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北方城市居民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早在宋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了。到了明代时,更是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以往北京城市居民用煤,虽然以西山产的煤炭为大宗,但是也从来没有超过京城用煤的三分之一以上。

    除了西山煤窑之外,京城郊区各县都有小煤窑的开采,甚至还有一部分煤炭来自于山东。但是在门头沟煤业联合公司整合了西山煤窑之后,西山煤炭的日产量已经超过了百万斤,煤炭从业人员超过了5万人。

    这还是在煤窑改造尚没有全面完成,京西铁路没有开通,煤业联合公司有意识压制产能下取得的成果。

    现在的西山煤炭产量的一半,主要还是提供给冶铁厂、水泥厂、玻璃厂等作业工坊,每日运到京城的煤炭不过4、50万斤。现在京城居民用煤每日不过90余万斤,也就是煤业联合公司占据了一半左右的京城用煤市场。

    可自从文思院研发出了蜂窝煤炉之后,这种新式的节省用煤炉子,很快就成了京城百姓家中的日常用品。

    由于使用蜂窝煤既方便又不占地方,原本市场上那种简单的掺土煤很快就被淘汰了下去。蜂窝煤的制作方式并不复杂,只要从铁匠铺打一只模子,便是个人也能在家制作。

    而文思院并无意阻扰这些京城居民们自己制作,在崇祯的建议下,大明日报还专门刊登了如何在家自己制作蜂窝煤的流程方式。

    在这样的氛围下,蜂窝煤很快便成了京城居民用煤市场的主流,而文思院制作的煤炉也变得供不应求了起来。

    原本还有人担忧,推广了蜂窝煤之后,京城居民对煤炭的需求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煤炭销售的数据很快就打消了这些人不必要的担忧。

    新式煤炉和蜂窝煤的出现,让京城日用煤量几乎增长的一半。原本市场上9元每吨的煤炭,现在已经涨到10、11元每吨。

    而使用了西山无烟煤制作的蜂窝煤,更是成为了京城居民最受欢迎的产品,京城市场上其他地方出产的煤炭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这一来是西山煤炭的品质更好,二来则是西山煤业联合公司首先在京城各坊设立了分销体系。那些还使用着老的经营方式经营煤炭生意的商铺,自然是无法和这种现代销售体系进行竞争的。

    之所以这些商铺还能占据京城用煤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是京西铁路尚没有开通,位于西山的各家工坊,对于煤炭的消化能力极为惊人而已。

    不过京西铁路开通之后,运抵京城的煤炭成本,很快就会从5元每吨跌到4元每吨。且每日运抵京城的煤炭数量,更是之前所无法比拟的。在这种状况下,只要西山煤矿加大产出,京城的煤炭市场今后就不再会有其他地方的煤炭出现了。

    参观了最大的一处煤矿之后,崇祯显然觉得现在西山煤矿的发展趋势不错,脸上也挂满了笑容,这让主持西山煤矿的官吏和太监们都很振奋。

    不过当崇祯到了这次出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冶铁厂,看到了新式冶铁小高炉冶炼出来的生铁质量后,心里顿时大为失望了起来。

    经过崇祯修改后的冶铁小高炉的设计,已经同这个时代的冶铁




第287章 蓟州水库
    蓟县崔宅博山堂,崔呈秀正拿着一件雨过天青色的茶碗,在西窗下小心的用一块洁白的棉布擦拭着。

    他一边擦拭着茶碗,还不时的在窗外照射进来的光线下仔细端详着。在光线的照射下,他手中的这只茶碗,在慢慢转动下,色彩也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就像是一朵变化无常的云霞一般。

    这只茶碗正是号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北宋钧瓷,钧瓷的釉色窑变并不是出于人为,而是在窑内炉火的高温下自然形成。就是说,这世界上绝不会有两件一模一样的钧瓷,每一件钧瓷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也是不可复制的珍宝。

    正因为这个特点,钧瓷也就成了北宋五大名瓷之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

    钧瓷窑变釉色之美,在北宋终于引起了朝野人士的注意。宋徽宗传下旨意,在禹州钧台附近建官窑为皇宫烧制贡瓷,这便是钧瓷官窑。

    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只求器物精美,可以不计工时,不计成本。因此北宋官窑出产的钧瓷更是弥足珍贵,但是靖康之变后,官窑衰败,工匠四散,钧瓷的制造技术也就失传了。

    经过了两宋元明的战乱之后,世上官窑钧瓷的数量已经极为稀少,大部分都收藏于皇宫之内。此刻崔呈秀手中的这只官窑精品,即便是同皇宫大内之中收藏的钧瓷相比,也可以排的上名次了。

    正因为如此,崔呈秀对这只茶碗简直是视如性命,连清洁都不愿意假手于人。他正一边清洁一边观赏茶碗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了一阵大呼小叫的声音。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顿时惊醒了他,让他的手抖了一下,幸好他的反应敏捷,才没有放手。虽然保住了手中的茶碗,但是也彻底打消了他欣赏茶碗的心情。

    崔呈秀小心的把手中的茶碗放回了,他面前的紫檀木盒内,然后小心的关好盒子。他正轻柔的做着这些动作的时候,他的长子崔铎已经跑进了房门,站在了他身后,上气不接下气的对着他说道:“父亲,大、大事不好了。”

    崔呈秀转过身,狠狠的盯了儿子一眼,看着他低下了头去,才语气冷峻的说道:“告诉你多少次了,每临大事要有静气。你现在也不是毛头小伙子了,都是有孩子的人了,怎么遇到点事,还是这么咋咋呼呼的…”

    崔铎不得不低头恭顺的站立在那里,被自己的老爹训斥了半天,才好不容易才听到崔呈秀住口,询问他这么着急的跑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听到父亲停下了训斥后,习以为常的崔铎,立刻抬起头颇为紧张的说道:“负责治理海河的工部侍郎蒋德璟,同勘察了整条蓟运河流域的几名官吏会谈之后,打算在城东的翠屏山和凤凰山之间筑坝拦河,以两山之间的山谷为池蓄水。

    父亲,这城东州河边上的15万亩水浇地,我们家就占了近三分之二。蒋德璟这么干,不是在跟咱们家过不去吗还有,我蓟州父老不少人的祖坟就在那块地方,这拦河大坝一起来,不就把别人的祖坟也给淹没了吗。

    父亲,这事你可得出来同那个蒋德璟说道说道。可不能让他欺负到咱们家的头上来…”

    崔铎还在絮絮叨叨的劝说自己的父亲时,崔呈秀已经不耐烦的打断了他,“闭嘴,蒋德璟也是你叫的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正途出身,现在又是朝廷大员,你也敢这么口没遮拦,是想让别人骂我没有家教么”

    崔铎吃这一吓,顿时闭上了嘴。崔呈秀转着眼珠子想了许久,才向儿子问道:“这消息你是从那里听来的”

    “中午吃酒时,在酒楼里遇到了本州县官的幕僚黄师爷,他悄悄告诉我的。说是县衙派人跟着蒋侍郎去实地勘察地形时,在边上听到了他们在讨论这个计划。”崔铎老实的回答着父亲的问话。

    北方的水浇地已经是相当于南方的上田了,虽说蓟州因为靠近边境,所以地价低廉,但是这城东的水浇地,也起码要8、9两一亩。

    这蒋德璟动了动嘴皮子,就要让他损失8、9万两,崔呈秀心里自然是有些气恼的。不过他现在毕竟不比从前,不是权倾朝野的崔本兵,而只是一个在家守制的官员。因此向来做事跋扈的崔呈秀,现在遇到事情倒是也肯思考一阵了。

    崔呈秀抑制住怒气,仔细考虑了几回,倒是有些疑惑了起来。就算是这蒋德璟想要同他过不去,也不应该搞的这么大。淹没十几万亩良田,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要是他收集蓟州父老的意见向朝廷申诉,蒋德璟同样落不下什么好处。

    思前想后了许久,崔呈秀再次抬头看着儿子问道:“衙门中的人,都听到了些什么,你从头给我说一遍。”

    崔铎眨了眨眼睛有些傻眼,他小声的回道:“我听到了这个消息就赶紧跑回来了,细节什么的,还没来得及打听。”

    崔呈秀顿时拉下了脸来,对着儿子训斥道:“那你还在等什么,还不快去把那几个听到话语的人找来,我要亲自听他们说…”

    在崔铎被父亲赶出门打探消息时,在蓟州县衙后街的一所宅院内,临时借住在此处的蒋德璟,正仔细倾听着,几位勘察河道地形



第288章 蔗糖
    陪着崇祯从西山返回后,刚刚下值的王承恩便被王体乾、李承贞派出等候的小太监,请到了宫内的一处小院内。

    王承恩刚刚踏进院子,便看到两人正站在院内恭敬的等候自己。他看了一眼被烛光照耀下的两人,不由有些疲惫的说道:“什么事不能明天说,我今天跑了一天,可没什么精神跟你们讨论事情了。”

    王体乾、李承贞两人原本在宫内依附于魏忠贤,当魏忠贤被逐出了京城之后,便自然的向新帝身边的亲信王承恩靠拢了。

    因此当王承恩开口之后,便忙不迭的上前趋近解释道:“我等不知公公今日如此疲乏,还请公公过来商议事情,倒是我等过于孟浪了。

    只不过我等听闻此事之后,觉得还是应当尽快让公公先行了解一二,免得明日陛下听到汇报时,公公对此事一无所知。”

    王承恩顿时有些奇道:“究竟是什么事情,你们如此紧张”

    王体乾给身边的李承贞打了一个眼色,李承贞顿时上前对着王承恩说道:“年初时,宫内不是派出了几人,前往南方寻找适合种植甘蔗的地方,并依托甘蔗产地发展榨糖、造纸、酿酒等产业么

    如今他们在南方试验开发这些产业,终于有了些心得。所以他们特意派人回来向陛下报喜,顺便想要请示陛下,明年要如何扩大这些产业的事。”

    王承恩顿时有些不悦的说道:“不过是这点小事,你们也用得着如此急着把我叫过来。”

    李承贞立刻解释道:“公公,这些产业可不是什么小事,若是能够掌握在咱们司礼监手中,可不比都知监手里那些产业差上多少。

    自从都知监掌管了文思院后,便成了二十四衙门最有钱的衙门了,在宫内说话更是一天比一天响亮。我司礼监原本是二十四衙门之首,现在遇到都知监也不得不退让一二,这还不就是因为陛下封了内库,掐住了司礼监的钱袋子么。

    若是再继续这么下去,今后司礼监在宫内岂不是要仰都知监的鼻息了。公公难道真的乐意,让那位王公公压在您的头上…”

    王承恩顿时脸色一沉,打断了他的话语说道:“打住,我与都知监的王公公,都是陛下潜邸出身,就算是平日里有些不合,也绝没有谁想要压住谁的想法。你等也切不可如此之想,免得坏了我们两家之间的和气。时候也不早了,赶紧带我去见见人,听听究竟是怎么回事…”

    翌日早上,乾清宫上书房内,朱由检面前的桌上摆满了一些新奇的玩意,当然在边上太监们觉得新奇的玩意,对于他来说并不是那么新奇。

    包装在玻璃瓶内的水果罐头,甘蔗酒,白砂糖,还有一些纸张,这便是宫中派出的太监高恩承从南方带回来的,他们这一年的辛苦成果。

    高恩承原本是酒醋面局的一名监工,因为熟悉酿酒监造的流程,在年初和几名宫内同僚一起被派往了南方。

    他们的任务就是调查南方适合于甘蔗种植的区域,并研究出除了榨糖之外,甘蔗其他的副产品。

    此时在大明,甘蔗种植较出名的两个地区,一个是福建,而另一个则是广东。种植甘蔗较为密集的区域,还是广东的雷州半岛。

    而甘蔗的种类也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昆仑蔗,主要作为水果食用;另一种则叫做竹蔗,主要是作为榨糖用。

    高恩承和几位同僚,对福建莆田和雷州半岛两地的甘蔗种植进行比较后发现。福建莆田的蔗种和甘蔗种植技术更好,而雷州半岛的土壤则更适合于种植甘蔗,且后者的榨糖技术更为出色。

    福建人多而地少,因此榨糖更多的使用了人力。而雷州半岛地广人稀,加上当地水牛数量众多,因此更多的使用了畜力。

    甘蔗的生长期大约是12-14个月,但是使用宿根发芽的话,则可缩短到12个月。虽然理论上,一年到头温度较高的雷州半岛四季都可以种植甘蔗,但是雷州半岛中间高四面低,除了有限的几条河流外,基本存不住什么水。因此一到春天往往就容易干旱,倒是夏天因为台风带来的雨水,反而更适宜种植甘蔗。

    但是雷州半岛虽然以蔗田闻名,可是此时半岛上大部分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状态,只有徐闻、湛江等寥寥几处县城人烟较为繁密。

    不过开发不足的雷州半岛已经仅次于,广州附近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蔗田产区,往年产食糖约5、6万担,以现在市场上3.5元每担的价格计算,约价值18万元。

    当高恩承等人抵达雷州半岛,调查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后,认为此地的气候和土壤都非常适合大面积种植甘蔗。

    而当地采用牛拉石辘榨蔗,锅灶熬糖,瓦器分蜜的土糖寮。每日加工2500公斤糖蔗,只得蔗糖150公斤,相当于每亩蔗田年产蔗糖也就一担有余,这个效率也有极大的改进余地。

    除此之外,在雷州半



第289章 英国公的请求
    朱由检看着面前这些物件思考了许久,方才对着王承恩说道:“这高恩承从广东带回来的水果罐头,你交给皇后去,让她给宫内上下分一分,算是让大家尝个鲜吧。”

    王承恩赶紧凑了上来,对着崇祯弯下身子说道:“陛下仁厚,余代宫内的奴婢们叩谢天恩了…”

    朱由检摆了摆手,阻止了他继续恭维下去,然后继续说道:“顺便你去通知下御前秘书处,让他们整理下关于两广的资料,朕要好好看一看。”

    接受了崇祯的命令,王承恩刚离去不久,吕琦便进来向崇祯汇报道:“陛下,英国公想要求见陛下。”

    朱由检楞了下,下意识的说道:“英国公求见最近英国公府上有什么事么”

    吕琦赶紧回道:“英国公平日里足不出户,偶然出门也只是在城郊附近散散心,身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不过英国公世子最近和京中多家勋贵有所往来,他们每次见面时都在商谈,这次在关外击败察哈尔部,有那些人可以得到封赏云云。”

    朱由检似乎有些明白了些什么,不过他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而是让吕琦去请英国公过来商见。

    英国公张维贤刚刚随着吕琦走进上书房,便看到崇祯正站在门口不远处等候自己,他顿时有些慌乱的想要屈膝行礼,结果却被眼明手快的崇祯走上前来扶住了。

    “英国公不必多礼,你是四朝元勋,又是三朝顾命大臣,年高德勋,今后见朕就不必如此多礼了。”朱由检一边扶着他,一边示意边上的吕琦把座椅拿到了自己的书桌面前,然后硬是搀扶着英国公走过去坐了下来。

    对于今日崇祯的亲热态度,让张维贤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对着坐回位子的崇祯述说了他今日的来意。

    听完了英国公的请求,朱由检脸上的笑意并没有什么变化,不过他按在桌上的右手,却情不自禁的弓起手指敲击了几声。

    沉默了一阵后,朱由检才对着英国公说道:“按照英国公的意见,您是让我借着这次军功,提拔一下京城勋戚的子弟是么”

    脸上皱纹密布的英国公,神情不变的回道:“正是如此,陛下自从登基以来,就对五军都督府和京营大动干戈,甚至于把各家勋戚在五军都督府挂的头衔都取下了不少,更别提现在的京营练兵都不许我等勋臣插手了。

    陛下,祖宗之所以定下:让勋臣统御军队,保卫神京,而让文臣管理钱粮文书,监督军中诸将的规矩。这肯定是有道理的。

    老臣虽然知道,这勋戚子弟多有不肖和愚钝之辈。但是我等勋戚的身家性命都是系于陛下所赐,这大明天下又有谁会比我们这些勋戚,更为忠诚爱戴陛下呢
1...189190191192193...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