台喷气式发动机,而是使用四台发动机起飞。

    飞天一号的设计制造始于天文界发现小行星群,那段时间,全球几大国能力合作,都拿出了压箱底的技术。

    虽然只有四台发动机工作,但仍给飞机带来了极高的加速度。可是飞天一号加上背负的火箭,自重实在太高,直到跑完五分之四的跑道,机轮才缓缓离开地面,收好起落架后飞往东南方向。

    升空的飞机并未一飞冲天,而是以相对较慢,但非常稳定的速度渐渐爬升。

    不是飞机的爬升性能差,而是这种飞机刚刚下线不久,只进行过几次发射实验,真正的载人发射还是头一回,军方宁可速度慢一点,也不希望发射过程中出现不该有的意外。

    对国人而言,浪费一点点时间没什么大不了,开门红却很重要。

    霍强适时问道:空天一号,感觉如何?

    空天一号指飞机,空天一号指的是飞船。

    动幺报告,一切正常,这点加速度,小意思。

    动幺是段志阳的代号,代号顺序不代表任何东西,只是点名时的顺序罢了。

    霍强提醒道:这才刚开始!



535 高度
    段志阳说:没问题,开战斗机比这个刺激多了。

    他是飞行员出身,而且是歼击机飞行员,这群人的身体素质超人等,最低也能承受8g过载,即8倍标准重力加速度,而且过载方向往往是向上或者向下,没有超强的身体素质,绝对承受不了这样高的过载。

    但是火箭不同于战机,加速度只产生向后的过载,而飞船里的座椅都是特制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过载带来的负面作用。

    这样的过载确实比飞战斗机舒服得多。

    霍强不希望航天员们过于紧张,一直找话题和大家聊天。

    主屏幕一角始终显示飞机的实时高度,大约十分钟后,飞天一号升至二十公里高空,爬升的速度明显下降,有后续乏力的迹象。

    最后两台发动机及时启动,继续推动飞机爬升。

    又过了一会儿,飞天一号跃升至三十二公里高空。

    在这一高度看地球,和在宇宙中观察地球十分相似,头顶也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好像进入了外空轨道一样漆黑一片。

    飞天一号以五马赫的高速向正东方向飞行,这已经是飞天一号载重状态下的最高速度。剧烈的摩擦令飞机呈现淡淡的红色,由于热胀冷缩,飞机的长度增加了许多,蒙皮上一些不起眼的褶皱被增加的长度拉平,原本不怎么平滑的表面变得异常光滑。

    这些技术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技术基本来自于美国佬——若是由国内研究,耗费一段时间也能搞定,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能出成果就不好说了。

    飞行员及时报告:指挥中心,飞天一号抵达预定高度!

    点火!

    一声令下,飞机背负的火箭尾部火光四溅,同道焰流疾喷而出,赋予飞机新的动力,飞机的速度再次攀升。

    飞行员大吼一声:解锁!

    飞机与火箭之间的锁定机构立刻解开,箭机分离,火箭抛开了飞机这个沉重的负担,速度再次飙升,像一把刺破苍穹的利剑般冲向天空。

    指挥中心的屏幕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航天员们都被突如其来的加速度压在椅子上,虽然面罩挡住了他们的表情,可是指挥中心的气氛仍然立刻紧张许多。

    飞天一号为了背负火箭,本身的形状并不是特别流畅,虽然高空中空气稀薄,

    与火箭分离后飞机本体在下降一段距离后稳住姿态,由于飞天一号的外形只在背负火箭时适合超高音速飞行,因而分离后的速度已经降到亚音速。

    但超强的动力令飞天一号拥有极强的机动能力,飞机的飞行姿态极其轻盈。

    可是这个时候,压根儿没人关心飞天一号的情况,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飞船上。

    火箭以极高的速度升空,没多一会儿,第二级火箭燃料耗尽,箭体分离后,第一级火箭点火,第二级箭体坠落片刻之后,圆柱形的箭体一端突然拉开一朵降落伞。

    由于物资紧缺,哪怕是一向大手大脚的航天部门,也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用飞机将火箭送上高空发射,就是节约航天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

    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箭体回收利用,这在虫灾之前简直不可想象,可如今却是再平常不过。

    旧火箭的回收利用不是刚刚开始,而是早在发现小行星群后不久就开始实施,如果当时的各国政府没有这样做,根本不可能在那段时间维持那样高的发射频率。

    火箭一直都是一次性消耗品,当时的各国政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没少出事故和意外。如今的火箭都是重新设计过的,使用的材料也是各国的最尖端成果,使得火箭的质量大幅度提升,令多次回收利用成为可能。

    多次回收肯定会出现质量问题,最终不可避免的酿成事故,不过还是那句话,对国家而言,个人的生死安危根本不值得关注。

    机箭分离一分多钟之后,第一级火箭成功将飞船送入外空轨道,与飞船分离后,火箭借助分离离生的力量缓缓坠入大气层,并将在不久之后坠入太平洋。

    飞船本身则在电磁引擎的驱动下向更高轨道变轨,飞船中的航天员不需要继续留在椅子上,他们纷纷离开座位,在狭窄的飞船里拥抱欢呼甚至到处乱飞,用各种方式发泄着心中的喜悦。

    至此,空天一号的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指挥中心一片掌声,所有人悬在半空的心一齐落下。

    霍强激动地大喊:祝贺你们!

    为人民服务!不知道谁特别大声地回了一句。

    指挥中心一角,白晓婷泪流满面,心中默默祝福远在太空的丈夫。

    大气层与低空轨道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分界线,而是大气层随着海拔的提升而更加稀薄,通常而言,海拔一百公里是航天与航空的分界线,这个高度上的空气密度是海平面的百万分之一。

    但空气稀薄不代表可以忽略,如果将卫星或者飞船放在这一高度,用不了多久,微弱的空气阻力就会把飞行器的速度降下来,接下来高高在上的航天器就会坠入大气层。

    因而航天器的最低轨道都在海拔一百二十公里以上,这一高度的空气密度只有海平百的千万分之一。

    当然更高的高度同样不能避免微弱的大气阻力,例如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每个月大约降低四公里,所以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变轨提升高度。

    天宫的运行轨道接近海拔四百公里,那里目前有两位航天员常驻。几小时后,空天一号轨道高度与空间站平齐,飞船稳定轨道后,慢慢向天宫靠拢。

    飞行员出身的段志阳负责操纵飞船与空间站对接。

    虽然在地面上进行过无数次模拟训练,可是真正操纵飞船对接还是头一次,好在段志阳的心理素质不错,始终令屏幕上的两个十字保持重合。

    飞船越靠越近,屏幕突然一颤,气闸包层重合在一起,锁止装置立刻锁死,将飞船和空间站紧紧连接在一起。



536 登陆
    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成功,气闸打开,所有人迫不及待地飘过气闸进入空间站,与驻站航天员见面。

    两位航天员热情欢迎来自地面的同胞,双方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将空间站的情况通报地面,地面指挥中心一片欢腾。

    时间紧迫,双方进行了短暂友好的交流之后,立即开始搬运物资。

    宇宙中没有重力,无论多么重的物资,运送起来都非常容易,十几个人能力协作,效率高得惊人,不过半个小时,空天一号携带的包裹很快就送进了空间站。

    接下来,大家开始在驻站航天员的指挥下武装空天一号。

    空天一号载人舱只是飞船的核心部分,其他舱室早就用火箭送上太空,所有功能部件全部固定在空间站外。

    众人连续进行了十几个小时的太空行走,将反冲发动机维生功能舱生活舱生物实验舱等诸多功能舱室固定在空天一号之外,六个功能舱外加核心舱呈梅花状排列,空天一号从短粗圆柱变成了数个短粗圆柱的集合体,要不是船尾的减速发动机,只怕连头尾都分不清楚。

    飞船组装完毕并通过测试之后,叶涵等人第一时间与驻站航天员告别,返回空天一号之后,驾驶飞船脱离空间站。

    运送空天二号功能舱的火箭已经做好发射准备,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从装配库房运向发射架,地面指挥中心催得厉害,空天一号必须尽快赶往月球。

    脱离空间站的空天一号启动电磁引擎,提升轨道高度的同时不断绕地球飞行,最终加速飞向遥远的月球。

    地面接到消息,早已做好准备的火箭马上运往发射架,空间站将在不久之后接到空天二号的配件,用不了多久,空天二号就会造访空间站。

    在月球基地建成之前,类似的发射行动还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月球有能力自给自足。
1...224225226227228...8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