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无敌之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河行者

    这就有些过了,是




第338章急转而下
    一语惊醒梦中人,高人就是高人,一句话就点出了武承嗣的软肋。

    武承嗣被流放岭南多年,日日夜夜脑子里就想着怎么吃饱肚子,哪有心思考虑官场之道

    待到武后为了登基称帝的需要,赦免了整个武氏一族,将他们给迎回了神都,被赐予高官厚禄。

    可他们到底是底子不足,对官场上的弯弯绕绕根本就不懂,加上没有根基,别看平日里身边围着无数的马屁精,其实,在那些宰相面前屁都不是。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出仕多年,早就有了自己的根基,即便是围在武氏族人身边,那也是形势逼人,言不由衷。

    他忽然有了一种明悟,那就是吃进肚子的食物才是你的食物,拿在手里的都不一定。而追随者,和食物也没啥区别,半路投靠的都是墙头草,今你明他的,谁强跟谁走,毫无忠心可言。

    要想有自家嫡系的势力,就要亲手培养,将一些没有根基和靠山且混得不如意的家伙给收罗门下,刻意培养,并将其推上高位,主政一方。

    这样一来,他们就被打上了他武承嗣的烙印,只要在朝堂混迹一天,就无法改换门庭。

    因为,对于叛徒,是人都没有好感,既然能背叛故主,那就可以再次背叛你,譬如那三国时期“三姓家奴”吕布,谁敢放心地用他

    通过友人的举荐,许别驾得以进入了武承嗣的法眼,并经过了层层考验,好不容易方才成了武承嗣下定决心要培养的对象。

    武承嗣之所以培养许别驾,其目的自然是要取崔刺史而代之,而许别驾野心不小,一直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大才,苦于没有遇到伯乐,一直是郁郁不得志。

    而今,得知了武承嗣器重自己,要大力培养、第一步就是取崔刺史而代之,两方面是一拍即合,接下来就是反复谋划,日日夜夜都在筹谋怎么把崔刺史给拉下马

    谁料到,如此隐秘的谋划却被崔刺史识破,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给揭露出来,一下子把他给逼到了退路,不由他不出手反击了。

    眼前崔刺史还是扬州刺史,是扬州的主官,掌握着整个扬州的权利,而武承嗣的助力却鞭长莫及,整个形势都对许别驾不利。

    可以说,此时的他根本就没有一战的能力,看看那些幸灾乐祸的同僚,谁不是在笑话他自不量力

    可是,老子还有退路吗就算是现在向崔浩跪下来求饶,摇着尾巴向他效忠,也不见得能取得他的谅解。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许别驾小眼睛转来转去,在寻找自己的机会。还别说,真让他给找到了,那就是地上的张三郎一事,给了他翻本的机会。

    一民女杀了扬州折冲都尉的孙子,不论其有没有前因,按照大唐律都要将凶手缉捕归案,严加审讯,查明真相,好给死者家人一个解释。

    可崔刺史的意思却很明白,他根本就没有打算将凶手缉捕归案,而是屈服于太平公主府的侍卫长赵不凡,企图和稀泥,做和事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可是罔顾国法的大事情,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哪怕是现在暂时退让,将来也可以借此让武承嗣出手,在朝堂之上告崔浩一状,不愁不能将他给拿下。

    许别驾在心中暗暗冷笑,小不忍则乱大谋,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开心,老子就暂时忍让一下。

    崔刺史和许别驾二人之间的一场大战,可谓是一触即发,可却因为各有算计,到底是没有打起



第339章为难的刺史
    再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中也有破败的一面,扬州府衙也不例外,相对于威严的门楼、宽敞的大堂,衙役们休憩的这处跨院就明显是上不了台面。

    门窗已老旧,被北风一吹,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那刺耳的摩擦音就仿佛是一个眼看要断气的人,谁也不知道最后一口气何时落下,从而让人揪心不已。

    扇与框之间的缝隙很大,且木板上因为风雨侵蚀和蚁虫的啃啮,露出了好些大大小小的洞洞。

    而今,风就从这些洞洞里和缝隙中钻进来,伴随着呜呜的声响,将油灯的火焰吹得摇晃不已,从而宣示它的存在。

    许别驾到底选择了退让,留下一脸懵逼的张兵曹等人,以及心情大好、意气风发的崔刺史。

    崔刺史大吐苦水,给众人分析着厉害关系,简直就是将自己个比拟成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就为了给同僚讨一条活路,以免在大人物的一怒之下遭了池鱼之殃。

    众人齐声附和,纷纷表示感谢崔刺史的大恩大德,并以他为中心,围绕在他的周围,有福让崔刺史先享,有难则让下官先担。

    就在此时,有衙役急匆匆寻来,禀报有人求见。

    崔刺史一听是赵不凡来了,且在大门外规规矩矩地求见,不由得会心一笑,对众人道:“诸位,既然赵大侍卫长来了,咱们就不妨先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定夺!”

    此时,崔刺史既然开口,谁人还敢反对莫非不见许别驾之下场乎

    既然要见赵不凡,在这衙役们休憩的地方自然不合适,且还有一个张三郎在地上杵着,没得让人闹心。

    大堂也不合适,那是坐堂问案的地方,太过于正式,人赵侍卫长是来求见的,又不是投案自首,让人在大堂相见算个怎么回事

    崔刺史选择了在中堂相见,提前来到中堂,侧耳倾听门外的动静。

    此事涉及到赵不凡和张翰双方,崔刺史不好过早表面态度,以免被人诟病,因此并没有出大门相迎。

    可若是大刺刺地坐在屋子里,也颇为不妥,因此,他打算先在屋子里晃悠,人张兵曹站在中堂门外,看到赵不凡来了时咳嗽一声,打个讯号,好让他抢着出门迎接。

    崔刺史虽然说让众人一起接见赵不凡,可那不过是一句客套话,人们心知肚明,谁也没有当真,纷纷寻个借口,都主动回避了。

    只有张兵曹一人相配,倒也不是说张兵曹就是崔刺史的心腹,而是因为张兵曹是当事人,此事无论如何也绕不过他。

    “咳咳……”

    门外传来一阵咳嗽声,崔刺史立马三步并作两步走,急急慌慌抢出门去,朝还有好几丈远的赵不凡拱手为礼,抢着道:“赵侍卫长,赵先生,浩来迟了,还请见谅见谅!”

    “哪里哪里,使君客气了!前蒙使君热情款待,还未曾致谢,今番又来打扰了,还请使君不要厌烦才好。”赵不凡也还了一礼,客套了一番。

    人来人往,免不了说些无聊的话,可人在世间,又不能不与人交往,如之奈何

    “哪里哪里,赵先生你太客套了。”崔刺史继续客套着,并示意赵不凡进屋,并命人奉茶。

    两人分宾主落座,张兵曹很有眼力劲,借口去催促衙役奉茶,溜到门外给他们把风。

    不过,张兵曹虽人在门外,一对耳朵却竖立着,仔细倾听屋子里的动静,好决定自己下一步该干什么

    崔刺史就在官场中打滚,虽满腹心事,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开口寒暄着:“赵先生,不知此番前来可有吩咐某家



第340章诱导
    赵不凡先在心中过了一遍,随后将赵无敌的事情择其重要一一道来,去繁化简,去凡留奇,另外,或多或少进行了一点点艺术加工,将一个神奇而又完美的少年英雄展现在崔刺史的脑海中。

    一个出身普通、经历却又如此神奇的少年,而且还是扬州人氏,不由得深深地吸引了崔刺史,让他暂时忘记了难缠的张翰,而听得津津有味。

    赵不凡经过一番盘算,并没有选择铺开来做长篇大论,不过摘其要点,区区一盏茶时间,就将赵无敌的英雄事迹给说了个底朝天。

    他此时正被窈娘误杀张三郎一事给搞得焦头烂额,哪有那个心情和崔刺史唠家常因此,他主要是将赵无敌前后两把火烧得突厥大小可汗损兵折将着重给讲了一遍,其后更是装作于不经意间点出了“秦大将军对某家叔父颇为看重,视之如子侄”!

    其实,赵无敌在朔方前后所经历的事情,赵不凡并不是很清楚,也就是略知一个大概。大部分是在龙门和叔父唠家常时所得知,还有就是从宫中传出的消息。

    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他尽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将一切都朝好的、有利的方面引导和发展,现将崔刺史等人给镇住,从而为窈娘婶婶脱罪。

    反正朔方与扬州相隔数千里地,而崔刺史等人又对朔方之事一无所知,还不是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难不成他崔刺史还能无聊到亲自派人去朔方求证不成

    可赵不凡却不知道,哪怕是穷尽他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了他叔父赵无敌的形象,可还是低估了秦大将军对赵无敌的看重。

    秦怀玉对于赵无敌,那何止是视之如子侄都豁出老脸不要了,抢先将沫儿当作嫡亲闺女,硬生生将赵无敌给打上自家女婿的烙印!

    崔刺史的确是个好听众,就那么端坐着、将两手撑在腿面上,身子略微前倾,一言不发地听着赵不凡开讲,那份专注劲就像是家族中刚刚开蒙的孩子,面对着口若悬河的先生、规规矩矩地听讲,不敢心有旁骛。

    其实,这不过是表象而已,作为一个混迹官场多年的人,没有这么点掩饰的功夫,岂不是白白蹉跎人生、光阴虚度。

    可说实话,起初他的确是抱着敷衍的态度,扮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给足赵不凡的面子。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确渐渐地被吸引住了,同时,心中也很不平静,不由得暗暗慨叹:“这个赵无敌还真是能够折腾,不仅将突厥大小可汗给折腾的丢盔弃甲、损兵折将,而且,就算是隔着数千里地,连个影子都摸不着,却也将老夫给折腾得够呛。

    扬州离神都太远,神都朝堂之上有个风吹草动、没个一两个月的传不到扬州。就这还是靠家族的暗线,指望朝廷的驿站,除非是涉及有人谋反的大事,否则,半年后能知道就算是不错了。

    前些日子家族在神都的族人来信中,好像曾提到北地有突厥寇边,且战事不利,尤其是云州更是糜烂不堪,武懿宗部十余万大军被围,似乎还打了一场烂仗,损失了不少将士,让武后大为震怒。

    因此,武后派武三思和沙吒忠义二人兵分两路,共起大军三十余万,要同突厥人决一死战。

    可似乎没有提到朔方的消息,更加没有什么大胜的喜讯。

    可也不能就此认为赵不凡是胡说八道,因为家族的信已是多日前的陈年旧账,相对于刚刚快马来到扬州的赵不凡,还



第341章取与舍
    崔刺史的话中暗藏玄机,企图诱导赵不凡将太平公主这尊大神给牵扯进来,从而让张翰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屈服。

    如果说在赵不凡求见之前,崔刺史还没有拿定主意,在赵不凡和张翰之间选择帮谁

    那么,此时他可以说已是彻底拿定了主意,摆明了立场,公然站在赵不凡一边,不遗余力地替他出谋划策,尽心竭力地出馊主意,帮他将张翰老儿给击倒在地,再重重地踏上几脚,还让他永远无法翻身。

    崔刺史的此番改变,其主要缘由就应在赵无敌身上。

    因为两相对比,一个是如同旭日初升的少年英雄,刚刚在北地大显身手,从而得到了秦大将军的青睐,且进入了武后的视野,其将来的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而另一个则是垂垂老矣,日薄西山,说不定哪天晚上一闭眼,就再也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而更重要的是,张翰老儿的子孙实在是不堪,死了的孙子张三郎、那就是扬州第一害,而张三郎的父亲,也是张翰唯一的儿子张老实,那也是一个文不能提笔、武不能举刀的废物,整日里只知道寻花问柳、风流快活,按照这个势头下去,总有一天要烂在阴沟里。

    旭日初升的赵无敌,日薄西山的张翰,在他们二人之间做选择,相信对于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来说,根本就无需考虑。

    正因为如此,崔刺史才诚心实意地替赵不凡出主意,让他一口咬定太平公主认识赵无敌,且对其很看重,从而逼迫张翰老儿知难而退。

    谁料到赵不凡一听,奇道:“咦!崔刺史,你怎么知道公主殿下和我叔父认识,且私交甚好不该呀!这本是公主府的秘密,怎么会连身在扬州的你都知晓了到底是谁嘴长……

    既然你都知道了,那么某就和你再说道说道。嗯,还是算了,此事女官李敏那婆娘叮嘱了好多遍,不让某家四处乱说。

    这样吧,某家就告诉你一句,公主殿下私底下和我家叔父以姐弟相称,嘿嘿,够了吧”

    崔刺史斜着眼睛看着赵不凡,直愣愣地看了老半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本是一句无中生有的引导之词,却得知了一个大秘密,让他帮赵不凡对付张翰的心更加坚定了。

    五姓七望虽然暂时对武后妥协,但其骨子里还是心向李唐的,一心想帮李唐子嗣重掌天下,回归正统。

    可如今的那位皇帝陛下实在是不堪,而身在武陵的那一位也好不到哪里去,让他们很是为难。

    要想从武后手中、亦或是待武后归天以后从武氏一族手中夺回江山,必然要有一位李唐子嗣、最好是高宗的血脉出面,从而将天下人心尽皆收拢。

    先后两位皇帝不可寄予厚望,那么只好求其次,将目光转而放在了太平公主身上。而太平公主虽也是女子,可却是李唐的女儿,身上流淌着高宗皇帝的血脉,而眼前又颇受武后宠爱,可谓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今,却又从赵不凡口中无意间得知赵无敌与太平公主交好,对于五姓七望来说,简直就是正中下怀。

    一位未来的大将之才,能被李唐所用,不啻于是近些年难得一闻的佳音。

    既然太平公主和赵无敌私交甚好,那么张三郎之死就好办了。就凭张翰那老货,借他八个胆子,也不敢和太平公主对着干。

    不过,张翰那老货可是出了名的硬骨头,还真不一定买账。即使他不敢对赵无敌怎么样,可赵



第342章集结令
    赵不凡来到门外,一抬眼正好看到了那个端着茶碗竭力让自己镇定,但因为时间太长、从而两手不由自主地发抖的衙役,忽然觉得口渴,情不自禁地就伸手将茶碗接过,揭开盖子,也不管茶水已冷,一仰脖子就给倒进嘴里,就连茶叶子、姜葱等物都没有放过。

    一碗茶汤灌下肚子,呼出一口粗气,竟意犹未尽,于是又伸手将另一碗给倒进肚子,顺手将茶碗扔给了衙役,而嘴里面使劲嚼着茶叶子和姜葱,各种滋味混杂在一起,让他不由得赞了一声:“好茶!”

    赵不凡一个武人,能将茶汤喝出与人斗酒的豪情,如此一个粗汉,又哪里品得出茶汤的好坏

    不过,时下之人在品茶之余,无论合不合口味,少不得都要赞一声好。

    这是一种做人的基本礼节,以示对主人殷勤招待的感谢。赵不凡为人虽不拘小节,行事豪迈,但毕竟出身于常山赵氏,并伺候老家主多年,此后又在太平公主府中担任侍卫长,每日里接触的都是勋贵圈里的迎来送往,耳濡目染之下,还是学到了不少礼仪的。
1...8081828384...2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