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大宋做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吴仲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早在出兵以前,张宝的安东军就已经将西夏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尤其是驻守朔州的安东第四军,对于主公的心意,李懹心领神会,积极备战,就等着时机成熟后动手。
而西夏方面却对安东军的情况估计不足,战前并不认为安东军有余力在帮助辽国抵抗金兵的同时还能征伐西夏,结果轻敌导致了战事不利,局势落了下风。
战事开始以后西夏也不是没有想过要挽回颓势,但这次的对手却并非昔日的大宋西军可比,无论是领兵将领还是普通兵卒,其能力都在老对手宋军之上。而且更要命的是,安东军似乎十分了解西夏的内情,各地驻军的多寡,领兵将领能力的高低……似乎全在安东军的掌握之中。
面对势如破竹的安东军,李乾顺不得不想方设法拖延时间,但安东军主将李懹却像是早已看穿了李乾顺的伎俩,压根就不理会西夏使者的到来,继续挥军高歌猛进,当着西夏使者的面攻破了夏州。
安东军不愿议和,耶律敖卢斡以及大宋汴梁那里又久久没有好消息传来,至于新盟友金国,那是更不用做任何指望。李乾顺此时只能靠自己,但仅凭西夏一国之力,实在难以抵挡武装到牙齿的安东军。
西夏本就不富裕,别看地盘不小,但沙漠戈壁却占据了近半数的国土。而李乾顺虽是一位明主,怎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当初接手的就是个烂摊子,好不容易积攒了一点家底,也在之前的宋夏之战中消耗的差不多了。当时西夏击败了入侵的大宋西军,士气正旺,怎奈粮草辎重不足,李乾顺只得见好就收。若是粮草充足,李乾顺又怎会不趁机反攻大宋,真当李乾顺是个爱好和平主义者
只有弱国才需要左右逢源,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李乾顺生不逢时,本想要借与金国结盟获得金国的好感,从而在日后宋金交恶时继续左右逢源,或者在金国对宋的战争中趁机占据大宋西北,却不想大宋西军这个威胁不在后,安东军又冒了出来,现在更是用实际行动摧毁了李乾顺对西夏未来的畅想。
一念之差,自身难保。李乾顺此时想要回头为时已晚,若是他没有跟金国结盟,那即便张宝想要收拾西夏,到时也会有耶律敖卢斡等辽人出面阻止,毕竟辽夏一直都是盟友关系,张宝在不与辽国翻脸的情况下自然会有所顾忌。但现在,西夏与金国结盟了,那在辽国的眼中,西夏也就成了叛徒。
叛徒,永远都是招人恨的。无论出发点是什么,背叛总是难以饶恕的一项罪过。西夏为了自身利益而放弃了与辽国的“友谊”,那此时安东军攻伐西夏,辽国选择袖手旁观两不相帮就已经算是厚道,再想让辽国为西夏向安东军求情,那就有点得寸进尺了。
更何况此时的辽国上下也没闲工夫去管西夏的“闲事”,金兵又来了,他们需要先解决自身面临的危机,自身都难保了,哪还有余力去关心西夏的死活,而且为了西夏这个二五仔去得罪“金主”安东军,得不偿失啊。
找不到“小伙伴”的西夏这回只能跟安东军“单挑”了。可安东军的强悍却远非西夏一力可挡,尤其是在西夏军的精锐铁鹞子被安东军全歼以后,西夏国中的部分权贵人心浮动,开始为了自家的命运而动摇,频频在私底下与安东军走动。
人心散了,队伍就难带了。西夏虽仿照大宋施行中央集权,但国中各部族的实力依旧很强大,李乾顺敢与安东军作战的底气,便是各部族对他的支持。但随着战事不利,各部族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动摇对李乾顺的支持,李乾顺独木难支,也就预感到了末日的来临。
铁鹞子就是李乾顺手里的最后一张底牌。所谓的铁鹞子,就是重装骑兵,在战场上的突击力十分强大,但这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兵种,要对付重装骑兵也不是没有办法。安东军里除了存在仿照唐代陌刀兵而组建的重装步兵外,更有一支长枪骑兵专门用来克制重装骑兵。
一寸长一寸强,长枪骑的制式长枪长达五米,冲锋时长枪平举,不等敌人靠近就被长枪捅下了马。铁鹞子是重装骑兵,自身负重极大,一旦落马,说不好听点就是想要爬起来都不容易,就跟后背着地的乌龟,只能任人宰割。
本来无论是陌刀手还是长枪骑,其实都是用来对付金兵的。而现在只不过是拿西夏练练手,顺便验证一下这两个兵种的实用性。而经过验证以后证明,在冷兵器为主的战争中,陌刀手与长枪骑的确都有可取之处。
多
第三百一十四章 从容
人的脑袋不是韭菜,砍了以后过段时间还能长出来。脑袋一掉,万事皆休。张宝并非是个嗜杀的人,若无必要,张宝也不会轻易的开杀戒。
杀不杀李乾顺,其实已经不会影响到西夏的局势。李乾顺说是败在了安东军手里,其实有超过一半的原因是他被自己人“坑”了。当一个人做了亏心事以后,最普遍的心理便是愧疚,进而产生恐惧,最终走向疯狂。
当做了对不起人的事情以后,倒霉的人最需要提防的就是干了对不起自己事的人。因为那些人在愧疚的同时也会担心遭到报复,进而决定先下手为强。李乾顺被自己人从国主的位置上拉了下来,张宝即便放李乾顺回到西夏,那些早先将李乾顺拉下马的人也会为了防患于未燃而抢先对李乾顺下死手。
李乾顺很清楚这里面的道道,所以自离开兴庆府以后他就一直在考虑自己该如何自处。他是不担心张宝会害他性命,既然没在城破的时候被杀,那张宝就不会大费周章的把自己一家老小押去朔州以后再杀。
性命算是暂时不必担忧,但对于自己的出路,李乾顺依旧还是有些担心,不知道张宝会如何安排他一家。
成王败寇,这个道理在李乾顺还没成为西夏国主以前就明白了。也正是因为明白这个道理,李乾顺才对自己的将来感到忧心忡忡,摸不准对手的脉,心里就没底,这一路上也就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
队伍抵达朔州以后,路上感到担忧的李乾顺忽然冷静了下来,反正人已经到了地方,是死是活总会有一个结果,再担忧也是无用。
对于如何处置李乾顺,张宝内部其实一直存在分歧,说白了也就是个杀留的问题。有人认为直接杀了永绝后患,有人则认为留着保不齐将来就能派上用场。两种意见各有支持者,但最后做决定的还是张宝。
而耶律敖卢斡的一封求情信,让张宝做出了决定。严格来说,李乾顺自被从西夏国主的位置上拉下来的那一刻起,他对张宝或是耶律敖卢斡就失去了作用。当李乾顺还是国主的时候,西夏可以替张宝还有耶律敖卢斡分担一些金兵所带来的压力。但随着李乾顺“变了心”,这份压力也就完全要靠张宝还有耶律敖卢斡自己扛,不仅如此,张宝跟耶律敖卢斡还要提防来自西夏的威胁。
张宝这次坚决出兵,其实所为的就是当金兵来袭时安东军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放开手脚与金兵大干一场。虽说大宋也不太安分,但相比起西夏所能构成的威胁,大宋还真不算什么。如今的大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拿什么出兵
让西夏内斗不止,安东军也就达到了预定了目标。对于西夏国内的争权夺利,张宝还真没放在眼里。西夏国力虚弱,对于安东军来说如同鸡肋,实在犯不上在全力对付金兵的时候分散精力。即便西夏最后“再次统一”,那也是几年后的事情,对现在的安东军来说构不成任何威胁。
因为预想设想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李乾顺的生死也就无关大局。有了耶律敖卢斡的求情信,张宝也就没必要坚持除掉李乾顺,做个顺水人情,将李乾顺一家老小送去了耽罗岛,与早先的高丽国主王俣一家做邻居去了。当然李乾顺的两个儿子李仁爱与李仁孝则被张宝留在了朔州。
倒不是张宝打算用这二人做人质,而是在征求过李乾顺的意见以后,这才决定留下李仁爱与李仁孝。李乾顺是个识时务的人,当张宝与他开诚布公的谈过一次以后,李乾顺便清楚自己这辈子是不会再有什么大作为,于是便将指望放到了两个儿子的身上。
对于李仁爱与李仁孝的安置,张宝也没有费多大工夫,直接命人将李仁爱送去了耶律敖卢斡身边,而李仁孝则在安东军的护送下前往天德军驻地接收那里的李良辅部。如今西夏国内混乱,早先奉命“夺取”天德军驻地的李良辅并没有带着人马返回西夏,而是留在原地命人联络了耶律敖卢斡。五千西夏人马虽不算很多,但对于缺少人手的耶律敖卢斡来说却是雪中送炭。
如今安东军在西夏威名赫赫,只要安东军发话,就没有愿意冒着得罪安东军的风险去为难李良辅部的军属。而在让人护送李仁孝出发的同时,安东军也按照李良辅所提供的花名册将还留在西夏境内的李良辅部军属接到了东胜州进行安置。
当前的局势基本已经明朗化,安东军是铁了心要跟金国作对到底,与同样是金国心腹大患的辽国走得近也就理所当然。至于安东军名义上的归属,大宋朝廷,基本上已经被金、辽以及安东大都护府忽略。
实力不够,自然没人愿意带着一块玩。大宋朝廷虽然对此十分气恼,但短时间内想要有所作为那也是难如登天,究其根源其实就是两个字,没钱。安东大都护府早先虽同意借款五千万贯,但那笔钱掌握在安东大都护府手里,朝廷想要拿到钱就必须要先打报告,等通过了安东大都护府审核以后才能得到拨款,而且这笔钱早在一开始就被安东大都护府言明必须用于恢复大宋民生经济,其他用途一概不做理会。
这样一来,朝廷想要恢复军力就只能另想办法,但手里无钱,维持官军的日常开销都成问题,就更别说扩军了。
大宋的财政依旧紧张,不过百姓的生活总算是安定了下来,也算是缓解了朝廷的部分压力。但朝廷却并不念安东大都护府的好,明着不敢跟安东大都护府闹僵,但背地里依旧小动作不断,只不过眼下安东大都护府需要集中精力应对金兵的第二次伐辽,对于朝廷搞得那些小动作,只要不是太过分,暂时也就不去理会。
此时朝廷对待安东大都护府的态度,就如同麻杆打狼,两头怕。即怕使劲大了,会激怒安东大都护府;又怕没使上劲,证明不了自己的存在。
对于朝廷的纠结,张宝心知肚明,也因为清楚,张宝并没有理会朝廷的态度。毕竟实力强大才是王道,如今的安东军实力强横,不需要去看任何人的脸色行事。朝廷同意也好,反对也罢,都不能
第三百一十五章 唇亡齿寒
耶律敖卢斡有意出兵救援南京道的耶律定,但西京道的兵力本就只是堪堪够用,实在是抽调不出多少兵马,总不能为了救援南京道就不顾西京道的安危吧。完颜银术可也不是个易于之辈,能与已故的完颜娄室并称大金双壁,那就必有过人之处。
人去多了自身难保,人去少了无济于事,面对如此状况,耶律敖卢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西京道的防务完全托付给了安东军。即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了安东军的手中,若是安东军临时起意,耶律敖卢斡就将死无葬身之地。
做大事需有魄力,而所谓的魄力,就是是否有豪赌一把的心态。其实做大事就是一种赌博,赢了功成名就,输了身败名裂。耶律敖卢斡这回决意豪赌一把,就是要看看安东军是否值得自己将来投效。
耶律敖卢斡比任何人都要头脑清醒。他知道,如今的辽国不过是在苟延残喘。早先天祚帝耶律延熹屡战屡败,不仅让辽国损失的大量的兵将,更是伤及到了辽国的根本。如今金辽攻守态势逆转,不灭掉辽国,金国是绝对不会休兵罢战。
此时的辽国虽然还能坚持,但长此以往,终究还是难逃灭亡的命运。亡国已经在所难免,但却不代表所有人也要跟着殉国。落到金人手里会生不如死,为了将来自家人的日子能好过一点,要投靠的新主人选就要慎重考虑一点,以免投错了人,追悔莫及。
金国是直接就被帕斯了,留给耶律敖卢斡的选择也就只剩下宋、夏、高丽还有安东军,而随着李乾顺被安东军给抓了,投靠西夏这条路也就被断了,剩下的选择也就只剩下高丽、大宋以及安东军。这还是耶律敖卢斡不知道高丽也是安东军的地盘的前提下,否则留给耶律敖卢斡的选择也就是宋国以及安东军。
宋辽交往百余年,中间打打和和,但宋国却绝非辽人最适合去投奔的地方。宋金结盟先放到一边,关键是当金国要人的时候,宋国是否会愿意保全自己等人。这样一比较,也就只剩下一个不惧金人武力威胁的安东大都护府了。
安东大都护府虽是宋国朝廷任命,但实际上跟一国也没多少区别。充其量也就是安东大都护府名义上听从朝廷的调遣,但实际上听不听,那是安东大都护府自己说了算。相比起软弱可欺的宋国朝廷,安东军要更强势一些,而这也正好符合迫切需要强有力保护者的辽人心态。
而为了以防万一,耶律敖卢斡还是要再试探一下安东军的态度,若是安东军不趁着自己离开西京道的时候“胡作非为”,那耶律敖卢斡就打算在这次击退了金兵以后对外宣布依附安东军,听从安东大都护府的调遣。
当然在此时,张宝并不清楚耶律敖卢斡的心思,所以当他得知耶律敖卢斡有意将西京道的安全托付给自己时,他也不禁佩服耶律敖卢斡的胆大。西京道,张宝是志在必得,但他此时却也不想辜负耶律敖卢斡对自己的这份信任,在答应了耶律敖卢斡所请,接手西京道的防务同时,张宝也下令加大了对耶律敖卢斡的支援。
为了避免令出多门的事情发生,张宝索性便让耶律敖卢斡带走了西京道内所有的辽兵,随后又紧急抽调宋境内的安东第五军的许贯忠部,有安东军三路人马驻守西京道,张宝有足够的信心对付金国名将完颜银术可。
不过这样一来,安东大都护府留在宋境内的军事力量就减弱了许多。为了安全起见,张宝的家眷刘慧娘等人便被悄悄转移离开了登州,前往耽罗岛暂居。张宝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而导致身边亲近人受到伤害。
随着安东军主力部队的暂时调离,大宋朝廷中的某些人不由开始蠢蠢欲动,而面对那些不知道安分的人,安东大都护府这次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淡,这无疑也助长了那些人的嚣张气焰。
一个人的想法总是会随着身份地位的不断改变而改变。过去张家尚未发迹,选择投靠张家的卢俊义、栾廷玉等人一方面是不愿碌碌无为的做个平庸之辈,另一方面则是被张宝那时收复幽云的壮志所感。但随着张家的日益壮大,收复幽云这个志向也就显得有些微小了。
张家的海军是当世最强,通过海军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探索,隶属张家的将领早已不再将眼光局限在大宋周边,原来这个世界除了大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等待自己去征服,在卢俊义等人眼里,大宋官军里的关胜、杨志等人,也就跟坐在井底的青蛙一样,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地,与自己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眼界的扩展,让许贯忠、吕将等大部分归属张家的文武官员心气高涨,有心辅佐张宝建立一个远胜历朝历代的强大帝国。而在这种情况下,大宋的存在也就越发显得碍眼了。灭掉了大宋,不仅可以保证安东大都护府拥有足够对外扩张所需的人口,更可以让张家南北畅通,势力连成一片。
但师出无名,大宋此时占据着正统的位置,安东军虽可以凭借自身实力灭宋,但终归在名声上不太好听,以下犯上,总是会给野心家提供捣乱的借口。为了避免去应付境内层出不穷的叛乱,安东军必须要想办法先占据一个理字。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要占据了道义上的至高点,灭宋才会变成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可以说若是大宋朝廷一直与安东军保持相安无事的状态,那安东军也不好主动去寻朝廷的麻烦。可偏偏大宋朝廷里的某些人不识好歹又自视甚高,即没有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错误的将安东军此时的退让视为软弱可欺,在得寸进尺的同时也将话柄送到了安东军的手中。
在安东军眼里,此时大宋朝廷所做的一切与跳梁小丑的行径并无区别。别看此时朝廷蹦跶得挺欢实,但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宋弱而金强,一旦宋金反目,安东军只要按兵不动,那大宋就难逃灭亡的命运。
若是朝廷此时不与安东军把关系闹僵,等到宋金交恶时,安东军也就没有了袖手旁观的理由。而现在,大宋朝廷看似占尽了便宜,但实际上已经为日后的危机埋下了祸根。在挪用了安东军的借款用以扩充军力的同时,大宋朝廷志得意满,兴冲冲的下令尚还未恢复元气的大宋西军挥军北上,去履行先前与金国的盟
第三百一十六章 人心不足
完颜银术可的战败超出了金人的预料。对于安东军的强大,以完颜阿骨打为首的金人高层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但却没料到完颜银术可会败得如此“干净利落”。本就已将安东军视为大金日后的强敌,但却没想到安东军会强到如此程度,以完颜银术可之能,竟然也抵挡不住。
其实这有点冤枉了完颜银术可,并非是完颜银术可无能,也不是安东军强大到无人可及,金人会败,关键还是在自身。正所谓骄兵,必败!与辽**队打得时间太久,屡屡胜利已经让金兵养成了目空一切的习惯。自认为天下老子第一,却忽略了这次的对手也不同以往。
上一次的退兵,并没引起金兵的警觉,大部分金人将退兵的缘故归结到了领兵大将完颜娄室的突然死亡上,并不觉得是对手的缘故才导致上回的无功而返。而这回,完颜银术可遭遇的对手变成了比辽兵更加强悍的安东军,依旧用对待手下败将的态度对待这次的安东军,焉能不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