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狂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金属裂纹
很简单,直接像挖防空洞那样,找个合适的山横着挖进去,等把山掏空了,再往下挖或者横向扩散都是小意思。
众人恍然大悟。
某个特殊时期,全国各地拼命挖防空洞,各地都能找到当年遗留的人防工程,人防工程的进出口绝对不是什么竖井,而是开在山壁上的大门。
咱们用什么设备挖山?
激光凿岩机。高凯道,这东西没钻头,用激光切割岩石,效率非常高,就是耗电太差大,没有核反应堆根本就用不起这玩意。
挖出来的石头呢?怎么往外运?
有一套传送带,煤炭设备改装的,肯定好用,要是不行就让地面想办法再送一套新设备上来。高凯说,挖出来的碎石头也不用运走,堆在外面就行。这个环形山的主要成分是月海玄武岩,这种岩石富含铁和钛,将来有大用。
听说过。叶涵点头,我们对月球的情况有一定了解,但是不清楚施工方面的计划。
大概就是这么多了。高凯说。
实际情况自然不像高凯说的那么简单,例如地下基地不是挖开就万事大吉,就算是整块的岩石,也有可能存在缝隙,无论多么微小多么不起眼的缝隙,都会造成基地内的空气流失,甚至导致气压降低,进而出现危险。
所以基地必须考虑气密问题,在挖好的墙壁上做气密处理,刷一层起密封作用的胶漆之类的涂料等等。
总之,任重而道远。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539 月球一日
悦耳的音乐声响起,叶涵揉揉半梦半醒的眼睛,撑着胳膊爬起来,搓搓脸清醒清醒,以慢动作下床,展开胳膊抻了个懒腰。
感应到叶涵的动作,舱顶的照明灯自动点亮,洒下柔和的光芒。叶涵第一时间看向舱壁,镶嵌在舱壁上的多功能探测器显示着居住舱里的实时温度湿度压力和空气成分,确定所有数值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不禁暗暗松了口气。
功能舱里到处都能看到这种多功能探测器,一旦舱内环境出现异常,环境维护系统就会立刻发出特殊的警报声,提醒舱内的人员加以注意。
这里是远离地球的月面,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造成舱毁人亡的后果,不说旁的,光是把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花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损失任何一个人,都意味着数十亿元打了水漂,必要的安全措施绝对不能少。
叶涵的卧室很小,展开单人床之后,就只有半个平方的空间可以落脚。
随手在舱壁上按一下,抽气系统抽出单人床里的空气,让出更多空间。
坐在缩小一半儿的床上,探手将舱壁上的储藏柜子打开,向下开的柜门变成一张小小的书桌。
叶涵从柜子里拿出小巧的手机,开机一看立马笑了,信号满格!
手机是上面为航天员配发通讯工具,可以利用月球临时基地的通讯设备充当中转站,与地面通讯系统接驳信号,将所有航天员的手机变成地球通讯网络的一部分。
说得直白点,用这种特殊的手机,可以直接拨号打电话。
因为距离太远,信号损失和信号干扰等诸多原因,这东西的音质始终不尽人意,再就是说话有一秒多的延迟。
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身在月球,能直接与亲友通话已经非常难得,但是令所有航天员无法忍受的是,这东西特么的必须限时使用!
不是地面指挥中心或者其他什么部门限制航天员使用手机,而是月球临时基地不仅位于月球极在,还在坑爹的环形山里面,四面都被高达几公里的山峰包围,临时基地与地球的通讯信号被环形山阻碍,根本没办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空天一号抵达月球时释放的一颗绕月卫星,这颗卫星的绕月周期为十六小时,只有卫星飞跃出环形山充当中转站,月面临时基地才能和地面建立直接联系。
每一次卫星出现的时限大约三小时,错开这段时间就要再等上十几个小时才能重新与地面建立联系。
限于目前的条件,地月之间只能忍受断断续续的通讯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空天二号将携带数枚卫星,将所有卫星依次释放,在月球上空形成通讯网络,届时就可以和地面建立全天候不间断的通讯联系,彻底解决通讯难的问题。
不过眼下叶涵还要继续忍受时断时续的通讯,他不敢怠慢,赶紧点开手机,白晓婷出现在屏幕上,露出一个微笑说:叶涵,你还好吗?才几天我就想你想得受不了了,等将来基地建成,我肯定第一个提申请
白晓婷杂七杂八地说了一通没营养的废话,叶涵却听得津津有味,直到视频结束,才想起来看一眼时间。
视频发出来的时间是九个小时之前,地面时间晚九时许。
趁着信号还没断,叶涵赶紧录了一段视频发回去,困难一句也没提,说的全是好话。
虽然叶涵很清楚白晓婷了解月球的情况,可他硬是编了这么一段自欺欺人的话发回去,至于白晓婷信不信压根儿不在叶涵的考虑之内。没别的,报喜不报忧而已,就算白晓婷不信,她还能跑到月亮上来怎么着?
放下电话,叶涵打开单层气密门,离开自己的小卧室,正好遇到住隔壁的段志阳。
月球表面环境恶劣,在这里建一座临时基地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把各种物资送上月球的花费是一笔普通人想也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临时基地内的生活空间已经不能用寸土寸金形容,压根儿就是寸土尺金甚至寸土丈金。
在这样的地方,所有人睡集体宿舍才是最节约,最经济的安排。
不过同样是因为月球表面的恶劣环境,生活舱一旦出现故障,很可能造成舱内人员的伤亡,如果大家都挤在一起住,那就是一网打尽全军覆没,对月宫计划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反之将所有人分开,就算生活舱出现故障,也能将伤亡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还是那句话,将一个航天员送到月球上的成本太高了,就算是以国家的实力,也承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两个人一见面,不约而同地抢步冲向卫生间,叶涵近水楼台,抢先一步冲了进去,得意地哈哈大笑。
段志阳无奈地呲牙:快一点!
知道了!叶涵迅速脱掉重力睡衣,整个人立刻轻松了一大截,
月球上重力太低,初来乍到的航天员稍不注意就会用力过猛,即使普普通通的一个动作,一不小心就会因为用力过猛摔出去。
而且微重力环境带来的不仅仅是适应与否的问题,航天员还会因为重力过低患上太空病!
人类的骨骼和肌肉都是为了对抗地球引力进化出来的,而失重状态会导致骨骼和肌肉退化,宇航员在太空逗留一个月,骨质流失量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间,肌肉的损失更加严重,平均每周损失百分之五。
月球的微重力环境也会造成同样的情况,只是流失速度稍稍慢上一些。
长此以往,所有航天员将来都别回地球了,就算勉强回去,也是二等残废的命。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空间站里的航天员使用运动法降低骨骼和肌肉的流失,月球基地用的办法是穿重力服!
这东西是地面为月球航天员设计的,作用是增加航天员的负重,令月球航天员的身体负重与在地球时持体重持平,达到避免骨骼和肌肉流失的目的。
540 月球一日(二)
重力服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在衣服的夹层里装上密度较高的物质,为航天员增加负重,本质上和背铅袋沙袋没什么区别。
土鳖不土,战斗力五,办法虽土,但是效果一流。
叶涵用特制的毛巾沾水和沐浴露,将全身上下擦拭一遍,每一个位置都仔细擦到,最后用少量水将全身冲一遍,完成了整个沐浴过程。
临时基地和空间站一样空间狭小,如果不注意清洁卫星,航天员身上产生的异味很快就会波及整个生活舱,因此平时必须打理好个人卫生。
月球的重力虽低,至少还有些重力,可以使用与地面上类似的沐浴设备,只不过沐浴露什么的都是特制产品,可以最大限度节约用水。
如果在毫无重力的空间站里生活,沐浴则要麻烦得多,必须使用专门的设备才能洗澡,而且洗澡水还要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连尿都要过滤利用,何况是洗澡水?
将全身打理一遍之后,叶涵剥离睡衣外层扔进洗衣机,将负重塞进另一件干净衣服的夹层穿好之后,才不紧不慢地离开卫生间。
除了洗澡时间,这一身负重无论什么时候都必须穿在身上,哪怕睡觉也不能脱掉,必须最大限度模拟地面上的身体负担。
段志阳早就等得不耐烦了,见叶涵出来,赶紧闪身钻进去。
现在是起床时间,要是不抓点紧,一会儿说不定又要被其他人抢先。
叶涵离开二楼休息区,下到一楼生活区,厨房里传来机械转动的声音,叶涵好奇地探头,袁羽友好地打了声招呼:起来了?马上就好!
厨房也是月球基地不同于太空站的地方,这里有重力,地面不仅送来了大批太空食品,还送来了一些原材料。
太空食品再好吃,也吃不出包子馒头那种刚出锅的味道。
用不用帮忙?叶涵问
不用。袁羽憨厚地笑了,这点小活,我一个人就行。
话是这么说,叶涵还是挤进了狭窄的厨房,抽了抽鼻子问道,今早吃什么?
馒头小米粥,肉丝榨菜和炝拌土豆丝。袁羽说。
只有馒头是现做的,小米粥和两样副食都是在地面就做好的脱水食品,叶涵很自觉地拿起袁羽准备好的食品包装袋,向袋子里注入适量的清水之后,将袋子扔进微波炉里加热。
几分钟后,热腾腾的饭菜出锅,叶涵离开厨房找到舱内通讯装置,按下通讯按键大声喊道:开饭了!
声音传遍整个生活舱,二楼的同伴立刻下楼,很快住一号舱的几个人也赶了过来。
生活舱中段是圆柱形的运载舱,两个生活舱分别位于运载舱两侧。生活舱展开之后,运载舱摇身一变,变成了航天员们的更衣室,必须穿过更衣室,才能来往于两个生活舱。
高凯看到餐桌,眼中登时一亮:哟,馒头!
胡良也高兴地乐开了花:太好咧!这位一不留神,家乡话都冒出来了。
也不怪他们俩兴奋,他们来月球的时间比叶涵等人早多了,一直住船舱吃太空食品,虽然太空食品的种类不少,选择也有许多,可是吃的时间长了,不腻歪才怪。
两个人迫不及待地抢上餐桌,抓起馒头就咬上一大口,痛快得不得了。
大家笑呵呵地围桌而坐,开始享用今天的早餐。
临时基地的给养都是有数的,必须定人定量,所有人都是一碗小米粥两个馒头,再加若干配菜,多一口都没有。
今天多吃一口,明天再多吃一口,积少成多超额消耗给养,指不定哪一天就要饿肚子。
都是当兵的,哪个吃东西的速度都不慢,五分钟后早餐结束。
餐厅也是会议室娱乐室和通讯室,趁袁羽收拾残局的工夫,高凯又开始安排工作:胡良,一会我带一组熟悉设备地形,差不多就正式开工,你把你们组的人安排好之后,再带着三组熟悉熟悉基地,把三组送到冰湖。
好。胡良言简意赅。
大家有没有没有问题?
没有。
好,开始准备。高凯说。
这里是月球,不管什么工作,都不是说开始就能开始。
大家依次进入更衣室,换上沉重的宇航服。
宇航服也不是那么好换的,必须先穿上贴身内衣,再穿一件能测量生理特征的背心,然后是防静电连体内衣,再然后是散热用的液冷服,再再然后才是最外层的舱外服。
而且这只是穿甲的过程,穿之前还要检查宇航服的情况,净化器,氧气瓶,电池,无线电,气密性检查,全性能测试,一切正常才能往身上穿,忽略任何一点小细节,都可能造成最恶劣的后果。
航天这东西,绝对容不得半点马虎。
此时的叶涵,无比想念自己那套动力装甲,如果动力装甲能做到全密闭加压,用在月球上岂不是比航天服容易得多?最起码穿起来容易啊。
可他现在也就是想想而已,说实话,不了解情况之前,叶涵一直以为动力装甲比宇航服更加复杂,可是接触之后才发现,动力装甲其实没他想的那么复杂,至少比不上宇航服。
不过硬式动力装甲若是真改成宇航装备,会不会比宇航服更加复杂?
卞歌的话犹在耳边,叶涵突然期待起来,期待着早日拿到动力装甲20版的图纸。
想到这里叶涵忍不住问道:高队,听说咱们有两台3d打印机。
有啊,问这个干什么?高凯问。
没什么。叶涵说,来之前上面跟我说,美国人也开始动手建基地,让我搞好防御,说将来可以用3d打印机打印一部分装备,所以我想先了解了解情况。
打印装备?等着。高凯摇了摇头。
怎么?叶涵诧异不已,心说难道打印机坏了?可是也不该巧合到一起坏掉
高凯道:咱们手里那点原料,是地面送上来造设备零件的,要是给你造装备,万一哪台机器坏了,可就造不出零件来了,什么时候原料充足了,你再想装备的事。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541 月球一日(三)
叶涵马上问道:地球什么时候送原料?
已经穿好宇航服的高凯摘下头盔抱在手里:该送的设备都到位了,以后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往月球送原料设备,必须靠我们自己解决,所以,没有绝对的必要,最好别动打印机。
叶涵无奈地叹了口气:懂了。
他不清楚月球上究竟有多少设备,也不知道究竟有什么设备,可是临时基地里至少有上百仍未启封的飞船,想必该有的设备一样都不少,甚至还有必要的备份。
高凯扣紧头盔走向气闸:都抓紧时间!说完钻进气闸,闸门在他身后关紧,一阵咝咝的抽气声响,抽气设备迅速抽空了气闸中的空气,直到代表通行的绿色指示灯点亮,高凯才打开外闸门踏上月面。
生活舱通向外界的气闸,每次只允许通过一个人,全组人必须分成十几次,才能全部离开生活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