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漫客1
萧安民听了赵显的话,脸色也有些不太好看,低哼一句:“肃王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赵显眨了眨眼睛:“萧世叔想不想弃暗投明,投到我肃王府麾下来”
萧老头瞪大了眼睛:“你肃王府又是什么明了”
赵显不慌不忙的说道:“萧世叔这话幼稚,这明暗对错,向来都不是如何分明,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本王若明天登基称帝了,整个朝廷风向自然会为之大变,现在包括以前,所有跟我肃王府作对的人和势力,都会变成乱臣贼子,被朝野乃至万民唾骂,萧世叔你信不信”
萧安民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他左右看了一眼之后,才反应过来临安城早已经是赵显的天下,于是萧老头怒哼一声:“即便有人溜须拍马逢迎于你,那也只是一国一朝的事情,你今日如果篡位得国,你瞧后世的史书饶不饶你”
赵显翻了个白眼:“后世之时,我尸骨都成灰了,旁人骂不骂我又有什么关系”
萧安民一时语塞,这世上不知道多少人爱名声重过爱性命,这赵宗显居然如此……不要脸
“你欺侮孤儿寡母,得国不正!”
赵显笑了笑:“我也姓赵,我赵家得国百余年了,得国不正又从何说起”
血统是赵显的最大依仗之一,他是正儿八经的赵家人,比起刘皇叔那种扯大旗的宗室来说,不知道要正统多少,即便他现在称帝,皇位也还是在赵家一家一姓之中传递,并未流落外姓之手,这样一来,他受到的来自朝堂以及宗室的阻力,就会小上太多。
林青等人为什么会毫不犹豫的跟着赵显干这种兵变的买卖,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算不上真的造反,只能算政变,这样一来这些古人在心理上就不会有太多负罪感。
你赵延寿是赵家人,我家王爷也是赵家人,大家都是皇室,自然是拳头大有能耐的做皇帝比较好。
话说到这里,萧安民被呛得说不出话来,只能沉默下来,坐在椅子上闷声闷气的喝了好几口茶,赵显也不急,同样坐了下来,安静的等待萧老头做出反应。
过了良久之后,萧安民才抬起头,语气严肃:“赵七,你真要做皇帝”
“做如何不做又如何”
萧安民沉声道:“这其中便差的太多了,你若是登基称帝,便是朝廷正统,便老夫为了保全家小性命,自然不得不俯首听命,但是你若是想要一直做这个摄政王,那老夫宁愿带着一家老小逃进山里去,也不愿意遗祸子孙!”
赵显皱了皱眉头,轻声道:“萧世叔这话狭隘了,眼下我做不做皇帝,这临安都是我说了算,是没有什么分别的。”
“至于以后……”
赵显微微阖上眼睛,轻声道:“不瞒萧世叔,我家夫人已经怀孕八个月,也就是说即将有孩子了,如果生下来的是个世子,我虽然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但是将来为了保全肃王府的后人,以及诸位友朋的后人,肃王府的世子或许可以做一做皇帝。”
这是赵显的真实想法,为了稳住
第十章 抬眼朝前看
承诺这个东西,在政治家眼里一文不值,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赵显这个临安城最大的政治家,偏偏记住了那个月夜里的承诺。
尽管赵显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得不偿失的,不仅要面对林青等人的推力,小皇帝赵寿也绝不会领情,甚至会跟自己不共戴天,但是赵显还是这么选了。
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算计,自己那个身体孱弱的堂兄,待自己总算是极好的,这样一来,自己且尽尽心力,保一保他的儿子。
如果赵显登基,那赵寿就死定了,而且是赵显都保不住的那种,到时候整个临安城,乃至于整个启国,所有心向赵显的人,都不会同意留下这么大一个定时炸弹。
届时,脾气暴躁的项樱说不定会亲自提刀,出手杀了赵寿。
自己一天不登基,小皇帝跟萧太后,就有一天的寿数。
出神的半晌之后,赵显回过神来,对着萧安民微微一笑:“萧世叔,说了这么多,你同意替我肃王府做事了吗”
萧老头捋了捋胡须,瞥了赵显一眼:“这个且放下不谈,我家闺女被你坏了名声,你打算如何处理”
赵显额头垂下几道黑线。
“萧世叔你别胡说八道啊,我跟玲儿妹妹清清白白……”
萧安民怒哼一声:“整个肃州府的人都知晓你勾搭了老夫的闺女,你现在来一句清清白白就像推脱干净”
……
赵显看了一眼这个怒气冲冲,又脸皮颇厚的老头子,无奈的叹了口气:“萧世叔你说是就是吧,依你老人家的意思,这事该怎么办”
萧安民闷声闷气的说道:“你是当朝一品亲王,可以有两个侧妃……”
赵显低头笑了笑:“好,如果玲儿妹妹同意,等这段时间忙过去,我就着手给萧府下聘。”
迎娶萧铃儿,是两年前赵显就答应下来的,这个丫头虽然有一些小心思,但是总体来说心还是好的,后宅有项樱这个大魔王镇着,怎么也翻不出天去。
萧安民闻言,有些满意的点了点头。
毕竟肃王妃虽然怀了孕,但是还不知是男是女,这肃王府世子一位将来到底花落谁家,也还是未知之数。
“既然这样,老夫再休息一段时间,把身上的伤养好了,就进朝廷帮你。”
萧安民咳嗽了一声,继续说道:“只是老夫的长子还有夫人,现在还在广陵,如果这边的消息传到广陵,老夫担心有人会对他们不利……”
“萧世叔放心。”
赵显抿嘴一笑:“宗卫府的人已经出发前往广陵了,要不了多久萧世兄还有萧夫人,就可以进京来陪萧世叔了。”
“嗯。”
萧安民点了点头,对着赵显轻轻拱了拱手:“劳烦殿下了。”
赵显促狭一笑。
“不麻烦,一句话的事情,又不用我自己去。”
萧安民瞪了赵显一眼,随即微微叹了口气:“只可惜,老夫这辈子,恐怕都无法回到广陵祖地了。”
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这一点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更为显眼,有些客死异乡的人,到死都没有办法闭眼。
赵显眯了眯眼睛,淡然说道:“萧世叔不必伤心,如果你非要回归祖地,本王可以下令让现在的萧家搬出广陵萧氏祖地,把地方让出来给你。”
萧安民这一脉是萧家的旁支,本就不怎么受主脉待见,不是他自己科考取中进士,甚至在萧家之中都不会如何显眼,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萧太后失了势,连带着萧家主脉也没了往日的威势,以赵显现在的权柄,把萧氏驱逐出广陵,同样是一句话的事情。
萧安民连连摆
第十一章 传家宝
告别了萧老头之后,赵显晃晃悠悠到了后院,后院里的石桌子旁边,萧小姐正坐在石凳上愣愣出神,赵显轻手轻脚的走到了她的身后,轻轻蒙住了她的眼睛。
萧铃儿正在想事情,忽然眼前一黑,不由惊呼出声,随即反应过来在这个地方除了赵显以外,再没有人敢这么放肆,于是深吸了一口气,坐回了凳子上。
“殿下……莫要闹了。”
赵显笑着松开双手,坐到了萧铃儿对面。
“怎么认出是我的”
萧铃儿嗔怪的看了一眼赵显,低声道:“除了殿下你,谁还敢……这样…”
赵显深深了看了一眼这个眉目如画,娇羞可人的萧家小姐,又想起了在肃州府的大半年时光,不由心生感慨,开口道:“一晃眼,我从昏睡之中醒来已经快两年时间了。”
赵显来到这个世界是成康十五年的二月,如今已经是隆武元年的一月,算一下时间,他已经在这个世界度过了两年时间了。
老实说,这两年时间里,赵显并没有过过几天安生日子,自打进了临安城以后,他更是每日战战兢兢,生怕哪天一个不小心就人头落地,这才一路摸爬滚打到了今天。
回想起来,远不如当初在肃州府那大半年时间自在快活。
“是呀……殿…七哥你已经好了两年了。”
萧铃儿叹了口气,没来由的说了一句:“去年秋天的时候,我在广陵收到了苍凉山寄过来的信,信里说蝉蜕大师圆寂了。”
赵显微笑道:“老和尚已经九十多岁了,修行了这么多年,终于得见佛祖,玲儿妹妹应该为他开心才是。”
“本来确实是一件好事。”
萧铃儿垂下眉目,低声道:“只是蝉蜕大师如果能撑到今年,就刚刚一百岁整,那才是大圆满,在九十九岁圆寂,太可惜了。”
赵显眨了眨眼睛,回想起了那个牙齿都没有了的大和尚,心里也有些唏嘘,但是仍旧开口笑道:“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对于大和尚来说,一百岁走跟九十九岁走,也没有什么分别。”
“嗯。”
萧铃儿点了点头,轻声嗯了一声之后,就低下头再也不说话,这时他才清晰的感受到,两个人之间的气氛,明显不如从前那般融洽了。
人生哪能如初见啊……
想到二人初见时,赵显颇为感慨的叹了口气,轻声道:“犹记得,我从浑浑噩噩之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家中只有一个老黄,那时我腹中饥肠辘辘,我让老黄去做饭,他回答我说,府中没米了。”
说到这里,赵显自嘲一笑:“时至今日,整个临安城也不会有人想得到,两年前我会窘迫到那个地步,当时哪里会去想什么封王拜相,只是填饱肚子要紧,于是走到大街上,找寻生路。”
“不怕玲儿妹妹笑话,当时为兄的想法是找家店面给别人帮帮忙,挣点吃饭钱,可是显庆街上人人都认识我这个傻子王爷,于是只能转头走向知府衙门,求助萧世叔。”
“现在想来,当初萧世叔拒而不见,是再情理之中,而玲儿妹妹你能够出手相助,却是在意料之了。”
赵显从怀里取出一个绣着兰草的嫣红色钱袋,轻轻摆在石桌上,然后从里面倒出一块被切去了大半的碎银子,轻声笑道:“当时为兄拿着这块银子,去钱庄兑钱,那钱庄掌柜切了我一两银子,给了一千二百钱,后来在肃州府混的熟了,才知道那个黑心掌柜黑了我二百钱,现在想想还心疼不已。”
赵显指着桌子上这块被切去一大角的碎银子,低声叹道:“当年就是这五六两银子,救了我的性命啊。”
萧铃儿也目光复杂的看了那个钱袋一眼,却并不接赵显的话,只是低头问道:“七哥…你…娶了两个夫人了吧…”
赵显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点头承认:“是啊,一个是先帝赐婚,一个是高老头逼婚,好在我运气不错,两个夫人都算得上是识大体的女子,也没有生出太大乱子。”
萧铃儿点头“嗯”了一声,又不愿意说话了。
赵显长叹了一口气,尝试着伸出手把萧铃儿的柔荑握在自己手里,萧铃儿轻轻挣了挣,却没
第十二章 风起云涌
走在回家的路上,赵显心里开始犯愁了。
该怎么跟项樱……解释…咳…说这件事情呢,上次娶高雅儿,用的是绣球,这一次总不能再找一个绣球吧…
而且自己趁着项樱怀孕的这段时间,连娶两个媳妇,未免太不地道了。
赵显强忍住让赵慷去买绣球的冲动,决定把这件事先按下来,一切都等项樱生了孩子再说。
项樱肚子里的孩子,极为重要,如果是个世子,那么肃王府的统治就会在临安城扎根,赵显那些手下人也就可以彻底放下心来,跟着赵显干到底。
到那时候,赵显才有机会着手新政。
否则,肃王府连个后嗣也没有,朝野上下便会觉得根基不稳,难免会生出一些异心,当赵显推行新政的时候,这些墙头草就会出来搞事,有些投机之人以及那些利益受损的乡绅士族,说不定还会趁机想办法联络小皇帝,合谋推翻肃王府。
历史上因为得罪既有利益者吃了大亏的统治者比比皆是,大部分的皇帝都不得不在有限的空间里腾挪身子,不敢越过这条红线,然后王朝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蚕食之中每况愈下,最终改朝换代,推倒重来。
事实上,除了那些开国的君主有能力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外,后世的君主绝大多数都被愈发沉重的框架拘束住,最终渐渐死在框架里。
他们不是不想变,是有心无力。
而赵显现在同样面对这个问题,如果他现在就这样干巴巴的推行新政,必然会引起强大的反弹,到时候整个肃王集团都会危若累卵,尤其是在小皇帝尚且活着的情况下。
变革国体,可以说是千难万险。
想要变通,首先就是要肃王府能够扎根,有了后嗣这一脉才能长久,别人才能死心塌地的跟着赵显干下去。
再者就是赵显必须要在启国建立起强大的威望,比如说拿回被北齐占了数十年的江淮地区,再或者一举平灭西楚,开疆阔土,这样一来,他的威望就不会输开国君主多少!
到那时候,赵显就可以想怎么变就怎么变。
有人不服,提刀杀人头就是!
但是现在不行,现在赵显只是初掌临安,统治的基础建立在兵权之上,而且他还不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如果贸然推进变革,就是单纯的在找死了。
所以赵显的下一个目标,是越过长江,把启国的国土北疆重新推回淮河边上,只要拿回江淮地区,赵显的威望就会超过启国历代大部分皇帝,到那时候,才有变革的希望。
赵显一边考虑着朝廷的事情,一边已经回到了肃王府,此时天色已经全然黑了下来,他打了个哈欠,却没有到项樱或者高雅儿的房间之中,而是钻进了书房里头。
书房里,赵显一众女学生之中最为出彩的那个“班长”李香莲,把一叠抄录下来的文书摆在了赵显的桌子上,然后带着几个丫头跪坐在旁边,对着赵显说道:“老师,这是今天我们整理出来的,其中有政事堂送来的,也有宗卫府送来的消息,还有几件政事堂宗卫府都不能决断的事情,也都摆在老师的书案上了。”
赵显望着自己书桌上厚厚一叠文书,不由摇头苦笑。
这还是经过李香莲她们精简出来的,也就是说,如果是政事堂和宗卫府送来的原件,怕是至少能够堆满整个书桌。
这就是当权者的苦处,他们固然可以站在高处摆弄风云,但是他们却也不得不死死地攥住自己手里的权柄,因为权力这个东西,人人想要,你稍不留神,就会给人抢了去。
就拿赵显现在来说,他只要两三天不关注政事堂,政事堂就有暗中调拨地方军队入临安城“平乱”的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