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挽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富春山居

    三言两语打发走了蒋德璟后,袁可立便在儿子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当马车走了一段路之后,闭目养神的袁可立突然开口说道:“你对刚刚的判案怎么看”

    醉心于书画的袁枢对于这种俗务一向不关心,对于刚刚的案子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听到父亲的问题后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等了半天都没有等到答案的袁可立,顿时张开了眼睛。看着低头说不出门道来的儿子,他有些不满的责怪道:“你这次上京就会被授官出仕,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你的仕途已经不可能走的太远,如果还不关心实务,你岂不就成了尸餐素位的泥菩萨了”

    袁枢面红耳赤,对父亲的责备无言以对。他张了张嘴,终于勉强挤出了一句,“孩儿看刚刚围观的百姓和军士都有赞颂之声,想必薛尚书断的这个案子应该还是不错的。”

    “薛元良的一篇判词还是可圈可点的,不过他的眼界看的还是浅了些,又或许是少了些担当…”袁可立沉吟了一会,便为儿子指点这案子的得失起来了。

    “…陛下隆重其事的把此案交给三法司公开审理,非是要审案,而是要以此案安抚军心,打击勋臣在军中的贪腐行为。

    现在这个结局,军心未必能安,而勋臣也一样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训。薛元良实在是浪费了,陛下所给的大好机会。我看这件案子不会就此完结的…”

    当袁可立对儿子谆谆善诱的时候,朱由检也接到了关于这件案子的汇报。

    出乎王承恩和连善祥的意料,崇祯并没有因为这个结局而大发雷霆。他们都很清楚,皇帝为了安排出这个三法司会审的局面,花费了多少精力,但是获得的却是这么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

    朱由检目光注视着王承恩,面无表情的问道:“锦衣卫南镇抚司镇抚使张世杰,这些日子以来都干了些什么”

    王承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仔细回想了一遍才说道:“自陛下停止召见他之后,张世杰除了每日按时在南镇抚司办公、值勤之外,就是深居英国公府不出,并无有和外人交往的记录。”

    朱由检不置可否,转而对着连善祥问道:“英国公最近怎么样,身体好些了吗”

    “英国公的病情似乎还是老样子,英国公府也以国公的病情为由,拒绝了阳武侯等勋贵的探望。英国公还委派世子主动向丰城侯表示,愿意听从陛下的命令,上缴逾制的田地。”连善祥谨慎的回答道。

    朱由检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些,他嘴角稍稍上扬,用听不出什么情绪的话语说道:“是愿意听从朕的命令吗如果真是这样,就应该主动把田地交出来,而不是等着朕下令吧。”

    崇祯对于英国公的猜忌,让王承恩、连善祥都噤若寒蝉,不敢接口。

    不过让两人庆幸的是,朱由检并无对英国公下手的意思,很快他就转移了这个令人紧张的话题说道:“王承恩,明日派遣太医问疾于英国公,并赏赐三两龙涎香。

    从明日起,每三日安排太医上门替英国公检查一次病情,关于英国公身体的情况报告,朕要在第一时间看到。

    让内阁拟诏:英国公世代忠良,特别是本代英国公三匡于帝室,又是四朝元老,乃是我大明不可或失的元勋重臣,朕以为当对英国公重重嘉奖。

    如何嘉奖,让内阁议个条陈出来。至于英国公府名下田庄之限额,以英国公自报田地为定额,贵族院不必进行检查。”

    朱由检说到了这里,迟疑了一会,才接下去说道:“令张世杰接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对涉及闻香教案、京营兵变的武官勋臣进行审讯,先从阳武侯等人查起。

    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保护京城百姓的安居乐业,命令田尔耕督促京城巡警局对京城治安进行为期5天的严打行动。

    &nb




第278章 台湾设府
    文华殿内,内阁的黄立极等三位原阁老加上新入阁的徐光启、郭允厚,正在同崇祯商议关于新成立的台湾行政区的设置问题。

    张瑞图苦口婆心的劝道:“陛下,这台湾汉人的人口还不到2万,其他都是当地土著,这么一点人口设置一个府衙未免过于浪费了。

    如海南岛距离大陆如此之近,从前宋就开始开发移民,至今岛上也就北面和西面人口繁盛,汉人人口约20万上下,这才有了一府的设置。

    比照海南岛,台湾同大陆之间的海上距离更远,想要发展到海南的人口规模,岂不是要花上一两百年才行。且这些海外孤岛山高林密,毒虫蛇蚁繁多,又有瘴气,不是在大陆生存不下去了,有什么人愿意移居海外呢

    臣以为,不如先在台湾设置一县较为妥当,待日后生齿繁盛时在升级官衙也来的及。”

    施鳯来也谨慎的劝说道:“陛下,这台湾孤悬海外,和大陆来往不便,朝廷对其可谓鞭长莫及。若是有人在岛上起了妄心,想要裂土于海外,今日往台湾移民之举,岂不成了自取其祸。”

    郭允厚听到这里,也慢悠悠的说道:“开放台湾倒不是什么坏事,大明不移民去台湾,那些海上的大寇也会上岸招募人手去台湾开垦。

    与其让这些奸匪占据台湾作恶,倒不如朝廷先组织人员去开发台湾,也好绝了奸匪的念头。

    不过只有一点,朝廷付不起移民的费用。一头耕牛约8-10两,加上农具、种子和住房,安置一户移民约莫在25-30两。

    想要让台湾府粗具规模,起码也要1万户百姓,那就是不下30万金,这钱户部完全筹划不出来。”

    朱由检一直安静的听着阁老们诉苦,听到郭允厚说的话后,才插嘴说道:“一万户不够,想要初步控制台湾,最起码也要十万户。没有这个人数,岛上的土人和西洋人是不会承认大明对台湾的治理权的。”

    郭允厚看了一眼崇祯,才无奈的说道:“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陛下之前才说过,要减免辽饷,如果开启这个移民开发台湾的计划,恐怕这辽饷也减少不了。”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说道:“同建奴作战,不仅仅是为了保卫辽东。如果建奴占据了辽东,难道就不会想入关了进入关内之后,难道就不会垂涎于我肥沃的中原之地有了中原之地,他们难道会不想富庶的江南

    把用于辽东的军费,起名曰辽饷,这不是在割裂辽人同其他地区的民众的关系吗没有军队在前方打仗,难道大明腹地就能安享太平了这是极端自私的想法。

    自元旦起,把辽饷更名为国防特别税。禁止各地官员胥吏再称其为辽饷,若有人敢再称辽饷,以破坏国家团结罪,免去一切职务。”

    几位阁老只是互相望了望,便点头同意了崇祯把辽饷改名的建议。

    朱由检这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台湾的问题上,他想了许久才说道:“台湾府肯定是要设置的,而且台湾府不仅仅要管辖台湾,也要管辖澎湖列岛。

    台湾府今后也不必再由福建管辖,而是直接接受朝廷的管辖。台湾府人口不多,所以属官可以尽量的减少,但是人员一定要精挑细选。

    台湾府不能光依靠移民增加人口,也要对土人进行教化,凡是愿意接受我大明文化的,又愿意当兵纳粮的土人,都可以归化为大明人。

    至于移民的费用问题,朕倒是有个注意。”

    朱由检巡视了一眼长桌两侧的5位官员后,方才说道:“朕以为,不如把移民问题交给民间的商行去办理,朝廷只给优惠政策就好。”

    “优惠政策陛下的想法是”黄立极终于被崇祯提起了兴趣问道。

    朱由检双手紧紧互握了下,便说道:“把台湾开垦的权力交给商业公司,免除台湾30年的田赋,政府只征收工商税。”

    黄立极有些怀疑的问道:“陛下,这商业公司难道是指之前海商会议上成立的那几家公司吗这些人原本就是海上盗寇出身,现在既然已经招安,朝廷就应该把岛上的民众移回大陆,削减他们的实力,防止他们做大才对。怎么能再把开垦移民的权力交给他们”

    朱由检微微颔首:“黄先生的说法,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比如没有其他人在觊觎台湾,又或者这些已经在台湾的移民心甘情愿的想要返回大陆。

    否则我们的做法,要么会让台湾落入他人之手,要么不过是让台湾的移民失去了对朝廷的效忠之心,完全成了奸徒的拥护者。

    更何况就算朝廷不出面组织移民台湾,郑芝龙他们难道会没有把台湾当成退路的想法如果让郑芝龙他们自己组织移民,今后台湾之民究竟是听郑家的还是听从朝廷的”

    朱由检的话让几位阁臣有些无言以对,和其他几位同僚用眼神交流过后,黄立极的态度稍稍软化了些说道:“那么陛下的意思就是,用其他公司来分散十八芝对台湾的控制吗”

    朱由检点了点头回答道:“不错,既然要把台湾纳入大明的治下,就不能只让八闽之人移民台湾,否则台湾就真的如黄先生所言,成了国中之国了。

    辽东失土之民、山东无地之民



第279章 考较
    蔡懋德从小追随父母持佛戒,由于律身刻苦如同苦行头陀,因此看上去身材单薄文弱。

    朱由检看着面前这个枯瘦如同竹竿的官员,心里顿时就有些不喜,毕竟这个时代出海及移民都是一件有风险的事,如果身体素质不佳,那么很容易就会被自然环境所淘汰。

    见到蔡懋德的第一面,朱由检已经打消了让他去台湾的念头。几名阁臣接连考较蔡懋德,关于治理地方或是移民屯田的问题,蔡懋德倒是对答如流,这让几位阁臣都连连点头认可。

    唯有崇祯一直迟迟没有出声,最后在几位阁臣的示意下,他不得不勉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台湾岛从前被海上盗匪和岛上土著所占据,一向不知王法。如今我大明既然要对台湾纳土归疆,则岛上的土人及盗匪,你觉得应当如何处置呢”

    蔡懋德虽然知道皇帝和内阁召见自己,询问开拓治理台湾的事宜,有可能是想要安排他去台湾任官。

    大明南北相隔万里,东西也横跨数千里,在如此广大的区域内,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自然相差甚远。

    对于到地方任职,大明的官员们也总结出上中下三等地方官员的职缺。

    这上等的官缺自然是江南繁华之地,中等的则是不在边境的中原、两湖地区,下等的就是九边及云贵川等地。

    像海南岛虽然从两宋就开始开发,地理环境也比云贵及九边地区好的多,但就因为和大陆隔了一道海峡,就被视为比云贵川还差上一等的海外蛮夷之土。

    大家都不乐意去海南岛任职的结果,就是一旦进了海南岛的官员,之后就很难再被调回大陆。因为缺乏接替的人手,只能一直干下去。

    如今这台湾岛离开大陆更远,要是被调任台湾,想要再离开,恐怕也就更为艰难了。而且台湾的开发程度远不及海南,一切都要靠自己从头进行开发,考虑到那些数千年没有开发过的原始森林,这无疑是一个艰巨的工作。

    然而明明知道这一切的蔡懋德,却始终表现的很心平气和,抱着有问必答的态度,没有表现出丝毫畏难的神情。

    听了崇祯的这个问题之后,他自是稍微思考了片刻,便说道:“臣以为,对待岛上的土人和对待岛上的盗匪,态度应当是不同的。

    岛人向来不知朝廷,应当予以招抚优待,并效仿云贵之地设置土官管理,然后在岛上开办书院进行教化,使之成为我大明之民,岛人既然成为了大明之民,则台湾自然也就成了大明之土。

    而对于岛上的盗匪,臣以为:盗之起皆由民穷,平息匪盗,当使穷民有饭吃耳。

    而台湾孤悬于海外之地,岛上之盗匪大多来自于我中国沿海之穷民。如果我中国沿海穷民有口饭吃,他们又怎么会冒着风险下海为盗呢

    臣以为,若要平息岛上的匪盗,必然就要先整顿沿海各地的吏治,只有吏治清白了,沿海的百姓才能有饭吃,沿海穷民的数量才会减少。

    而穷民减少了,下海为盗匪的人数才能减少,加入盗匪的人少去了,台湾的匪盗团伙自然也就不成气候了。

    是以爱民先察吏,察吏莫先臣自察,愿正己率属,俾民不为盗。而臣无可见之功,不愿杀害百姓,以成一己之名…”

    让蔡懋德退下之后,黄立极就满怀期待的向崇祯询问,对于任命蔡懋德为台湾知府的看法。

    朱由检没有直接说出他对蔡懋德的看法,而是说道:“朕这些日子来,都在查看各省督抚,及地方知府、知县的履历。

    这新上任的延绥巡抚岳和声善于文事,曾经在地方上建中天书院、摄城书院,对教育之事可谓精通。让这的人才去出任边地巡抚,不是骥服盐车吗

    延绥是边镇,也是贫瘠之地,那里需要的是能够安民抚军的治政之才,而不是谈论风花雪月的才子。

    朕以为当调岳和声为南京礼部侍郎,推动南直隶、及长江以南诸省的学校教育才是,而不是把他放着边镇巡抚的任上熬资历。”

    徐光启、张瑞图同这位岳和声倒是相熟,知道这位老友身体本就不好,现在再去西北苦寒之地,恐怕更是日子难熬了。

    南京礼部侍郎虽然并无什么权力,但是繁华的金陵城却正合这位老友的胃口,相比起西北的风沙,秦淮河上的风月更能让这位才子文思如涌吧。

    徐光启、张瑞图纷纷赞同崇祯把岳和声调任南京的提议,黄立极等人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反对的想法了。

    不过大家都知道,崇祯调走岳和声肯定不是无的放矢,果然随后崇祯便建议让蔡懋德接任延绥巡抚的职务。

    黄立极等人自然不便反对,一个他们刚刚夸过的人才,被崇祯提议重用。

    而蔡懋德成为了延绥巡抚之后,周堪赓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台湾知府。

    解决了台湾知府任官人选的问题,朱由检终于轻松了一些,他随即便提到了关于之前,他要求内阁讨论的军属、烈属优待法令的事。

    对于这一点,黄立极对着张瑞图轻轻点了点头,张瑞图便向着皇帝说道:“对陛下提出的法令,内阁以为:



第280章 自私的崇祯
    黄立极轻轻咳嗽了一声,阻止了身边的施鳯来、张瑞图想要继续劝谏,而是坦率的说道:“陛下,如果我们对于武人缺乏足够的警惕,那么唐末藩镇割据的状况未必不会发生。让武人失去了制约,到最后受难的难道不是那些百姓吗”

    朱由检对于黄立极的说法点头表示赞同,随即解释道:“朕并非不同意对军队要有足够的制约,只不过朕以为,约束军队依靠的应该是荣誉和纪律,而不是克扣粮饷和歧视。

    关于整顿军队的事务,朕不想同内阁进行讨论,这是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事务。

    不过朕可以稍稍描述一下军队改革的方向,今后大明的军队将分成指挥、军纪、后勤、装备制作四个部分,军事法庭也会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此一来,各位对于军队不受控制的担心,也就不必要了。”

    黄立极只是沉默了一阵,便说道:“如果真的能如陛下所说,臣等自然拭目以待。不过陛下,从这次京营兵变可以看出,内阁如果不能管制戎政府,就无法及时的应对京城的一些突发事件。

    臣以为内阁最起码,还是应该拥有对戎政府紧急处分的权力的。”
1...8283848586...6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