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贞观太上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苦涩的柿子

    这篇白居易所写的诗词无疑是对李靖最大的赞颂,也是劝导李世民不要在今后介蒂李药师。当年的周公被管叔等人在丰镐散播流言,但是结果如何呢而西汉末年的王莽,在当臣子的时候素来谦恭为善,可谁又能知道他今后篡国

    所以看人不能仅仅依据外人的评判,而是出自自己的本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同时,对于李承乾来说,也会极大赢得军神李靖乃至整个武官体系的好感。




第六章:无奈的李恪
    写完之后,太上皇不放心其他的宦官宫女,亲自将信封封好,然后再用印戳盖好,保证此信安全无恙后,才交给等候的内侍。

    这三项毒计看似平平无奇,可却是延长了满清三百年社稷的治国之本。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

    “皇爷爷你这就走了”李承乾讶然的看着太上皇离去的背影,现在的宴席也不过进行了一半。

    这便走了

    在一旁的皇三子李恪位居大殿的中间,本来百无聊赖的答者考题,听到这一声,立刻抬起头,眨了眨眼,说道:“皇爷爷看宴席无聊先行离去,岑先生还在王府等候李恪,那么......大哥某就先行告退!”

    在李恪十岁的时候,便责令出宫,在宫外另有吴王府。另外的嫡子李泰倒是还没有被责令开府出宫,反而居住在皇宫。

    庶子与嫡子之间的地位本就天差地别。后来的小受李治更是成年后还在皇宫待着,这才有和武则天搞起来的机会......

    这时候的李承乾还是非常大方的,虽然心里略微不满,但还是点了点头,允许了李恪出宫。

    皇帝不在之时,一般都是太子做主。

    李恪一脸淡然的起身对着李承乾随意拱了拱手,然后快步走出了麟德殿,跟着太上皇的背影。

    在一处假山掩映的小路上,他出声叫停了太上皇。

    “皇爷爷,还请停住脚步,恪儿有事想请教于你。”

    假山奇峻,翠峰幕遮,远方十数步传来从沣水引来的活水,如一排排银铃似的叮铃叮铃,绕过山峦的柔和的阳光停留在了李恪俊逸的脸蛋......

    一袭月白色的衣衫,虽仅仅十二岁,但举手投足凭空溢出的英气,让人侧目不已,他露出唇齿,笑道:“皇爷爷向来宠溺太子,大哥虽然平庸,但亦有神童称号。”

    说到此,他却打住了,似是解释:“父皇每五日检查皇子的功课,看到大哥有所进益,自当欣喜。不过恪虽然与大哥不是朝夕相处,但却知晓.....论起才思敏捷.....实不如三弟青雀,而皇爷爷年少便以才俊闻名长安.......

    恪一些猜测,请皇爷爷勿怪,李恪绝无以此威胁之意,而是......有事想要求求皇爷爷。”

    李渊转身,眉头微微紧锁,他没想到,率先发现他和李承乾之间龌龊的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恪!

    这个和他亲情之间仅次于太子李承乾的皇三子。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李世民那么自信怎会相信自己的亲身儿子欺骗自己,再加上平时的政务繁忙,也就对此比较疏忽。更或许是今日李承乾与李渊之间的异常举动,从而让李恪起了疑心,然后相互印证之下,得此结论。

    “恪儿......你说吧,皇爷爷如今也不过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头,指不定什么时候就突然驾崩,趁此机会,你还能提些要求。咳咳”李渊叹了几口气,目光注视前方,眼里似乎充满了无奈与沧桑,那原本直的高高的背,也......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弯了起来,弯的像一只小小的蜗牛。

    走的很勉强,很无奈,很慢,很慢,慢的甚至连时光也凝滞在此刻。

    李恪瞪大了眼睛,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种隐隐的负罪感,想到太上皇对他的好,比如吃鱼的时候给他鱼目,听闻染风寒的时候,亲自喂发霉的馒头,虽然最后肚子不舒服了好几天,但总归被太上皇治好......

    种种事情回想起来,他也忍不住含泪,呜咽道:“皇爷爷,恪别无他意,只是......想从军尔!”

    &nbs



第七章:环彀之诸臣,八斗不如矣!
    “马周薛礼”李恪心中百感交集,暗暗记下了这两个名字。太上皇能让他前去寻找的必定是当世英杰。

    太上皇看人的本领还是很不错的。

    喜的是皇爷爷答应让他从此从军,除了太上皇,他是实在想不起还有谁能帮他这个忙。

    而落寞的是,若是太上皇成功了,那么从此之后他就远离深院高墙的皇子生活……

    长痛,不如短痛!

    这点李恪还是看的很明白,深深的对太上皇一揖,说道:“恪多谢皇爷爷垂怜,若有功名封侯一日,定不会忘记皇爷爷厚恩。”

    最后一句话,他说的很重很重。

    在宫里,对他这个前朝血脉好的人很少很少,母妃、小明月、郑公公、半个父皇……

    现在还要在心底加上一个人,那就是太上皇。

    越是缺少关爱的孩子,心理也越会珍惜每一段得之不易的亲情。

    “厚恩这就不必了。”

    太上皇拉起李恪的手,冰凉的手蜷缩的似一只无助的小猫,他微微用力将手掌扳直,淡淡说道:“你父皇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从军向来是以十四岁为始,你的年岁确实是轻了些……”

    听到此,李恪的心顿时就有点拔凉拔凉。

    “不过……”李渊嘴角噙上一丝笑意,弯下腰摘下一朵春菊,指着它,沉声道:“路是一步步走的,一朵花,首先要有花籽,然后再有土壤、阳光、水分、温度,在种种适宜的条件下才能长出花苞,等到春风拂露之时,鲜花才会慢慢盛开。”

    “皇爷爷之意”李恪滞声,抬起头注视着太上皇的双眼。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轻声吟唱完这句诗词后,李渊用指尖碾碎春菊,扔进了假山里的险洞,开口说道:“仅仅靠熟背兵书,想要在军中出头……甚至掌握这支军队的可能性,比登天还难!

    某有恩于马周,你只要点明是某让你来的,说有让他宰天下的机会,他定会从之。

    龙门县的薛礼,某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其兵法造诣不亚于李药师,但他是寒门,缺少如韩擒虎这样一个人前去提携他。你乃天生贵胄……”

    说到此,李渊抚着额头,想了想再说道:“得此文武相助,恪儿你……活下来的机会总归能大些。”

    看着太上皇远去的背影,李恪心情翻涌。

    活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的目光触及东北角,那里是……玄武门。

    ………

    两仪殿旁的偏殿。

    李世民和几位宰相分别坐在胡凳上,此时不是上朝,也不必遵循古人之礼,坐着总比跪坐要舒服的多,尤其是对高士廉和萧瑀这两位年岁颇大的宰相来说。

    当然,此时的胡凳可比几年前要更加舒适,样子更像极了后世的太师椅,据说此胡凳是从医学院流传出来的。

    “中郎将常何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虽然比起其他案卷要平凡一些,但也不是他一个大老粗能写出来的,登记在册。”李世民哑口失笑,对着在一旁服侍的王振说道。

    “此次考题陛下着实出的怪了一些,纵然再是满腹才学的儒生,也难以揣摩圣意,故辞藻虽然华丽,但食之无味,恰如鸡肋。”房玄龄抚须,摇头浅笑,随手将一份案卷扔进废纸篓。

    参加宴席的有几百名朝臣,凭靠皇帝一人纵然能审阅完毕,但费的精力着实太大,便让众位宰相一同代劳。

    “这是……”杜如晦突然拿起一张



第八章:为难
    环彀之诸臣,八斗不如矣!

    听到这句话,两仪殿暖阁的群相瞬间也坐不住了,刚才的太子才学虽然高越,但也只是不痛不痒的赞赏几句,而皇帝陛下现在对这一篇案卷说出如此高的评价。

    实在是异事!

    贞观四年的宰相有谁,房玄龄、杜如晦这两位重臣那可是奠定盛世之基的存在,另外的高士廉、长孙无忌哪一个不是影响后世的名臣,萧瑀更是三朝元老,魏征这个大喷子更是堪称贞观之治有其一半功劳。

    好吧,就算按照陛下所说,他们是那另外的二斗。可是其他的朝臣难道不厉害吗

    因为李世民环彀之诸臣,将所有的朝臣都包含了进去,那么......除了帮人写的寒门士子,还能有谁

    “陛下,此人为何人代写”萧瑀闷哼了一声,年迈的身子从胡凳上缓缓起来,慢步走到李世民身边,伸手接过了这份案卷。

    先前他还有些不满,陛下所言太过。可是当他看到这份案卷之时,甚至将手杖也扔在一旁,小声的念了起来。

    这篇案卷的辞藻并不华丽,反倒平平无奇,但却充满了朴实,字里行间皆是治国之策。书写的每一个条陈在他这个宰相看来,也顿时豁然开朗,积弊的朝政竟然可以这么做。

    得此一人,胜过王绩之类的才子不知多少倍。才子易得,而如萧何、房玄龄这等治理山河的人才,想要得到实在太难太难了。

    萧瑀轻叹一声,时光冉冉,岁月如梭,他已经年迈的走不动路了。看到有年轻的新兴人才在他的目光下拔擢,固然欣喜,但是心里总有些淡淡的失落之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老冀却难以伏枥......

    “属于我们的时代终将落下,叔德......”萧瑀浑浊昏暗的目光渐渐明亮了起来,似是看到了数十年前那个站在皇宫外的千牛备身,那个身影是何等的英姿飒爽,可是如今也不过是在大安宫里萧索的一老头。

    叔德,便是太上皇李渊的字。只不过,记得这个字的人要不埋在黄土下面,要不早早的忘记,不敢直称其字。

    说罢,他将这份案卷重新递给李世民,坐在椅子上,开始闭眼思索了人生。

    接下来的这份案卷,在宦者的抄录下分别递给了众位宰相。在留白处虽然署名的是皇三子李恪,但任谁也明白定是有人代写。

    皇帝陛下的目的很明白,提前给诸位大臣打个招呼,这位人才他今后将会着重培养,以期大用。

    时间缓缓流逝,等到他们审阅完毕之后,暮鼓已经响了三遍,大殿左右的高脚宫灯也有内侍添了几次蜡油。

    “陛下,此次案卷皆已审阅完毕,若无其他事情,吾等就先行告退。”众位宰相互相看了一眼,说道。

    今日乃是庆功宴,纵然后续之事颇多。但总归不能扫了兴头,李世民向来是个宽厚的人,不会像后世的朱元璋狠狠压榨官员。

    所以,在他们请求告退之时,便随即同意。

    老太监王振将众宰相审阅后评价尚可的案卷整理好后,堆积在皇帝的案牍上,亲自执着宫灯,小心伺候着。

    可是.......正当李世民沉浸在审阅案卷的酣畅之时,他突然好像想起了一件事,轻声咦了一声,便皱着眉头,仔细回想。

    这才想到,在进行宴会之时,太上皇似乎说过他也要写一篇......

    虽然当时当做笑言,并没有在意,但是现在想想心里还有点期盼,到底太上皇写了什么

    但是李世民翻来倒去,却没有看到太上皇写的案卷。

    丢了!

    此事不太可能。

    那么到底哪里去了

    太上皇身份



第九章:来到医学院
    太上皇李渊的母亲是谁

    北周八大柱国独孤信的女儿独孤氏,历史上尊称为元贞皇后,是正儿八经的鲜卑人。而独孤氏的妹妹独孤伽罗则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史书称独孤信仪容俊美,三个女儿分别为北周、隋朝、唐朝的皇后。当然独孤氏的皇后是追封的。)

    可想而知,李世民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有多么震惊。

    自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为始,胡人南下而牧马。曾经繁华的北地也化为一片片废墟,到了北魏孝文帝彻底汉化的时候,汉人才得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此时的鲜卑人与汉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些汉人看起来比胡人还胡人,而有些鲜卑人却比南朝的士族还懂儒家礼仪。

    虽然这样的融合是极为悲惨的,但......总归停下了杀戮。

    因为自身拥有鲜卑血统,所以唐太宗、关陇集团对于胡人远没有山东士族那样痛恨,深以为疾!

    反倒更愿意用宽广的胸襟前去包容。

    “传某的旨意,让太上皇前来觐见.......”

    正说着,李世民话语一滞,苦笑的摇了摇头。太上皇何等身份,那是他的父皇,岂是任由他呼来喝去的。

    可此事......终究是心里的一个结。

    他心里更倾向于将突厥人渐渐归化为唐人,而不是采用这样的绝户计。那些突厥人能向愚蠢的颉利可汗效忠,为什么就不能为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尽力

    真命天子难道还比不上一条无路可归的病狼!

    “太上皇今天庆功宴结束后去了哪里”李世民转身轻声问道,他的眉宇紧缩,如似山峦。

    王振一愣,不紧不慢说道:“太上皇宴席结束后,先回到大安宫饮了盏茶,然后躺在庭院里面打了个盹,接下来坐在禁苑的小亭读了一个钟头的书,不过......据苏猛禀告,那书封面精美绝伦,怕不是寻常之物,到了暮鼓之时,乘着车架,回到了曲江坊的医学院......

    直到现在,也不过三刻钟功夫。”

    他伸出枯瘦的三根手指。

    太上皇虽然能畅通无阻的进出皇宫,但身边早就布下了李世民的亲信。那苏猛便是其中之一,向来由他禀告李渊的出入情况,细到了甚至太上皇什么时候上了趟厕所,也要记载的清清楚楚。

    唯有这样,李世民才能放心。给太上皇通行无阻的权利,那是他的孝心,用禁军进行看管,则是权术。

    暮鼓时刻,现在天才刚黑,正月的天向来黑的早。
1...3132333435...7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