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汉武挥鞭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汉武挥鞭

    皇帝刘彻和太尉府诸官亦是考虑到此节,想让出征的将士们早日归国,并不打算借机“惩诫”巽加,继续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

    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

    所谓借道,也无非是略作敲打罢了。

    最后一批骑军虽要到得六月下旬才抵达波拉岛,然在获准登陆巽加沿海后,先前抵达的骑营已陆续拔营,逐批回返仰光,兵力虽不免分散,却也不怕巽加兵马突然发难。

    巽加人就算再不忿,也不至这般愚蠢。

    依太尉府颁布的军令,暂且不再派骑营囤驻仰光,改由江南数郡已调拨边军轮驻。

    待得此番出征的骑军返抵仰光,稍作休整后,细柳骑营即刻返京。

    义渠骑营、瓯骑、闽骑及两支乌桓骑营则转往河西走廊,尽数与胡骑和羌骑混编重整,七支骑营皆更其名,以主杀伐的西方七宿名之,是为奎、娄、胃、昴、毕、觜、参。

    或许不免稍稍耽误将士返家探望父母妻儿,然将士们却无甚怨言,反是颇为欣喜,尤是那些乌桓骑射,闻之此事更是喜不自禁。

    大汉皇帝已然颁旨,此番随汉军出征的乌桓将士,凡有意归化入汉者,汉廷可将其亲眷迁入塞内,分往各郡县与汉民混居,由官府妥善安置,等若昔年的瓯骑和闽骑般,意欲将他们归化入汉,军眷亦皆册入汉籍,已奖赏他们此番立下的战功。

    七支骑营的更名,更是有意让这些归化将士脱去外族名头,真正将之视为大汉军伍,即便粮饷待遇比不得驻守京畿的三大禁卫和五大精锐骑营,却也非边军或府兵此类“役兵”可比的。

    待整编完成,这七支骑营将轮驻大汉四方边陲,且每岁皆需换防,固守边塞,庇护藩属,清剿蛮夷,为大汉对外杀伐之爪牙。

    日后征募将士,也不再以地域区分,无论关中,中原,巴蜀或百越之地,凡良家子,皆可应募,择优入伍。

    黄埔军学历年培养出的大量年轻将官,亦将派任各支骑营,辅助原有将领整编各营,且积累领兵治军的经验。

    太尉府军律司则加派军律监察史,凡军中胆敢再以瓯人、闽人、乌桓区别对待者,皆依军律重惩之。

    多年来,这些归化将士屡立战功,以血肉乃至性命效忠大汉,若再视其为外族,徒教将士寒心,大汉铁血尚武,军中赏罚分明,万不可如此行事。

    当然,大汉君臣也绝不至让近百万乌桓人尽皆归化入汉,且不说要耗费大量赀财安置,光是将乌桓各部拆分散居就太过耗时耗力,要晓得,即便汉廷意欲归化的两支乌桓骑营,其直系血亲就高达二十余万,为尽快让这些军眷融入大汉,汉廷将之打散安置到各郡县,可是耗费了不少心神。

    乌桓各部首领不蠢,晓得汉廷是在掘他们部族的根,毕竟那两支乌桓骑营乃是各部最精锐的将士。

    然没人敢扣下他们的家人不放,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汉边军护送着他们迁入塞内,不少族人更是艳羡不已,册为汉籍,这是多少乌桓人可望而不可求的。

    战事止歇,骑军要返归汉境,水师将士亦然。

    水师舰群无须再搭载骑军,便是转而载运从百乘劫掠到的大量财货,在仰光军港卸下部分转由陆运,稍作停靠休整,也会启程归国。

    太尉府已命南海水师另遣三百艘风帆战列舰组成的舰群前来接替,逐浚将军唐涛则率现今御下的千艘战舰返国,真真是满载而归。




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儿打靶
    未央宫,沧池猎苑。

    啪啪的枪声不断响起,乃是皇帝刘彻在教自家婆娘打靶,顺带趁着三伏未至,给自家傻儿子先开开小灶,免得他在军训时丢人。

    今岁宫邸学舍在向师生征询暑期安排时,大多学子都在调查问卷提出希望能前往灞上大营玩枪玩炮,事涉军务,学舍祭酒袁盎不敢擅自定夺,便是呈请皇帝陛下圣裁。

    刘彻思虑再三,觉着实在不妥。

    虽说黄埔军学的学子没少到虎贲骑营进行火器操演,然他们毕竟皆已过束发之年,而宫邸学舍都是未满十五岁的小屁孩,舞枪弄炮还是太危险了些。

    刘彻也是知晓,不管在甚么年代,心理正常发育的男孩多是会对武器感兴趣,或许是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代代相传的天性,倒也不是甚么血脉中的暴力因子,而是攀上自然界食物链顶端所必备的争斗欲。

    天性,之所以谓之天性,就是天生秉性如此,无论如何抹杀不了,压抑不住的。

    尤是大汉铁血尚武,刘彻更不会刻意压抑小屁孩们的天性,虽出于安全考量,不让他们前往灞上大营进行真正的火器操演,然在黄埔军学的暑训中加入枪械的实弹射击倒也无不可。

    大汉现下的改进型来复长枪乃步枪形制,采用的是铅弹,后座力无疑比后世那些军用的半自动和自动步枪要小一些,炸膛的风险也不算大,且可稍稍减少铅弹的火药用量,制作出一批威力较小的子弹,供这些小屁孩们实弹射击,耗费也不算大,天家本就不差钱的。

    当然,蒙学馆那些虚年六岁至十二岁的孩童还是不宜玩枪的,真正获准在军训期间进行实弹射击的,还是预学馆的半大少年们,太子刘沐亦在此列。

    为免走火误伤,除却既有的军学教官,皇帝刘彻还特意从虎贲骑营的火器部曲临时抽调精锐,一对一的负责这些贵胄子弟的实弹演训,真真是下足了功夫。

    既是决定要练枪,那就不能抱着随意玩玩的心态,得好好练。

    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全力以赴,这是男人该有的处事态度,不因年岁大小而有所不同。

    宫邸学舍的学子多为刘氏王侯子弟,近年又收纳了不少公卿将相府中嫡子,学舍师长会定期视其表现撰写评鉴,发到他们府中,使其长辈知悉。

    自家子嗣学业是否优异,在暑期实践或军训表现如何,逐渐成为刘氏王侯和公卿将相们的谈资,甚至含着某种攀比意识,或许这也算炎黄子孙潜意识里的某种天性。

    人要脸,树要皮,地位愈高之人,往往愈是爱惜颜面,若子嗣不成器,遭人嘲笑后继无人,他们必是难以忍受的。

    这绝非愚蠢狭隘,别说旁人,饶是皇帝刘彻,也不愿见得自家儿子被别人家的孩子比下去,虽说刘沐有些莽,对诗词歌赋甚么没天分更没兴趣,然学文不行,武课好歹不能逊色与人,要不岂非一无所长

    今岁小暑距初伏仅有六日,故刘彻提早让人在沧池猎苑设了靶场,只为在自家傻儿子入黄埔军学暑训前,抓紧时间为他开小灶。

    学射击,其实没甚么捷径,后世军队里的所谓神枪手,多是靠子弹喂出来的,耗费可不小,不光是消耗大量弹药,枪械的损耗亦不可忽略。

    后世华夏不少过期子弹宁可销毁,也不让战士们用于实弹训练,主因正是为避免枪械大量损耗,半自动步枪打个数千发子弹,多就要汰换报废了,否则非但射击精度大幅下降,更难以保障用枪安全。

    这亦是皇帝刘彻暂且不打算让汉军将士大批列装来复步枪的主因,耗费太大,划不来。

    在工业基础甚为薄弱时,百万雄师人人端枪扛跑,跑去征服世界,那是后世网络爽文才有的套路,与实际作战天差地别,饶是子弹无限供应,也要考虑枪械的使用寿命,可没甚么三年保修的说法。

    依照现今大汉枪械和子弹的造价,不说战时损耗和枪械保养,单说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射击手,耗费怕是要高达数十金。

    当然,非要抬杠的话,学十七世纪的欧陆枪阵,以阵列逐次举枪“盲打”,那就没甚么好说的,等若完全抹杀了大汉匠师对枪械和弹药的改进,对射击精度的追求。

    盲目的火力覆盖,爽归爽,损耗却很大,在汉军对外族军队占据绝对军事科技领先的当下,其实是本益比最低的战术,未免太过浪费了。

    太子殿下想要学射击,皇帝陛下自是舍得下本钱的,上百杆制作精良的长枪,数以千计的铅弹,足供他打到累得抬不起胳膊来。

    六日光景,喂出个神枪手不太可能,然但凡是正常人,多已是熟而生巧,百步之内不敢说枪枪**十环,但正常情况下也不会轻易脱靶的。

    刘沐自幼习武,本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的,所谓的运动神经也很强,又经过父皇手把手的悉心教导,自是学得快,啪啪打了两日,便是不满足于打固定靶了,让禁卫从猎苑里逮了不少野兔,放到靶场里四处奔突,任他瞄准射杀。

    刘彻见状,倒是没多说甚么,只是觉着自家儿子年岁尚幼,仍是太浮躁了些,还有得教啊。

    反倒是皇后阿娇学得很是认真踏实,一改平日的急躁,沉心静气的对着固定靶打了数日,真教刘彻刮目相看。

    然待他问明缘由,却是颇为无奈的摇头失笑。

    原来她心心念念就是练好射术,到时借以向南宫公主和乘氏侯夫人楋跋子两位好闺蜜炫耀,甚至与她们赌赛。

    罢了,虽说动机可议,但结果毕竟是好的,权当让大汉臣民日后又多了一项娱乐活动,就如果骑马射猎般,毕竟在后世,射击也是一项很不错的运动。

    刘彻虽不会学后世美帝,准许民间持枪,然由官府提供些特许的射击靶场,供臣民有偿试射也无不可。

    大汉现有的兵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充足的预备兵员,不说全民皆兵,至少男子十有七八是曾服过两年兵役的,在冷兵器时代,这几乎意味着汉廷能在短时间内征发数百万大军,且绝非所谓的乌合之众。

    然待日后迈入热兵器时代,没摸过枪的老百姓并不能视为合格的预备兵员,其实这也是后世华夏和美帝在预备兵员素质上存在的现实差距,亦是美帝国内各派系在枪械管制论辩中的最大争执。

    不少人认为老百姓有用枪械保护自身的权利,且能保障预备兵员乃至民兵体系的战斗力,待到战时征兵,只要稍加培训,就能尽速投入战场了。

    刘彻不会在大汉放宽枪械管制,便连现有不准百姓持有强力军弩的禁令,他也不打算废除,然在朝廷和各地官府的严格管制下,为臣民有偿提供些可供射击的枪械和靶场,将射击发展成为一项广泛的民间运动,对保持大汉铁血尚武的民风,相应维持预备兵员素质,都是有好处的。

    况且还能从中获取些利润,用以反哺军队建设,何乐不为

    想来有不少家有余赀的老百姓,还是愿意花些赀财,到靶场找找乐子的,更遑论那些不差钱的贵族和富商了。

    指不定还能如皇家马场般,发展出赌赛来,汉廷虽取缔了大量的无良赌坊和黑心高利贷,然也没有完全禁赌,毕竟赌博乃是人类天性,有道是小赌怡情,大赌败家,无论如何是难以禁绝的,后世华夏不也弄出各类形式的彩票么

    堵不如疏,一味的打压,那是枉顾现实的作法。

    譬如现今的大汉,若彻底禁赌,或禁止民间借贷,这些暴利行当就会尽数转入地下,在各种阴暗角落继续滋生,朝廷非但无从征税,更可能孕育出某些利益共生的不法组织,成为社会的隐患和毒瘤。

    想要遏制民间高利贷,最好的办法自然是通过钱庄,向臣民合法放贷,但凡能以低廉的利钱从朝廷认可的渠道借贷,臣民又岂会去借高利贷

    想要遏制民间赌博,马场,蹴鞠场,乃至未来的射击靶场,皆可举办竞技赛事,且发卖赌票,朝廷能从中抽取重税,用以救济鳏寡孤独,兴办教育,没甚么不好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文火慢煎才是正理,盲目的通过强硬政令,迫使臣民服从帝皇意志,便难以避免引发民怨,饶是出发点再好,也多是会事倍功半。



第六百七十四章 贵女怨念
    宫邸学舍今岁增设了女学,暑休时对女学里的诸多贵女倒是没甚么安排,谈不上重男轻女,总不能让贵女们也顶着三伏天的毒辣日头,进黄埔军学参加暑训。

    赵府的小贵女赵婉暂且摆脱了课业负担,颇有些鱼归大海的味道,时常出府玩得不亦乐乎。

    赵氏夫妇虽已晓得自家女儿过往没少在外头胡闹,然有鉴于她半年来老老实实的治学上进,着实懂事不少,便也没太过严加管束。

    这倒算不得娇纵,更多的还是出于某种补偿心理。

    赵立官居右中郎将,担负着宿卫宫禁的重任,苏媛亦是公务繁忙,去岁更是升任了大农少卿,执掌大农府卫生部,夫妇俩几乎没甚么闲暇陪伴女儿。

    每岁三伏,公卿将相府中嫡女多是会随长辈离京避暑,然赵氏夫妇近些年都因种种缘由无法成行,赵婉自也就只能苦哈哈的留在长安。

    赵氏夫妇不免觉得亏欠了女儿,故宫邸女学闭馆歇课后,他们也没刻意命下人将赵婉拘在府中,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她每日出府玩耍。

    大丫鬟赵莯复又能屁颠屁颠的跟在小姐后头,出府混吃混喝,说实话,自打小姐入了宫邸女学,她就少了口福。

    贵女们的侍婢和丫鬟是难以获准入宫随侍的,顶多留在宫门外等候,这是宫邸学舍的规矩,任何学子都是不能带护卫和侍婢的。

    宫里有的是宫婢,有的是郎卫,自能看顾好这些高门贵胄,学舍乃治学之所,不是让学子们攀比出身的,饶是太子刘沐,也是靠着拳头,收拢了众多小弟,才得以“称霸”学舍。

    在学舍内,想要得师长另眼相看,还是要靠自身本事,文采武艺,总得有优于旁人之处,未来才会大有前途。

    能入宫邸学舍授课的师长,身份地位多半是不低的,目光也很长远,真正看重的不是学子们的出身背景,而是他们自身的脾性和天赋。

    一无所长之人,饶是王府嫡子,日后怕也难以争得过家中兄弟,承袭王位,宫邸学舍的师长们自不会刻意优待。

    出类拔萃之人,即便出身稍低,然宫邸学舍就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谁有真才实学都会被天家看在眼里,未来前途自然不可限量,师长们自也不免对其稍稍“偏心”。

    莫欺少年穷,说的就是这么个理。

    赵婉虽是贪玩,脑子却不笨,有道是甚么藤结甚么瓜,赵立和苏媛皆是聪慧之人,生出的女儿再蠢又能蠢到哪去

    况且相较旁的贵女,赵婉要学宫邸学舍的某些课业是有“家学渊源”的,赵氏夫妇皆曾入遗孤内院,所受到的教育本就是所谓的新学,术数,格物,化工,天文,地理,诸如此类的课目,赵婉自幼虽未得父母系统性教育,却至少比旁的贵女多了最基本的认知和概念。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赵婉自幼奠定的科学观和世界观,使得她在接受新学教育时比寻常贵女具有更大的优势。

    当然,若论及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她就难免略显不足了。

    换后世的说法,赵府小贵女偏科颇为严重,甚至比以偏科著称的太子殿下还要严重。

    太子殿下的武课,在文课里,理工和术数亦是出类拔萃,疏于诗书倒也能理解,刘氏子弟多半都不擅此道,只不过太子貌似深受太上皇影响,对诗词歌赋近乎厌恶的程度,深以为之酸腐。

    学舍的师长们对此颇为头疼,然皇帝陛下都拿“深肖乃祖”的太子没办法,他们更是徒乎奈何,好在太子对史籍和治国之学还有些兴趣,否则真就没法教了。

    宫邸女学的课业却又不同,射御武课的占比很低,理工之学也只涉及粗浅皮毛,真正重要的也就是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甚至不乏女红刺绣等实作课业。

1...192193194195196...28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