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医难当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南晴空
“你是哪来的猪脸狗头?管这么说你阎王爷爷?!小心老子一屁股坐死你!”
“小瘦子,你出来!”
“你来啊!”阎大汉急着拦人,即使伸手拽,也没拽回来几个,只能出门与赵箭对峙,却在看到他背后的硬弓箭囊的时候,双腿有些发软。
不能武艺的也知道,平日敢背箭囊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辈。
赵箭突然伸手起誓“我赵箭,前骁骑前锋将军,现任永安城大理寺捕快督导,奉韩王殿下之命,陪同永安城名医入绥城,治理疫病。”
“本官有大理寺令牌在此,乡亲们若不信,请这边的皂吏大人一验便知。”
年长的皂吏恭敬地双手接过令牌一看,立刻躬身行礼“属下有眼不识泰山,见过赵大人!”
其他皂吏也赶紧行礼“见过赵大人!”
赵箭把令牌收好,提高嗓音“苍天在上,赵某今日在县衙内所说的一切,句句属实,如有半点违心,必当失去官职,重回渔船谋生计。”
又有些百姓动容,从县衙内退出去,头也不回地走了。
“别走啊!”阎汉子急了,“说好的,一起争取粮食米面的!”
赵箭冷笑道“姓阎的,我够你是个汉子,你也立誓,若有半点违心,我丢尽官职,你阎家绝后如何?”
“姓阎的,是男人就大声立誓!”
“不敢是吗?怕家里三个没半点教养的小兔崽子横死是吗?”
百姓们齐刷刷地盯着脸色大变的阎大汉“赵大人都起誓了,你为什么不说话?”
阎大汉立刻举起手“我,我,我……”
赵箭摆了摆手,劝道“乡亲们,你们辛苦多日,在家不出门,前两日坊长们更是用心细说防治之法,第一条就是不聚集、不串门。”
“可是你们呢,就这样随便聚集,那前面的那些日子,不就白辛苦了吗?”
“你们为何要轻信姓阎的无赖呢?”
一位正当壮年的男子站出来,面红耳赤地回答“是姓阎的说,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官的就没有好人,就算是城主大人,官小职微,根本请不到永安城的名医!”
“我们看着左邻右舍系着各种颜色的布条,心里害怕,只是想看到城主大人还在,就各自散了。为什么城主大人不出来?”
赵箭叹气“城主大人和主簿从上任的那一日,就在城奔忙,昨日上午两人都病倒了,现在卧床不起,将近期事务都交待好了。”
“因为这次疫病前所未见,没有现成的药方可用。所以二位大人愿意以身试药,名医们正在调整药方。”
“只要大家照着坊长的要求做,各自回家待着就好。”
剩下的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他,觉得赵箭说得很有道理,听到两位大人卧床不起,害怕有,担心也有。
阎大汉原本要大闹一场,没想到气势汹汹而来,被这姓赵的,三言两语就散了一半人。
“你放屁!说得好听,什么正在试药,根本是你们请的什么名医是个冒牌货,不能药到病除算什么名医?”
“进城两日了,也没治好一个病人,骗鬼呢?!”
有几个走出几步的百姓,听到这话,又折了回来。
。
(iishu)是,,,,!
第456章 赵箭威力
【】(iishu),
“是啊,不是名医吗?为什么还没开出药方来?”渐渐折回来的人,又凑在一起。
“只在大门上系彩色布条,就能治病?”阎大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场子,“当我们都是傻子吗?”
“只系上彩布条就是永安城来的名医,系布条我儿子也会啊,我儿子就是名医啦?!绥城都是名医啦?”
“系布条算什么名医啊?”
“不会是没法治,又想骗我们吧?”
“……”百姓们的愤怒情绪又一次被扇动起来。
县衙里的皂吏们刚才还感慨,永安城来的赵大人就是厉害,没想到阎大汉两句话又拉回来好些人,放平时早就把这个妖言惑众的无赖拿下了!
可是偏偏赵大人嘱咐过,不准动手!
皂吏们在袖子里捏紧了拳头。
赵箭面不改色“乡亲们,一行有一行的门道,郎中之术更是如此。”
“其他的不说,绥城总共多少人,多少人染病,多少人因疫而死,轻症重症的各有多少人……这种时候,医术稍差一些的郎中,根本不敢进城!”
“乡亲们要是不信,你们可以却邻县邻郡去打探一下,那边的郎中敢来吗?”
围得水泄不通的人群安静下来,不知道谁“咝!”了一声说“其他郎中敢不敢来不知道,绥城以前的郎中都不敢医治。”
“那几日,染病的百姓跪在药铺前求治,三家药铺的郎中都拒绝了。”
一时间,百姓们的脸色又起了不小的变化,互相看着,回忆着,逆行上冲的血气仿佛忽然被当头一盆冷水浇灭,理智回归,是啊,绥城郎中都不愿意诊治。
如果不是名医,大约连进城的胆量都没有!
赵箭憨憨一笑“乡亲们,绥城就像一个病了好些日子吃不下东西的病人,只能按照身体情形加以调理。有句老话不是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吗?”
“乡亲们,你们不知道吧?我们赶了三日三夜的路才到绥城外,二位公子一刻都没休息,就带人进城了,为什么?”
“车马劳顿不累吗?当然累啊!疲惫更容易染上疫病。”
“可是,二位郎中不仅进了,还挨家挨户询问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担心疫情加重,早入手一日,就可以尽快找到治疗的法子,还能少死几个病患。”
百姓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然后渐渐地就不说话了,等着赵大人继续说。
“乡亲们,知道永安城地震和疫病吗?赵某现在告诉你们,地震和疫病,我都经历过,没有二位公子,就没有赵某人的今日。”
这下,不止百姓大吃一惊,连皂吏们都惊呆了,赵大人竟然亲身经历过,还活下来了?!
“睁着眼睛说瞎话,我们连绥城都没出过,哪知道永安城发生的事情?还不是听你随便说?”阎大汉立刻打断赵箭的话。
赵箭撸起衣袖“乡亲们,看到赵某胳膊上的印子了吗?其他地方都有。为什么呢?”
“赵大人,您生过什么病啊?”百姓们的好奇心陡然上升。
“水痘,”赵箭又撸起一个袖子,“都看看。”
百姓们倒吸一口冷气,水痘死人也很厉害啊,赵大人竟然活下来了。
“是钱公子救了我,当时我起了高热,身上开始冒亮晶晶的水泡……我以为自己死期到了,钱公子说发热起疹起疱的很多,要观察辨别才能对症下药。”
赵箭很有说书的天赋,硬是把生水痘这样明明两句话可以讲完的事情,说成了惊险刺激的鬼故事。
百姓们听得完楞住了。
赵箭讲完最后一个字,开口“钱公子还说,水痘虽然凶险,只要熬过去了,这辈子都不会再得。怎么样?”
百姓纷纷点头“二位公子真是名医!”然后纷纷退出县衙,有这样的名医在绥城,治好了自然好,治不好死了,那也是命数到了。
郎中治病,不能治命啊!
“各位大人,我们都是没有见识的野人,对不住!”年纪大一些的老者,赶紧往外面退走。
“疫病发病前,都有一段时间和常人无异,这时候最是危险。”
“旁人不知道防他,好人都想围着他,结果就是他疫病发作,后面就传上了一大群人……都快些回去,按照坊长的说法做。”
“是!”一时间,几乎所有来县衙的人都在向外面走。
阎大汉急了“不能走!不准走!”
赵箭温和的视线,在无人注意的角度,对着阎大汉锐利起来,一言不发。
皂吏们对赵箭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就把百姓劝走了。
阎大汉再次嚎叫“乡亲们,我们都困在家里,地不能种,猎不能打,守在家里等饿死渴死吗?”
“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什么都不做,不是等死是什么?”
“乡亲们,我们不是这些当官的,他们有俸银有官袍,我们什么都没有啊!”
正在这时,沈芩带着王雷的手谕,骑马直冲进县衙“王大人有令,赵箭赵大人暂代绥城城主一职,各皂吏和坊长听令!”
赵箭一见沈芩进来,立刻松了一口气。
年老皂吏接过手谕一看“是王大人的字迹没错。乡亲们都回来,王大人还给你们写了信!”
百姓觉得太稀奇。
“王雷不才,刚到绥城就遇上疫病,如今也卧床不起,乡亲们请放心,二位从永安城来的朗中很有名,我和主簿正在试药,若药物可靠有效,就可以给染病的乡亲们用。”年老皂吏一口气念完,抹了抹眼睛。
“阎大汉,你个不要脸的东西!”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家,指着姓阎的就是一通骂,“王大人已经卧病在床,你还说他出逃城外!”
“就是啊,这消息若是传出去,王大人的清誉都没了!你这根本是泼人脏水的勾当!”
“皂吏听令,拿下阎大汉,问他幕后指使之人是谁?”
百姓们又一次怔住了”怎么还有幕后指使之人?”
“没有!这些都是我阎大汉想说的!”阎大汉忽然被摁住,一下子慌了神。
“说吧,沈神医躲在哪儿看戏呢?”赵箭和沈芩一致看向阎大汉。
。
(iishu)是,,,,!
第457章 新任城主
【】(iishu),
赵箭穿好衣服,麻利地滚到沈芩面前,紧张不已“沈姑娘,我这是怎么了?”
沈芩把手中的小炭棍转出了花“疼么?”
“……不疼……”
“痒吗?”
“咝,沈姑娘你这一问,我就浑身痒痒了。”
“忍住,不能抓。尽可能地身体悬空,不要蹭破皮。”沈芩想了想,先说这些吧。
“沈姑娘,您说实话,到底是什么?”赵箭只觉得心跳得飞快,快蹦出嗓子眼了。
“大概率是水痘……”
赵箭瘫在地上,两眼发直“水痘啊……”
“轰隆隆!哗啦啦!”又一阵电闪雷鸣,小窗外,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沈芩替赵箭把完脉以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幸好是水痘,不严重,我还能应付得了。”
钟云疏、花桃和赵箭,都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注视着明显放松的沈芩。
沈芩睡饱了以后,精神状态很好,与他们对视片刻“真的没什么大问题,赵大人。”
赵箭简直不敢相信“沈姑娘,我娘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因为水痘夭折,只剩了我一个!哪里不严重?”
“……”沈芩眨了眨眼睛,水痘也能死人是个什么鬼?转念一想,又问,“怎么治的?”
赵箭激动地打开了话匣子,大邺的传统,孩子得了水痘是因为惹怒了痘神,孩子高热要捂汗,身上水疱要挑干净,家里不能通风,免得让其他人过了病气……
沈芩越听越觉得魔幻,这样折腾,就算健康的孩子也会去半条命吧?
孩子高热要捂汗,衣物不经常清洗,汗水粘腻细菌众多,这个时候再挑破水疱,就是让细菌轻松进入破损皮肤,诱发感染……持续高热会扰乱身体免疫系统,感染病程发展起来特别迅速。
感染再引发高热,反复几次,在没有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时代,孩子就没命了。
“呼……”沈芩长叹一声,这让人说什么才好?
赵箭说到娘亲抱着死去的哥哥弟弟放声大哭时,就哭得说不下去了“沈姑娘,我娘亲只有我这么一个独苗了,您一定要治好我。不然,她会活不下去的。”
沈芩小声敲了敲矮几,无比严肃认真地回答“水痘,外邪入侵,先发热,再起痘,也可能痘热同起,只要好好休息,煮散痘方饮用,饮食合理,保持身体清洁,水疱破了也要小心处理,十天半个月就痊愈了。”
三双惊愕的眼睛盯着沈芩,好半晌都没说出一个字来。
“除了极少数会并发其他疾病,绝大部分都可以自然痊愈,”沈芩补充完最后一点,“得过以后,不会再得。”
“沈姑娘,我有个姐姐也是水痘死的。”花桃的声音有些发干。
“还有两点,不要捂汗!不要挑疱!”沈芩此时此刻特别想痛骂封建迷信害死人,可是再一想,这是生产科技水平低下导致的后果,认知水平有限,只能无奈地轻轻摇头。
“就这些吗?”钟云疏忽然出声,“为什么沈大人没有对外公布?”
沈芩心里咯噔一下,可是仔细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原主记忆里沈家的孩子都出过水痘,没有一个夭折,都活得好好的。
“我好像也得过,”沈芩脑海中原主的记忆渐渐清晰,“那段时间,永安城里有不少孩子都染了水痘,爹爹在惠民药局和沈记药铺,都张贴了痘贴,但是……没人听。”
“我那时候起着高热,并没有捂汗,想吃什么有什么,娘亲在旁边照顾我哄我,然后爹爹每日晚上回家都会先看我怎么样,有一次特别难过地说,百姓们宁可花重金去寺庙买符、买香,也没人听他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