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赵显紧皱眉头,用手指敲了敲桌子。
过了片刻之后,他咬了咬牙,对着赵希说道:“你附耳过来。”
赵希恭敬点头,走到赵显面前弯下身子,当听了赵显说的话之后,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人显然也吃了一惊,他有些愕然的看着自家王爷,不确定的问道:“王爷……当真…要如此”
赵显冷声道:“本王自执掌宗卫府以来,还没有手下人背锅的先例,你且放手去做,出了事情,也是我肃王府的事情!”
赵希脸色肃然,半跪在地上,沉声道:“王爷误会卑职了,卑职担心的是此事会累及王爷,至于卑职一条性命,无关紧要!”
赵显赞叹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你跟你父亲赵苍一样,都是我大启宗卫的楷模,此事过后,就让你接过你父亲的位置,在甲字卫做一个副统领。”
赵希抱拳道:“卑职年幼,资质也浅薄,只有一身蛮力,还是跟在王爷身边,护卫王爷安全比较好。”
赵显白了他一眼:“只是让你升职,这保镖的活暂时还是要你来做。”
“好了,时辰不早了,你且去吧,下手的时候注意分寸,暴露宗卫的身份不要紧,只是不能给江宁军的人捉了去。”
赵希豁然起身,抱拳道:“卑职遵命!”
说罢,这位负弩少年大步流星的离开了肃王府,身上仍旧背着那把军器监出品的第一代神臂弩,跳上一匹快马,朝着江宁城方向飞奔而去。
江宁官道上,几辆马车正在不紧不慢的前行。
其中一辆颇为宽敞的马车里头,坐着一个中年汉子,这汉子体型削瘦,看起来四十多岁年纪,身着劲装,眼神阴鸷。
正是前往江宁军就任江宁军大将的曹钦。
按理说,他身为武将,应该骑马赶路才是,只是他不止一个人前去江宁,还带上了自己的两房妾室相随,因此拖拉了不少仆从行李,不得不雇了两三辆马车。
在这个马车队的后面,遥遥坠了一队几十个人,这些个个骑马,为首的是一个身形高大的中年汉子,众人见曹钦距离江宁城越来越近,不由心中焦急,把为首的汉子围在中间。
“统领,那厮眼见就要进城了,一旦给他进了江宁城,我们可就没有什么机会下手了!”
这些人,正是赵慷和他手下的甲字卫!
赵慷望着远处的曹钦,眯了眯眼睛:“若不是王爷下了命令让我们待命,这厮出临安百里,就已经死了!”
旁边有宗卫开口问道:“赵统领,现在我们该……”
“等消息吧……”
赵慷转头看向临安方向,嘴里吐出一口浊气:“希望王爷他能够冷静下来,此地已经跟江宁城下,江宁军就在边上,在此地动手杀他,我们这些人可都没有那么好脱身了。”
众人面面相觑,各自心里都有些紧张。
等又过了一个时辰左右,曹钦的队伍一分为二,两辆马
第一百一十一章 旧案
曹钦已经进入江宁,如果再江宁地界杀了他,影响会极其恶劣。
那些文官会如何如何,赵显并不是怎么在乎,他担心的是同为辅臣的禁军大都统王象跟自己离心。
王象身为辅臣之一,平日里虽然对朝局并不太多插手,但是他毕竟是辅臣之一,赵显这段时间能占到便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王象始终跟他站在一起。
但是王象这个人,绝对是毫无争议的赵睿死忠,同时也是一个忠实无比的“保皇党”,不然他也不可能被先帝放到这个位置上。
一旦王象发现自己所作所为,不那么像人臣,这位大都统估计就不再会跟自己同进同退,甚至会倒向文官一边。
这才是赵显最大的顾忌。
所以,赵显放弃了杀人,而是派赵慷去把秦干戚调回京城,防止这位良将在曹钦手下吃亏。
至于射向曹钦头盔的那一箭,则是赵显单纯的发泄心里的不爽而已。
至于后来的事情,曹钦参奏赵显意图谋杀大将的奏章很快送到临安,崇政殿上那帮文官也少不了的对赵显进行了一番口诛笔伐,但是那一支刻着“肃”字的破甲箭并不能成为证据,射出这一箭的赵希没有给人抓住,只要赵显摇头否认,没有人能把他怎么样。
尽管朝堂上所有人都知道是这位肃王殿下干的。
临安肃王府。
清晨一大早,身为王府大管家的阿绣,正在前院指挥着下人们洒扫庭院,蹦蹦跳跳的小丫从后院跑了出来,走到阿绣面前,笑嘻嘻的说道:“阿绣姐姐,少爷他让你去书房见他。”
如今的小丫已经丝毫看不到去年的凄惨模样,长成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小丫头,也算是苦尽甘来。
“知道了。”
阿绣又对着下人们吩咐了几句,然后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衫,朝着书房走去。
书房里,赵显手里捏着一封信,信纸已经发黄,上面还有一些已经变成褐色的陈旧血迹,显得有些沉重。
“少爷,阿绣来了。”
阿绣敲门的声音响起。
如今在肃王府里,绝大部分下人已经开始称呼赵显为王爷,但是第一批跟着赵显的那些丫头,仍旧喊他“少爷”,这也是赵显吩咐下去的。
“进来吧。”
赵显放下手里的信纸,脸上的表情有些阴郁。
阿绣乖巧的站在赵显身边,低头道:“少爷唤奴婢前来,有什么事情么”
赵显吐出了一口浊气。
“以前答应过你,彻查司空候府的案子,现在司空家的旧案有了一些眉目,所以喊你来看一看。”
阿绣闻言,身子猛然一颤。
在三年前,如今的这座肃王府,名字还叫做司空候府,而她,也还是司空候府的大小姐。
三年前那场剧变,导致司空家被抄家,男丁几乎悉数被杀,女眷也大多被充为官奴,可以说下场极为凄惨。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于三年前,当今的辅臣杨吉一封参奏大将军司空家勾结北齐,意图谋反的奏章!
阿绣深呼吸了几口气,这才勉强冷静下来,颤声道:“少……少爷,你查到了什么”
赵显指了指桌子上的信纸,语气古怪。
“这封信,便是杨吉密告司空雷大将军谋反的罪证。”
阿绣有些激动的接过赵显递过来的信纸,仔细看了一眼之后,脸色瞬间惨白:“不……可能,我爹他一辈子都在跟齐人打仗,怎么可能跟齐人勾结……不可能的!”
这封信,是北齐的一位实权王爷写给司空雷的,信件的内容是约定于成康十三年夏,淮军出兵与江宁军合兵一处,进攻临安。
让人觉得骇然的是,这信件的底部落款,不止有这位北齐王爷的私印,还有北齐明镜寺的印章,甚至还有北齐朝廷的御印!
北齐的御印虽然不是玉玺,但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着皇帝的意志,也算是代表着皇帝的态度。
赵显用手敲在桌子上,轻声说道:“这封信,是少爷去年的时候在刑部卷宗里提出来的,当时我还以为这信件是伪造的
第一百一十二章 兼任幕僚的王妃
说起司空家的案子,临安城上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因为这件案子,乃是整个成康朝为数不多的几件大案之一,生性仁慈的成康皇帝很少擅杀大臣,更不会去满门抄斩。
至于赵睿为什么对司空家下狠手,这其中就很有意思了。
赵睿绝不是那种昏聩的皇帝,杨吉的诬告成也是瞒不过他的,根据赵显的分析来看,赵睿对司空家下手的原因是,司空家把持江宁军太久太久了了。
从二三十年前开始,严家从江宁卸任之后,江宁军就一直把持在司空候府手里,从大将军司空褚传到大将军司空雷,历经两朝,整整二十多年!
这么长的时间,让赵睿心里产生了一些不舒服,他不想让江宁军失控,更不想让江宁军,因此干脆借着杨吉诬告的机会,下手把司空家摘了去。
在司空雷之后,江宁军的守将才变成了“草根”出身的林青,这样一来,朝廷对于江宁军的掌控,瞬间就提升了不止一个高度。
当年对此事知情者,心思阴暗一些的人,甚至在怀疑杨吉诬告司空家,乃是赵睿亲自授意,否则杨吉跟司空家无冤无仇,为什么会突然对司空家下此辣手
至于司空家为什么落到满门抄斩这么凄惨的下场,大抵是除了这么严重的罪名,没有办法拿下一个镇守边疆十几年的大将,更没有办法奈何一个与国同休的开国侯门。
就好比赵显如今在临安的地位,除了造反,已经没有什么罪名能把他拉下马了。
还有一点就是,当初赵睿应该不知道这些作为证物的“信件”,其实是“真”的。
不然他早该怀疑到杨吉的头上,而不是把这桩案子草草结案。
如今对于赵显来说的难题就是,到底要不要借着这个机会,把杨吉这个疑似里通外国的大奸臣,彻底拉下马。
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杨吉的原因,原先在政事堂一言而决的陈静之已经开始束手束脚,对于肃王府的威胁也大不如前,如果自己出手拉倒了杨吉,岂不是帮着陈静之除去了一个大敌
想到这里,赵显有些犹豫不定。
直到这时,赵显才发现肃王府太需要一些幕僚了,平日里碰到什么事情,全靠他跟项樱两个人商量,即便是谢康等人,也没办法帮到他太多。
毕竟谢康乃是宰辅,还身兼着礼部尚书,是有职司的人,不可能随时呆在肃王府,给赵显做一个咨询顾问。
赵显摇头叹了口气,然后从书房起身,到后院找项樱去了。
尽管有些不太想承认,自己的这个媳妇儿或许在手段上没有自己刁钻,但是在政局敏感度上,她比起自己还是强出不少的。
卧房里头,项樱刚刚吞下一枚参茸丸,半躺在床上,参茸丸温润的药力发散,让她脸色微红。
见到赵显走了进来,项樱轻哼了一声,撇过头不搭理赵显。
昨天赵显打趣了她一句“楚蛮子”,这位长公主到现在还在生气,不曾重归于好。
赵显笑眯眯的走近,坐在床边:“怎么了气不够啊”
项樱轻哼了一声:“哪敢啊,我这种西南蛮子,不配跟你这个温良恭俭的大启肃王爷说话。”
“不就开了一句玩笑嘛。”
赵显轻轻搂住了她的肩膀,笑呵呵的说道:“再说了,你现在是我们启国人,跟西楚没啥关系了,楚蛮子三个字,也说不到你的头上。”
“你还说!”
项樱怒目而视。
赵显讪讪一笑:“别闹了,有正事跟你商量。”
项樱倔强的别过头:“本公主不想听。”
赵显知道她只是嘴硬,也不跟她计较,直接从袖子里取出那张略微发黄的信纸,递在项樱手里,然后沉声说道:“这是三年前,杨吉构陷大将军司空雷的证据,昨日我派去北齐的宗卫赶了回来,已经确认了,这封信上的三个印章……全部都是真的。”
项樱见赵显一脸严肃,也不再胡闹,而是伸手接过这封信,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问道:“这又如何没有司空雷给北齐的回信,即便这信是真的,也只能说明构陷司空家的,不止是杨吉一人,还有北齐朝廷。”
“正是这个原因。”
赵显轻声道:“按照目前的信息来看,当年司空家并没有谋反,否则司空雷也不可能乖乖的回到京城领死,也就是说三年前的确是有人构陷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西陲军情
时间转眼间来到了成康十六年的八月,就在赵显忙着收罗杨吉罪证的时候,启国西陲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北齐从凉州撤军了!
把西楚主力牵扯在凉州整整大半年的齐军,终于在十日以前全面收缩,回归了北齐的疆土之内,不再日日袭扰西楚。
这份情报被青衣卫的探子第一时间送到了肃王府,随即由肃王府移送政事堂,再由政事堂知会与政的太后娘娘,一时之间朝堂上下为之大哗。
西楚哪怕不算那些外藩,也是有着三十多万常备军的凶猛大国,扣去护卫郢都的十余万禁军,至少也能抽出二十万战力,岂是易与之辈
如今北齐从凉州收手,西楚必然要出兵收回西陈,这是难以缓和的矛盾。
现在西楚几乎已经彻底与启国撕破脸皮,在北齐收手的情况下,启国如果想要独立面对以彪悍闻名的西楚,可以说是极为吃力。
赵显,王象,政事堂的五位宰辅和兵部的尚书以及几位侍郎,被第一时间召集到了凌虚阁议事,萧太后陪坐在小皇帝侧翼,面色凝重。
“诸卿,北齐从凉州抽手,西陲会朝着怎样的局势演变”
她这话一问出,众人包括兵部几位堂官在内,统统都把目光看向了赵显,尽管去年赵显在西陲的功劳被赵睿抹去了大半,但是启国的高层都知晓,如今大启西陲的格局,乃是这位肃王殿下一手缔造,对于西陲,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
哪怕是赵显的政敌陈静之,此时也放下了成见,静静的看着赵显。
赵显环顾了一下四周,心里微微冷笑。
“北齐从凉州抽手,也就意味着西楚也能在凉州抽身,届时他们必然会攻打西陈,西楚投放在凉州的兵力已近十五万,即便他们留下五万兵力驻守凉州,也可以腾出至少十万兵力出来!”
这些日子赵显虽然身在临安,但是与大将军林青的书信一直没有断过,再加上宗卫府布置在西陲的探子不少,他对于西陲的了解甚至比临安还要多一些。
说到这里,赵显声音沉重:“这十万兵马,估摸着有一半是骑兵,加上西楚放在辰州与西陈对抗的十万兵马,此次咱们要面对的,大概是整整二十万楚军。”
这个数字一出来,在座的诸位统统都被吓了一跳,就连禁军的大都统王象也微微有些吃惊,他皱眉道:“西陈的玄甲军征募的如何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