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大宋做权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吴仲达

    张宝此行的目的就是买船,自家水军已经有了阮氏三雄,相信以这三人在石碣村的号召力,替张宝招募三五百人并不成问题。但阮氏三雄目前能用的却只有一些渔船,为了尽快让水军进行正规训练,先行购买一批船应急也就成了张宝的当务之急。

    受顾海的热情邀请,张宝一行人随着顾海来到了顾家的造船场。可等到了地方一看,张宝不由感到一阵失望。冷清,十分冷清,说是造船场,但却看不到忙碌的身影,一艘造了一半的船停靠在岸边,附近只有三三两两的人或躺或坐的在那里晒太阳。

    “张公子不要误会,他们只是因为没活干才这样,只要有生意上门,他们都是最合格的造船匠。”顾海面露尴尬的向张宝解释道。

    张宝对此不置可否,顾家的造船场生意惨淡是一目了然,但顾海口中的那些所谓的“最合格的造船匠”,张宝目前还没看出来,只觉得这些人全都一副没精打采仿佛斗败了的公鸡似的一蹶不振的死样子。

    为了不让难得遇见的买主离开,顾海告罪一声离开,不一会就拖着一个一脸不情愿的老汉走了过来,向张宝介绍道:“张公子,这位是我顾家手艺最好的工头,你对造的船有什么要求,尽可对他提。”

    “老伯贵姓”张宝礼貌的问道。

    “这位公子客气,老朽姓吴。不知公子打算要造什么船”

    “吴老伯,明人不说暗话,我不瞒你,我需要打造的船只颇多,只是不知贵船场有没有那个能力建造若是没有,那我也就不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还请公子明言。”吴老汉一脸镇定的问道。

    “实不相瞒,我买船不是为了个人享乐,而是有意打造船队出海经商,所以所需打造的商船是越大越好,而且除商船外,随行护卫的战船也需要不少,不知贵船场能够打造的最大船只能有多大”

    “公子既然是有意打造海船,所造船只自然是越大越能经受海上风浪,以顾家船场的能力,只要材料齐全,可以保证为公子打造出一千料的大海船。公子以诚相待,老汉也不敢对公子有所欺瞒,一千料已是私营船场可以打造的最大海船,杭州官船场倒是可以造出三千料的海船,只是不知公子是否有那个门路”

    “一千料……差距不小啊。那你们会打造战船吗”张宝又问道。

    “公子,我们这是私营船场,打造战船会被官府找麻烦的,而且就算打造了,谁要啊”吴老汉苦笑一声说道。

    张宝也知道自己问了个蠢问题,尴尬的笑了笑,“吴老伯,不知这造船的造价需要多少而且造船的速度如何”

    “那不知公子准备造多少艘”

    “嗯,先造十艘千料大船,至于战船,我另想办法就是。”

    “若公子要打造十艘千料大船,那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而且公子需要预付定金,等船交付以后再支付余款。”

    “那定金需要多少”

    “一艘一千贯。”

    “唔这是定金”

    “不是,这是千料大船一半的造价。”吴老汉面露尴尬的答道。

    张宝见状心里了然,笑着问道:“吴老伯,这顾家船场快要揭不开锅了吧”

    “呃……公子慧眼。”

    听了吴老汉的回答,张宝心里已经有了主意,对吴老汉道:“吴老伯,你家东家呢他这是跑哪去了”

    “呃……还请公子稍候,老汉这就去叫人。”

    不多时,就见吴老汉拖着顾海跑了过来,张宝一见顾海神情不对,不由纳闷的问道:“顾兄,我看你神情不对,发生了什么事”

    “……没事,听吴伯说张公子找我有事”顾海没精打采的问道。

    “嗯,的确有事要找你商量,我有意出钱盘下你家船场,不知你意下如何”张宝见顾海不肯说,也就没有追问,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好,张公子既然想买,那就卖给你,可有一样还望张公子能够答应顾某。”

    出乎张宝的意料,他本以为要说服顾海还需要多费唇舌,却不想顾海会连犹豫一下都没有就答应了,不由纳闷的问道:“你有什么要求直管道来。”

    “船场卖给张公子以后还请张公子不要遣散这船场的工匠,他们多是追随顾家多年,造船手艺精湛……”

    不等顾海把话说完,张宝就打断道:“这事你不用担心,我买下你这船场也是打算继续经营,有现成的人手自然不会遣散。不过顾兄,你真的没事”

    “没事……只是有点私事,与张公子无关。”顾海摇摇头道。

    “……你既然不愿说,那我就不问了。不过顾兄,你对自己将来有何打算”

    “我我打算离开这里一段时间……”

    “东家,不就是王家退婚了嘛,你至于这样想不开”吴老汉忍不住开口喝问顾海道。

    “吴伯……”顾海闻言冲吴老汉咧咧嘴,想要笑却又笑不出来。张宝见状便明白了事情了缘由,顾家这造船场惨淡经营,估计那王家是嫌贫爱富,所以取消了跟顾家的联姻。而顾海受此打击精神不振,万念俱灰,这才叫自己捡了个便宜。

    看着顾海一脸苦闷的样子,张宝不




第六十九章 背后有人好办事
    北宋并没有太守这个官职,一州最高长官称刺史,从五品官。因为北宋施行文武分家,刺史管政,武将管军,一州之内官职与刺史平级的武将官职为团练使。不过又因为北宋施行以文治武的策略,一州之内还是以文官为首,团练使要矮刺史大人一头。而之所以将刺史称之为太守,那也不过是习惯使然。

    一般来说,能够在朝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官员在地方上都会安插自己的门生作为亲信。除了培植党羽这个目的之外,最主要的一个目的还是为了帮助自己敛财。江南富庶之地,金明作为蔡京的“得意门生”,每年对“恩师”蔡京的孝敬更是必不可少。而作为对金明的回报,蔡京也会时不时的派人告知金明有关京城所发生的事情,以免金明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张家的买卖起初发展到杭州的时候,金明本以为可以打捞一笔,但正是因为蔡京及时让人送来了情报,这才叫金明没有干出傻事,而张家也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愣头青,该有的谢礼不短金明一分一厘,金明也就没干自毁前程的事情。

    张宝的背后有当今皇后做靠山。要是故意刁难惹得张宝跟郑皇后抱怨两句,然后郑皇后再跟当今官家吹一阵枕头风,那自己的仕途也就被自己的一时鬼迷心窍给毁了。

    今日听说惹不起的张宝亲自登门拜访,虽然心知张宝这回来肯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但金明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急忙带着人便赶到府门外迎接。看到太守大人亲自出迎,守门的几个人不由暗叫庆幸,没去故意找张宝的茬。

    “学生张宝,见过太守大人。”张宝抱拳向金明行礼道。而金明见张宝没有以官职自居,当即也没摆官架子,上前伸手一拉张宝的胳膊,笑着说道:“贤弟不必多礼,且随愚兄进府一叙。”

    和气生财,张宝与金明并没有利益上的冲突,而金明也没必要跟张宝成为死敌。正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金明如今在朝中的靠山是蔡京不假,但金明更清楚他能得到蔡京的关照并不是他的才能有多强,而是每年送上的孝敬所起的作用。在与张宝没有牵扯到利益方面冲突的前提下,金明不会去得罪张宝。更何况张宝此番来找他的目的也只是想要请他帮忙从中牵线,联系杭州造船场购买十艘千料海船用以训练水手。这点忙对金明来讲不过举手之劳,但却能落得张宝一个人情,金明何乐而不为

    有关张宝的事情早已在朝堂内外传开,作为消息灵通人士,金明自然清楚张宝无论是组建船队还是水军那都是得到了当今官家的首肯,所以当张宝提出要另行从官营造船场购买大小不等战船各三艘的要求时,金明也没觉得意外。

    大宋分南北二朝,北宋时漕运发达,大宋的造船业以制造商船为主,而到了南宋,为了抵御北方的入侵,保卫长江沿线,大宋的造船业又以制造战船为主,而与此相对的便是北宋时对水军的重视并不足,全国拢共也就只有南方有几支水军,而且战力还不咋地。大家都忙着赚钱,也就没工夫关心打仗的事情了。

    北宋时大宋的敌人多是北方的辽国以及西北的西夏,用到水军的地方少之又少,但等到了南宋,长江沿线成了边境,水军也就成了防御北方边患的主力,自然也就得到了大力发展。但如今大宋的水军说难听点也就是个笑话,除了偶尔承担一下水路押运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被闲置。别提去清剿什么水贼,那是有去无回。

    张宝这时候想要建立一支水军,压根就引不起朝廷的重视。而金明作为杭州一地的最高领导人,卖张宝一个人情,让官营造船场为张宝提供一些战船根本就不叫事。

    大宋战船的种类倒是不少,不过张宝却在看过船样以后改了主意,并没有如先前所说的那样一样来几艘,而是改口要了三百料的刀鱼船十艘,八百料的艨艟船五艘,还有一千五百料的楼船三艘。

    船越大就越值钱,更何况还有太守大人金明事先的关照,造船场的管事自然不会拒绝张宝的要求,只不过由于战船这东西没多大的销路,所以库存并不是很足,除了刀鱼船可以满足张宝的需求外,艨艟只有两艘,楼船更是一艘没有。张宝对此也没办法,总不能逼着人家给自己凭空把船造出来吧而除了交付了购买刀鱼船跟艨艟的钱以及制造暂时缺货的船只定金外,张宝还购买了两艘三千料的商船。张宝的主意打得精,自己也有一个造船场,现在买两艘回去自家研究研究,那日后别说三千料,就算是更大的船,那也是有可能被造出来的。

    没人知道张宝的打算,但作为这次造船场的贵客,对于张宝的“临时起意”,也不会有人不识相的横加阻拦。

    谈完了买卖,造船场的管事为了增强张宝这个大买主对造船场的信心,特意邀请张宝参观这里。而已经办完此行要事的张宝也暂时没别的事,便欣然答应了管事的邀请,在管事的陪同下参观起了这家官营的造船场。

    不看不知道,但等看了以后张宝不由大吃一惊,之前买下顾家船场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但等真正看到古代工匠工作时那种忙碌而又有条不紊的状态,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若是以为自己拥有近千年的见识就瞧不起古人,那自己可能到最后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些正在建造中的船只,还有正在忙碌不停的身影,让张宝忍不住起了贪念,恨不得在这些船还有人的身上统统盖上张家的印章。

    等参观完了造船场,张宝正准备告辞离去,被船场管事送到了大门口,忽然就见原本笑容满面的管事像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事物,脸色唰的一下就变得难看。还没等张宝开口询问,就听不远处有人高声喊道:“黄管事,今日可算是叫我找到你了!”

    循声望去,就见一看相貌大概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疾步走了过来,伸手一把抓住黄管事的胳膊,“黄管事,难得见到你,是不是与小弟我寻一处安静之所好好说道说道”

    “孟康兄弟,你别急呀,总得等哥哥我把贵客送走啊。咱们那点事有什么不好说的”黄管事苦笑着说道。

    “……好,小弟就在此等候。”孟康松开黄管事的胳膊道。

    黄管事得了自由,这才对张宝道:“张大人慢走,大人放心,你所订购的船小人会命人立刻开工……”

    “慢着……”一旁的孟康听了不由出声叫道。

    张宝跟黄管事同时向孟康看去,张宝是不知道眼前这孟康是哪根筋不对要反对自己买船这件事,而黄管事则是明白孟康担心什么,当即不等孟康开口便说道



第七十章 装神弄鬼
    一般人在有钱了以后大多都会选择买房置地,一来这样做可以为自身提供一个存身之所,二来这样做也是一种对自己所拥有财富的保值,只要没碰到巧取豪夺,或是赶上动乱时期,房子、土地都是很安全的一笔财富。

    张宝眼下手头的钱不是很多。张家如今正处于对外扩张,挖坑种萝卜的时候,留在张家的死钱并不是很多。而且钱财若是不用,那也不过就是一堆死物,除了让人看了感到心安外,并没有别的作用。

    作为来自后世的穿越众之一,张宝自然不会做个守财奴,除了一部分用来应对不时之需的死钱外,张家的大部分钱财都是呈流动状态。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代表张家的财富就如同一道溪水一样顺着大宋的经络不断流动,在将张家的买卖遍布全国的同时也为张家带回巨量的财富。

    这次张宝来杭州,出发之前带了三万贯,其中一万贯是金银铜各占一部分,剩下的两万贯则换成了交子便于携带。宋时虽然没有银行,但却有钱庄,为的就是方便大额的买卖交易。

    招揽阮家三兄弟用去了三千贯,又留下两千贯作为三兄弟招募水军的费用;到江宁府时给了照顾老父的王定六一百贯,还留给负责在江宁府开店探听消息的朱贵一千贯作为开店经费;到了杭州以后买下顾家船场用了一万贯,收买人心花了一千贯,然后又给官营造船场支付船资以及造船定金八千贯,再加上一路过来所用的花销,张宝眼下手头上也就只余下三千余贯。

    不过就算是这三千余贯,也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张宝并不是一个手里有几个钱就喜欢花天酒地的人。眼下用来押运花石纲的船只还要等上两个月才能完工,也就是说,张宝还需要在杭州待上至少两个月。而这两个月张宝不可能天天都住船上,买套房住下就成了张宝的首选。

    张宝没打算在杭州常住,而张家的买地建庄计划也还没进行到杭州这一块,买套二手房暂住也就成了张宝的选择。不需要多大,也不需要多奢华,只要价钱合适,环境安静一些,张宝就会掏钱。

    二手房的价钱自然是不能跟新房相提并论,要是这房子里还死过人,那价钱更是要低廉一些。古人的职业操守,说实话的确要比现代人要高尚不少。行有行规,接受了张宝找房委托的牙人便在找到了一处急于出手的二手房后便对张宝将这处房产里所发生过的情况原原本本的告诉了张宝。

    对于鬼神之说,张宝并不似古人那样深信不疑。眼下这处只需要三百贯便可以买下的“凶宅”,张宝很有兴趣。张家眼下在杭州还没有一家固定的产业,趁着此时人在杭州,张宝打算用手里的钱在杭州先把买卖开起来,但这盘店铺开门营业都是需要钱的,能省则省,既然有便宜的,干嘛非要去买贵的

    至于“凶宅”、“闹鬼”这些问题,在张宝这里都不叫问题。眼下张宝身边虽只剩下栾廷玉、焦挺、贝应夔三人,但这三位都是高手,寻常的“鬼”遇到了只有绕道走的份上,哪还敢往跟前凑。尤其是焦挺跟贝应夔,这两一个无发无眉、一个金发蓝眼,光是往外一站就是生人勿近,张宝不怕闹鬼,反倒担心鬼见了这二人会被吓着。

    三百贯能够买下一座三进的宅院,如果不是这宅子传说闹鬼,根本就买不下来。三进的宅院,那就是带后花园了。带着栾廷玉等人来接受宅子的张宝参观了一下已经改姓张的自家宅子。跟张宝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处宅子很精致,相比起北方宅院的粗犷,南方的宅院更显雅致。

    后花园不过有花草树木、假山游廊,还有一个池塘点缀园中。不过等从牙人得知这水塘就是这宅子最开始传出闹鬼的传言时,张宝的眼神欣赏池塘的眼神也就随之变了。

    宅子之所以会被称为凶宅,首先便是这宅子死过人,而且死过不止一个。其次便是这宅子有闹鬼的传言,或许还会有目击证人,只不过是真瞧见了还是瞎编乱造博人眼球,那就不得而知了。

    张宝花三百贯买下的这处距离杭州城南不过五里的三进宅院,原主人据说是个曾经在当地名噪一时的海商,专门从事海外贸易。但也不知是因为什么缘故,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这位海商一家被人灭了门,上下四十余口包括家中雇佣的奴仆,无一幸免。

    此案在当时引起了一阵轰动,只是由于缺乏线索,海商一家也没有了亲眷为此案上告,官府在查案无果以后便将这起灭门惨案束之高阁。至今也不知海商一家被害究竟是被人图财害命还是被仇家上门寻仇。

    而这处三进的宅院会被人称之为凶宅,还是之后又闹出了几起凶案所致。海商一家被害后,这处宅院便成了无主之物,由于这宅院修建的雅致,官府便在凶案发生过的第二年,将这处宅院给卖了出去。不想卖出去没过两个月,这处宅院便又出了命案。
1...2728293031...1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