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朱由检注视了常万春许久,才再次露出微笑说道:“那么看来朕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倒是解决了,那么山西银行准备200万元,其他两家银行凑出50万元,就一并交给常行长管理,等一会常行长留下同朕聊一聊。

    那么接下来便是第二件事,朕准备发行第二批战争公债,额度依旧为500万元。其中250万元用于偿还刚刚的250万元借款,另外的250万元将会用于战后的抚恤和重建工作,你们可以把朕的要求通知给各银行董事会,并同户部确定承销公债的份额。”

    对于皇帝提出的第二个要求,另外两家银行的代表表示会尽快传递回去,而常万春则表示,山西银行对于发行第二批战争公债持完全支持的态度,除了愿意把第二批战争公债的承销比例提高到50外,如果另外两家银行有所顾虑,山西银行还愿意进一步加大承销战争公债的比例。

    朱由检对着常万春点了点头,便继续说道:“第三件事么,朕会再次要求内阁下令加强关于黄金法案条文的执行状况。

    同时为了保证金融安全,市面上将会严禁五百两以上的黄金进行交易,凡家中黄金储备超过五百两以上者都必须向银行进行申报。2年之后,凡是未向银行进行申报,但是家中储备黄金又超过五百两者,将会被视为违法所得,朝廷将会强制收缴这些黄金并处以罚款。”

    如果说崇祯说的第一、二件事都是想从三家银行手中调拨款项,那么他所说的第三件事等于是在给予三家银行以回报了。这些日子以来黄金比兑白银的价位一路走高,已经快要突破114了。

    但凡是知道两淮盐引案进展的人,都知道黄金比兑突破115已经是个时间问题,只不过限于交通往来的时限问题,现在盐引案的影响还没有传播到各地,因此市场上还没有形成恐慌性的抛售白银风潮。

    原先同两淮盐商站在一起,抛售黄金收储白银的士绅官僚们,其中得到盐引案消息的人已经开始转变立场,趁着两淮盐商陷入盐引案无法行动的时候,试图从这场白银危机中逃离出去。

    虽然三家银行赢得了这场黄金比兑白银升值战的胜利,但是三家银行依然还是无法确认大明境内黄金储备的真实数量,他们唯一能够知道的是,经过这次黄金收购战之后,三家银行的黄金储备数量,起码已经接近或是占据了大明境内黄金储备的近一半。

    无法确定大明境内的黄金储量,不能控制大部分的黄金储备,那么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想要恒定的固定在115,显然也是极为艰难的事情。

    不过现在由朝廷颁发命令,禁止大额黄金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然后又要求建立申报黄金储备制度,这相当于让三家银行获得了对于大明境内黄金储备的监管权力,也让黄金法案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对于三家银行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

    讲完了这三间事后,朱由检便把另外两家银行的代表遣了出去,让他们去筹集他刚刚所要求的资金去。

    等房间内只剩下他和常万春两人之后,朱由检才对着常万春说道:“朕把你留下来,只是和你说一件事,朕这边有件事要你去做。如果你能够办好这件事,张家口商人通敌一案,不会再继续挖下去,你和你身边的那些人都可以得到保全,而常家依然会是山西银行的掌控者,只要你今后服从于内府的命令,没人可以动摇你在山西银行的地位。”

    常万春“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对着冰冷的砖面叩了三个响头,口中喜极而泣的说道:“陛下仁厚,小民一家谨记在心,陛下有什么命令,哪怕是要闯刀山火海,小民拼了这条性命也会去完成的。”

    &




第979章 一个失败的试验
    崇祯并没有告诉常万春究竟要做什么,在常万春表示了他会拼命完成皇帝的命令以换取赦免之后,他便被崇祯遣了出去。

    在被皇帝召见之前,常万春虽然面带微笑但是显得有些僵硬,而当他走出了皇帝所在的房间之后,连脚步都轻快了不少。在他即将踏出大门时,领着他出门的侍卫叫住了他,让他回去后收拾好行囊,然后准备明日跟着皇帝同行。

    常万春赶紧点头答应了下来,那名侍卫也不待他回话,便转身返回了府内。常万春一只手还捏着袖袋中的红包还没拿出来,就看到刚刚他走过的边门已经重重的合了起来。

    一直在大门外小巷内苦苦等候的亲随族人,赶紧迎了上来。虽然还没有下过大雪,但是蓟州的夜晚已经寒冷非常,这几人都冻的面色有些发青,但即便如此也没人敢离开,一直在小巷内挨着。

    等看到常万春安然出来之后,他们便忙不迭的迎了上来,还把一个甚为精致的暖炉顺便塞进了常万春手中,其他人打着灯笼照着地面,或是上前搀扶着他,簇拥着他转身向着巷内停放的暖轿走去。

    稍稍远离了大门一段距离,这才有人迫不及待的对着常万春问道:“老爷子,皇上那里怎么说咱们这一关能过吗”

    随着有人发问,其他人也七嘴八舌的开了口,他们紧紧的盯着常万春的脸,希望能从他口中听到一些好消息。

    虽然有灯笼照着前方,但是常万春的上半张脸依然隐藏在了阴影中,他身边的这些人在这昏暗的灯火下,始终看不清这位老人的神情。

    常万春停下了脚步,待到身边的人都安静了下来,才不疾不徐的回道:“眼下这关是过了,你们都可以传信回去,告诉各家现在都不要轻举妄动,免得让有心人有机可趁。今日我们各家的危机,不在于京城之内,而在于那些身边的乡党。

    他们对我们各家知根知底,若是弄些手段栽赃陷害,把大家牵涉进通敌案里去,就算皇上这边本来无意追究,也说不得要杀一儆百,拿大家的人头以儆效尤了…”

    第二天一早,崇祯先是召见了蓟州城内值守的文武官员,抚慰了一些做事努力的官员之后,便查核了一遍蓟州城内现存的武装力量。

    他走访了几只部队查看了一下士气,便决定让刚刚抵达蓟州,由顺义几个地区公社青壮组成的义勇队,因为更换载具延迟抵达的第二炮兵团,加上城内小半个野战医院,都编入了他的随行部队。

    当日午后,把队伍分成了前后两部分后,朱由检便带着全是骑兵队伍的前军出发了。24日晚上,崇祯抵达了玉田,25日下午赶到了丰润。

    在赶往丰润的路上,满桂率领的东路明军进军三屯营中伏溃败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崇祯手中。得到消息的崇祯坐在马车内沉思了半天,抵达丰润之后便下令在此地等候后军抵达,暂时不再往迁安赶路了。

    抵达丰润当晚,崇祯便召见了驻守丰润的山东总兵杨绍基和海防营副将宋步云,这两人正因为从迁安传来的满桂兵败正有些惶恐不安,皇帝抵达丰润后倒是让两人顷刻便安心了不少。

    当朱由检神色如常的接见了两人,并通知他们将在明日检阅他们的部队后,两位将领离开皇帝居住的府邸后,终于恢复了往日的镇定。

    也就在这一晚,朱由检让连善祥挑选出人员作为使者前往迁安,去了解一下东路明军现在的真实状况,并了解一下满桂、张春等将领是否安全撤回来了,另外便是联络派驻辽东的锦衣卫人员,让他们前来丰润汇报,过去一年内收集到的辽东明军情况。

    26日崇祯在丰润城外检阅了驻扎在丰润的明军各部,当众宣布了东路明军遭遇了一点小挫折的消息,但是他本人很快就会前往迁安,整顿东路明军军务恢复进攻势态,发表完演说的崇祯,随即宣布对驻守丰润的明军进行一次犒赏,以慰劳他们保卫国家的辛劳。

    有着常万春带来的大量现金,丰润本地的商人和地主很快便出售了一批粮食和牲畜。犒赏加上皇帝亲自作出的保证,很快便让丰润的明军恢复了不少士气,也让不少人确实以为,东路明军只是遇到了一场小挫,迁安、丰润地区现在还是很安全的。

    26日下午,第二战区的司令官蒋德璟、督法官田尔耕也从唐山赶了过来。同两人见面商议了一个多时辰,崇祯便召开了一次小型的军事会议,在会议上他对第二战区的兵力作出了些微调整。

    调拨给第二战区的第五师一个营,海防二营和一营山东兵被抽调了出来,加上御营和尚未抵达丰润的后军,重新编组成了一个师,加上炮兵团,就成了四个团8000余人的大编制。

    给这个师起名为近卫第一师,并任命吴怀兼任近卫师师长后,朱由检便留下了吴怀在丰润整合近卫师,而他自己则同蒋德璟一起去了唐山,视察铁厂的运行状况。

    虽说半年前崇祯让人画过一张铁厂的全景图,好让他一览铁厂建设的实际情况,但是图上的情景依然不及现场看起来那么的震撼人心。

    沿着河流分布绵延近五里的高炉和各种铁具加工车间,使得铁厂所在的地方就像是一个脱离了时代的异世界一般,只可惜因为冬天到



第980章 谋划
    27日下午朱由检回到了丰润县城,锦衣卫派驻在辽东的千户赵明华接到了皇帝命令之后,就立刻动身赶来了丰润,几乎和崇祯同时抵达了县城。

    从这位千户的口中,朱由检倒是对目前东路明军的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21日满桂率领的前军进攻三屯营中伏,满桂所率领的三营多明军只逃回了一个半营人马,当晚包括满桂在内的三营主将都没有返回忍字山口的明军营地。

    也就在这日晚上,后金军队追击明军抵达了忍字山口,并夺取了迁西县城。后金军队抵达忍字山口的当晚,就立即发起了进攻,原本就因为前军中伏而感到人心惶惶的明军,在猝不及防的状况下连丢三道营垒,只保住了最后两道营垒。

    22日后金军队再次发起猛烈的进攻,驻守忍字山口的张春所部终于弃营而去。23日后金军队攻下五重安,对马兰庄发起了几次试探攻击后,因为祖大寿所部修建的营垒过于坚固,加上驻守马兰庄的明军士气并没有崩溃,使得后金军势如破竹的攻势终于被阻挡了下来。

    后金军队虽然停下了进攻,但是明军也彻底失去了向后金军队进攻的勇气。24日吴襄带着一只数百人的败军翻山越岭返回了马兰庄,根据逃亡回来的吴襄的指控,此次明军之所以中伏,完全在于满桂指挥失当,没有彻底的侦查三屯营城附近,导致隐藏起来的后金军队伏击了正在攻城的明军。

    败退回来的监军道张春虽然不同意吴襄的说法,但是驻守后方的他无法确切的知道前方发生的战败经过,而从前线败退回来的明军将士位阶太低,没有能够同吴襄当面对质的人选,而且他们有不少人根本不明白当时发生了什么,只是听到一阵“败了”的喊声就开始逃亡了,还有不少人根本就是吴襄的手下。

    再加上祖大寿等辽西镇将领对吴襄主张的支持,独自为满桂辩护的张春顿时有些独立难支,就连王在晋和王之臣也有些不确定了起来。作为前锋统帅的满桂,原本就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现在有了吴襄的指证,满桂一个轻敌冒进的罪名是避免不了了,而明军进攻三屯营中伏失败的责任,眼看着也要落在了满桂头上。

    就在局势眼看着往满桂不利的局面而去时,一天之后数十名明军保护着身负重伤的满桂也翻过了山岭抵达了马兰庄。

    此前因为满桂毫无消息,大家都以为他已经战死在沙场上了,因此即便是不认为满桂是战败责任者的将领们,也不愿意为了一个死人去得罪沆瀣一气的辽西将门。而王在晋、王之臣等文官因为满桂败亡之后,现在能够依靠的军队只有祖大寿所部,因此对于吴襄的主张也有些持默认的态度。

    但是随着满桂的返回,愿意站出来为他说话的声音就多了起来,考虑到皇帝对满桂的态度,王在晋也开始出声保护满桂,试图维护满桂的名声。

    不管是支持满桂的将领,还是支持吴襄的将领,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后金军队还驻守在距离马兰庄不远的五重安地区的事实。他们之间激烈的辩驳着,拼命想要证明三屯营明军失败的责任者到底是谁,但却没有一人提出过要恢复北上进攻的势态。似乎他们这么做,就能回避掉继续同后金交战的任务了。

    听完了锦衣卫千户带来的消息,朱由检总结了一下说道:“也就是说,现在东路军没有考虑怎么反击鞑子,也没有安抚整顿败退下来的将士的行动,就是坐在营帐内争论到底谁该为三屯营城失败负责”

    赵明华犹豫了一阵,轻轻的回答了声“是”。曾经是满桂家丁的吴怀,现在虽然已经同满桂脱离了家丁和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但也依然不愿意曾经侍奉过的家主被人如此构陷,他不由对着崇祯说道:“陛下,臣愿意以性命担保,满帅一定不会是这样的人,三屯营中伏一事,一定别有缘由。

    那个吴襄从前不过是一个高邮马贩子,靠着贿赂考官弄了一个武进士的身份,后来发往辽东军中,但是一向畏敌避战,如果不是他娶了祖帅的寡姐,也不会有独领一军的机会。

    以臣看来,与其说是满帅决策失误导致的兵败,还是这吴襄临阵脱逃导致全军崩溃的说法更为可信一些。”

    朱由检冷冷的看了吴怀一眼,毫不客气的训斥道:“怎么,东路军为了谁来承担失败的责任吵作一团,难道你还嫌不够乱也想参与进去凑热闹要不要朕免了你的武职,让你担任御史去,你就可以去同他们吵个痛快了。”

    吴怀立刻闭上了嘴,虽然他个性比较冷漠,但是在短短不到两年内,从一名将领身边的家丁被提拔到现在的地位,他也知道皇帝对他的照顾有多深厚了。在这种状况之下,吴怀对于崇祯忠诚,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君臣关系,因此对于皇帝的训斥并没有往心里去。

    朱由检坐在那里沉思了许久,才对着赵明华继续问道:“你在辽东呆了快一年半了,朕想要咨询下你的看法,如果祖大寿不在辽东了,朱梅、何可纲还有张春三人,他们究竟能不能取代祖大寿,控制辽东军”

    &nbs



第981章 瞒天过海
    虽然崇祯这次前往迁安想要瞒过东路军的将领们,但他可没想过要连王在晋也一起瞒过自己到来的消息。

    王在晋虽然算得上是大明文官中少有的能做事的人,但是依然没有亲临前线的勇气,即便是迁安到马兰庄只有半日路程,他也依然坐镇于迁安没有动弹,即便是前线将领现在吵作了一团,他也只是让王之臣前往了马兰庄进行调停。

    也正因为看到了文官们的胆怯,祖大寿等辽东将领才觉得在满桂失败之后,朝廷只能依靠于他们抵挡住后金军队向山海关方向的进攻,所以他们才敢于包庇吴襄而不肯作出让步。

    对于王在晋的行为,朱由检也只能视而不见,毕竟这位并不是一位真正的军队统帅。能够让他待在山海关一年多以整顿关外明军的编制已经很不错了,再要强求他上战场,无疑有些吹毛求疵了。

    更何况并不是随便一个文官拉出来,就可以成为于谦和胡宗宪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在晋没有跑到马兰庄去,也许是避免了最坏的一种状况的发生。

    对于皇帝隐瞒身份的到来,王在晋确实感到非常惊讶,第一眼看到崇祯时,他还试图劝说皇帝返回蓟州去。在他看来,即便是让后金军队打倒山海关下,也不会比崇祯的安危更为重要。

    前者不过是一个局部失利问题,以大明的体量,这种失败最多只能算是伤到了手足。但是作为大明臣民一致效忠的对象,崇祯如果在前线出了问题的话,以现在崇祯身后尚未有继承人的局面,很容易就会变成一场内乱。

    外有后金、察哈尔这样的外患,大明内部再来一场皇位争夺战,那么也许大明王朝还真要遇到不忍言之事了。是以王在晋坚决反对崇祯留在迁安,甚至还要往更前方的马兰庄去。

    无法说服王在晋的崇祯,最后不得不向王在晋透露了,他前往迁安并不仅仅只是为了督战,而是想要趁着这个机会整顿辽东军,避免这只边军脱离朝廷的控制。

    崇祯还向王在晋表示,如果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命令,那么自己就会解除王在晋第三战区司令官的职位,让他返回京城组织京城的防御工作去。

    王在晋这才意识到,在大本营的体制下,他这个兵部尚书居然无法对皇帝的命令提出质疑。他自然不会让崇祯解除自己的职位,然后派人把他押回京城去,那样的话他的名声就真算是毁了。

    在崇祯蛮不讲理的作风下,王在晋选择了妥协,表示愿意服从于皇帝的安排。不过他很快便写了一封书信向留守京城的内阁汇报了皇帝的行踪,希望内阁可以派出人员来把崇祯劝离前线。

    不过王在晋也很清楚,他这封书信的作用几近于无,等到内阁收到消息,再讨论出一个方案来,天知道这里会变成什么样子。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跟在皇帝身边寸步不离,避免出现最坏的局面。
1...467468469470471...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