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当无心四处打劫的时候,李清正在嘉宁军司城外的大营中。自保安军之战后,李清来到嘉宁军司多半的时间还是在城外大营中,尤其是和梁太后彻底决裂之后,李清深知生存在这个夹缝当中唯一能够保证他安全的只有手中的泼喜军,所以尽管平安的渡过了两年,他对泼喜军的训练却从来没有懈怠过。

    由于李清在嘉宁军司周边广大的区域内实施比较开明宽松的政策,极大的恢复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可以说低税率使这里成为西夏放牧人的天堂,而和大宋之间的贸易使他不愁军饷。手中有了钱,泼喜军的凝聚力在李清的领导下更加稳固,同样也是因为这支军队的成员多数都是生活在西夏的汉人组成,才没有部下反水的事情发生——汉人在西夏的地位很低,他们明白只要不是走投无路,最好还是在李清的护翼之下,其他的党项人都不是可靠的。况且李清现在不缺钱粮,部队的状态可以说是自成军以来最佳的时候,并且还吸收了外来的汉人和党项人,部队的规模也扩大了不少,达到了十四万人的规模。

    以泼喜军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对付来自宋朝和梁太后的军事威胁,梁太后若不想西夏彻底亡国,根本不可能来找李清的麻烦;同样大宋若想吃掉他,在这宽阔的草原上,面对装备精良,士气正高的泼喜军,没有四五十万是




第二百九十章 多管齐下
    第二百九十章多管齐下

    “总算还算是顺利!”王静辉在心中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自从布好局后,他就一直非常关注西北局势的发展,为了达到最初的战略目的,他曾亲自给无心留言,尽量对党项人进行沉重的打击——李清的主要发家根本便是畜牧业,牧民在他的地盘上若是没有安全感,估计他的根基就完蛋了。

    文彦博是在早上接到杨崇岳的六百里快脚的——信件内容太多,无法使用信鸽传递,虽然是十天前发生的事情,但得知特种部队初战便传来捷报,不仅仅打家劫舍所获超出想象,还第二次摧毁了洪州城——尽管现在只能称得上是个寨子,但这对于他来说是十分振奋人心的,便一大早派人将驸马请到枢密院中。

    在王静辉的眼中,特种部队现在的开局形势非常好,只要自己的计划进行的顺利,特种部队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能够平安归来,可以预见枢密院将会以此为蓝本继续训练扩充特种兵部队已经成为定局,并且西北的战法也自然而然的成为其作战方式的主要特征。

    “改之,待会儿你我要一同面圣,这战事一起虽然有完备的对应策略,但还是要小心行事的好!”文彦博因为特种部队参战能够顺利达成目标,这让他宽慰了许多,毕竟身为文官来领导枢密院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在特种部队成军的问题上,他可是顶了很大的压力的,现在总算能够看到一丝效果,他比王静辉本人还要兴奋。

    “宽夫先生,这次动用特种部队到西北参战,这仅仅是开始的牛刀小试,真正考验他们的还在后面,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毕竟这次行动的任务难度实在是比较大,能不能成功尚在两可之间!”

    文彦博听后也沉默了起来,他当然不会忘记特种部队这次参战的任务是什么——不仅仅是骚扰李清的后防线这么简单,而是伺机对嘉宁军司或是李清本人展开行动,两者能够做到一项,则整个的战略目标会得以实现,不过就是对特种部队再乐观的人,对这样的任务也会皱眉不止,在枢密院武官系中更是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杨崇岳是否能够受得住武宁三堡才是重中之重,若是被李清所破,那西北势必将会陷入糜烂之局!”文彦博喃喃的说道。

    “杨崇岳的武宁三堡有一万五千兵士把守,从兵力上看虽然李清的兵力是他的十倍以上,而且杨崇岳所部士兵也并非是朝中最精锐的部队,但武宁三堡扼守险要易守难攻,韩国公又大力支持,堡中集中着大宋最有威力的武器,李清想要吃下武宁三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况且李清对大宋的反击报复是不能耽搁太多时间的,杨崇岳只要誓死坚持半个月,等周边部落群起争利的时候,李清就要面对进退两难的局面,而大宋亦可从容脱身!”

    文彦博笑着说道:“驸马一向算无遗策,恐怕这次惹恼李清还是有深意的吧!”

    王静辉听后也是呵呵笑道:“李清所部泼喜军几达十数万人,几乎都是骑兵,在草原上是对其无可奈何的,不过轮到他攻城则是让他以己之短攻我宋军之长,李清身为名将不应该不知道这点,不过由着特种部队这样四处劫虏,他的生存根本也会被破坏殆尽。而我大宋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不过失去武宁三堡,后方还有顺宁寨做抵抗,李清输不起,而我大宋却输得起!”

    文彦博听后眉毛一挑,虽然这种战略安排有些让他不是很舒服,这意味着自己花了很大心思组建的特种部队很可能会被李清所吞噬,而两年前保安军之战中辉煌的成果——武宁三堡也在牺牲之列,但从长远看,经此一战之后,李清的势力将会被彻底瓦解,不用大宋动手,党项内部无论是后族梁太后除之解恨也好,还是皇族部落争利也罢,李清所苦心经营的嘉宁军司都会落入他人之手——对付这些杂牌部队可比对付李清的泼喜军要容易的多,武宁三堡亦可以轻易夺回!

    “这样的牺牲是不是未免太大了圣上同意吗!”文彦博问道。

    “李清不降宋,也不肯和党项后族与皇族同流,明摆着是等夏主秉常长大亲政好辅佐,这样的人物虽然现在对大宋比较平和,但以后肯定会成为心腹之患!只要除掉了李清,在十年之内西北党项将无力对我大宋展开任何军事行动,所节省下的军费可以以亿万贯来计算,更何况我大宋根本就不需要十年的时间,只需再有两三年便具备扫平西夏的实力了!在这个计划策划之初,学生已经向圣上阐明其中缘由,圣裁亦是!”

    “战略上的一大于战术上的一百!”王静辉虽然是个医生,但对后世这句军事名言还是非常清楚的,李清作为西夏最后一直可以对大宋产生威胁的武装力量,铲除它对大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他能够说服皇帝赵顼的一张王牌。

    在王静辉的眼中,李清要是长脑子的话,绝对不会把武宁三堡怎么样,最多就是试探性的攻击罢了。不过就算李清不愿意攻打武宁三堡,在无心的特种部队无休止的骚扰下,李清也会迫于无奈去围剿武宁三堡,只要他肯离开嘉宁军司,王静辉的目的便达到了,剩下来的事情就要看梁太后和周边部落中的狗头军师的本事了。不过这次事件的发展远远超过了王静辉事先的预想——李清真的直接就冲武宁堡来了,中间没有任何耽搁……

    无心等待向武宁堡押送马匹的特种部队归队后,两千人的部队继续四处游弋劫虏,不过这次他们并没有向以前那样将战利品押送回武宁堡,而是每袭击一个地点便驱散牧民,夺取马匹,将牛羊驱赶到草原中,并且将粮食洗劫一空,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之外,给牧民也留了一些,剩下的全部焚烧——虽然战争是残酷的,但无心不想让自己变成屠夫。

    当然敢于抵抗他们的,无心也绝对不会手软,因为他知道这些牧民今天可以抵抗他们,明天就有可能加入李清的军队,在西北曾经参与作战的他对党项的军队构成非常清楚——一个人口仅仅几百万的西夏,每次大规模侵宋的时候都能够纠集几十万的军队,最多的便是谅祚率军六十万围困大顺城长达三年之久。在这样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家中作战,对敢于向自己下手的敌人仁慈,那就等于把自己推上绝路!

    特种部队是不可能获得后方充足及时的补给的,无心也参与了保安军之战,对这点他心中十分清楚,粮食便是特种部队作战的根本,他将打劫过来的粮食分别掩埋在不同的地点,士兵身上仅仅有三天的干粮,不过令他欣慰的是游牧民族都有制作肉干的传统,特种部队对肉干是绝对不会放过的,为了能够使士兵有充足的体力持续作战,他们尽量携带更多的肉干。拜四处打劫所赐,无心的特种部队没有费多大精力,便人手三匹马,粮食加上肉干足够他们在草原上作战六七天所用。不过无心的舒心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摧毁洪州寨不过五天之后,他们终于碰到了李清的泼喜军。

    碰上泼喜军是非常偶然的,当初所制定的计划中,特种部队是要尽力避开泼喜军主力,避免与其正面作战的,虽然特种部队单兵作战力量惊人,但在战场面对动辄几万人甚至是十几万人对战的大场面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无心也是按照地图来精心制定自己前往嘉宁军司路线,没承想这么快便碰到了泼喜军。幸好无心在扎营的时候将游哨放出去很远,并且这支部队中还装备了望远镜,才提前发现正在慢慢靠近的敌人。

    这次相遇非常意外,这支差不多五百人的泼喜军并不是针对无心他们来的,无心他们的粮食和肉干都是熟食,所以在休息进餐的时候不用点



第二百九十一章 蜕变
    第二百九十一章蜕变

    王静辉看到这份关于王韶剿灭木征叛乱的折子之后,心中算是松了一口气,在这次叛乱中他也看到了一个熟人——景思立,王静辉记得这个人应该在踏白城就全军覆没自己也身死的,不过由于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后所引起的蝴蝶效应,景思立虽然兵败,但却没有全军覆没。对于木征的结局,王静辉是早就知道的,因为毒死木征的毒药便是自己送给王韶的,木征不死就想着叛变,这样的人留着他终究是个祸患,而且王韶也不可能老是待在熙河地区,历史上就是因为王韶回朝才让木征抓住机会反盘成功,最后还是王韶回到熙河才平叛。

    现在是王韶设计纵容了这些吐蕃部落首领,才使得木征自己跳出来叛乱,那可就对不起了,不过朝廷对这样的部落首领一向都会很宽大,平叛过后多半会留着他们的性命,而且给个官职安抚并且赐名,至少王静辉就知道木征最后的结局便是营州团练使,赐名赵思忠。

    “赵思忠你最好还是变成死人更好些!”王静辉在心中想到,对于归附大宋的少数民族部落,他赞同朝廷的宽和接待的政策,不过要是如同木征这样的叛乱者,出现一次便不能给他们第二次机会,朝廷边关将士并不是个个都是诸葛亮,可以七擒七纵孟获,想想历史上王韶收复熙河之后,最初的几年当中大小叛乱就从来没有停过。

    正如李清怕四处劫掠的宋军可以毁掉他苦心经营的局面一样,王静辉也怕水草丰美的熙河地区叛军横行——这样会把自己拉过来开发熙河的商人都给吓坏的,想想后世黎巴嫩贝鲁特是世界上有名的观光度假地,结果枪声一起就什么也不是了。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王静辉又知道了一个历史上的名人——黄庭坚,王韶稳固了大宋在熙河的统治,是大宋朝野中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件,苏轼和黄庭坚都分别写了诗词来称赞王韶的功绩,对熙河之役所取得的胜利加以赞颂。不过现在王静辉早就没有了刚到这个时空的时候对名人的向往,现在举目四望,他所见到的人都是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之类,此时的黄庭坚才二十六岁,在三年前朝廷抡才大典上取进士,现在还在叶县当地方官吏,实在是不能够引起王静辉的注意。

    苏轼和黄庭坚写诗来颂扬王韶的功绩,从政治立场上来看是支持变法派,不过和苏轼苏辙有限的接触当中,王静辉已经敏锐的察觉到苏轼兄弟两人的政治立场正在发生变化,全都是王安石在新法推行速度上过猛所造成的后果才使得苏轼兄弟觉得新法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苏辙是三司条例司的检校文字,算是王安石修订新法的重要人物之一,可就是在这小小的三四条例司中,苏辙已经有了怨念。

    “看来用不着吕惠卿复出,苏辙就要城头变换大王旗了!”王静辉对苏轼兄弟的转变是非常在意的,不仅仅是以为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文章风采贯绝千古的人物,在这个时代更让他体会到什么叫“人才难得”,只要苏轼能够管得住他那张臭嘴,十年之后步入政事堂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朝廷开放变革的风气不能起于一时,变法革新也并非十数年便竟全功,通过变法来做到国强民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静辉没有这么长远的政治眼光,他所能够做的便是结合后世的一些经验教训来避免大宋犯同样的错误。

    保守风气在朝廷中的势力依然很顽强,王安石经过河北这档子事之后也是锐气被挫掉了不少,况且王安石的年纪也不小了,朝廷的开放变革势力应该有接班人才行,不然王静辉的计划单靠他一人在整体政治保守风气蔓延的朝廷中间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黄庭坚,呵呵,你也不用在地方上一干就是十七年了!”王静辉心中笑着想到。黄庭坚的诗作大多都是反应百姓疾苦的,虽然这小子在上的风头甚劲,但在政治上却没有什么多大作为,不过政绩平平这对王静辉来说并不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但是能够心怀百姓、心怀天下的却是少之又少。王静辉打算拉黄庭坚一把,这样的人用起来比较可靠,而且在底层对王安石变法所造成的破坏看得也非常清楚,不会像几年前苏轼兄弟那样被王安石鼓动的脑袋直发烧。

    正当王静辉想要对如何提拔黄庭坚的时候,书房外响起了彦生的声音:“先生,有急报!”

    王静辉让彦生进来之后,接过用火漆密封的小信筒,这是用信鸽传递的,经过查验没有问题之后便拆开查看——“四月初一,李清十二万人大举攻城,战事激烈,所幸准备充足,无甚大碍!”

    “嗨!难道李清的脑子真的进水了吗!还是今天真的是愚人节!”王静辉在心中苦笑的想到,来到这个时代后,现在的历法还是农历,而西方的愚人节恐怕还没有出现,不过今天看到这份情报后,他内心中升腾起来的都是无奈的感觉——看来命运不是这么好把握的。

    “先生,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事情的发展已然超乎想象,但未必没有出路!”彦生在一旁当然很清楚的看到王静辉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是我太在意了,也是我太贪心了!”王静辉叹了口气说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并非没有可能,王静辉也早就想过最坏的情况便是李清不要命的来攻击大宋,不过他过于相信武宁三堡的防卫力量足可以吓退李清,而且周边的邻居虽然是党项人,但不要说李清是个汉人的身份,就是党项人又如何!就在这种估计之下,没有想到李清真的对武宁三堡发动了猛攻。

    “以学生看来,李清想要彻底稳固自己在嘉宁军司的地位,此人心志不小!”彦生倒是没有王静辉这么懊悔,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彦生更注重的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也许是小时候流浪的经历使他多少有些看破红尘的意思,除了自己的老师和同伴,其他人都不在他的心上,遍阅诸子百家的他最喜欢的便是《鬼谷子》,几年研习下来心志反而比王静辉这个老师要强得多。

    “哦!彦生,此话怎讲!”王静辉知道现在就是后悔也没有用,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新评价李清,如何去解决现在的困境,做出正确的决断。

    “学生观李清此人除了如先生所讲的那样对其已故夏主谅祚感激之外,也不尽全然!想西夏李氏自元昊立国之后走到今天,由于人丁单薄,不像我大宋和辽国一般皇室继承人众多,传至今天也仅存十二三岁的秉常一人。梁太后不是平常女流,杀伐决断,除了才智上稍差之外,几乎可以和契丹萧太后相提并论!”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说道:“萧琸也非完人,虽然出类拔萃,但实际上还是能够慧眼识人之故,辽国上下那个时候也是人才济济,就算梁太后有萧琸识人的本事,她身边也没有太好的人才供她驱使,况且梁氏野心太大,根本就是想要取李氏而代之,这跟萧太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故萧太后能够充分利用人才来中兴辽国,而梁太后只是落得天下骂名!”

    彦生笑着点点头说道:“学生受教了!不过学生观李清恐怕也是怀有非常之志,这并非是先生一句李清对谅祚知遇之恩的感激所能够道尽的!”

    王静辉眉毛一挑,说道:“难道李清想要的和梁太后一样!”

    “非也!学生看李清现在能够做到的便是一个元昊就非常难得了!”

    王静辉苦笑的摇摇头说道:“不会吧!”

    “大有可能!毕竟秉常年幼,梁太后又是秉常的生母,难道说李清日后想要挑动人家母子骨肉



第二百九十二章 西征
    第二百九十二章西征

    奈王井把守的军队有两千多人,而古乌延城的兵力则在一万以上,无心算了一下,根据他在武宁堡关良提供的情报,李清的兵力总共在十四万到十六万之间,一旦有战争爆发,各个游牧部落内也可大量征兵,短时间内集中起二十万是不成问题的。

    奈王井虽然是个物资中转站,但主要的物资还是囤积在嘉宁军司附近,五十里外的古乌延城的一万守军几乎都是骑兵,一旦得到消息可瞬息而至,所以无心想要毁掉奈王井难度实在是太大,少有不慎就会被古乌延城的援兵给拖住,面临他们的就剩下苦战了。

    特种部队用布裹住马蹄,借着夜色慢慢的向二十里外的奈王井潜行,一路上前锋还无声的扫掉了不少游动哨,可见正规的泼喜军训练非常有素。在能够看到奈王井灯火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将手中的大刀接上短刀柄,并且在刀刃上涂抹毒药,在腰间顺手的地方装上手持燃烧弹,准备完毕之后,一声呼哨,两千骑兵打马就向奈王井冲了过去。

    奈王井平时只是个城镇,被征用作为后勤基地的这两天,泼喜军虽然知道几乎不会有敌军可以来骚扰这里,但还是在奈王井的外围围上一圈篱笆,并且还搭起两个箭楼。无心之所以明目张胆的冲击奈王井,一方面是因为奈王井的防御措施在他眼中形同虚设;另外他也明白李清亲率十二万大军出击武宁堡,这是极为反常的,武宁堡现在处在危急时刻,只有让李清意识到在自己身后的腹地还有一支大宋的武装力量,使之分散兵力以解武宁堡之难。

    这样大摇大摆的进攻所引起的后果,无心不是不知道,但能够牵动李清的部署,为武宁堡的安全多一份保障,他情愿这么做,再说能够让他有恃无恐的是他的特种部队每个人都有三匹马,要是屁股后面跟上了尾巴多半是追不上他们的,况且沿途他们都藏有粮食,打不过就延盐州方向入草原回大宋。尽管这样做战果上肯定不怎样,但总好过武宁堡被迫,特种部队全军覆没的好。
1...118119120121122...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