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天下臣民都为香客,而皇帝就是被香客们膜拜的神像,至于官僚们就是庙里的和尚,而内阁便是寺庙的主持。虽然香客们膜拜的是寺庙中的神像,但是神像只需要享受香火就可以了,至于寺庙的大小事务自然是主持来负责,而香客们奉上的香油钱则被和尚们所分享。

    应该来说,到了崇祯三年的正月,文官们的这个理想已差不多算是实现了。但是身为主持的黄立极却并没有感到有任何喜悦的心情,因为他发觉当皇帝真正将权力下放给自己这个主持之后,原本一心想要同皇权作斗争的官员们,却把注意力大多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官员们向皇帝争夺主持的权力时,固然颇有立场一致的态度,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愿意看到由他接收这个胜利果实。特别是那些自诩为正人君子的清流们,认为像黄立极这样曾经投靠过阉党的人,是不配也不能做大明这座寺庙的主持的。

    清流们虽然不掌握什么权力,但是他们在舆论和地方上的影响力,就不得不迫使黄立极必须要依靠崇祯的支持,方才可以勉强坐稳这个主持的位置。

    虽说黄立极所推进的政治改革,让他提拔了不少自己人。但是个人的力量显然是无法同以书院、文社为纽带的清流官员团体相抗衡的。事实上,在崇祯登基后推动了近两年的政治改革后,朝中原本混沌而不分明的政治格局,已经开始慢慢演化成了四个政治派别。

    以黄立极为代表的改革派,人数虽然最少,但是却掌握了朝中大部分的权力。接下来的则是没有政治倾向,但是却紧紧抱着崇祯大腿的前阉党成员,这些人既不愿意跟从背叛了阉党的黄立极等改革派,也不能见容于清流,他们只有效忠于皇帝才能保住自己的权位。这部分官员的人数同改革派不相上下,但是权力却小了许多,主要分布在工部和交通建设部内。

    然后便是人数众多的清流官员,虽然清流在朝中一直存在着,但是清流官员的主流却有了极大的变化。崇祯刚刚登基时,领导清流的意见领袖们,大多是在天启党争中落败的东林党人。

    但是这些因为和阉党斗争而闻名天下的东林党人,在返回朝中之后并没有做出什么振奋人心的功绩,也没有清理朝堂上的奸邪夺回执掌朝政的大权,反而默认了黄立极这样的阉党余孽继续主持大局,这无疑让许多把天启党争视为正邪之争的士大夫们感到不满。

    在这些士大夫们眼中,整天想要从他们身上捞钱的阉党是小人,那么同阉党进行斗争而失败的东林党人自然是正人君子。既然魏忠贤、崔呈秀等阉党首领被逐出了京城,钱谦益、袁可立、刘宗周、孙承宗等正人君子返回了朝中,那么自然就应当拨乱反正主持朝纲,彻底将朝中的小人都驱逐出朝堂才是。

    然而这些名声远扬的东林党人领袖们,回到了朝堂之后居然放弃了同这些小人继续斗争下去,这无疑让许多信奉正邪不二立的士子们的不满。原本因为痛恨阉党,而给东林党人加持的神圣光环自然也就褪色了。

    到了崇祯二年末,曾经左右清流士林舆论的东林党人开始慢慢被边缘化,而号称要继承东林诸君子遗志的复社士子们,打着:兴复古




第1072章 国务委员会
    对于黄立极的恳请,朱由检却并没有动容,而是颇为懒散的回道:“朕不是不想出去处理政事,只不过朕觉得比起外面的这些小事,朕现在有更为重要的事情考虑,所以才留在宫内不见外人罢了。”

    黄立极顿时有些怀疑的看着崇祯问道:“陛下思考的重要之事,不知臣可否预闻一二在臣看来,臣送到陛下面前的事情可不算是小事啊。”

    朱由检想了想,才斟酌的对自己的首辅说道:“虽然朕还没有考虑妥当,不过先生既然问起,那么也就请先生替朕参谋一二了。

    此次朕出京亲征,这前往遵化的路上也着实看了几个县的治理状况。看过之后,朕便一直是忧心忡忡。即便是在军阵之中,朕都时常思考着几个问题。

    这朝廷中枢和地方官员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这地方官员和地方士绅大户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这士绅地主同普通百姓、佃农、庄客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我们究竟要如何去调整控制。不知先生有什么可以教导我的么”

    黄立极沉默了许久,终于有些艰难的回道:“陛下的问题发人深省,臣一时之间倒是难以措词了。这三个问题,臣不敢说有什么可以教导陛下的,不过臣愿意把自己的看法呈给陛下参考一二。”

    朱由检顿时直起了身子,示意一边的吕琦准备记录,这才把目光转向黄立极严肃的说道:“还请先生畅所欲言,朕会认真倾听。”

    若是崇祯同自己讨论四书五经,黄立极就算没有什么准备,也能同皇帝讲上一整天。但是对于皇帝抛出的这三个问题,他却要搜肠刮肚的思索许久,才能试着说上一二句。

    这主要是因为,黄立极从进士踏入仕途开始,便一直做的京官,凭借资历升到了少詹事、礼部侍郎的位置,接着便依靠魏忠贤的权势j ru了内阁。没有做过亲民官的他,对于皇帝的后两个问题,其实是有些想当然的。

    但是做了数十年京官的他,倒是对朝廷中枢和地方官员之间的矛盾所知甚详,他对于皇帝所说的看法,也着重在了这个问题上。

    朱由检听的甚为认真,也觉得黄立极的某些话语还是相当切中时弊的。一个钟头之后,讲的口干舌燥的黄立极终于停了下来,朱由检一边示意王承恩给首辅倒水,一边笑着对黄立极说道:“古人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日朕听了先生这一番话,倒是真正增长了不少见识。”

    黄立极取过茶水润了润喉,便把茶盏放到了一边,看着皇帝说道:“臣说的不过是这几十年宦海浮沉的一些个人体验,倒是陛下能够在细微之中找出这些问题,才是让臣犹如醍醐灌顶,打开了一些思路。

    不过臣也很想问一问,陛下对这三个问题思考良久,可有什么心得陛下又打算如何着手解决这三个问题”

    朱由检思索了一阵,才对着黄立极说道:“就朕看来,想要解决第二、第三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如行军作战一般,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地方官员若是不能同朝廷中枢保持一致,那么即便中枢颁发的政策再好,下面没有人去执行,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若是朝廷中枢制定的政策不切实际,却又听不进地方官员中肯的意见,最后弄得地方天怒人怨,则中枢的威严又如何保存下去呢

    以今日大明的朝廷中枢和地方关系为例,这京城九门之内,朝廷中枢的命令可谓令行禁止,只要颁发政策必然就能百分百落实下去。

    但是出了九门之外,京畿百里之内,大概中枢的命令能落实百分之九十就不错了。若是在黄河以北,太行以东,则大约还能落下百分之八十。

    山东、河南、淮河以北的区域,大约就剩下百分之七十。陕西、山西和长江淮河之间的区域,大约还有百分之六十。

    长江以南数省和苏松、南京地区,能够落实五成的朝廷命令,就已经算是忠诚可靠了。至于西南和云贵、广西等地,他们还承认自己是大明的一部分,不出来闹事,朕觉得朝廷都要拍着额头庆祝了。

    之所以朝廷中枢和地方关系会变成眼下的局面,朕以为除了先生刚刚说的那些弊端之外,主要还在于中枢官员的权力过大,而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小;也在于中枢官员的权力过小,而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大有关。

    若是想要解决中枢和地方存在的矛盾,我们必须要集权,又必须要放权。”

    黄立极有些被崇祯的话语绕糊涂了,他不由插嘴问道:“陛下所言的权力过大过小,是什么意思这集权和放权又是什么来由”

    看了不明所以的黄立极一眼,朱由检连忙解释道:“朕刚刚说的中枢官员权力过大,而地方官员的权力过小,这是指执行权力。

    &n



第1073章 新思潮
    崇祯提出的集权和分权主张,终于让一直感觉心里不踏实的黄立极有了一个底。如果朝廷中枢真的能够做到集中决策之权,禁止下面的官员擅自讨论朝廷的政策,对于他这个内阁首辅来说,倒是减轻了不少压力。

    对于现在的内阁来说,最为艰难的不是制定政策的时候,而是向地方发布政策,并要求地方遵照执行的时候。每当内阁好不容易推出了一条政策,地方官员们就有人跳出来挑毛病,然后朝中的一些官员就开始推波助澜,激化矛盾之后将问题转嫁到内阁身上,特别是他这个首辅身上。

    黄立极当然清楚这些官员这么做的缘由,无非就是想要打击内阁还有他这个首辅的声望,最终催促现在这个内阁失去皇帝的信任从而倒台重新组阁,好让他们可以上位罢了。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项改变现状的政策,都不可能找不到被人批评的缺点,因为改变现状就等于让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受到损失,或是为了长远的利益而暂时失去眼前的利益。既然有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失,自然就会有政策的反对者。

    而只有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能好整以暇的批评做事的人,而不必担心被人攻击批评。不管是从前的内阁还是现在的内阁,身为大明的管家都是不可能不做事的。更何况正在推进改革的黄立极,更是露出了大量可供人批评的弱点。

    可以说,黄立极虽然获得了比以往大明首辅更多的权力,但是他却从未有一日享受过这个权力所带来的好处,反而每一日都战战兢兢的应对着,不知会从何处飘来的暗刀暗剑。

    这也是为什么他必须要紧紧跟着崇祯的步伐,推动着改革的前进,非如此他就不能保住自己现在的地位啊。也正因为他现在举着改革的旗帜,所以下面一群对大明现状不满的官员,才会力挺他,对抗着那些反对者。

    但是这种如履薄冰的日子,黄立极过的实在是有些心力憔悴了。他并不是穿越者,他并不知道十多年后大明就会亡国了,因此对他来说,能够维持住这个国家的正常运转,就已经是任内杰出的政绩了。

    在经过了两年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原本因为天启党争而分裂对抗的朝廷官员,在改革的过程中开始重新分化站队,党争造成的政治对立开始逐渐和解。

    过去几年中各地灾荒不断,导致田赋收入不断减少,大明国库空虚朝廷用度紧张的问题,也因为银行、工商业、海外贸易的振兴开始得到了缓解,光是今年从工商业和关税中解运到国库的税金,已经差不多超过了往年的盐税收入,这就是一个极好的兆头。

    而西南的奢安之乱、西北的流民和灾民、关外的后金和蒙古、东南的海盗等问题,也一个个的正被解决着,就算没有解决的,也看到了问题解决的方向。

    动荡不安的社会开始渐渐稳定下来,激烈对抗的政治斗争开始缓和下来,各地的经济生产开始得到恢复。到了现在这个局面,黄立极便觉得改革的步伐应当稍稍放缓,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更为适合当前的局面了。

    然而作为一名不够坚定的改革者,他此前是在崇祯和想要清算他的东林党人的逼迫下,才举起了改革的旗帜。那么到了现在改革风潮已经蔚然成型的时候,他也同样顾虑颇多的不敢放下手中的这面旗帜。

    一旦被改革者视为叛徒,而又不能获得保守派官员的谅解,他就会成为一个首鼠两端,人人声讨的政治失败者了。

    现在崇祯送到他面前的集权和分权之策,终于让黄立极看到了如何将自己身上的政治责任分散出去,和如何获得对于地方官员的进一步控制,从而为他将来平稳交接内阁权力做好了铺垫。

    一个囊括了大明高级官员的国务委员会,不仅仅会加强朝廷政令的权威,而且也让黄立极看到了逃脱被皇帝继续牵制的可能。

    如果这个国务委员会成立后,大部分成员还是支持内阁,对大明进一步进行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变革,那么反对改革的声音无疑会减少很多,对于黄立极执掌的内阁来说就是一件好事。

    而如果大多数委员反对进一步改革的政策,对黄立极来说也不是一个坏消息,起码他不必单独同崇祯对抗,还要不要继续深化改革了。

    所以黄立极迫不期待的向崇祯表示了称赞,他这是真心觉得,今天皇帝提出的这个主张很好。称赞完之后,黄立极看了崇祯面前的书桌后说道:“陛下主张的集权和分权的设想,臣回去后便同阁内的同僚们商议。让他们连同重新划分的督抚防区方案一起交给陛下。

    不过臣还是想要问一问,陛下出征前写下的诏书是不是可以销毁了总参谋部和孙恺阳在本次作战中固然是劳苦功高,但是臣还是希望陛下能够赏罚有度,不可太过,否则恐怕会激化宫外某些人的情绪。”

    朱由检想了想说道:“黄先生说的是,此次论功行赏,朕会小心从事,不会给他们太多口舌的。先生若无他事,便自去吧…”

    抱着崇祯给予的一份文件,黄立极欣喜的离开了乾清宫,返回内阁去召集同僚讨论如何集权去了。

    于是乎,那些不



第1074章 牛金星
    上书房内,朱由检看过了早上送来的大明时报,同样注意到了报纸上的争论。看完报纸之后,他便吩咐王承恩将孝经和郭居敬著的《二十四孝图》取过来,自己坐在书桌前翻看了许久。

    这日上午,朱由检便待在上书房中没有外出,坐在书桌前涂涂抹抹的写了两篇文章,然后让吕琦交给大明时报的孙之獬修改刊登出去。

    交出了两篇文章之后,朱由检刚刚看到报上文章的闷气才算消了去,这才觉得腹内有些饥饿了起来,他放下了手中的文具,对着王承恩问道:“皇后和田妃那边中午吃的什么朕现在过去,能不能赶上和她们一起吃饭”

    王承恩看了看一侧的自鸣钟后,才无可奈何的对着崇祯说道:“两位殿下此刻大约已经用膳完毕了,小公主和小皇子这个时间也要午休了,陛下还是晚上再去吧。陛下现在是不是要传午膳上来”

    朱由检略显失望的看了一眼自鸣钟,才摇了摇头说道:“原来已经是这个时辰了,那就让他们传上来吧。今日宫外可有什么新闻么”

    王承恩对着门外的小太监吩咐了一声,才向着崇祯回道:“除了六部一些官员们还在同内阁几位先生纠缠着一些琐事,现在京城官民最为关注的,还是这场孝道和妇德的争论。

    其他的新闻么海商协会的代表们终于通过了一份自由贸易的标准,不过上交到总理衙门讨论时,被总理衙门给退了回去…”

    朱由检顿时引起了注意,打断了王承恩问道:“为什么他们送过来的自由贸易标准,朕还没来得及看完,总理衙门是什么意见”

    王承恩回忆了片刻,才对着崇祯说道:“海商协会的代表认为,既然要推行自由贸易,那么就应当互相降低关税。因此要求重新审核现有的进出口货物的税额,废除海外贵金属入关的比例税制和强制兑换纸币的条款。

    总理衙门认为,这些代表提出的不是自由贸易条款,而是想要借着自由贸易的名义偷逃税款。因此冯学士中止了对于自由贸易标准的审核,他声称除非协会去掉关于关税和强制兑换贵金属的条款,否则不管交上来多少遍,他都会一体退回。”

    朱由检想了想问道:“那么海商协会这边怎么说”

    王承恩顿时回道:“海商协会这边正打算向陛下上书,请求陛下对总理衙门进行压制。他们认为,去年总理衙门建立的时候,对于某些货物的关税税额制定的过高,当海外市场出现了价格波动的时候,总理衙门却依旧征收着高额关税,使得他们出海一趟根本没赚到什么钱。

    比如向东南亚出口的棉布,因为印度棉布今年运往东南亚诸岛的数量增加,加上我们这边放开海禁之后,前往东南亚经商的大明商人过多,因此今年东南亚地区的棉布价格大跌,不少人只能勉强保本而已。

    还有一项就是生丝,生丝本是我大明出口获利最高的货物,但是东南亚和欧洲商人的本钱太小,我们今年生丝出口的数量虽然大增,但是利润却增加无几。

    而海外生丝需求量最大的国家还是要属日本,但是日本去年白银大量流出之后,不仅对我大明商船限制了交易港口,还加强了丝割符制度,恐怕未来生丝在日本的价格只会越来越低。

    因此海商代表们强烈要求,关税要具有上下浮动性,不能定下之后便万年不变,这不符合常理。另外,现在总理衙门和银行强制结算从所有外国输入的贵金属,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纸币和贵金属之间的汇兑比例浮动过大,他们拿着纸币和银行兑换一个来回,便要损失不少手续费,因此他们请求废除这个制度…”
1...494495496497498...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