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不过昨日我总算是出了一口气,好好的羞辱了下这个咱们女真人的刘皇叔。还是宋先生你说的对啊,不能再让四贝勒在八旗子弟面前这么假仁假义,当什么仁厚主子了。

    老子昨日就揭了他的皮,让我大家看看他有多么英明神武,打了一个败仗不说,还想讳败为胜,他就是在做梦…”

    宋献策的心里顿时咯噔了一声,他感觉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在他外出的这两天发生了。忍耐着阿敏的抱怨声告一段落后,宋献策小心而紧张的对着阿敏询问道:“贝勒所言的羞辱,是怎么一回事”

    阿敏心情舒畅的回道:“先汗在世时就立下过规矩,若是出征的军队不能获取胜利,则败军返回沈阳时,当在距离沈阳城外30里别立一营。带队的贝勒们在营内闭门候罪,而士兵则回城解散返回各旗之中去…”

    宋献策的手顿时滑了一下,差点没把手中的瓷酒壶给摔掉了。他有些紧张的看着阿敏问道:“贝勒莫非真的照着这个规矩去实施了”

    阿敏毫不客气的回道:“当然,先生不是曾经跟我说过,说如今四贝勒在八旗族人中的名望太高,因此行事之间往往一呼百应,虽然有四大贝勒共同治国的规矩,但是现在却形同废纸一张。

    若是想要恢复旧规,当交好各旗,并打击四贝勒在八旗中的名望么黄台吉此次出征中途改变出征的目标不说,进攻明国不但没有得到多少好处,还让我八旗和蒙古附庸损失惨重,难道不是一个大大的败仗么

    我早就说过,四贝勒拉拢人心和治国理政还成,这上战场领军做仗么,他还差的远呢。当初他刚刚登基的时候,就要领军去攻打锦州、宁远,结果就是损兵折将,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

    前年带着我八旗精兵去欺负了下那些蒙古牧民,得了一些人口牲畜,他就以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军中名将了。这次出征就敢擅自推翻我们在沈阳定下的军议,半路跑去攻打明国的坚城。

    现在灰头土脸的回来了,我就是要让大家看看,跟着黄台吉上战场是个什么下场。看他今后还敢不敢擅权专断,无视我四大贝勒共同治国理政的规矩…”

    宋献策不顾阿敏继续吹嘘自己的计谋,第一次不合规矩的打断了他的话语,急急问道:“贝勒下达命令的时候,可同留守的八旗大臣们商议过贝勒的命令,是让大汗和两黄旗的贝勒留在城外,还是让大汗和两位大贝勒、所有的小贝勒们一起留在城外”

    看到宋献策颇为无礼的打断了自己的话语,阿敏心中顿时老大不开心起来了,不过此前宋献策在他面前展示的那些神迹,让他终于按捺住了自己暴躁的脾气,虽然有些不耐烦但还是勉强回答道。

    “我身为留守沈阳的大贝勒,一切事务自然是由我独断,至于那些八旗大臣,不过是奉我号令行事,和他们有什么可商议的。

    我照先汗的规矩行事,自然是将他们都拒之城外,要是单单只针对四贝勒和两黄旗,恐怕会引起其他人的非议,我岂能给黄台吉找到拒绝命令的借口。”

    宋献策听完后,看了看堂上左右喝的醉醺醺的镶蓝旗将领们,不由深深呼吸了一次,才正色向着阿敏行礼说道:“还请贝勒移步,随我往后堂一叙,学生这里有十分紧要之事想要同贝勒言说。”

    阿敏看了看正喝的热闹的众位亲信,不由有些懒洋洋的问道:“有什么事不能在这里说这堂上就坐的都是和我一起上过战场的部下,他们连性命都能给我,都不算什么外人。”

    宋献策不为所动,再三作出了请求,阿敏看着他如此郑重其事的样子,终于清醒了些。他看了看下面喝的有些忘乎所以的部下们,终于悄悄的起身带着宋献策走入了后堂。

    刚走入后堂数步,宋献策已经快步上前走到了阿敏身边,小声而急切的问道:“贝勒可是打算对大汗动手”

    原本还在为宋献策的举动感到不舒服的阿敏,顿时被宋献策的话语吓了一跳,他赶紧否认道:“我只是想要打击下黄台吉在国内的威望,并没有想要做这等事情。现在黄台吉他们刚刚出征败退,我后金国内自当以稳定人心为上务,否则岂不是让明国捡了便宜。”

    宋献策立刻接下去说道:“既然贝勒并无意对大汗动手,那么为何要去激怒他呢大汗虽然新败,但据说军中八旗子弟损失尚不算惨重,被明军歼灭俘虏的主要还是蒙古人。因此不管是军中的八旗将士,还是城内的八旗族人都不会生起对大汗的怨恨之心。

    贝勒虽然主持了同明人交换被俘将士的工作,但是此刻被俘将士尚未归国,贝勒的恩义尚未深入人心。是以学生以为,即便是贝勒想要动手,胜算也不大。

    然而




第44章 入城
    当黄台吉、代善、莽古尔泰三人接到阿敏派来的信使,听了信使传达的命令之后,他们都被阿敏的行为给激怒了。

    代善、莽古尔泰原本还想着,回到沈阳之后要联合阿敏好好同黄台吉谈上一次,以阻止黄台吉下次继续采用这种专断擅权的方式,更改他们四人作出的共同决定。

    不过阿敏现在的举动,却将他们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如果他们认同了阿敏的命令,解散了军队,将自己囚禁于城外的营地,那么无疑就是承认了这次出征的失败,并和黄台吉一起分担了中途变更出征目标和战败的责任。

    而解散了军队之后,他们就等于是将自己的性命交给了阿敏手中。天知道,这位二贝勒会干出什么事来。

    阿敏又不是天命汗,如果是天命汗的话,就算他们不主动解散军队,只要天命汗一声令下,下面的将士们也会自动的散去。

    不过是掌握了一旗力量的阿敏,而且镶蓝旗不久前还在出征朝鲜时元气大伤,现在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三人出征时会将阿敏留下。因为就算阿敏有什么想法,也不会给他们造成什么威胁。

    但就像他们出征时没有预料到会遇到挫折一样,他们同样没有想过,阿敏会捡起先汗立下的这条规则来对付他们。

    代善、莽古尔泰自然不会跳进阿敏挖的坑里去,既然如此,他们便只能和黄台吉及其他小贝勒们站在一起。

    在几位小贝勒们的建议下,阿敏的信使被扣留了下来。而一干女真亲贵商议之后,认为阿敏一定是喝醉了才发出了这样糊涂的命令,因此他们没必要听从这份命令,而应当早日回到沈阳接管朝政,恢复国内的秩序。

    黄台吉听从了众人的意见,在第二日便直接向沈阳进军了。在距离沈阳10多里的地方,正在行军的黄台吉等人却又遇到了前来犒劳的爱尔礼一行人。

    看到岳托带来的爱尔礼,黄台吉不由对着身边的代善、莽古尔泰讥讽的说道:“我们离开沈阳之后,阿敏是天天泡在酒缸里了吧。

    昨日还要求我们解散军队在城外待罪,今日却又让自己儿子前来劳军。行事如此混乱,看来我们不早点进城是不行了。”

    代善、莽古尔泰看着爱尔礼,同样没给他多少好脸色,同黄台吉交谈了几句之后,代善便向黄台吉问道:“大汗,那么现在我们应当怎么做是停下来让阿敏先出城来迎接呢还是继续下令他们前进呢”

    黄台吉看着爱尔礼思索了一阵,便笑了笑说道:“马上就要到家了,没必要兴师动众让阿敏出来迎接了,要不然他又要怪我们架子太大了。

    还是我们自己回城去吧,不过我们毕竟多日未曾回来了,为了避免惊扰城中百姓,倒是要安排一些人先回城去清理下街道,免得到时将士们被困在街道上难以前进,两位兄长以为如何”

    代善、莽古尔泰自然不会反对这个提议,就阿敏现在作出的奇怪举动,让他们也很担心城内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变化。

    在城内府邸内等待爱尔礼传回消息的阿敏,最终还是没有等到爱尔礼的消息,而是等到了岳托、萨哈廉、阿巴泰、济尔哈朗4人分别率领了一支军队入城,接管了东、南、西三门的防务,和前往城中宫殿街道上的控制权。

    到了这个时候,阿敏也知道现在他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等候黄台吉、代善、莽古尔泰对他的处分了。这个时候,他又有些后悔了起来,后悔之前没有听从宋献策的建议,豁出去搏命一场。

    正在阿敏患得患失之间,济尔哈朗也带来了三位大贝勒的口信,邀请他去大政殿叙话。在济尔哈朗的劝说下,阿敏终于还是带着亲卫向大政殿行去了。

    宋献策在阿敏的府邸中担心不已,他数次想要直接离开二贝勒府,为自己另外找一个安身之地。不过他又不舍得,放下这大半年来花费在阿敏父子身上的精力,这可是他寄以希望的进身之阶啊。

    直到当日深夜,阿敏和爱尔礼两人才返回了府邸。阿敏回府之后便召宋献策去房谈话,阿敏见到宋献策后,便有些疲惫的说道:“大汗和两位贝勒接受了我的解释,已经将我昨日的命令消除了去。就今晚的交谈来看,这件事就算是这么揭过去了。”

    宋献策细细的询问了,阿敏今日和三位大贝勒们的谈话,还有他们说话时的神情,思考了大半天之后,才犹豫的说道:“学生不敢断言,三位大贝勒是不是真心想要揭过这事。

    不过学生以为,我们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今二贝勒一家都在沈阳城内,若是大汗和两位贝勒真有什么想法,贝勒在外可就连一个可以托付的人都没有了。

    学生以为,不如让世子去营口住上一段时间。有世子在外面,大汗和两位大贝勒起码也要顾忌三分,贝勒的弟弟济尔哈朗也就无法完全掌握镶蓝旗了。”

    阿敏皱了许久的眉头,才有些不情愿的问道:“真的会有这么坏的结局要是局势真的这么糟糕,那还不如我去营口,让爱尔礼留在沈阳应付他们。”

    宋献策赶紧反对道:“有贝勒你在沈



第45章 文社和学会
    乾清宫上房内,朱由检看着放在面前的军衔评定表格思考了许久,终于取过了一边的铅笔在表格的最前方写上了孙承宗的名字,然后在名字的后面注明了元帅两字。

    朱由检随即合上了这份授衔名单,然后交给了王承恩说道:“把这份名单交给内阁审议批准,告诉他们,元帅这个军衔的意思是,在朕无法命令军队的紧急时刻,孙先生可以以元帅的名义统领大明的所有军队,不必经过内阁的准许,直到朕能够重新执政为止。另外再告诉他们,为了保证元帅的独立地位,朕决定不对元帅授予任何爵位。”

    王承恩却不敢接过崇祯递过来的名单,他有些不安的说道:“陛下是不是再考虑考虑太祖昔日可是说过,后世不可再封都元帅一职,有敢册封者即为国贼,天下共讨之。”

    朱由检对他笑了笑说道:“朕册封的是元帅,又不是都元帅,而且又没有另外设立都元帅府,哪里违背了太祖的遗训呢

    更何况,太祖昔日定下的规矩,不是早就破坏的差不多了么。难道还差朕这一桩么去把它交给内阁,让他们尽快审议通过,也免得那些有心人再继续兴风作浪。

    另外,和朝鲜使节的条约已经商议的怎么样了”

    看到崇祯已经下了决心,王承恩便不得不接过了皇帝手中的名单,低着头向房外走去了。他心里只能自我安慰自己的想到,好歹孙承宗的人还是让人放心的,况且元帅不是世爵,倒也不必担心日后有尾大不掉的局面出现,最重要的是这位孙先生也快七十的人了,倒也没几年可以把持这份权力了。

    在王承恩无可奈何的去内阁传达崇祯的意思时,吕琦正对着皇帝说道:“关于自由贸易的条文,朝鲜使节基本都已经应承下来了。

    但是那位沈器远坚决不答应,我国可以在朝鲜境内勘探、开矿的权力,还有在朝鲜王国发行纸币的权力。这位沈使被逼的急了,便声称宁愿一死,也不愿签这个字。我方参与谈判的人员怕真弄出不好收拾的事情,便只能缓和下来了。”

    朱由检笑了笑说道:“朝鲜虽是小邦,但也还是有一二个硬骨头的。不过沈器远如此强硬,那个副使兼通译叫具适河的,他怎么说”

    吕琦便回道:“这位具副使倒是挺好说话,他虽然也是两班出身,但是母亲不过是个小妾,如果不是这趟出使急需一名熟悉我国话语的通译,他也选不上现在这个位置。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这趟差事完成之后,返回国内最多也就是被赏赐一个小官,丢到某个穷乡僻壤去自生自灭,对他的人生不会有什么变化。

    因此,这位具副使倒是很愿意为我大明效劳,但是因为他的出身,他在使团内基本没有什么话语权。即便是答应了我们什么,也没有任何用处,沈器远是不会听从他的建议的。就算强行让他签了字,沈器远回国之后也会推翻掉这份条约,因为朝鲜国上下只会听从沈器远的建议。”

    朱由检想了一会,便轻松的说道:“那就将沈器远留在大明好了,同总理衙门商议一下,然后让礼部通知朝鲜使团。

    就说朝鲜和大明之间往来不便,作为我大明海外排行第一的藩国,朕希望能够时时和朝鲜国进行沟通,以维护宗藩之情谊。因此,朕决定两国互设常驻使节,今后有什么事便有使节往来传话即可,不必年年兴师动众的派出使节团了。

    沈器远人贵重,朕甚为喜爱,就让他作为第一任朝鲜驻大明常使,3或5年之后再请朝鲜王国更换使节就是了。另外让内务府给沈器远找一所房子,让他在京城安顿下来,以从三官员的待遇发放俸禄,走总理衙门的账目。

    然后和具适河好好谈一谈,授予他一个大明官职,六、七就可以了。让他签了条约,然后送他回国覆命。回去的时候,让他去见见王化贞,若是朝鲜君臣对条约还有什么疑问,就让王化贞给他们施加点压力。”

    对于崇祯发布的命令,只要不是跟宫内有关,吕琦向来都是皇帝说什么,他就做什么。特别是对于这种海外藩国的指示,他就更不在乎了。因此吕琦很快便答应了一声,退出房去吩咐手下处理皇帝的命令。

    过来一会,他又返回了上房内,对着崇祯请示道:“陛下,燕京大学学生夏允彝在宫外求见陛下。”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他,颇为欣喜的说道:“彝仲来了啊,看来朕此前让他制定的青年学会的创建办法、纲领,他已经完成了啊。赶紧去把他召进来,朕正好和他谈谈。”

    夏允彝被吕琦带入上房后,便屈身想要对崇祯行礼,朱由检却绕过了桌快走了几步,一把扶住了他说道:“彝仲就不必行这些虚礼了,我们年岁相仿,日后还要常常见面议事,若是每次都要这么正儿八经的行礼,那要耽误多少事情啊。”

    夏允彝虽然心情甚为感动,但还是恭恭敬敬的行完了半礼后说道:“学生虽然得陛下看重,但是君臣之礼不可偏废,这也是陛下治国之正道啊。



第46章 小学教育的目的
    夏允彝顿时有些反应不过来,他有些茫然的看着皇帝问道:“那么他们退会之后,就同青年学会全无关联了么而且委员又是一个什么职位”

    朱由检看着他说道:“朕以为,作为领导大明青年前进的学会,最好还是不要同官场联系在一起,否则这个组织迟早会蜕变成党争的工具。

    青年学会只有纯粹一些、独立一些、超然一些,才会有较为公正的立场,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中立青年的加入。

    至于从青年学会正常退会的人员,如果他们有志于继续从事政治活动,可以加入科学进步党,也可以加入新东林党。朕相信,对于想要进入仕途的人员来说,那两个政党会更适合他们。

    至于青年学会的委员职位,既然青年学会是一个组织,那么就应该有一个组织的模样。而既然是组织,就必然会有一个管理架构。

    朕不希望学会内部有人搞一言堂,但也不希望学会成为一个松散的聚会谈天社团。

    所以朕打算在学会实施委员会的管理组织,每个省选出3个常设委员,然后从各所学校、军队、工人中挑选若干委员,设立总数为129名委员的大委员会。

    然后再从这129名委员中挑选出15名执行委员,组成常任委员会。学会的大事由大委员会讨论后投票决定,小事由常任委员会决定…”

    对于皇帝定下的学会规则,夏允彝倒是没有多大意见。毕竟对于学会这样的组织,他也是第一次听闻。
1...342343344345346...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