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朱由检顿时皱起了眉头询问道:“官冶铁场提供的生铁有什么问题吗”

    “官冶铁场为了降低成本,在木炭里加入了煤块,因此炼出的生铁发脆,难以锤炼,就算制作成了刀具也容易断裂。”蔡成立刻向皇帝告状道。

    “这是含硫量过高了。”朱由检不由脱口而出。

    “陛下说的可是硫磺吗”孙元化迟疑了下,便向皇帝请教道。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身边官员们一头雾水的模样,自然知道他们对于这个问题一无所知。

    虽然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发现了许多矿物和植物的特性,但是对于单质元素的认识,还是处于一个混沌的状态。

    比如说人们知道生铁、熟铁、钢的物理性能,但是却没有从化学成分上去分析,究竟是什么样的化学成分,才导致了这些物理性能方面的差异。

    因此对于铁中含有的磷、硫、硅等少量元素的作用,就更是一




第33章 火铳的试射
    在朱由检面前的长桌上,依次放着一排火器,这些都是孙元化整顿了火器制作工坊后,挑选技艺最为精良的工匠,制作出来的火器。

    火器从左到右排列,首先是辽东骑兵或是北方边军最爱使用的三眼铳。这个三眼铳的样式,看起来很让朱由检眼熟。他很快便记起来,这东西不就是南方乡下敬神或是送葬时,乡民拿来作为驱邪用的么,只不过后世只装火药不装子弹而已。

    孙元化为崇祯介绍着三眼铳这种火器,“…铳管约长一尺,铳口如鸟铳大,可容铅弹三钱…三十步内可破重铠,五十步左右能重创不披甲的目标,百步之外就没有什么杀伤力了…”

    朱由检暗自估算了下,三十步,也就是49米上下,五十步,接近80米的距离了。考虑到骑兵的速度,这个攻击距离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要在颠簸的马匹上点火,这就是一个技术活了,还要在情况复杂的战场上进行这种技术活,这无疑增加了数倍的难度。

    以朱由检的看法,三眼铳最适合于骑兵对于步兵阵地的突袭,通过扰乱步兵的阵列,从而制造出冲散步兵阵列的机会。

    但是在骑兵和骑兵的对决中,只要对方的骑兵能够忍受一波攻击,拿着三眼铳的明军骑兵们就会手忙脚乱。

    蒙古马驮着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兵进行冲锋时,速度大约是12米每秒,冲击80米的距离用不了8秒,这还不算明军骑兵自己前进的速度。

    在8秒之内点燃三眼铳攻击敌方的骑兵,除了降低自己的速度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式。而一个骑兵失去了自己的速度,无疑是失去了自己最大的武器。

    朱由检考虑了许久之后,便对着孙元化说道:“骑兵营装备的三眼铳不得超过三分之一,除了对步兵的攻击之外,禁止骑兵在任何战斗中使用三眼铳,把这条加入到骑兵作战条例中去。”

    本来还在为这次制作出来的三眼铳品质优良,超过了以往工部的一般标准而有些得意的孙元化,顿时楞了片刻,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看来,皇帝陛下对于火器并不怎么看重啊。可是陛下要求制作出这么多精良的火药,离开了这些火器又能用到哪里去呢”孙元化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他放下了手中的三眼铳,开始为皇帝解说后面三种火器,即鸟嘴铳、鲁密铳、西洋铳。

    鸟嘴铳重五六斤,弯把(非抵肩),铳筒长三尺,铅弹三钱,颗粒火药三钱,药弹等重,铅弹与铳口直径基本相同。无游隙,准星、照门齐全,可以瞄准射击。

    鲁密铳其实是更长更大的鸟铳,长五、六尺,重八斤,铅弹三钱,装药四钱,可破明光重铠。

    西洋铳,药一钱,弹八分,重五斤,其管长五、六尺,射程较远。

    孙元化讲述了一遍这些火器的规格和威力后,朱由检便随口问道:“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孙总监说的再多,也不如实际打上几枪,更说明问题。让人拿几副旧甲来,朕要试验下。”

    管理火器制作所的官员,赶紧吩咐了身边的小吏去拿甲和火药、铁弹来。

    在等待的期间,朱由检拿起了鸟嘴铳观看了起来。仔细观看了一番,他有些迟疑的对着孙元化问道:“这个铳管之上有两道接缝,难道这个铳管是一段段接起来的”

    孙元化不以为意的说道:“陛下法眼无缺,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枪管的确是先分成三段打造,然后在锻接在一起的。”

    朱由检顿时有些茫然的问道:“为什么”

    孙元化眨了眨眼睛,他还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一直以来工匠们都是这么制作的,让他以为枪管就是要这么制作的。

    边上的工坊主管也答不出皇帝的疑问,倒是一个小吏替崇祯解答了这个问题。

    因为工匠锻炼熟铁时,铁块不能太长太大,否则铁质就锻炼不均匀,因此只能分开锻打。

    朱由检心里顿时叹气了,看来在没有水力锻锤之前,大明的士兵就只能接受这种三截锻造的铳管了。

    难怪北方的边军们不爱用鸟铳,相比起安稳的南方,经常要上战场的边军们,遇到炸膛的几率肯定要比南方更高。因此边军们宁可用威力很小的三眼快枪,也不乐意用较大一些的鸟铳。

    当火器制作所的仆役们把甲穿在木桩上,竖立在了100米的距离上之后。火器工坊主管殷勤的递上了子药,请皇帝试铳。

    朱由检看了看手中的鸟嘴铳,虽然这些火铳的枪管都被钻过,内膛看起来也比较光洁,不过他还是下不了决心亲自试铳。

    “朕对这个不怎么熟悉,你是火器工坊的主管,就由你来给朕演示吧。再找两个人,把其他两只火铳也试验下。”朱由检理直气壮的把手上的火铳递了出去,并对着这位有些没反应过来的主管吩咐道。

    在安排了人试验三只火铳的性能之后,朱由检便对着孙元化询问道:“这三只火铳的造价,分别需要多少”

    孙元化回想了下,便说道:“制造火铳的精铁,必须使用福建产的生铁进行精炼,每40斤得8、9斤。

    &



第34章 理论和实践
    “诸位可以看见,同样数量的火药,如果放在空旷的地方,它能够很快的燃烧,但是却不能推动铅弹前进哪怕一个毫米,这是为什么”朱由检并没有让身边的人猜测,而是开诚布公的说出了自己的用意。

    “可是陛下,那是因为火药没有放在密闭的铁管之内啊。”一名官员忍不住说道。

    “同样数量的火药和铅弹,为什么放在铁管内就能推动铅弹击破甲胄,放置在外面就成了烟火了”朱由检反问道。

    “推动铅弹的不是火药本身,而应该是火药燃烧之后的气体。在铁管内这些气体无处可逃,所以只能推动铅弹前进。而在火药在空旷场所燃烧,气体可以向四面逃逸出去,所以不会推动铅弹前进。”孙元化思考了一会,立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由检有些惊奇的看了他一眼,才继续说道:“朕的想法同孙总监的一样,朕以为在空旷的场所点燃火药叫做燃烧,但是在密闭空间内点燃火药,应该称之为爆炸。

    各位制作火铳时都会用一个闭气螺栓封闭铳管的后部,不就是防止火药爆炸后的气体泄漏吗既然我们知道了火铳射击的原理,那么就很清楚的可以明白两件事。

    首先火药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当铅弹离开枪口的那一刻,火药刚好燃烧完毕为最好。因为当铅弹离开枪口之后,哪怕火药还有剩余,这时候也不能再对铅弹增加推力了。

    其次,铳管的作用就是抵御火药爆炸后的威力,把爆炸后产生的气体约束住,往一个方向进行推动。

    那么我们就很清楚的知道,制作铳管内膛一定要光滑,子弹和内膛之间最好没有缝隙,铳管的材质一定要均匀且足够坚固。”

    孙元化顿时楞在了那里,他感觉自己脑子里有些东西正呼之欲出,似乎只要想通了这点,他就能突破自己现在的认知一般。

    一名制作火铳的大匠,不由有些迷糊的说道:“既然是气体推动了铅弹前进,我们加长枪管不就能多装火药了吗”

    “但是那样不是容易引起炸膛吗你想用多粗的铁管作为铳管呢”另一名官员很快就否决了他的想法。

    顿时这些火器制作所的技术官员们,同身边的大匠吵成了一团,直到孙元化醒悟过来后,训斥了他们几句,才重新安静了下来。

    看到这些工匠和官员们安静下来之后,朱由检这才说道:“接下来各位就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了,一个是如何提高制作铳管的材质,另一个是计算出在30米之内击穿三重甲需要多少火药及多重的铅弹…”

    走出火器制作所之后,朱由检才想起什么似的,对着身边的孙元化继续问道:“军械工厂内的扫盲班和小学班建立起来吗”

    孙元化楞了楞,立刻说道:“扫盲班和小学班倒是建立起来了,不过很多工匠对于花费时间去上扫盲课并不感兴趣。兵工厂成立之后,改成按照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计算工资。

    他们更乐意多上二个小时的班,多赚点钱。也不愿意抽出二个小时去上扫盲班。他们认为自己是靠手艺吃饭的手艺人,用不着认识字。

    还有,扫盲班同小学班放在一起,和自己的子侄辈一起上课,他们也觉得不好意思。”

    朱由检对此有些无语,他想了想说道:“那就这样,愿意去上扫盲班的,只要能通过毕业考试,那么就给予一部分补贴。在技工等级考试时,增加文字考试的内容,可以作为加分项。”

    孙元化踌躇了下,才回答道:“陛下,这些工匠年纪都已经超过了开蒙最好的时间,哪怕他们现在开始学习,也未必会有所成就。

    陛下为何要在他们身上花费这么多精力,以臣看来,不如把资源多放到小学校中去,这些工匠的子弟中,倒是有一些天资不错的人才。”

    朱由检停了下来,他转身看着孙元化认真的说道:“孙总监认为我们在书本上学习的知识,是从何而来的”

    孙元化反应敏捷的说道:“圣人出自天授,而常人则于思虑中有所得。”

    朱由检摇了摇头说道:“朕不认为如此,当年王阳明格竹三日,不仅没有悟出道理,反而大病一场。而其被贬龙场驿之后,方才有所成就。

    因此朕以为,知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圣人见微而知著,就是指圣人从实践生活中认识到了真理,并把这个真理形成了理论,这就是知识。

    而我们学习了知识之后,利用学到的真理去指导我们的行动,能够切实的改变这个世界,从而验证了圣人的理论是正确的。在这一反一复之间,我们才能接近圣人所说的大道。

    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在这不断的重复之中,我们才能真正的认识这个世界。

    这些工匠们有着足够的实践活动,但是却无法提炼出一个高于实践的理论出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文化知识。

    朕要做的,不过是让这些工匠们少走些,前人已经证明错误的道路,从而提高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能力。他们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到最后都会成为大明可贵的知识…”

    一群士子游览京城风物,经过鼓楼外的大街时



第35章 潜移
    这个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对于欧阳斌元和少年来说却犹如洪钟大吕,这两人都是才智过人之辈,顿时就想明白了地球自转的意义。

    欧阳斌元顺着声音看去,才发觉声音的主人,是一位相貌堂堂的中年儒者。他顿时不敢怠慢,恭敬的对着中年儒者施礼问候道:“不才洪州新建欧阳宪万,拜见老前辈。”

    那位少年也整理了衣冠之后,对着中年人施礼请教到:“山东益都薛仪甫,参见老先生。”

    中年儒者赶紧避让后,对着两人回礼说道:“某不过是一名屡试不第的举子,不敢居两位之长。”

    欧阳斌元和少年对望了一眼,才问道:“不知老前辈台甫”

    中年儒者有些无奈的说道:“某姓宋,草字长庚,江西奉新人…”

    京师东城因为会试考场在此,一到了考试季节,便成了各地读书人汇聚居住的地方。

    在东城花市场东面的一条胡同内,有一所江西会馆,这是在京的江西官员、商绅筹资构建,专门提供给江西籍贯官员入京时暂住,或是江西举子上京考试时居住的地方。

    徐世溥听闻同乡友人欧阳斌元已经抵达京城之后,顿时兴冲冲的跑来会馆进行拜访。

    不料同欧阳斌元同住一院的几名江西士子却告诉他,下午他们一起出去游览京师风物时,欧阳斌元在鼓楼结识了两名友人,就同他们告别了,他们也不知欧阳斌元何时能够回来。

    兴冲冲赶来见友人的徐世溥顿时有些失望,原本他还想在会馆内等待一会,看看欧阳斌元会不会很快回来。

    但是听闻是虞衡清吏司郎中徐良彦之子来会馆拜访友人后,会馆的主持人顿时赶来拜会徐世溥了。

    自刘一燝、陈道亨离开朝堂之后,徐良彦就成了江西籍官员中,最有可能入主中枢的人物了,且江西会馆的维持,也得到了徐良彦的大力支持。

    因此这位主持会馆的管事,直把徐世溥当成了自家主人一般看待,这过于热情的举动,让徐世溥无法在待下去,他不得不匆匆告辞离去。

    徐世溥带着一名贴身亲随正走出胡同时,却正好看见欧阳斌元意气风发的从远处走来,他顿时停下对着欧阳斌元招呼了起来。

    “原来是巨源啊,我还一时没认出你呢。赶紧回头,我们回会馆内好生叙话,算起来这都一年没见面了。”欧阳斌元仔细的辨认了下徐世溥的容貌后,顿时开心的叫了起来。

    徐世溥犹豫了下,便微笑着说道:“会馆内人多声杂,我们不如找个安静的地方相谈,也让小弟为大兄接风洗尘。”

    欧阳斌元豪爽的一口答应了下来,随即两人便在附近找了一家较为洁净的酒楼,要了一间雅座坐了下来。

    徐世溥点了一桌2两银子的席面,然后吩咐亲随在大堂等候后,就同欧阳斌元热切的叙话了起来。

    两人除了叙述了上次分别后各自的生活之外,就开始漫无边际的闲聊了起来,从天文地理到文学词赋无所不谈。

    酒过三巡,有些面红耳赤的徐世溥,就对着欧阳斌元拱手说道:“大兄学问精深,小弟正想时时请教,不如退了会馆,上我家住去。我家府邸虽不宽广,但尚算清净,正可供大兄潜心学问,等待大比之日名扬天下。”

    欧阳斌元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略带三分酒意的说道:“我不打算参加此次恩科了。”

    徐世溥有些发晕的脑子像被泼了盆冰水一样,顿时清醒了过来,他睁大了眼睛发愣的看着好友说道:“大兄莫非是喝醉了大兄千里迢迢跑到京城赶考,这一天都没待满,如何说出这等话来”

    欧阳斌元避开了徐世溥的视线,看着窗外远处人家的屋顶,缓慢而又坚定的说道:“八股文禁锢人心,既不能抒发心灵,也不能经世济用,不过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而已。

    为兄虽然厌恶八股,但是想要一展平生之志向,却又不得不以八股入仕。如此说来,为兄到是成了一个表里不一之人,实在是大违圣贤之道。
1...104105106107108...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