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朱由检笑了笑便住了口,然后微微点了点头回道:“先生请说,朕洗耳恭听便是了。”

    黄立极伸手转了转面前的茶碟,将之转动到了他看起来舒服的角度,这才对着崇祯开口说道:“几日之前,从南京传来急报,说是今科南京乡试有舞弊之情,参与本科考试的士子在榜单揭晓之后,便有不满的士人四处串联,约有四、五百人于当晚围住了贡院请愿,要求查卷。主持本科南京乡试的考官们自然没有答应,一帮喝的醉醺醺的士人的要求。

    结果第二日一早,数千士子便跑上街头游行,还冲入了文庙抬出了夫子的神主牌,金陵大学、南京礼部、贡院等地都受到了士子冲击。最终南京礼部尚吕维祺出面,表示会封存贡院内的所有试卷,并将此事汇报给朝廷,等候朝廷派出人员彻查此事,方才让这些抗议的士人散去。

    二日前,内阁已经将这件事汇报给宫内,但是陛下迟迟没有答复,这两日也没有出宫。现在外面都快闹翻天了,臣不得已,只好前来求见陛下,希望陛下能够对南京乡试一事作出一个决定来。”

    朱由检听完了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情绪变化,他依旧面带微笑的对着黄立极说道:“先生说的南京乡试舞弊一事,朕已经看过了相关人员的奏折。

    不过,朕收到的折子里,倒是有十多本跟内阁递上的折子说的有些出入啊。内阁对这件科场舞弊案的意见,认为应当听从于南京礼部尚吕维祺的主张,挑选官员前往南京调查几位主考官,本次乡试是否存在舞弊一事。

    另外十多本奏折里的官员则认为,南京参考士子们针对的并不是乡试主考官员,而是金陵大学的中举学生们。考虑到本次南京乡试试题乃是金陵大学所出,所以调查的对象应当将金陵大学也包括进去,因为有可能是金陵大学中有人泄露了试题。

    而还有些官员则认为,今次京城会试、南京乡试接连出现问题,究其根源都是因为今年变更了考试规则,特别是将会试、乡试试题交给燕京大学和金陵大学出题,这两所大学人员众多,加上又有学生参与考试,泄漏考题的机会极大。

    因此他们主张,应当恢复从前的考试方式,依旧让主考官临时出题,以杜绝像这次的舞弊案。黄先生,你觉得朕应当如何决定呢”

    黄立极心中微微一凉,知道事情终究还是无法善了了。他原本想要将这件事平和的处理掉,避免南北士人的对立继续加深,但是听着皇帝的语气,显然不会同意内阁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想法。

    他稍稍思考了一会,才对着崇祯回道:“陛下,现在因为会试和配给制等事务,地方上的士绅和一些南方官员怨气都不小。本科南京乡试是不是存在舞弊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数千参加南京乡试士子的怨气如果找不到出气的对象,就会将怨恨转移到朝廷身上。

    这些士子都是南方士林的精华,在他们身后关联着南方各地上万家士绅家族,他们对于朝廷的失望,将会让朝廷在南方推行的各项政策受到程度不一的阻力。

    所以,臣以为即便是为了安抚这些南方士绅,我们都应当对于这些南方士子稍做让步较为恰当。同意科举考试方式恢复旧制度,然后派人前去南京稍稍处置上几个人,将这件案子就此结束,是不是较为合适”

    朱由检注视着手中淡黄色的茶汤,干脆的一口饮下之后,方才抬头对着黄立极说道:“先生说的话的确很有道理,但是朕却不是很认同先生对于此事的处置方式。

    朕也知道,任何改革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前进两步,退后一步;又或是前进一步,退后半步,这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变革过程。只要改革的步伐能够一直前进,朕终究还是能够忍耐下去的。

    但是以现在这个状况,如果我们同意一切都恢复原样的话,就等于是完全废弃了对于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下一次再想要对这一制度进行变革,恐怕就会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还会有人拿这件事来证明改革的坏处,从而掀起对朝廷现在推行的所有改革政策进行反思。

    先生想要息事宁人,但是其他人却未必是如此之想啊。”

    黄立极脸色微变的说道:“陛下是不是过于多虑了,今日朝堂之上支持改革的官员已经渐渐成为主流,反对改革的官员大约还不到三成,且大多都不在六部的主要岗位上。反对改革的主力,主要还在于内陆和南方的地方官员、士绅之流。朝廷在科举制度上稍作让步,应当不至于被他们推翻整个改革的大好局面吧”

    朱由检却不以为然的说道:“大好局面先生似乎太过乐观了些




第81章 辽西肃反一事
    黄立极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崇祯的赞成,黄立极思索了极短的时间,便向皇帝建议,让温体仁去负责南京乡试舞弊案的调查。

    对于黄立极提出的这个人选,朱由检也极为赞成,虽然这个人看起来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是朝堂上每次出现争执的时候,温体仁都紧紧的跟在了自己的身后。对于这样的案子,其他人也许还会有所顾忌旁人的眼光,但是这位看起来似乎不会有违自己的任何意愿。

    黄立极刚刚同崇祯确定了南京乡试舞弊案的处理方式,这才猛然生起了一些疑惑,他不由试探着向皇帝询问道:“陛下既然对此案已经胸有成竹,为什么一直迟迟不对内阁下达旨意呢”

    朱由检把玩了一会手中的空茶盏之后,才开口说道:“因为我也不确定,这么做究竟是不是最好的选择。像复社这样有自己政治理念的社团自然应当有所控制,但是加入复社的成员,却也并不都是野心勃勃之辈,他们中的一些人,的确是相信了复社的理念而加入的。

    如果不是这次的南京乡试舞弊案子,朕其实还是想要再看一看,复社中的这些人,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但是因为这次的案子,朕不得不抢先打压复社,虽然因此保住了朝廷在科举和教育制度上的改革成果。但是这也打压了那些,想要帮助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的政治热情。

    我一直都认为,光靠权力、谋略、制度这些东西,是无法改变一个渐趋没落的王朝的,没有人民自发的,想要改变这个国家的热情和努力。再完美的改革方案,也不过是某些腐朽官员用来打劫百姓的屠刀罢了。

    想要变革一个国家,不只是高居于庙堂之上衮衮诸公的任务,而应当是这个国家各个阶层一起奋斗努力的目标。为了保住现有的改革成果,却打压了一部分想要变革这个国家的士子,这正是朕迟迟不能做出决定的原因。”

    黄立极沉默了片刻,终于对着崇祯建议道:“陛下爱惜人才的心思,臣也是深感钦佩的。既然陛下有这样的想法,臣以为倒是不妨叮嘱下温体仁,让他处理此事时把握好分寸,也就是了。此次勾销了复社中举士子的名额,已经足够对复社的名声造成了打击,臣以为对于这些士子也不易过于追究了,是不是禁止这些士子三年内不得再次参与考试,以为最后的处分。”

    朱由检看着黄立极甚为满意的说道:“先生不愧是朕之首辅,方方面面都能照顾的很周到,这事便按照先生的意思去办吧。不知接下来,先生还有什么事要和朕商议吗”

    此刻黄立极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郁闷感,明明事情都是按照崇祯的意思进行的,但是当他把这个结论带回去,恐怕其他人都会以为,他再一次绕过了内阁同僚,和皇帝私下达成了这个结论。

    不过很快他便将这点郁闷抛之脑后,转而说起了第二件事情,“不知陛下对于辽西肃反敌奸的行动,是否有所关注呢臣今日也想和陛下说说,这辽西肃反一事。”

    对于黄立极在南京乡试一事上表现出来的态度,朱由检还是感到满意的。虽然在打压南方士绅官僚这件事上,他和黄立极等人的立场是一致的,但是并不代表他希望看到南方士绅官僚彻底被压制的局面。

    没有努尔哈赤率领女真一族在东北的兴起,大明内部就不会出现想要变革政治的士大夫;同样,没有了南方士绅官僚在朝堂上的反对声音,这些北方士绅官僚们也就失去了,继续跟随他变革社会的动力。

    在这个时代,除了朱由检自己能够看到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之外,其他官员对于改革的期待,不过是保证大明在他们手中不出问题而已。如果没有外部压力的逼迫,大明现在所进行的这场社会变革,在解决了短时间内大明存继的问题之后,也许就该熄火停车了。

    掌握着这辆改革列车前进方向的朱由检,自然不愿,也不能停下来。平衡南北士人、改革派和守旧派之间的平衡,也就成了他眼下最为棘手的任务。

    听到黄立极转换了话题之后,朱由检也摇头甩掉了脑子里的一些胡思乱想,他随即回道:“肃反这件事吗,朕还是清楚的。刑部的惠侍郎不是刚刚发回了一份奏章吗朕已经看过了,先生可是有什么看法吗”

    黄立极顿时看着崇祯说道:“陛下,臣和内阁诸位同僚以为,此次辽西镇肃反一事,似乎做的有些过头了。惠侍郎发回的奏章中所夹带的处分名单中,要求判以死刑的人员达到了279人,流放至海外的军民则多至1379户。

    臣等了解了下这份名单,发现其中三成七的人员都是出身于原辽东大户,剩下的才属于军户出身。陛下,这些大户虽然因为战乱逃离了家园,但是他们在辽东逃亡难民中还是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原本针对军队的肃反,现在却将这么多大户人家涉及在内,岂不是让辽东百姓人心浮动,失去对朝廷的信任

    而且臣已经听说,现在辽西镇已经有数位军将外逃,外逃职位最高的甚至有身居游击之职的。陛下,辽西镇乃是神京北面抵挡后金国入侵的重要屏障,也是后金南下的第一道防线。连游击这样的军中高级武官也逃亡到后金那边去,我国关外对付后金防线的虚实,岂不是全为建奴所掌握了

    是以臣和诸位同僚商议之后,以为有必要对辽西镇现在进行的肃反之事进行约束,避免将肃反对象继续扩大化。此外,刑部侍



第82章 配给制的阻力
    虽然崇祯驳回了黄立极提出的停止辽西肃反的诸多理由,但是在黄立极的坚持之下,朱由检最终还是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以换取内阁对于辽西肃反成果的认可。

    比如同意内阁另外派出人员前往辽西复核肃反案件的真实性;缩减判处死刑人员的数量;并赦免流放人员中超过50岁和低于10岁的人员;暂时停止肃反的扩大化,而改为举办学习班,分批对辽西军镇的各级官员进行脱离岗位的思想学习等。

    不管是竭力说服黄立极接受肃反方式的崇祯,还是坚定的想要限制肃反范围,防止这种非正规的办案方式扩大到其他地区的黄立极,经历了这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后,都觉得自己有着精疲力竭的感觉了。、

    朱由检看了看天色后,随即对着黄立极说道:“先生,若是没有其他要紧之事的话,不妨待明日早上内阁会议时再说好了,明日朕一定会出席内阁会议的,今日大家不妨就到此为止吧。”

    看着崇祯想要起身离去,黄立极稍稍犹豫了下,便赶紧出声拦阻道:“陛下请稍候,臣还有最后一事,想要向陛下禀报。”

    朱由检不得不再次坐回了座位,看着他无可奈何的问道:“先生还有什么事要和朕商议的”

    黄立极稍稍在心里组织了下语言,便对着崇祯快速的说道:“臣今日想要向陛下汇报的最后一件事,便是关于朝廷在北方各地推行配给制一事。”

    朱由检终于恢复了注意力,对着黄立极说道:“这倒是一件要紧之事,先生不妨说来听听,是不是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黄立极随即回道:“陛下说的不错,朝廷在推行这个配给制的时候,的确是出现了一些问题。陛下想必也知道,此前户部制定的配给制实施方案,在京中的士绅代表大会上,虽然以超过六成的票数得到了通过,但是当这个配给制实施方案下发到各省、各县之后,便出现了抵制方案的声音。

    河南、山西、陕西的反对声音倒也不大,因为这三地之前实施的粮食征购制,和配给制的内容相去不是很大。而且三地的士绅都被朝廷梳理过一次,这次也不敢抢先跳出来和朝廷作对。

    山东的士绅地主对于配给制虽然抵触,但是山东地方有三处宗藩,占据了山东近半良田,因此山东士绅都在看着,这三处宗藩对于朝廷颁发的配给制的态度,以决定他们对于配给制所采取的态度。

    至于北直隶这边,京畿附近和以北区域,由于有崔呈秀和冯铨两人带头,虽然有些杂音,但是这些地方的士绅还是勉强接受了配给制,表示愿意先试行一两年。

    不过保定府以南的地区,因为土地大多在勋戚手中,特别是英国公府占据了保定府大片的土地,现在这些勋戚对于配给制甚为反对,因此这些地区的士绅地主抵制配给制的声音不小。

    内阁以为,如果不能搞定北直隶南部的勋戚和山东的宗藩,由着这两处继续抵制配给制的实施,一旦进入六、七月份的夏收,恐怕各地士绅会群起效仿,朝廷若是无法征收到足够的粮食和棉花,这配给制恐怕就要无疾而终了。”

    朱由检伸手捏了捏自己的后颈,黄立极提出的果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他不由小声的说道:“山东三藩,应当是兖州的鲁王,济南的德王,青州的衡王这三藩了吧。”

    黄立极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三藩,三处宗藩名下的田亩将近万余倾,不过山东的庄田采用的是540步为一亩,正好是小亩面积的一倍以上,以现在朝廷推行的标准亩计算,大约是2万5千余倾,这还不包括各王府通过他人名义持有的田地。

    另外山东地方还要负担三位藩王的银差和力差,可谓负担极重了。若是宗室不能接受配给制,山东百姓恐怕是难以负担夏收的粮棉征购了。臣担心,原本想要安定地方的配给制度,反而会成为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了。”

    朱由检想了许久,才对着黄立极缓缓说道:“三藩之中以鲁王拥有的田地为最广,现在的鲁王朱寿鋐,按照辈分是朕的叔叔。朕听闻他平日里也还算安分守己,不过身体似乎不是很好,所以甚好神仙方术。

    朕听闻海上有三神山,山上有仙人居住。若是海客偶然遇到这三神山,都能从仙人那里获得一些好处。我这叔叔若是能够得到一丸仙丹,必然也就身体康健,延年益寿了。朕这边派个人,再送条好船给他。只要他愿意接受朝廷颁发的供给制,朕就准许他出海寻访神仙去,先生觉得如何”

    黄立极期期艾艾了许久,才勉强回道:“这海上仙山一说恐怕未必可信,海上风险也是不小,若是因此让鲁王在海上出了什么意外,恐怕日后会有碍陛下的名声。”

    朱由检却没有黄立极这么多担忧,他不在意的说道;“以后的名声,自然以后再去担忧就是了。再说了,朕也不会让鲁王在海上漫无目的的乱晃悠的



第83章 探病
    距离紫禁城北面一街之隔的皇家科学院内,在临近西海子一处花园内,竖立着两排东西向的平房,这里便是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宿舍所在。在这两排平房前有一排开着白花的老槐,看起来甚是清幽。

    邓玉函和金尼阁两人刚好分住在一东一西,这些平房虽然户户相连,但是每户之前都有修剪过的灌木围成的院子。朱由检先去看的邓玉函,和其他人种植的花草相比,他家门前的院子里倒是多了一些新奇的植物,看起来倒是一些药草。

    院内正在煎药的两个年轻人,看到皇帝到来之后,顿时起身前来迎接他了。朱由检对着他们摆手说道:“不必慌张,你们随意来一个陪朕进去探望下邓先生,另外一个自去看着火候,不要将药煎糊了。”

    两名年轻人对望了一眼之后,年纪较大,面目较为黝黑的年轻人便对着身边的年轻人说道:“傅师弟入门不久,还是我来看着药炉,你陪着陛下进去看完陛下吧。”

    朱由检转头让随从留在门外,只让吕琦跟着自己走进了房门,临近房门之前,他不由又停了下来,对着屈身向着自己行礼的那位年轻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郑元藏。”这位年轻人老实的回道。

    “恩,你好好煎药,这些日子且好好照顾邓先生。”朱由检对着他这么吩咐了一句,便转头走进了房间。

    皇帝进来的时候,邓玉函正半靠在软枕上看,他此刻的身体既不能站立,也不能躺下,只有这么半靠半躺着,才能让他好受一些。当朱由检看到他的时候,便知道邓玉函的时日已经不久了,毕竟一个原本体格健壮的白人男子,现在已经瘦的快要皮包骨头了。

    朱由检阻止了邓玉函想要起身行礼的举动,握住了邓玉函的双手说道:“我这些日子一时琐事缠身,倒是来迟了,想不到邓先生的身体已经…”

    看着朱由检露出难过的表情,邓玉函倒是为崇祯开解道:“皇帝陛下不必过于忧虑,对于我们这些主的信徒来说,死亡不过是回到了主的怀抱而已,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1...352353354355356...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