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后世历史书中对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是大加赞扬,不过现在王静辉的眼中不过是遮羞布而已,和亲总共给两国带来了不足二十年的和平,还是在唐太宗唐朝国力比较强的时期,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奇耻大辱,最要命的便是文成公主和亲,唐朝政权所陪嫁的那些工匠、种子等等,这些都是无价之宝,对于吐蕃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简直就是把狼喂大了再反咬自己一口!宋朝就算是再弱小,再不如汉唐,但也没有把自己的公主远嫁番族和亲的政治传统,这也让王静辉心中稍微舒服了一些。
从唐朝开始吐蕃侵入,后来退却后散居甘肃等地的这些吐蕃人便成了今日西北的吐蕃诸部。王韶平定熙河比王静辉所知道历史上的规模和战果都要大得多,连河州都被王韶拿下纳入宋朝的统治管辖范围,这就非常厉害了。不过地盘虽然为大宋所有,但这里的居民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是以吐蕃和汉人为主,其中吐蕃又在此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他们的部落人口不仅多,而且还善于骑射,战斗力非常强——不然人家抵抗西夏这么多年,而同时期宋军却连连败北吃败仗。吐蕃在熙河地区的优势在几年前对大宋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吐蕃实力越强,则在侧翼对西夏威胁越大,不过等到宋朝占领这一区域后,这里的吐蕃势力便成了宋朝的心病了——现在宋朝统治高层对吐蕃的态度还是接纳友好的态度,不过只有统治在那里的王韶才明白,吐蕃势力若是不及早瓦解,早晚会成为祸害,自己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可以凭借武力和威信来镇抚这些部落,但有朝一日被召回朝,那这里叛乱发生不过在旦夕之间。
王静辉和王韶早就对如何处理吐蕃诸部这颗毒瘤通过书信交流了很多次,不过根据王静辉后世的经验,也唯有经济、文化慢慢下手,但这样显然是远水解不了近火,唯有出征兵这一在王静辉看来是下策中的下策了。即便后世中国一统之后,西藏、新疆等地也是非常敏感的地方,都是因为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所致,对这些地区采用强力的武力政策是行不通的,纵观中国历史上处理这些地区的做法无非是武力威慑加上厚加赏赐来恩威并进。
&nbs
第三百三十章
第三百三十章压力
当李清面对纸和笔的时候,他已经重病缠身卧床休息了,宋朝皇帝对他的封赏还没有下来,不过按照宋朝的惯例,对于小国或者是敌国重要将领投降后,一般都会授予环卫大将军一职,这和宋朝的驸马与退下来的宰相一般。
李清身份特殊,即便授予他环卫大将军,由于泼喜军是他一手创立,内部坚如磐石,所以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剥夺他的兵权,只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慢慢削弱他的兵权,不过也会有例外——宋朝皇帝自信心爆棚,觉得能够驾驭的了他,他还是会掌兵权,但是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不说宋朝皇帝,就是他的老对手韩琦、富弼也会力谏阻之。
泼喜军投降后分散在西北各个主要城池中和李清身边的,总共还有八万有余,虽说最有价值的部分便是李清身边剩下的三万和铁林军王顺麾下的两万五千兵士,但是其余军队驻扎地点险要,种谔也仅仅是加紧调兵接收这些城池,投降的泼喜军都集中在嘉宁军司和古乌延城之间的大营中缴械看管。
由于王顺作战非常勇猛,兼之在盐州立下了大功,所以李清给他的赏赐非常丰厚,在向宋军投降后,宋军将领也没有为难他,所属财产还是归还给了他。不过王顺将自己的赏赐全部和宋军做了交换,变成了酒肉,种谔也答应了他——最重要的是王顺便是冰封,他现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便是收拢泼喜军的人心,牢牢掌握住一部分兵权,日后李清就是有反心也要受到他的制衡。
在俘虏的眼中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酒肉更能够吸引他们的了,王顺的做法得到了泼喜军上下将士的一致赞叹,和王顺相比较,那些身家更为厚实的将领,宋军同样也没有没收他们的财产,但他们却不肯拿出来改善将士们的伙食,这就形成了两个鲜明的对比——原泼喜军将领看得非常透彻,做了宋军的俘虏,就是看在都是汉人的份上不把他们卖给驸马当奴隶,今后也会告别自己的军事生涯,回家当个富家翁罢了,自己的财产是用在以后的,哪里能够像王顺那样大手大脚!
虽然做了宋军的阶下囚,但是王顺还是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见了李清,李清并没有责怪他投降宋军丢了嘉宁军司,只是一味的责怪自己那不争气的大儿子李泉。冰封对此并没有表示什么,但心中却明白李清已经把自己狠到骨子里面去了,李泉是李清最大的希望,但全毁在了王顺手中,而且嘉宁军司何等重要,以王顺在盐州守城的本事,完全可以坚持到他回援的时候,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冰封毫不犹豫的将那坛毒酒拍开了泥封,就如同他毒杀李泉一样,两人一人一碗将毒酒一饮而尽。李清是绝对不能够活着的,只要让他死的正常些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泼喜军剩下来的将领中除了几个贪财的老家伙之外,没有一个能够比自己的声望更高,以后有自己的协助,这八万多泼喜军俘虏完全可以被大宋改造成属于自己的强悍军队——有着汉人的优良装备和有着游牧民族一样的骑射水平,这样的一支军队一旦重新出现在草原上,又有谁能够不为之胆寒!
毒药非常有效,第二天开始李清就病倒了,身体状况时好时坏,宋军也派来了医生为李清诊治,但这可是王静辉专门为毒杀对手而配制的毒药,已经考虑到杵作验尸被发现的可能,除非是从皇宫出来的用毒高手,一般的医生很难看得出来,更不要说在这西北战场上,上哪里去找这么高明的医生不过接到王静辉的信件之后,冰封也被吓出一身冷汗——好在他下毒的时间不长,若是再等上一个月,李清肯定就完蛋了。
现在李清就是菜板上的鱼肉,根本就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能力,不说别的,若不是梁太后发动大军来铲平他,他哪里会调动这么多的兵马在东线战争刚刚占据优势的时候狂奔上千里去稳定西方战线,这才让宋军打了闷棍坐收渔人之利。所以在听到种谔的要求后,他也没有什么废话,直接命人将他扶起来,在书案上挥毫而就,一封讨伐梁太后的檄文就这么落到种谔的手中。
种谔在得到李清的讨伐檄文后,剩下来的便是东部党项贵族的声明了,这个比较棘手,不过东部党项贵族已经被李清收拾的七七八八,龟缩在石州和翔佑军司中不敢出来,即便如此,没有宋朝高价贩卖给他们的火器和各种武器装备,他们根本挡不住李清部署在东线泼喜军的攻势。经过半年的折腾,东部党项贵族的实力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种谔一声令下,大宋便对这些“生意伙伴”变了嘴脸,宋军在半个月的时间内从银州、夏州、牛心亭、左厢神勇军司和榆林向石州和翔佑军司发动了进攻。在宋军的攻势下,除去少部分死硬到底的党项贵族沿德靖镇、明堂川撤往北部沙漠之中的铁厅泽之外,其余的都放下的手中的武器归顺了宋朝。
宋军兵不血刃的解决了东部党项贵族,除去一部分骑兵继续追击那些党项贵族余孽之外,将他们的军队全部缴械,抽出一万多精壮送到汴都献俘,剩余则打散编入军中,充当宋军攻夏的前锋炮灰部队,其中也有少部分进入宋军的后勤系统,为宋军转运粮草,当然其中善于牧马或是饲养牛羊的,都被尾随而后的河北商人以高价买下,充当他们的奴隶。
伴随着宋军的铁蹄,王静辉和他的商人团体们获得了极大的好处,虽然地处偏远了些,不过有廉价的奴隶和肥沃的草场,再加上大宋内部令人眼馋的牲畜差价,这足以使所有投资西北战争的商人为之疯狂,至于安全方面则由大宋军方提供保证,屯田厢军近在咫尺,安全上很有保障。大宋政府给予商人以极大的优惠,从商人的腰包中换取了发动战争所必须充足的资金和粮食等物资,这也弥补了国家财政不足的缺陷。
靠武力得来的土地终究是要开发出来才能够显出其价值,保守派和改革派中曾有过许多官员曾经质疑过这样的战争模式,不过与对此问题保持沉默的司马光相比,王安石则显得更加开脱一些,至少王安石在改革派内部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物,皇帝的近臣,所以这种质疑只是刚刚发出便已经在王安石个人庞大的影响力面前变得烟消云散了。
现代的战争模式使得宋军在后备资源上有着对手无法企及的高度,当大宋的战争机器一旦运转起来,只要不在战略上犯错误,和大宋作对几十年的西夏也是无法抵挡——宋军所过之处除了草场丰美的熙河和嘉宁军司区域,向外的地方几乎都是破坏性的前进——牲畜被掠夺,人口被虏走。牲畜没了还可以再饲养,但是人口的缺失才是党项最大的软肋——倾西夏全国之力,其人口也没有大宋陕西四路人口多,自治平二年宋夏战争开始,几乎每一次战争对西夏来说都是一次大出血——合格的战士不是死在了战场上便是做了宋军的俘虏,该死的小王驸马几乎成为西夏统治高层永远的梦魇,这个当世最大的人口贩子残酷的虐待党项战俘,沉重的劳役使得能够生还的党项人不过十之二三,这不仅让党项人怒火中烧,甚至就连大宋内部都是有些难以忍受,不过使用党项奴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任谁也不能够放弃这种好处——即便司马光也是如此——党项战俘为大宋节约了数百万贯的建设投资,后面开发南方、开发南洋都离不开党项俘虏。
当阿里提随
第三百三十一章 舍弃
第三百三十一章舍弃
萧佑丹的来访尽管显得非常突兀,但阿里提却并不这么认为,即便萧佑丹今天不来登门拜访,他也会尽快和萧佑丹见上一面以达成一定的共识,借助辽国来对大宋施加必要的影响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尽管这个时代还没有人知道什么“地缘政治学”,但人们在认识中已经有了模糊的认识,远交近攻这一策略早就被他们玩得如火纯清。尽管在军事上,自大宋和西夏分别立国后,宋辽夏三国都相互之间发动过战争,虽然三队中宋军连连败北,不过由于大宋占据着最优厚的生存环境,辽国和西夏还是抛开各自的成见联合起来抑制宋朝的发展。尽管两国从来没有同时出兵和大宋发动战争,但是在其中一国出兵的时候,另外一国也是做好了出兵的准备陈兵边界,用以要挟这至迟宋军的军事行动,给宋庭施加压力迫使其让步割地赔款。
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辽国和西夏的驻外使节们相互之间都有着很深的私人交谊则显得非常正常,尤其是两个都具有深远政治目光的使节更是相互配合默契,萧佑丹和阿里提就是其中的典范。
“萧兄,多年不见风采更胜往昔!”阿里提站起来笑着对刚刚迈进门的萧佑丹拱手说道。
“大人也是如此,佑丹不敢专美于前!”萧佑丹笑呵呵的行礼。
阿里提听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不过他现在心中烦心的事情太多,前途未卜之下也只能强作欢颜。萧佑丹在汴都这么长时间,自然非常关注大宋的一举一动,虽然宋夏战争的细节他并不清楚,但他自然有自己的情报,宋人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他知道的也非常多。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西夏已经面临自立国以来最危险的境地,宋军已经侵入了西夏,夺得了西夏近四分之一的国土,考虑到西夏境内本身就是多沙漠和不适合人畜居住的地区,这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相对一个国家来说已经是危险至极。
“大人来汴都和南朝进行和谈,可是因为贵国遇到了什么麻烦!”萧佑丹在两人相互客套了一阵之后,便立刻直接进入主题。
阿里提听后苦笑的说道:“想必萧兄已经听说过我国和南朝之间的事情了吧!李清谋反割地为王,但是却被宋军所制,降了宋军,现在宋军的前锋已经到了西平府之前,若再不想办法则有国破之险!”
李清脱离西夏的事情,萧佑丹是知道的,虽然他和阿里提的私交比较好,不过因为西夏和辽国之间也是有过战争的,更何况宋辽以前在战争的时候一直都是从西夏获得马匹资源,虽有着共同的敌人,但并不代表两人之间就可坦诚相见。在萧佑丹看来若是西夏更加强悍一些将宋朝打残了最好,若是两国之间两败俱伤则是再美妙的事情了。
李清降宋的事情萧佑丹可不知道,事实上正是因为消息不易传递的原因,萧佑丹所获得的消息始终要落后大宋汴都统治高层至少二十天以上的时间,正是因为这个时间差,他才不知道西夏现在的境地比他预想中的还要糟糕。
萧佑丹听后不禁有些楞了,他也知道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不过李清的泼喜军闻名天下,就算受到比较大的损失,凭借宋军那三流水平要想收拾李清没有个一年半年根本无法做到,这显然超过了他对宋军战斗力的预计水平。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李清降宋不仅给西夏带来了灭国之险,更是让辽国有些不知所措。宋军平夏的后果,萧佑丹比谁都清楚,在他看来辽国需要西夏来拖住大宋,并且最大限度的消耗大宋的实力,以便为辽国的复兴争取必要的时间——尽管现在的辽国是魏王当道,还无处谈及复兴,但他一直坚信等到皇太子登基,甚至是再过两年皇太子达到摄政的年龄后,辽国的复兴就可以开始了。虽然这个时间比较晚了些,与大宋相比复兴进度慢了些,不过他相信辽国的军事势力比宋朝雄厚,这就占了一定的先手,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后,两国之争鹿死谁手尚未两知,辽国不是没有一搏的希望,但是现在西夏就灭亡了,那在得到西夏马匹资源后的大宋,几年之间便可以具有主动进攻辽国的能力,这可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
话又说回来,西夏国危对萧佑丹来说也并不全都是坏事——萧佑丹非常清楚西夏君臣那般嘴脸,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尊崇的地位,什么国家前途之类对于他们来说一文不值。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辽国开出来的“价格”合适,西夏就是举国臣服并入辽国也未必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萧佑丹在听了阿里提关于西北目前现状的简要介绍之后,脑中不断的快速计算现今局势对于辽国的利弊——风险是巨大的,但利益同样也是巨大的,关键就看现在辽国自己是如何来操作这件事,在宋夏之战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好处!
萧佑丹也明白这是火中取栗,不过在他看来西夏至此要想靠以往陈兵宋辽边境做出要挟退兵的姿态,恐怕会适得其反更加激怒宋朝君臣,既然西夏不可救药,还不如趁机落井下石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划算!当然若是真的如萧佑丹心中所初步想到的那样将西夏并入辽国版图,那宋军所占的地盘辽国是要不回来的,而且这么做同样也会使宋朝君臣十分震怒——他们花了数十年的时间来铲除西夏,直到今日才看到曙光,但最大的胜利果实却被辽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得到,这怎能够让他们心理平衡吞并西夏也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关键就是赌宋朝还没有实力来招惹自己,不过同样宋朝君臣若是下了狠心同样虎口夺食的话,辽国亦无可奈何——辽国已经经不起战争,甚至是没有钱来发动战争!
阿里提看着神色有些微变的萧佑丹,还以为萧佑丹为现在解决西夏难题而思考,他却不知道萧佑丹此时已经准备抛弃西夏来换取对辽国最大的利益了。阿里提已经老了,他不知道自己正引动另外一个强国来瓜分自己的国家,当今政治手段最为活跃,国与国之间如何相处的政治惯例正在汴都内部形成,随着小王驸马所掀起的各种思潮已经严重冲击了人们固有的认识,阿里提这几年并不在汴都开封,所以他并没有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意味,还以以前的常理来思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就注定他要在这个问题上栽跟头!
基于宋夏之间变化迅速的形势,萧佑丹并没有和阿里提在这次会面中谈及什么实质性的问题,因为萧佑丹已经决定放弃西夏来为辽国争取自己的最大战果,同时若是操作此事得当,太子一系的人马有建言之功,使得辽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可获得大面积的领土。自古以来功高莫过于军功,军功第一乃是救驾,第二便是拓土之功,多少名将都在为不战而胜而努力的时候,像萧佑丹这样能够通过一张嘴皮子来获得近乎一半以上的西夏面积的国土,这种功劳就算是魏王耶律乙辛也是非常顾忌的。古往今来不是没有像萧佑丹这样通过借势用嘴皮子来获取国土的事例,但绝对没有能够以战果来超过他的。一想到这些,坐在马车中返回自己使馆的萧佑丹就有些淘淘然了,但是同样也有一个人更加让他顾忌——小王驸马。
“他会想到这些吗当他知道后该如何应对会不会真的支持宋朝君臣下定决心来攻辽!”萧佑丹在脑海中不断的思量着。也许正应了后世那句名言——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自己和与你亲近的人,而是你的敌人!萧佑丹自开始重视王静辉之后便一直关
第三百三十二章 送行
第三百三十二章送行
不过对于王静辉亲自出手,彦生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梁乙埋、萧忽古和现在正躺在床上的李清不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榜样吗!
“萧佑丹已经向皇帝请辞了,应该是后天就走!”彦生说道。
“不要‘应该’,和皇城司打个招呼,让他们严密监视萧佑丹的辽国使馆,萧佑丹启程之前必须准确的通知到我,这样我也好为他送行!”王静辉冷冷的说道。
说实在的,王静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想要彻底解决一个人,以前毒杀梁乙埋和现在的李清,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给大宋带来了很大的灾难,若是不清楚则不利于国家发展,百姓也休想安居乐业,但萧佑丹和萧忽古与他们两人不同——正是因为这两个人的策动,使他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靠近死亡。他现在比以往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他没有这么高尚会因为皇帝的过失而去做血渐御阶这种不知道是高尚还是愚蠢的事情,就是为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也要努力的活下去,只有自己过得好才会为国家尽心尽力,这一直就是他所崇信的准则,尤其是在这个亦真亦患的历史中。
萧佑丹不仅仅是自己的仇人,更是一个了解宋朝的契丹人,这样的人一旦回到辽国并且被重用,那给大宋所带来的后果是怎样的,王静辉就是用脚丫子也可以想的到。尤其是萧佑丹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不会被辽国皇帝所重用——他是辽国的“大贤”,又是萧姓大族中颇有名望的人,就是退上一万步,他还可以通过寄希望于太子登基也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萧佑丹一定要被清除,否则就该轮到他王静辉倒霉了——他不希望日后宋辽之争的时候,会因为萧佑丹的关系使得战争旷日持久,那王静辉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原谅自己的。
现在由于王静辉的出现,历史已经偏离原有的轨道实在太多,很多人物是自己以前在历史书上都没有见过的,而且有些原本在历史上留名的人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尽管是一些利用变法谋取个人利益的人,诸如邓绾、蔡确等人,王静辉虽然知道他们的下落和近况,但他们却不能够像历史上记载的那样靠拍王安石的马屁起家。这全都是因为王静辉的出现使得保守派和变法派在朝堂上处于一个微妙的状态——无论哪一派都无法占据完全的上风,总体来看他始终偏向保守派,但却没有把王安石一系实施太多的压制,只是让变法派略微高出保守派一头,以便迎合皇帝赵顼变法图强的心愿,另外也是保证变法派对传统规则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