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尽管王静辉在后世生活的时候,小的时候都是在家族中长大,最远也不会超过一个省,直到长大成人后才会有机会在外地生活,不过他知道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如果一生连首都的城门都没有迈出过,那对这个国家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遗憾——闭门造成永远成就不了一个伟大的帝王,而他在后世史书上读到的所谓清朝皇帝六下江南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游玩,在这点上和隋炀帝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唯一不同的是隋炀帝已经为他们修好大运河,使得他们出门更加方便一些而已。

    王静辉在心中不奢望能够在自己的影响下为赵宋王朝建立不拔之基的万世王朝,这种把整个国家的前途都压在一个人身上的做法本身就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悲哀,这样做如果遇到一个所谓的明君可以使天下百姓幸运的渡过数年甚至数十年,但是下一个皇帝乃至以后的皇帝中会不会出现隋炀帝的翻版,这谁也说不好,不过可以肯定的说这个王朝几百年下来也就算是长寿王朝罢了,迟早有一天会突然由盛转衰,落后于这个时代甚至被别的民族踩在脚下,被奴役。

    尽管王静辉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去做才能够让中国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但是显然在这个太平盛世之下搞什么革命是绝对不合时宜的,况且这个时代也是不会允许他这么做,他也不会有几个追随者。他现在唯一能够做到的便是一方面努力改善这个国家的生存环境,另外一方面趁着自己现在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思想启蒙工作。

    太子赵熙现在已经十二岁了,身体健康,可以说在王静辉的照顾下,赵熙完全脱离了传统的王朝继承人的培养程序——赵熙在受到最好的教育同时,还会有着非常广泛的运动,加上王静辉这个可能是这个时代医术最好的医生在身边,现在的赵熙身体健康程度好的让人非常乐观,至少比他的爷爷和父亲当年要好的多。当然王静辉关心的也不仅仅是赵熙一个人,皇帝赵顼的儿女们都有着特殊的“课程”——每天他们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来锻炼身体。

    王静辉在他所辖下的书院中强制推广了体育运动,包括蹴跼、射箭、武术、骑术等活动项目,好在他没有把后世的长跑、跳远等运动项目拿出来,否则以这个时代人们的接受水平来说,他将会迎来史无前例的惨败。说是强制推广,其实在自己的书院中这些运动项目并没有遭到学生和书院先生的抵制,毕竟“文武双全”在这些读书士子的心目中还是非常向往的。这些读书读得脑袋发热的青年人需要一些活动来发泄,而王静辉也给他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大宋各个书院中还从来没有像王静辉所办的书院那样,有大片的空间成为马场、弓箭场、蹴跼场和演武场,这在以地价昂贵为著称的大宋来说是极为奢侈的,尤其是坐落在汴都开封和杭州的华蓥书院与西湖书院,这样面积极为广阔专门为学生运动提供场地的做法让众多商家都极为眼馋,可惜他们无论开出多么高的价格,王静辉都不会把这些场地卖掉,这也让当地的商家非常惋惜。

    尽管因为王安石的缘故,金陵学院在办学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可惜相对于王静辉麾下的两大书院来说还是差的远,无论在哪一方面金陵书院都无法和两大书院相提并论,两大书院就读的学生早就超过了令大宋其他书院想都不敢想的三万大关。经过四年的学习后,两大书院每年都会向外输出超过五千人的各类人才。虽然王静辉并不在乎在抡才大典中高中榜单的学生数量多寡,但是两大书院的学生非常争气,自王静辉和李慎连夺两届状元之后,这状元榜首的位置就在华英书院安了家,除此之外太学和进士的入取率在两大书院也是非常高。

    王静辉心目中想要把两大书院办成接近于后世超级大学的想法在他无尽的支持下,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尽管有一些时代的局限性的制约,但在王静辉的心中,这不过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两大书院每年向大宋提供的五千多毕业生员,其各自都有出路——医科的毕业生最多,但是有和大宋军方合作的军医项目,还有大宋正在日渐完善的疫病应急机构都急需大量的医生加入,照这个趋势下去,根据王静辉的估算至少十年之内就读医科的生员根本不用愁找不到出路。而两大书院培养出来的物科、数科、会计等专业的学生更是大宋商界所急需的人才,往往学生还没有通过最后的结业考试,都会被预定一空,而王静辉本来为自己产业培养的人才则处处受到其他大宋商家的挖脚。

    皇子赵熙在两大书院中也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书院中各种思潮很是新鲜,而他也去过金陵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等其他大宋有名的书院,但是这些书院的办学水平和王静辉旗下的两大书院相比相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由于王静辉通过报纸和办学来推广他的思想,所以在大宋士林中对“文明”等话题的探讨一直就没有消停过,尤其是在击败辽国取得长城以南的土地之后,各种思潮更是风起云涌争论不休。这也是自唐末五代到现在,中原王朝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做到大一统,对历史的反思在王静辉的引领下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辩,而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的全文出版更是给这一运动提供了新的引擎。

    现在在大宋任何一个书院或是城市中的图书馆中,大宋的读书人都可以非常容易的借阅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王静辉的《论文明发展》等书籍,由于这两本书代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观点,相对于旧派的《资治通鉴》而言,王静辉的思想更令现在读书人所耳目一新。

    尽管司马光在朝中声望几乎除了王安石之外无人可比,但是作为王静辉的弟子,皇子赵熙更愿意接受王静辉的思想。虽然赵熙年龄还小,但是他却明白自己做为赵宋皇朝未来的皇帝,必须选择一条合理的治国道路,从表象上看司马光和王静辉的治国思想都是宽以待民,但是深究起来,尤其是谈论到皇朝更替,这其中的韵味可就值得琢磨了——司马光还是老一套的“天命”,皇朝的气数尽了便是该轮到谢幕的时候,另外一个皇朝将会取而代之;但是王静辉的著作中却隐隐否定了千年以来人们对王朝更替的看法——“天命”不足以决定王朝更替,更多的是百姓的取舍——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王朝不仁,百姓自然要推翻它!

    王静辉没有胆大到公开议论朝廷和国家




第四百三十章 相聚
    第四百三十章相聚

    熙宁十五年冬天,大宋朝廷已经决定不再沿用熙宁年号,新的年号定为“承天”,明年新春过后便立刻启用。与王静辉所知道的历史不同,熙宁年号一直用了十五年,比历史上他所知道的十年要长了些,而熙宁之后年号历史上定为“元丰”而不是现在的“承天”。

    历史因为他的参与改变了太多,可以说是已经完全面目全非了,不过好在是大宋占了绝对上风,此时大宋的威名可能还无法达到汉唐鼎盛时期的水平,但是近二百年来汉人所建立的王朝声望最顶峰。可以说到现在如果皇帝赵顼已经完成了他少年时期所定下的远大志向,当然辽国在北方苟延残喘,如果他的意志坚决的话,大宋的军队完全可以在一年之内让辽国土崩瓦解。

    在阵阵鞭炮声中,驸马府也是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气氛中,与历年一样,驸马府在腊月二十九这天关起大门,在门上挂上谢绝访客的字样,然后府中无论职位高低全部都到大堂来一起吃饭——每年的大年三十,王静辉夫妇都是要入宫和皇族共度春节的,所以府中过节就以腊月二十九为准了,毕竟过了新年之后各种迎来送往就是连王静辉也逃脱不了,身为皇室成员驸马夫妇也必须担负起自己应尽的义务。

    此时的王静辉也已经四十岁了,虽然他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但是两鬓之间也出现了白头发,这使得王静辉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尽管他的体质和别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并没有逃脱生老病死的宿命,最多不过是比别人多活几年罢了。

    尽管小王驸马夫妇已经步入中年,但是无论在哪里,他们的出现都毫无疑问的会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整个大宋的男人和女人都会从心底羡慕这对夫妇,王静辉的风度翩翩和赵浅予的温柔典雅在这个相当讲究“风范”的社会无疑是一对最佳典范。

    与十几年前不同,当时所有的皇室成员都琢磨着为驸马纳妾,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驸马夫妇之间的感情日渐浓厚,最近两年他们夫妇二人几乎都是在汴都附近的静园渡过的,想到静园的风光再配上这对模范夫妻,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而杭州西湖的公主堤更是见证了他们近二十年的坚贞感情,更有意思的是这原本在历史上是苏轼修建的苏堤上,有一座风雨楼是所有天下有情人都很向往之地——王静辉曾经和赵浅予在这里用红绳编过一个中国结挂在上面,后来有人误传才惹得众多有情人纷纷到这里学样子来编中国结以期待自己的爱情能够像小王驸马夫妇那样幸福美满。

    虽然还没有到大年三十,但是汴都开封城内的鞭炮自开始入夜起就没有断过,天上下的鹅毛大雪并不能够阻挡街上的行人过年的兴致。驸马府门前两盏红彤彤的灯笼高挂,一个身材比较单薄满身是雪的人翻身下马,正想去敲门,突然巷子中传来一阵马蹄声——两匹白马拉着一辆四轮马车向这边驶来。看着这辆马车行来,先前的来人站在驸马府前的台阶上,饶有兴趣的看着马车——这辆马车还是非常上档次的,而这条巷子中只有小王驸马一家,毫无疑问是来驸马家的。

    当车夫操纵着马车在驸马府门前停下的时候,看着台阶上的来人,马夫不禁手中紧紧攥了攥马鞭,非常警惕的看了一眼台阶上的人,可惜台阶上的人头上的斗篷遮住了脸面,加之天色灰暗看不清那个人的长相。这车夫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车夫,看到门前的那个人后,在攥鞭子的时候不禁加了几分力量,一时间手掌中传来阵阵骨骼的响声,仿佛是对对面的男子示威。

    对面男子对车夫的示威并没有什么反应,但是车夫看了那个人的身形后更加警惕——经验告诉他对面的人仿佛是常年厮杀,身上更是有种若有若无的血气,对面的人在斗篷中显然有一把刀,恐怕能够给自己这种感觉的人手下有不少人命。

    “先生,驸马府到了!”车夫跳下车辕,对车厢里的人说道。

    车厢的门帘被掀开,一个长相三十许的人钻出车厢站立在马车上,他第一眼便看到了台阶上的人,眉头稍微一皱,随即有些疑惑的问道:“师弟!……”

    台阶上的人听后呵呵一笑,掀掉头上的斗篷大声说道:“师兄,多年未见一向可好!”

    乘车而来的中年男子在借着灯笼微弱的灯光看清楚对面的人面目的时候,笑呵呵的跳下马车走上前去说道:“我们已经十年未见了,师兄我都差点儿认不出来你了!”

    “师兄,准确的说我们已经十二年未见了,自从那年出征西夏后到现在我只回来过三次,可惜每一次都没有看到过你,听彦生说你一直在辽国那边,所以也就未曾寻找过……”台阶上的人也走上前去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声音有些发颤的说道。

    “你我师兄弟几人十几年前各自奔赴他方,想见起来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还好还回来过四次,十多年来我可是头一次回汴都开封,就连四师弟的婚礼我都未曾赶回来庆贺过……”中年男子说起来也不禁唏嘘不已。

    驸马府门口的这两个人就是当初王静辉所收留的第一批十二弟子中的涅心和冰封,他们十多年来因为各种原因很少回汴都开封,甚至根本就没有回来过。冰封自化名为王顺后,参加了灭夏战争和宋辽战争后,便一直率部镇守在河套平原,不过由于王顺的定西军在宋军中威名赫赫,所以在王韶接替种谔成为西北大将后,便频频调用王顺在河西走廊四处出击,甚至第一个击穿阿柴部的宋军便是隶属于定西军的部队。

    虽然在这十余年中,定西军的老底子整个都被替换掉了,但是由于王顺和其他师兄治军严谨,定西军的传统风格还是完好的保留了下来,并且甚至有加强的趋势——在大宋军队编制中,从来没有一支军队像定西军这样,自诞生之日起到现在十几年来一直就处于不断征战之中,从党项人到契丹人再到吐蕃诸部最后便是阻卜人,定西军在草原民族的眼中就是恶魔的代言人。

    当初王静辉所带出的十二弟子当中,冰封对他是最有感情的,而且对于王静辉的一切命令和政策倾向,冰封都是毫不犹豫的执行——正是因为王静辉在草原民族的问题上一直主张强硬的立场,才使得定西军成为草原部落的噩梦。宋辽战争过后定西军返回河套平原,整个定西军便分成三部——一部镇守河套平原;一部帮助西夏宋军在河西走廊作战;最后一部便是向草原进发,成为草原上最大也是最残忍的一股马贼。

    尽管阻卜人以前受到过大宋的支持和扶助,但是自宋辽战争过后王静辉对阻卜人的政策就变成了极力压制,军事物资完全中断交易,茶叶、盐巴、铁器等交易量也不是满足阻卜人的充足需要,只是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不过价格却上涨了不少。不过在大宋很少有人知道王静辉给大宋统治高层上过一道奏章,希望能够以定西军的实力来尽量破坏草原上的平衡,只要有那个草原部落在定西军的攻击范围内,稍微强大一些便会招致定西军的猛烈进攻,从而达到阻卜人不能统一,分化成一个个小型游牧部落。

    毫无疑问王静辉在私下中是给王顺一定的暗示了,而大宋统治高层的默许更是将猛虎的牢笼朝阻卜人控制的辽国上京道大开。七八年下来阻卜人不仅未能够再向辽国发动一次有威胁的进攻之外,本身内部也是先在大宋的“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之下分崩离析。

    涅心的车夫便是当年刺杀辽国太子耶律浚的赵钟哥,当赵钟哥看到冰封的那一刻开始就极为警惕——他们都是刺客出身,再加上王顺率领定西军在西北横行无忌杀人无算,身上那股从骨子里面透露出来的血腥味让赵钟哥几乎如临大敌。尽管赵钟哥不相信在汴都还有人敢对王静辉不利,但是在身边居然有这么一个危险人物存在,这不能不让他紧张。不过赵钟哥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身体比较淡薄的中年人居然是涅心的小师弟,当年他也曾见过冰封,不过十几年下来当初冰封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倒是让他有些过于紧张了。

    &n



第四百三十一章 互斗
    第四百三十一章互斗

    福宁殿上皇帝赵顼大大封赏了涅心,不过因为涅心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保密程度,所以并没有对外张扬,而涅心在辽国呆了十数年,在这么多年中他并非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大定府渡过的,因为王静辉的指示他也往东京道去了很多次,并且成功的和那里王静辉所布下的情报络接头,并且通过自己的身份给予那里的情报员大量的帮助。正是因为涅心的经历,他对辽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对于辽国的情况,通过大宋布在那里的情报络,汴都开封对那里并不陌生,可是纸面上的情报哪里有亲身感受更加深刻,皇帝赵顼深知这个道理,可惜因为路途遥远的缘故,加上那里的情报人员想要回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汴都开封大都接受的是纸面情报,情报员返回汴都开封直接汇报是很少有的,像涅心这样在辽国大定府统筹安排大宋在那里的情报络,这么高级的情报人员返回更是不容易。皇帝赵顼向涅心大量的问询辽国现在的状况,涅心都从容不迫的作出了回答,这一问一答之间甚是流利,让皇帝赵顼对涅心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认识,也更加赏识涅心的才能。

    在熙宁七年那场北伐战争过后,辽国实力大损被大宋逼不得已放弃了长城以南地区还有整个西京道,但是时过八年之后,辽国在这八年当中韬光养晦也确实恢复了不少实力,但是和大宋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不过大定府可不像汴都开封那样有着完善的情报络,他们对大宋的内情几乎一无所知,二十年前的时候辽国商人在大宋的也有不少,但是经过宋辽战争过后,辽国商人只能够在长城以北三十里处所设的各大椎场和大宋进行贸易——通过战争辽国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对于商业上的一些规定就是大宋商人可以深入辽国做生意,而辽国商人只能够在大宋所指定的椎场进行贸易。

    这样的不平等条约使得辽国对大宋的情况知道的很少,不过辽国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在魏王耶律乙辛和张孝杰的强烈建议下,辽国也成立了类似大宋那样的情报局机构。可惜辽国的情报局所构建的络基础是在马人望的商业系统之上,马人望在辽国情报系统中的地位不低,这就造成了辽国情报系统工作效率低下,本身大宋情报机构中的皇城司就有很强的反间谍能力,再加上辽国内的大宋高级间谍,使得辽国只能够在大宋建立有数的几个情报站,这些还都是在大宋皇城司眼皮底下受到严格的监控。

    耶律乙辛和张孝杰之所以这么强烈的建议辽国也必须有自己的对外情报络,也是因为涅心他们私自对耶律乙辛的那次敲诈,经过那次敲诈之后,八年之中涅心他们每年都会在这两人身上得到大量的好处,光是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就数不胜数——这也是大宋兴国银行黄金和白银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受害者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张孝杰虽然有过“家有万两黄金”的豪言,但是涅心正是以这句话为依据来敲诈张孝杰和耶律乙辛的,每年获得的好处不下一千五百两黄金,八年下来张孝杰家的“万两黄金”也有些吃不住了。

    是以耶律乙辛和张孝杰成立辽国情报机构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出手对付大宋情报局,不过他们对大宋情报局既是恨之入骨,又是怕得要死,情报机构组建的哪一天涅心还派人上门给耶律乙辛和张孝杰“道喜”,顺便又开出了一张黄金千两的“罚单”。

    由于涅心这样裸的威胁,所以辽国情报机构便没有把反间谍任务作为首选,而是想办法来获得大宋的情报,在这上面马人望又毛遂自荐希望以自己的产业为基础来构建辽国在大宋的情报络。耶律乙辛自然对马人望赞许有加,不过除了马人望之外,辽国还采用了多条线路并进的举措,可惜有了马人望除了他自己这条线没有怎么受过大宋皇城司的打击之外,其他的都是全军覆没。

    这样一来经过两三年的折腾,辽国情报机构基本上就是马人望一家独大,而辽国情报机构所收集的情报也都是大宋情报局“允许”契丹人所知道的情报,至于这里面有多少真正的情报就要看大宋情报局的意愿了。七八年来宋辽两国之间的情报之战基本上都是大宋情报局在导演的一幕幕闹剧,既不把辽国的希望全部掐死,也不会给对手太多的希望,保留下来马人望这一支之外,其他的统统全部铲除,而马人望也成为大宋情报局成立初期颇为具有传奇色彩的高级谍报人员。

    王静辉虽然离开大宋情报局已经快十年了,但是他对情报局内部的事务还是非常清楚,作为情报局的创始人外加现任情报局提举彦生的师傅,大宋情报局根本没有什么秘密非要对他进行保密,有些时候很多情报都是先经过他的手做出一些批示后才由彦生形成书面奏章呈送至大宋统治高层的。
1...173174175176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