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大宋做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吴仲达

    耶律延禧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当完颜阿骨打返回临潢府的时候,一则噩耗却差点将其击倒,一向被他视为心腹大将的完颜娄室,在金国与完颜银术可齐名的名将,竟然在他征讨耶律延禧期间被人刺杀身亡了。

    完颜娄室是军中大将,并且人在军营,身边有近十万金兵护卫,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被人刺杀身亡,实在是叫人难以置信。

    不愿相信的完颜阿骨打当即暴怒,亲自询问前来禀报此事的信使,直到听完了详细的经过,完颜阿骨打才将信将疑的放开了信使。

    完颜娄室死得很蹊跷,按照信使的说法,完颜娄室是死于“天罚”,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驻扎在文德城外三十里的金军大营内突然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紧跟着金军大营便出现了“营啸”,好不容易等到人们平静下来以后,人们就发现完颜娄室的帅帐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旋坑,在坑内搜寻了半天,才发现了一只残手,通过旁人的仔细辨认,才确定那是完颜娄室的手,至于完颜娄室的其他部位,那就再也找不到了。

    领兵大帅死于非命,死因还不明,身为副帅的完颜斜也当机立断缓缓撤兵,同时飞马快报临潢府定夺。放下完颜斜也的书信,完颜阿骨打不禁抬手揉了揉眉心,此时的完颜阿骨打已经不比以前,年岁的增长已经让他感觉有




第三百零五章 聪明人
    这年头哪有真正的傻子,只不过是装疯卖傻而已,以不同的假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真面目。耶律敖卢斡能被称之为贤王,那就肯定不是仅仅只因为他待人宽厚这一点,自身的才华恐怕也早已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只是很可惜他摊上了一个不靠谱的爹,再加上他本人性情里还有那么一点“迂腐”,这才导致了他英年早逝。

    历史上在天祚帝担心晋王的威望超过了自己而要杀晋王的时候,晋王是有机会逃走的。负责去缢死他的人都有心放他走,可耶律敖卢斡却放弃了逃命,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来是那时他的生母文妃已死,姑丈耶律余睹也逃往金国,在辽国内耶律敖卢斡已经失去了最有利的支持者,虽然还有许多同情他耶律敖卢斡的人,但大权把握在天祚帝以及宠臣萧奉先父子的手中,与其逃走之后被杀,倒不如一死了之。

    不过现在有了张宝的掺和,耶律余睹还在当着西京留守,文妃及其大部分皇室成员也被耶律余睹想办法接到了西京,不必随着天祚帝去体验什么叫野外求生。耶律敖卢斡心里明白,大辽的气数将尽,这也是他为何不与南京道的弟弟耶律定分庭抗礼的原因。

    本来就快要破家亡国了,再为了皇帝之位跟自家人打破头,只会最终便宜了外人,而且耶律敖卢斡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辽国想要中兴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此时辽国尚有南京道以及西京道在手,但金国已经不是当年还在黑山白水间求生的女真人,获得大量土地人口的金国大势已成,在日后金国的不断打击下,辽国只会越战越弱,最终被灭。

    而在辽国灭亡以前,耶律敖卢斡希望可以为自家安排好一条退路。西夏虽然是辽国的藩属国,国主李乾顺更是娶了耶律南仙,但说实话,耶律敖卢斡并不信任李乾顺。辽国是辽国,西夏是西夏,李乾顺身为西夏国主,首先考虑的也必然是西夏的利益,亲戚关系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耶律敖卢斡相信,一旦辽国面临灭亡,而金国有许以西夏厚利,恐怕到那时李乾顺会毫不犹豫的抛弃辽国。至于大宋,那是更不用去幻想。先不说宋金如今结盟对付辽国,单是宋国那帮君臣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德行,耶律敖卢斡就第一时间将投奔大宋这种可能给排除在考虑之外。

    思来想去,张宝这位安东大都护也就进入了耶律敖卢斡的视线。首先张宝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庇护辽国皇室这些人;其次便是张宝办事比较靠谱,而且为人也比较讲信用,对待自己人很是厚道。

    对于张宝,耶律敖卢斡也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有关张宝的情报他是搜罗了一大堆,虽然多是道听途说来的,但从安东军搜罗的那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各类人才来看,张宝用人不看出身,只重才德。

    而看如今朔州、登莱二州的治理情况,也可以看出张宝对待治下百姓的态度。别的地方还在抚平战乱所带来的创伤,而安东军治下的百姓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至于那些败坏张宝名声的种种流言蜚语,耶律敖卢斡更是不屑一顾。

    张宝并不知道堂堂大辽晋王殿下耶律敖卢斡已经开始打着日后投奔自己的念头,而耶律敖卢斡也不可能在这时就上赶子跑到张宝身边请求收留。应州,在耶律敖卢斡看来已经成为自己向张宝证明自己是个信守承诺之人的证明,当然不愿意因小失大,给张宝留下不好的印象。而耶律余睹在被耶律敖卢斡劝说以后,也不得不放弃了早先想要“赖账”的打算。

    早先在大宋还有人对张宝不听朝廷命令帮助辽国对抗金兵颇有微词,但随着应州的重归大宋,那种声音顿时又变成了夸赞张宝有先见之明。不过让朝廷没想到的是,在应州被耶律敖卢斡正式转交给安东第四军主将李懹以后,第四军第一师,即杜壆所率人马立刻进驻应州,丝毫没有准备交给朝廷管辖的模样。

    与此同时,安东大都护张宝也再次开始招兵买马,早先被朝廷不管不问的刘仲武父子也被张宝再次征辟,重新加入了安东军。这一回,刘仲武父子算是对张宝死心塌地了。朝廷早先的做法实在是寒了刘家父子的心,为了自己心里那份忠义做了“背主”的事,却没想到朝廷为了平息张宝的怨气而将刘仲武父子赶出了军队。

    刘仲武父子即便没有功劳那也有苦劳,朝廷这种有用时便捧在手心,没用时便弃之不顾的做法,但凡只要是有点想法的人都会感到不满。而这怨气,也不是朝廷再说两句好话就能平息的。

    刘仲武父子重归安东军,当然他们原先的待遇那是不用指望了,张宝也没有让刘仲武父子继续留在朔州,而是将其归入了自己的第一军序列,顶替了受命前往朔州听用的高宠和杨再兴。

    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刘仲武父子终于发现了牛东军的不同,物质待遇不同反倒是在其次,关键还是精神方面的待遇,让刘仲武父子有些感动。

    在大宋,武轻文贵是常态,文官永远要比武将高上那么一等,以至于刘仲武等人都已经快要习惯,而在安东军内,文武之间是没有等级划分的,有区别的也只是职责之分。不用低人一等的感觉,真好。

    在安东军中,无论是军卒还是将官,都是拥有尊严的存在,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去践踏,否则自有军法官会来找你谈心,让你明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这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刘仲武原是西军将领,对朝廷官军里的那一套自是心知肚明,但在安东军待了一阵以后,刘仲武发现自己不想走了。在安东军内,只要立下了军功,想要出人头地那就不是问题。不需要为了升官而去费尽心思的讨好上级,也不需要通过送礼行贿来买前程。想要一展抱负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立功受赏。

    安东军的待遇相比起朝廷官军高出的不止一个档次,而在见识了安东第一军所用的军械以后,刘仲武父子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财大气粗。想想过去自家人马所用的装备,跟安东军一比简直就是叫花子的行头。

    在安东军内待的时间越久,刘仲武父子对于安东军的信心也就越足,而当张宝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以后,便让人安排刘仲武父子去了一趟高丽。



第三百零六章 张家有后
    张宝有后,有人欢喜有人愁。如今的张家已经不是用家大业大四个字就能形容的了,张宝早先没有子嗣,也就成了许多依靠张家才发迹起来的人的心病。但随着刘慧娘生下了一对龙凤胎,这种担忧的情绪顿时减弱了许多。当然,张家后继有人这件事也让许多盼着张宝出事的人大失所望。

    张家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想要对付张家,最省力的办法便是张家家主张宝发生意外,那样一来强大的张家群龙无首,势必就会发生内乱,对张家有敌意的人也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但随着张家有后,这种盼望已经失去了意义。张宝即便真的发生了意外,他也有子嗣可以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哪怕张宝的孩子还年幼,但张宝的亲属或是义兄弟,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张宝很开心,左手儿子,右手闺女,乐呵呵的跟个弥勒佛似地。早先张宝也担心自己的子嗣问题,毕竟他并非大宋的“本地人”,万一在过来的途中留下了什么“隐疾”,打下一大片江山却无人继承,那将会是让人感觉很郁闷的一件事。但现在好了,既然能生俩,那就能生更多,张家家大业大,养得起。大宋可没有计划生育那种不人道的政策,多子多福才是大宋人的传统观念。

    作为此次张家的大功臣,刘慧娘自是受到了最好的照顾,而且生下了张家的长子,这无疑也是巩固了她正室的地位。虽然张宝在对待媳妇的态度上一向是一视同仁,但名分这东西,还是存在的。但随着张家长子的降生,母凭子贵,刘慧娘在张家的地位算是彻底稳固了。

    安东大都护喜得贵子,作为朝廷自然不能视而不见,哪怕是某些人心里一直等着盼着张宝出事,这时候也要派人前来道贺。不过对于这些人的到来,张宝并不在意,而已经嫁给张宝的赵玉盘,在见过这些人一面后便不再想见。

    倒不是赵玉盘薄情寡义,实在是那些人不是东西。在拜见过赵玉盘后便纷纷撺掇赵玉盘抓住机会尽早也生下子嗣。赵玉盘的确有些眼热刘慧娘生子,单是张宝对刘慧娘无微不至的照顾,便让人心动。但赵玉盘不希望自己的子嗣在将来成为某些人用来对付自己夫君张宝的道具,更反感那些整日将大义挂在嘴边,但满肚子却都是阴谋诡计的伪君子。

    朝廷的使者这回注定是要无功而返,赵玉盘自己不肯听话不说,更是将妹妹赵金罗整日都带在身边,不给别人跟赵金罗单独见面的机会。而赵金罗此时对国家大义的兴趣明显没有对张家那对龙凤胎的兴趣要高,每天准时都要去看看那对龙凤胎,除了张宝外,就数她抱孩子的次数最多。

    朝廷使者带着郁闷的心情离开了安东大都护府,而张宝在喜悦之余,也开始了针对金国的下一步计划。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金国早先的战事不顺,国中名将完颜娄室死得不明不白,而宋国这个盟友又不靠谱,这就让刚刚结束国内权利斗争的金国开始考虑寻找新的盟友。

    其实可供金国选择的盟友也就只剩下一个西夏,此时的漠北草原部落,形同一盘散沙。而且金国通过征战弥补损失,进攻辽国不顺的亏空,也需要通过掠夺草原部落来弥补。结盟了的话,那就不好下手抢了。

    西夏,如今是李乾顺当家主事,相比起宋辽那两位同行,李乾顺可称得上明君二字。只是可惜西夏贫瘠,李乾顺纵有雄才大略,也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左右逢源在宋辽之间摇摆不定。

    不过随着辽国的式微,摆在李乾顺面前的问题便出现了,是继续死抱已经自身难保的辽国,还是接受金国的“善意”,舍辽投金。当年为了取得辽国的支持,李乾顺迎娶了辽国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并且生下长子李仁爱。但如今辽国眼看就要亡了,继续追随辽国不仅得不到好处反倒容易惹祸上身,从西夏的利益考虑,李乾顺需要获得金国的“友谊”。

    作为西夏的国主,李乾顺的考虑并没有不妥之处。西夏自身实力不足,惟有依附强者才能生存。辽国如今不行了,而宋国也是一个不靠谱的,惟有金国,还像那么回事。至于宋国的安东大都护张宝,李乾顺并没有考虑过投靠一个地方武装,哪怕这个地方武装的实力貌似已经强国的宋国,但西夏好赖也是一国,李乾顺实在拉不下那个脸。

    辽国,注定要被西夏舍弃,虽然辽国还有南京道跟西京道在手,但李乾顺却并不看好耶律敖卢斡或是耶律定,至于还健在的天祚帝耶律延熹,李乾顺早已归入丧家之犬一类,不惜得多看一眼。想想也是,诺大个辽国让耶律延熹给败得快要亡了国,这种“败家子”有什么值得让人期待的地方。

    李乾顺还在犹豫,虽说耶律南仙以及李仁爱能够影响李乾顺决定的作用很小,但在事情没有出现明显的征兆,尤其是在辽国尚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李乾顺还是不想过早的“买定离手”。

    不过李乾顺没想到的是,就在他还在待价而沽时,大宋的安东大都护张宝已经对他有了先发制人的念头。熟悉历史的张宝知道,李乾顺最后还是选择了金国。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

    西夏很讨厌,每当宋辽战事陷入僵持时,西夏就会蹦出来捣乱,从而导致大宋不得不与辽国讲和。如今宋金虽然结盟,但张宝对这份盟约却并不看好,宋金迟早会有一战,留着西夏,到时就会给自己添堵,倒不如趁着金辽都没工夫管西夏死活的时候灭掉西夏,确保宋辽西面的安全。

    不过考虑到辽国与西夏的多年交情,张宝决定在对西夏动手以前先跟辽国通通气。张宝足不出户的在大都护府里陪伴了刘慧娘母子三人一个月后,张宝悄悄离开,赶往朔州与辽国晋王耶律敖卢斡秘密会面。

    对与张宝的会面,耶律敖卢斡很重视。因为他知道,辽国能不能抵挡住金国接下来的攻势,张宝的支持很重要。更何况耶律敖卢斡还将张宝视为自己最后的一条退路,张宝想要见他,他自然不敢怠慢,毕竟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张宝挺佩服耶律敖卢斡的胆气,竟然敢只带十几名随从便来见自己。而就如耶律敖卢斡期望的那样,张宝对耶律敖卢斡的第一印象很不错。不过当



第三百零七章 无题
    大宋,文人的天堂,武人的炼狱。出于对武人乱国的担忧,大宋自宋太祖开始便着力压制武人的地位,不断抬高文人的待遇,以达到以文抑武的目的。不可否认,大宋当权者的目的达到了,武将成为了文官的附庸,但凡事物极必反,长期的压制,也让武将对朝廷不公所积蓄的怨气达到了顶点。

    只不过大多数武人还做不到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而做出叛国的举动,但随着张宝的出现,武人似乎看到了出路。张家对待武人的态度与朝廷对待武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张家视武人如伙伴,而朝廷却视武人如家奴,而且在待遇上,张家所做的也要比朝廷更加得人心。

    在大宋,文人被人尊称为相公,而武人则被称为丘八、贼配军。文人一旦有了功名,那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武人一成军户,那就世代为军户,老子是兵,儿子孙子也只能是丘八、贼配军。

    文人与武人在大宋的待遇如同天差地别,而这世上有几人不想过好日子也难怪大宋招兵需要使尽手段,因为不用手段,寻常百姓压根就没人愿意主动去投军。

    而张家对待文武的态度却视一视同仁,在张家治下,文人的地位并不比武人高,当然也不会比武人低,二者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不会因为你是武人而看轻你,也不会因为你读过两本书就有特殊照顾。想要在张家谋到一份富贵,那要凭自身的本事。

    不可否认,文武双全的人是存在的,但大多数人还是有些“偏科”。张家与朝廷最大的不同,便是给了习文的或是练武的都可以凭借自身努力达到富贵荣华这个目标的道路。文武之争在张家内部同样存在,但在张家不偏不倚的态度下,文人想要一家独大那是不可能的。

    张宝的个人能力,其实并不出众,文治武功要比他强的大有人在,但张宝也拥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即近九百年的见识,无数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帮助着张宝在做事时可以避免行差就错,那如有神助般的高瞻远瞩,在稳固张宝在张家的威信的同时,也让张家一直保持着稳步前进的发展状态。

    现如今的张家,治下人口超过五百万,常备兵马二十余万,并且由于张宝一直坚持在农闲时训练民兵的做法,张家可以随时征召三十万青壮投入战斗。而且张家还拥有一支当世最强的海军,可以配合陆军随时展开登陆作战,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如此强大的一股势力,自然也就会引来无数人的关注。宋、辽、金、西夏、大理、真腊、倭国……几乎但凡是与张家有所接触的势力,就不能将张家等闲视之。尤其是临海国家,更是不敢对张家有丝毫的怠慢。

    在陆上,可以凭借险关要隘阻拦张家,可在海上,由于张家海军的强横,那简直就是防不胜防。早先真腊国中存在有对张家不服气者,对张家的商船收取高额的过路费,结果惹恼了张家,直接受命于张宝的海军陆战队在海军的配合下登陆作战,一口气打到了真腊的国都,将暗中使坏的小人生擒活捉到海边码头砍下了脑袋,至此以后张家的商船在海上畅通无阻。有些时候,适当的强硬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有人生来贱骨,不打不老实。

    张家的强硬态度,让人不敢轻易得罪。真腊虽不是强国,但好歹也是一国,被张家一支人数不超过两千的人马打进了国都,这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是件露脸的事情。

    人争一口气,人活一世,所争得也就是那口气。张家不习惯妥协,尤其是在对待心怀恶意的对象时,张家更是宁愿付出高昂的代价也要让那些敌对者付出惨重的代价。虽然在钱财方面会有损失,但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明显的,即便依旧有敌对者的存在,却已轻易不敢当着张家的面表露出来。

    在大宋境内,张家的买卖总是会受到刻意的刁难,但在海外,张家却是予取予求。当然张家做事也不完全是以武力逼迫,收买拉拢扶持这种事对张家来说玩得也十分顺溜。就比如此时的倭国,来自后世的张宝对于倭国是没有好感的,虽然此时的倭人对待大宋的态度如同对待天朝上国,但只要一想到后世倭国的所作所为,但凡是有点良知的人都不会原谅死不悔改的倭寇。
1...114115116117118...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