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天光大亮的时候,马车稳稳的停在了肃王府门口,严靖刚刚跳下马车,才发现那位年轻藩王已经站在了肃王府门口,笑意盈盈的迎候自己。

    严靖强打起精神,整理了一番袍服,对着赵显拱手:“下官见过肃王殿下。”

    赵显拉着他的袖子,微笑道:“进去说。”

    ……

    肃王府书房里头,赵显给严靖泡了一杯浓茶,严靖喝下去之后,精神一振,然后抬头看向赵显,轻声道:“许久不见殿下,殿下手段又高明了不少,别人顶多借刀杀人,殿下已经可以借人驭人了。”

    赵显歉然一笑道:“严侍郎莫怪本王耍手段,实在是朝堂情势严峻,本王不想在这场朝争之中落败,偏偏己方无一个可用之人,因此不得不找上严侍郎,可又实在没有把握劝服严侍郎,所以才另辟蹊径……”

    严靖摆手,低声道:“事已至此,殿下莫要再说了,严靖此来,只问殿下一件事情。”

    “严侍郎请说。”

    严靖脸色严肃起来:“殿下夺权,意欲何为”

    赵显同样脸色一肃,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求自保。”

    “自保之余,若有余力,当强国富民。”

    严靖点了点头。

    “何以强国,何以富民”

    赵显眉头一皱,回答道:“目前想法虽然有,但是跟严侍郎你解释起来有些艰难,严侍郎只需要知道,赵显虽然不是什么圣人,但也绝不是什么恶人。去岁江宁与夔州两仗,严侍郎也看在了眼里,赵宗显能不能富民尚是两说,但是说一句强国,整个临安应该无人可以反驳。”

    严靖点了点头,从座椅上站了起来,作揖道:“殿下以诚相待,严靖以诚报之,严靖少年之时立志要济世安民,因此才破门而出做了文官。如今亦然,若跟在肃王殿下身后,可以济世安民,严靖欣然从之。”

    严靖这话很有意思,他只说爱民,却并没有提到忠君,这就给二人之间留下了许多余地。

    严靖表完忠心之后,有些犹豫的说道:“还有一件事情,昨夜下官与父亲商议了一夜,父亲已经把下官的名字添在了族谱上头,严靖于愿足矣,至于认祖归宗一事,就不必了……”

    严靖算是正式加入了肃王一党,他这么做的原因,是怕将来肃王府朝争失败,会波及到严候府。

    赵显了然的点了点头。

    “此事是严家家事,本王自然没有什么意见,先前承诺让严家人进入西陲军中,本王会尽快做到,至于江宁那边……”

    赵显闭上了眼睛,没有说话。

    严靖很是懂事的点了点头:“下官明白,江宁那边,总是要等到朝局尘埃落定之后,严家才有插手进去的机会。”

    “严侍郎…目光如炬啊。”

    赵显吐出了一口浊气,淡然说道:“接下来就是入政事堂的廷推,到时候陈静之八成会推户部尚书陈廷玉入政事堂,到时候本王顺口推举严侍郎入户部主事,想来那陈静之如果不蠢,应该能明白本王的意思……”

    严靖点了点头:“陈相才智卓绝,他领会殿下的意思自然不难,难得是他会不会点头答应。”

    赵显微微冷笑:“只要王大都统站在本王这边,户部尚书之位本王也有插手的权力,他陈静之如果不同意你就任户部,那本王就让李伏入政事堂,杨老头八成也会投桃报李,这件事情主动权几乎全在本王手里,由不得他陈静之不点头!”

    严靖起身,拱手道:“既如此,下官这就回府准备准备,户部事宜颇重,也是一个累活。”

    赵显起身相送,走到王府门口的时候,赵显有意无意的提了一句:“廷推之时,严侍郎不妨跟太后提一提,代替你入夔州主政的文官人选。”

    严靖停下脚步,回头道:“殿下的意思是”

    &n




第一百零八章 廷推
    所谓廷推,乃是启国廷议的延伸,原先赵睿尚在时,临安朝廷便经常举行廷推,六部尚书,以及各部侍郎,督察院左右监察御史,以及大理寺卿此类朝中重臣参与。

    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廷推,都是这些重臣给出意见,然后由皇帝陛下一言而决,这一次廷推,朝中没有了可以做主的皇帝。

    因此,最终就要由代行君权的四位辅臣,最后去拿主意。

    于是在七月初的这场大朝会上,各部堂官尚书,纷纷开始推举入政事堂的人选,整个崇政殿里沸沸扬扬,最终声音平息下来之后,两个名字出现在四位辅臣,皇帝陛下以及太后娘娘眼前。

    陈廷玉,李伏。

    萧太后对于这两个名字并不例外,她颇有些忧虑的看了一眼赵显,眉头微皱。

    自从上次登基大典之上,她与赵显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冲突之后,这位太后娘娘便一直惴惴不安,前些日子他把在吏部做侍郎的族叔萧安民请进宫里商议,萧安民一句话便让太后娘娘如坠冰窖。

    “肃王殿下当时只是求您一个态度,您当时便是让肃王殿下上去加冠,他也绝不会上去,可您偏偏言辞激烈的拒绝了他,这就与肃王殿下他离心离德了。”

    萧安民如是说。

    他同样在宦海沉浮了数十年,若不是赵睿早年有意打压后族,萧安民也不会止步于一府知府,如今他位列礼部右侍郎,倒也算是不高不低,恰如其分。

    想到这里,萧太后把目光放在赵显身上,开口说道:“七郎,政事堂宰辅之位非同小可,早年都是由先帝独断,此次廷推的结果已经出来了,你身为辅臣之一,依你看来,这二人谁入政事堂比较合适”

    她这是在向赵显表露善意,想要略微缓和一下两个人之间的冲突。

    赵显先是看了一眼身旁的王象,见王象对自己点头之后,赵显才迈步上前,对着珠帘拱手:“回禀太后娘娘,此次廷推乃是推举政事堂的宰辅,还是先听一听两位政事堂辅臣的意见吧。”

    说罢,他看向陈静之。

    陈静之面无表情,出班奏道:“太后娘娘,陛下,户部尚书陈廷玉主掌大启户部十余年,劳苦功高不说,而且能力卓著,对于朝堂上下也了若指掌,依老臣看来,陈尚书登堂,乃是众望所归。”

    中书令杨吉寸步不让,同样上前一步,对着龙椅躬身:“启奏太后娘娘,陛下,督察御使李伏,自入仕以来便在督察院担任御使,至今已近三十年,三十年来李大人察查百官,不知道将多少贪官污吏绳之以法,若李大人能够登堂成为宰辅,则我大启朝堂必将上下清明,吏治革新!”

    萧太后对这种局面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并不感到意外,她转眼看向赵显,面带微笑:“两位宰辅各执一词,这事情还是要落到七郎还有大都统的身上。”

    赵显再次看了一眼王象,王大都统沉声抱拳:“老臣只知领兵,对于大启朝堂知之甚少,肃王殿下执掌宗卫府,临安大小事情俱在他指掌之间,还是听一听肃王殿下的意见吧。”

    赵显转头对王象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然后眯着眼睛说道:“若如陈相所说,户部陈尚书进入政事堂,请问户部尚书之位该由何人增补”

    陈静之不咸不淡的回话:“谢尚书入政事堂之后,不还仍旧兼着礼部尚书的位置政事堂的宰辅,身上兼着一个户部,有什么问题吗”

    “那是礼部!”

    礼部本就是清贵衙门,平日里除了一些重要的祭祀或者大礼之外,并没有太多事情,而户部则大为不同大为不同,户部执掌一国钱粮,税收,户籍,耕种等等大小事情,可以算得上是一国最为要害的衙门,历来户部尚书耗尽心血,也只能勉力支撑,如此重要的衙门,怎么可能给你政事堂宰辅兼着

    陈静之睁开半眯着的眼睛,面无表情:“那依殿下看,陈廷玉之后,由谁继任户部尚书为好”

    赵显不理这个老头,转头对着赵寿抱拳道:“陛下,太后,臣以为陈尚书十数年来经营国库,的确劳苦



第一百零九章 后宫的女人说哭就哭
    此时的陈静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这严靖乃是将门出身,从去年在临安之时,就与肃王府走的极近,在西陲主政的时候,更是不顾陈静之的暗示,对掌兵的林青百无禁忌,只这两点来看,陈静之就已经把严靖划为了肃王一党。

    如果给严靖继任成为户部尚书,则肃王府的势力就会突然大增,从军中伸手进入朝堂,这是陈静之绝不想看到的局面。

    可是赵七的态度已经昭然若揭,如果自己不同意严靖成为国库的下一任管家,那么这位肃王殿下绝对会转头支持李伏拜相,一旦身为杨吉同乡同年的李伏进入政事堂,那么自己在政事堂的地位就会愈发尴尬起来。

    陈静之面沉如水,他怒视了赵显一眼,正要咬牙做出决定的时候,突然瞥眼看见一旁的杨吉对着赵显使了一个眼色,这让陈静之心里一惊。

    自己是辅臣,特杨吉也是辅臣,就算自己舍得不让陈廷玉拜相,那杨吉跟赵七联手,同样能把李伏空出来的督察御使的位置,送进肃王府的口袋!

    他赵显原本就执掌了青衣卫,可以察查百官,如果自己彻底得罪了他,再把三法司之一的督察院送进他的口袋,那自己这一系文官,岂能有什么好下场

    想到这里,陈静之擦了一把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对着御阶之上拱手:“启禀陛下,太后娘娘,老臣以为肃王显所言不错,严侍郎能力出众,又在临安为官多年,去岁更是立下大功,由他执掌户部,的确是合情合理。”

    他这话一出口,这场廷推也就有了一个最后的结果。

    文官们眼神复杂的看向赵显,而杨吉则是脸色铁青,退回了朝班之中,一言不发。

    沉默寡言的大都统王象,不冷不热的看了一眼赵显,也没有说话。

    最后,还是太后娘娘宣布了这个结果。

    “既然几位辅臣已经商议出了结果,那事情就这样吧,陈尚书升门下侍中,进入政事堂,严靖擢为户部尚书,回头政事堂拟制,送到凌虚阁里,由陛下加印。”

    崇政殿里的众臣,纷纷对着小皇帝跟太后娘娘行礼。

    “陛下英明,太后娘娘英明。”

    萧太后脸色平淡,轻声道:“如果没有别的事情,这场廷推到此为止,大家各自回衙门坐班,散了吧。”

    百官纷纷下跪行礼,然后排队退出了崇政殿。

    赵显站在第一排,自然也要最后一批走,他刚刚迈开脚步,就听到了背后传来萧太后的声音。

    “七郎留步,稍后且去凌虚阁一趟,哀家跟陛下有事情与你商议……”

    完了,被老板单独留下来,肯定没什么好事。

    赵显无奈叹气,回头拱手道:“臣弟领旨。”

    等到百官统统退出崇政殿,小皇帝赵寿从御阶上跳了下来,三两步走到赵显面前,拉着赵显宽大的朝服袖子。

    “叔父…”

    少年天子偷偷瞥了一眼自己的母后,小声说道:“叔父放心,咱们都是一家人,母后她对你没什么坏心眼的……”

    赵显低头看了一眼这个好似突然长大不少的熊孩子,嘴角刚刚露出一抹笑意,随即很快板起脸孔。

    “陛下,你如今是天子,叔父二字就不要再提了,你应当称呼臣的王号。”

    此时距离赵睿去世,已经好几个月,小皇帝也心情不再低落,他嘻嘻一笑,拉着赵显的手,朝着凌虚阁走去,边走边说:“现在不是没有外人嘛,再说了,父皇以前刻意交待过我,要称呼“叔父”的。”

    赵显再次板着脸说道:“陛下应当自称为“朕”才是。”

    赵寿不以为意:“唉呀,这不是还没有习惯嘛……”

    赵显微微叹气。

    “此时陛下你身份不同了,你身为天子,言行举止都代表着我大启国体,再说即便是私下里陛下也该称呼臣为皇叔,叔父二字,以后切莫再提了。”

    说话间,两个人已经走到凌虚阁门口,赵寿拎起自己的衮服下摆,轻轻跨过高大的门槛,然后回头对着赵显嘿嘿一笑:“知道了,叔父。”

    赵显看着小皇帝蹦蹦跳跳远去的背影,眼睛突然一阵恍惚。

    这个熊孩子耍起无赖来,倒有些像他爹啊……

    凌虚阁里,萧太后已经摆好了午宴,三个人三张矮桌,每张桌子上大约摆放了六七道菜色,花花绿绿的很是惹眼。

    赵显跪坐下来,望着桌子上五颜六色的菜色,脸色有些古怪。

    这娘们,该不会想毒死老子吧……

    想到这里,赵显偷偷瞥了一眼自己的嫂子,只见太后娘娘脸色并无异样,他才勉强压下心里的猜疑



第一百一十章 毫不掩饰的威胁
    说句实话,赵显的内心里对于萧太后的评价并不是很高,自己这个嫂子聪明是聪明,但是格局太小,眼界不高,因此常常会被眼前的得失影响,做出一些蠢事出来。

    赵延嗣的事情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如果萧太后让赵延嗣继续待在王家,赵显是没有什么太好的借口对这个孩子怎么样的,同时对赵延嗣置之不理,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麻痹住赵显。

    偏偏萧太后做了这件蠢事,已经让赵显心里万分警觉,此时再来流几滴眼泪,已经无济于事了。

    赵显在凌虚阁里,跟这对天下最尊贵的母子吃了顿饭之后,就起身告辞离开了宫城,朝着肃王府走去。

    此时,宗卫府的宗卫还在一路跟着前去江宁赴任的曹钦,等候着他的命令。

    飞马回到肃王府之后,赵显直接朝着书房走去,少年赵希静静的站在书房门口,显然已经等候了许久。

    赵显推开书房的木门,赵希紧随其后跟了进去。

    “曹钦到哪了”

    赵希抱拳道:“他是前日出的临安,此时估摸着已经快到江宁军大营了。”

    “该死!”

    赵显有些懊恼的拍了拍桌子。

    本来,这个曹钦是他必杀名单之一,也是他用来向临安百官示威的工具,但是偏偏因为廷推,让他推迟了对曹钦的动手时间,导致这厮安全的赶到了江宁军大营。

    “赵慷在哪儿”

    发了火气之后,赵显冷静了下来,开口询问。

    赵希躬身抱拳:“统领大人仍旧带着一卫人跟着那个曹钦,等候着王爷的命令,不过此时那个曹钦已经快要进入江宁境地,怕是不太好动手了。”
1...11811912012112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