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太上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苦涩的柿子
至少在李渊看来是这样。
金殿上。
萧侍乾现在很是心急,昨夜萧侍乾被他“严刑逼供”,一定要说出白莲教下落。
&nb
第一百二十八章:捕捉慕白衣
古代可没有后代的高科技,查明户籍很是缓慢,过了大半天,天快黑了,才查了不到千人。
而且这其中还有三四十人可疑人员。
因此古代的花名册是用笔记录你的主要相貌特点,脸宽,鼻高,眉重,再配合似有似无的简笔画像。
就算是江洋大盗,也难以分别。
所以李渊诏令金陵全城百姓,必须十人作保,画押之后才能接走他们。
如有疑点,保人全家连坐!
金陵城昼夜无休,御林军也以两班倒看守金明寺,周围的建筑也通通推倒,方便包围。
一个苍蝇也别想从外面飞过。
金明寺后院,禅房。
慕白衣一袭白衣,盘坐在蒲团上,脸上无喜无怒,看不出半点表情。
宛如一尊神女雕像,要不是随微风拂动的白绫,证明她的一丝人气,恐怕别人都以为这是死物。
“教主,寺外的御林军将金明寺团团包围,还需要十人作保才能出去,属下暗中联系了在金陵城内的教众,待会就带教主出去。
不过教主需要先装作是王姓男子,性别混淆才可保命。”
一个红衣小婢拿出了一堆腥臭的衣服,看起来有些破烂,还有一些黄泥巴、香炉灰,江湖简单的易容术在白莲教教中几乎是必会技能。
“阿弥陀佛,世间有我无我又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外在显像,青阳的莲花刚刚种下,心魔已种,世人苦难,圣教救民,在此一举。”
慕白衣合眼,说着不明所以的话语,突然她的双目怒争,低喝道:“李渊狗贼辱我圣教,不灭之难以解吾心头之恨,若是他在皇宫乖乖等死,本教主别无他计,可惜送上门的人头”
她呵呵冷笑,充满了阴厉!
“传本教主圣令,大事在此一举,李渊若死,南方必将大乱,诸侯混战,乃我圣教降临大好机会。”
慕白衣说完之后,脱下衣裳,露出白皙的肩膀,然后穿着腥臭的脏衣,抹上泥巴和香炉灰。
她是行刺,是刺客,不是杀手。
刺客就需要讲究方法。
五名焚香教精英乔装打扮之后,尽皆变成了相貌平平的普通路人。
“家里住在哪里叫什么名字家里几口人”检查的胥吏不耐烦的说道。
慕白衣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李渊就在她的十步左右,她微微一冷笑,随口答道:“南街巷第三家,慕血衣,家里六口人。”
她说着假装昏厥,慢慢倒地。
胥吏慌张的叫来旁边的士卒,围困了一天一夜,昏厥的事情也已经发生了几次。
很多人都搞不懂为啥只围,而不直接搜索,那样岂不是更快。
李渊也走了过来,探头探脑的扫了一眼,就再回了原来的地方。
可是突然之间,慕白衣从地上一个鲤鱼打滚,直接跃起,白绫一甩,就准备抓走李渊。
不,不是抓走,那白绫上面绑着匕首。
嘶嘶
空气传来气爆声。
武艺练到极致,飞花摘叶亦可杀人。
此刻的白绫更像是柔中带刚的鞭子,带着赫赫之威,顿时逼退所有人。
而其他的四名焚香教教众好手也抢走御林军手里的刀剑,开始与人厮杀了起来。
“李渊狗贼你也有今日!”慕白衣左避右闪,轻松断开御林军的阻隔,抓住了李渊。
她脚踩御林军的铁盔,飞到屋顶。
“你们大唐的皇帝李渊现在在本教主手中,让开一条道路,乖乖放我们出去,不然”
她呵呵冷笑,威视众人。
但御林军没有一人退却。
“别杀我,别杀我,我只是个假冒的,陛下不在这里,放了我,我恐高.”被抓住的“李渊”痛哭流涕,吓得缩在一起。
“李渊在哪里到底在哪里快说!”慕白衣怒目欲裂。
突然,她看到一道道亮眼的白光。
是很多很多张镜子照射在这里的反射光。
汇聚在一起的镜子立刻让慕白衣紧闭了双眼,脑袋顿时一片空白。
&nb
第一百二十九章:心情复杂
“呸,想要本教主说出其他教众的下落,李渊狗贼,你是在做白日梦,还是.”
慕白衣很是轻蔑的看着李渊,像是高高在上的神女俯视下等的凡人。
神女纵然现在落魄,可是她依旧高傲。
或者说她能高傲的也只剩下了这么一点。
“还是说你李渊与本教主在同一屋檐下共处两个月,却什么也没发生,你是不是有难言之隐”慕白衣擦干净自己脸上的泥巴,露出了一张精致的脸容,足有倾国倾城之颜,闭月羞花之貌。
御林军与街上围观的百信不禁咽了咽口水,盯着这个绝美的女子,轻盈的薄纱若隐若现,白皙的肌肤袒露在外面如同寒山上飘落的雪花。
高洁而又让人垂涎。
每个人都想细细品味这么一番肌肤。
但他们不禁打量了一眼太上皇。
两个月没碰这个绝世尤物,难道太上皇那个方面不行,也难怪如此,毕竟太上皇已经六十多岁,年老体衰,自然精力下降。
呵呵!男人的尊严被如此怀疑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你这妖妇休要胡言,朕被你们白莲教掳掠而去,一心想着逃离陷阱,又岂会贪恋女色,何况你这妖妇施展什么鬼魅妖术,朕岂会任你摆布!”李渊声如洪钟,用力大喝道。
他可是堂堂的皇帝,要是被史官听到这句话,然后随意添上几笔,什么什么太上皇年老精衰,身体不行。
那真的是留给后人颇多猜想。
太可怕了。
“朕真是因为悬崖勒鸟,才没有遭遇你这妖妇蛊惑,朗朗乾坤之下,岂容你乱言。
左右将这妖妇拉回天牢,严加看守,另外那五个白莲教刺客也一并拷问,查不清户籍之人,三天之内若无保人作保,一并问斩!不容一人逃脱。”李渊道。
“你”慕白衣朱唇染血,更添一丝凄美,纷乱的发丝粘在额头,气喘吁吁,胸前颤抖不停,显然气的不轻。
左右的御林军也目不斜视,这等艳福他们很少看到。
也没有哪个绝美女子让他们一饱眼福。
李渊走了几步,犹豫了片刻,脱下身上的龙袍披在了慕白衣的身上,将她的春光遮掩住。
蹲下身子,看着慕白衣眼睛**裸的恨意,“白衣,道不同不相为谋,朕作为皇帝自然不允许百姓信奉什么焚香教,或者白莲教,对于朝廷来说它就是异端邪教。
朕说这些,不是对你存有私情“
他顿时语噎。
若说没有感情,他自己也是不会相信,但是内心的理智压制了那份触动。
“慕白衣作为白莲教教主,身份尊贵,除了朕别人不准碰她分毫,若有人肝胆违背,诛三族!”李渊甩袖离开。
慕白衣脱下了伪装刺客的外衣。
他是为了不让其春光外露,被占了便宜,才脱了龙袍披在她身上。
可能是一种占有欲吧。
李渊的心情很复杂,他相信披上龙袍的慕白衣在天牢是不会有人故意为难的。
虽然很隐晦,但还是暗地里证明了她是自己的女人。
回到皇宫之后。
总管江南西道的陈刺史奉上了奏折。
是有关南方世家侵占开垦荒田的事宜。
自李渊与兰陵萧氏联合了一手后,蛇无头不行,被李渊这么莽的行为也吓了一跳,他们就是害怕太上皇亲自下场与他们斗争。
但太上皇丝毫也没有考虑他们南方世家在江南的地位和朝廷的势力。
他们也没办法。
李唐不是南朝,他们控制不了。
世道变了。
李渊翻开奏折,开始仔细查看,奏折里面很隐晦的提出了各世家归还良田的消息,用不慎侵占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但是还有几个头铁的小世家没管这事。
&nbs
第一百三十章:福船。
李渊自从去年划江而治,又大肆开垦荒地,承诺给百姓的轻徭薄税,还有青苗贷。
这些都是要花钱的。
户部很难将钱花在造福船上面。
钱要用在刀尖上。
但李渊却还有自己的考虑,他打造福船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征服日笨。
不错,正是日笨。
借助惠日的口中,李渊知道现在的日笨战乱频繁,舒明天皇勉力维持。
去年夏天,我国国内爆发旱灾,舒明天皇前往田中宫赈灾,但是虾夷叛乱,又派上毛野行名为将军平叛乱,但此事我国国内权臣苏我氏自感舒我天皇想要脱离他们的掌控,于是进行逼宫,想要弑杀倭国。
内忧外患,倭国政权风雨飘零。
但是倭国有一点好处,就是隔绝于世,发生叛乱也没哪个国家有能力干扰战争。
但在金陵的李渊却野心重重,现在正是一举灭掉倭国的时候!
所以他从年初就开始修建福船,期望能够赶上这个时候。
就算不能,福船也可以作为商船在南海进行贸易,从倭国借助贸易掠夺白银,更可以从印尼那里抢掠土著,作为奴隶加快大唐的建设。
印尼和马来本地的土著向来仇华,华人辛劳能干,每次积累的家财都会被慵懒的土著抢走,进行一次大屠杀。
作为很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李渊痛恨东南亚胜过倭国,毕竟倭国在抗日之前与华夏之间关系还不错,抗战那是战争不可同日而语,但无疑是罪恶的!
东亚的地缘政治导致只能存在一个大国,李渊还能理解,但是东南亚的土著不想着努力工作,进行抢掠就让人恶心了!
这些马来猴子,李渊就视为原始血腥的资本积累。
在后世西欧国家能有这样的高福利,就是躺在那些剥削的奴隶尸体上的。
照样还不是有人羡慕他们的文明吗
人与人是不同的!
大航海时代的白人至上,太上皇认为完全可以变成唐人至上!
所以,福船的建造就很有必要,迟早都会用到。
“福船朕在今后会有大用,宾王你难道不相信老师吗”李渊皱眉道。
“老师为国为民,宾王自然看在眼里,自老师到了金陵,轻徭薄赋,开垦荒地,现在居住的皇宫也只有金殿翻修了一下,其他宫殿还是当年的荒废状态,得师如此,乃是宾王三世之福”骆宾王感慨道。
太上皇的一日三餐也是极其简便,简单的三菜一汤,一荤两素就行,和平常百姓家里的没什么区别。
而在长安的李世民,也是如此,奉行节俭。
一朝两代皇帝都是如此,这大唐还怕不会兴盛吗
生在这样的朝代,是百姓和他们这些士子的福分,也是能臣干吏的福分。
世上不缺人才,只缺少慧眼。
李渊摆了摆手,不是很在意。他又不是慈禧太后,要那么菜干嘛
每天换着吃一两道就行了,讲究帝王排场有什么用
慈溪太后和李世民站在一起,谁敢说李世民没有帝王威严
同样的道理,只要你做了实事,哪怕吃的比百姓还糟糕,照样会有人尊敬你。
尊敬其精神!
在金陵住的宫殿再富丽堂皇又有什么用
他行不过百里,目不过百步,只是背景的增添图罢了。修建那么多宫殿有什么用处。
楚王一举,可怜焦土!
李渊或许在前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路人,但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个人的修养素质和目光是远胜很多古人的。
就假如说为啥太上皇不娱乐
第一百三十一章:身毒国
身毒即天竺也。在山海经曰:“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
郭注,天竺国也。(佛教徒的伪注,为了提高印度的地位,贬低华夏为诸方,在乎吞儒噬道。但效果显见,在古代汉人眼里天竺国似乎是佛国的所在地,西天极乐。也让汉人对印度尊敬有加,以至于超弱的印度,一直没有中原王朝前去攻占,当然除了对佛教不感冒的蒙古和王玄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