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厌恶归厌恶,如果不能使大宋财政在短期内有很大的起色,让英宗赵曙等人的口袋鼓起来,到时候就算上台的不是王




第九十六章 吏治
    第九十六章吏治

    王静辉送到汴都的信来的非常及时,看到厢军初步改编成邮政系统所产生巨大效益,让英宗赵曙等人自信满满的想要大跨步的建立一个完整遍布全国的邮政系统,一边吸纳更多的厢军,按照王静辉策论上所推算,一旦邮政系统完成,将会解决十万厢军的裁汰,这对有着一百四十万庞大帝队的宋朝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接到王静辉的信后,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等人面面相觑,然后都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全面推广邮政系统的时机还不成熟。王静辉的理由非常简单:现在邮政系统的运行路线都是大宋最为繁华的线路,连这样的线路也只能是勉强养活三万厢军,更何况诸如西北、西南那样的偏远荒蛮地区如果急于大规模推广很可能又是一个填钱的大窟窿。

    在信后随同附上的是一篇关于大宋目前交通方面的策论,王静辉指出目前大宋的财富聚集汴都开封,这完全是靠京杭大运河的功劳,不过这些运河都是靠近或与黄河相同,一旦水患再起,那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二便是大力发展陆路交通。邮政系统是依附于交通状况的好坏来生存的,如果交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邮政系统的建立自然会水到渠成,并且会容纳更多裁汰的厢军。不过这都要依靠朝廷财政的宽松与否,现在朝廷拿不出这么庞大的资金来改善交通状况,所以大规模推广邮政系统的时机自然也就不成熟。

    王静辉是邮政系统的创始人,用邮政系统来吸纳裁汰的厢军的办法也是他想出来的,英宗赵曙和宰辅韩琦不能不考虑他的建议,况且经过这封信后,他们也觉得全国推广邮政系统中间存在着诸多风险,如果冒然实施恐怕会真的得不偿失。对于王静辉“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主张,这也得到了其他诸如枢密使富弼、欧阳修、赵槩等参知政事的赞同。

    新任三司使韩绛是对王静辉最为好奇的人,他很难想象一封信便可以打消英宗赵曙和韩琦等人大规模推广邮政系统的想法,这实在是让他感到震惊。韩绛是颍王赵顼的老师,自然知道赵顼和王静辉过往甚密,不过他没有看过王静辉写给赵顼的策论,他只是知道王静辉的诗词名冠天下,几乎让这个时代他所见过所有的著名文豪都黯然失色,连他远在金陵的老友王安石也非常叹服当今驸马的诗词才学,但没有想到驸马的一封信便可以轻松的改变皇帝和重要大臣的主意,这就不止是单单诗词功夫所能达到的了。

    不过很快,韩琦心中对王静辉才智的怀疑便烟消云散了——王静辉写得关于在局部地区试行免役法的奏章到了。看过这份奏章后,韩绛在心中对王静辉又有了新的认识:王静辉所出免役法正是解决现下差役弊政的一剂良方,虽然后面关于官户、寺院、道观也要按人头收取半费的“助役钱”让人有些诟病外,其他的都是毫无争议的良法。

    英宗赵曙等大臣对王静辉关于免役法的奏章显得非常满意,这完全是一道“王静辉式”的奏章,上面的字数虽然比其他大臣上的奏章要多出数倍,但通篇没有一句废话,条条框框叙述的非常清楚,其分析也是让人十分信服,看得人只要按照上面所写的直接照办就可以了,即便是最无能的官吏,如果严格按照上面的步骤去做,那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这份关于免役法的奏章只有最后一条让人看着有些不是很舒服,但在奏章之后的附页说明上,王静辉对佛教等宗教的看法让英宗赵曙等人心生警惕。由于王静辉还不是驸马的时候,曾经就写策论建议让大宋对敌国实行软对抗,这是项花钱少、非常隐蔽的行动,所以大宋统治高层非常看重这项行动,并且专门从军中或是别处挑选训练了一批细作,化妆成道士和和尚对辽国进行渗透,不过辽国道教似乎不怎么热,所以干脆以后派出去的都是和尚了。

    为了配合行动,王静辉产业下的玻璃作坊还用徐氏的珠宝匠制作了一尊白衣观音像交给朝廷,作为庆祝辽道宗耶律洪基生日的礼物,举国惊叹,并被奉为国宝,也让王静辉的玻璃作坊自此又多了项抢手货。至此以大相国寺为龙头的大宋寺院开始在辽国大行其道的同时,也给大宋传回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情报,让大宋的统治者现在对辽国的现状多少还算有个清晰的认识。在传回来的情报中,最显眼的便是佛教在辽国兴盛的状况,实在是让英宗赵曙他们叹为观止。

    这次王静辉在奏章后面附上的策论其实就是为了解释为什么要对宗教进行限制,这助役钱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宗教徒的人数越多,其助役钱也就更大,而且缴税的人不管是男女老幼都算上,最可怕的便是一开这个惯例,现在是收一半,将来就很难说是收多少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宗教的规模。

    宗教中人也有目光敏锐的智者,他们可以从这条信息中闻到朝廷政策中控制宗教的气味,自然会极力收敛以避灾祸,如果还要继续扩张信徒的话,那等待他们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灭佛运动”的翻版了。

    王静辉所上的免役法也有机的和邮政系统相互结合起来,以增强邮政系统的效率和生意来源,他回忆了后世一些邮政传统业务,并且在奏章上也给写了出来,希望统治高层能够灵活运用,但对此他心中也没有底,在他眼中与其让那些“圣贤”去管理这么庞大的邮政系统,还不如选派一个有能力的商人来管理更为保险些,不过这么大逆不道的话,他可不敢在奏章上说出来。

    英宗赵曙和几个重要的官员对王静辉关于实行免役法的奏章仔细研究后,觉得非常实用,驸马在奏章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这让英宗赵曙他们都有些苦笑的摇摇头:驸马是怕他不在汴都,把中间所能够遇到的问题都给解释了一遍,所以才把奏章写得和书一样了。不过王静辉在这道奏折中解释的最详细的便是吏治问题,他知道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固然是因为这个倔老头儿性格不适合当此重任,但当时大宋的吏治问题也是导致变法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这个时代的官员操守,王静辉是领教过的,中国人对清官的渴望不亚于久旱逢甘霖,十几年前包公的故事便在汴都开封府上演。“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便是王静辉的感觉,王安石所遇到的问题,在他身上也不见得会遇到,毕竟自己没有什么大权,这些官员犯不着为了升官来巴结自己做政绩表演,所以免役法由他提出来应该不会想历史上王安石那么糟糕。不过吏治始终是他心中的一个隐忧,他非常喜欢西方发达国家中,官员一旦贪污或是渎职就肯定会引咎辞职,然后便是声名扫地政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现象,这明显带有非常浓厚的法家色彩,但在中国显然是行不通,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构来制约官员的操守,他就是神人也没有办法。

    朱元璋的故事告诉王静辉,杀头是远远解决不了吏治问题的,断头台上的鲜血远远不能吓退人的。不过王静辉觉得他从蔡京故事中所取得处理贪官的灵感似乎还算比较好用,据说那几个贬黜远方的官员日子非常的难过,不仅是政治生命没有了,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死旦夕不保,弄得手下那些官员对于他



第九十七章 捷报
    第九十七章捷报

    虽然关于吏治的建议没有被老丈人赵曙和朝廷重臣通过,但王静辉似乎并不是很在意,因为眼下正有个机会来证实吏治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免役法在楚州和京畿路试行。京畿路在英宗赵曙和朝廷大佬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按照王静辉免役法的条例来计算,京畿重地所聚集的财富和人口为天下之冠,按人头来征收免役钱的数目恐怕要远远高于大宋各个地方,就算有英宗赵曙在家门口瞪大双眼盯着,王静辉也十分肯定有很多官员来钻老丈人的空子,到时候看看他的表情肯定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治平四年四月二十,楚州军州事王静辉接到了大宋皇帝赵曙的圣谕:在楚州正式实行免役法!

    王静辉虽然是免役法的发起人和策划者,但当他接到圣旨后并没有急着去实行免役法,而是对着感到楚州知州府来的楚州各级官员说道:“免役法将于一个月后实施,现在本官和各位同僚在这个月中要对楚州境内的百姓按户分出等级,希望各位同僚要实事求是的划分各县百姓乡户等级,这关系到免役法能否执行好的关键,本官将会对此严查,希望各位同僚能够认真执行圣谕中所罗列的免役法条例,莫要辜负圣上的期待!”

    王静辉知道这免役法试行成功与否,重点便在这乡户分成什么等级,等级划分是否公正。他的免役法条例几乎完全是脱胎于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在历史上这个免役法也和王安石推出的其他新法一样成为“害民”政策之一,中间虽然有些毛病,但苏轼对这个免役法感到非常便利,不过司马光一上台后便把免役法给废除了,这让所有有志于中兴大宋的人都寒了心。王静辉知道此中厉害得失,所以更加不敢马虎大意,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吏治整顿的差不多,想必这免役法应该不会变成王安石那样的下场吧

    听了王静辉简短的开场白后,下面的各级楚州官员心中不禁有些发苦:自己摊上这样的上司不知道是不是命苦。王静辉作为他们的上司来说,除了在那几个贪污官员身上下过狠手外,对待下属还是不错的,至少他们的福利改善了许多,连京城中许多显贵家中都没有的玻璃茶具,自己的上司居然用这个来当作新年礼物送给所有的知县和县丞,这种奖励可真是大手笔。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只要能够保证把王静辉发下的任务完成,中间还有一些小利可占,不过一定要保证质量,那几个贪墨河防工程款项和收受贿赂的官员便是因为工程质量实在是有问题,而被他给处理了。

    所有的地方官员清楚了王静辉所下的政令后,便分头回到各自的地盘,开始按照他的要求,对治下百姓进行统计分出等级。中间虽然有些富户和寺庙道观前来说情,放在往日这些地方官吏也就手向上抬一抬就算了,但现在他们一想到那几个以前的同僚的下场,也不得不硬起心肠加以回绝。

    统计分级的工作在王静辉的坐镇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而此时汴都开封又来了一封信,信是颍王赵顼写得,是关于西夏终于对大宋屈服了。西夏自谅祚战死后,新皇秉常登基继位,梁太后和其弟弟梁乙埋为国相,梁氏家族终于掌握了西夏的政权。梁氏掌权后,打着为先皇报仇的旗号,从正月起就不断的派兵骚扰宋夏边境。不过陕西四路宣抚使郭逵和环庆经略安抚使蔡挺等人早就严阵以待,三月再次在大顺城下歼敌三万,俘获四万战俘、粮草和辎重无数,西夏惨败而归。

    此次战役中,各种威力巨大的火器和快速射击的巨弩真正的让党项人为之胆寒,本来和梁氏相互勾结的西夏大将都罗马尾趁机取得了军权,但此次宋夏边境战争让他大扫颜面,要不是他吸取了谅祚领兵作战失利的教训,在战败后以重兵保护他稳稳退回西夏,很难说他能够活着回去。

    由于大宋对西夏实行了严格的经济管制,粮食、布匹、茶叶、盐巴等日常生活所需都不能流进西夏,致使西夏国内物价飞涨,百姓生活困苦,怨声载道。这严重的影响了梁氏政权的声誉,三月西夏再次饮恨于大顺城下的消息传来后,梁氏纵然掌控了西夏的政权,但谅祚一系的旧将部属甚至想密谋推翻梁氏政权。

    西夏夏景宗李元昊的弟弟嵬名浪遇代表毅宗谅祚皇室一系,广泛联合党项贵族不愿意依附于梁氏政权,处处和梁太后与国相作对。古往今来,权力的斗争是人与人之间最残酷的斗争,于大宋朝内斗争失败者外放钓鱼的命运相比,此时这些游牧民族中的权力斗争更是显得残酷血腥,梁太后及其梁氏家族深怕嵬名浪遇势力做大,便将嵬名浪遇徒居下治。

    初步解决了嵬名浪遇后,梁氏政权见军事行动在宋朝栽了跟头,知道一时半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聚集军事力量重整旗鼓找大宋的麻烦了,便开始无理取闹的索取岁贡。不过此时大宋大胜,连西夏的国君都给干掉了,王静辉又一句话解除了大宋妥协派最后一丝遮羞布,连文彦博都外出钓鱼了,朝中剩下的不是稳守便是高叫打到西夏去的大臣,这样的局势自然不会有人站出来同意再给西夏岁贡了。

    西夏见到大宋态度强硬,不仅岁贡没有希望,连宋夏之间的贸易更是控制的比任何时候都严格,为了平息国内的怨气,只好低声下气的上书英宗赵曙皇帝,表示称臣,希望能够重开边境椎场,发展贸易。

    颍王赵顼写给王静辉的信件很长,非常详细的叙述了西夏国内的情况,这些都是走私商人所弄到的,西夏统治者做梦也想不到,大宋朝廷统治高层明里对西夏进行严酷的经济封锁,暗中却有枢密使富弼等人亲自领导一支走私商人团伙,大肆发展边境走私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利润,除了粮食这么重要的物品不走私到西夏外,各种奢侈品等源源不断的运进西夏,换回更多的西夏物产,当然中间也有大宋军方非常关注的很多的西夏战马。与此同时,大量的细作也随着走私商队进入西夏。三月大顺城之下的再次大胜,其中便有这些化妆成走私商人的细作的贡献。而宰辅韩琦靠着这些走私商人也摇身一变,手头阔绰了许多,至少对缓解西北的军饷有很大的帮助,将士们的奖赏也是多是从此出出来。

    王静辉合上颍王赵顼的来信,心想:“西夏终于还是窝里斗起来了,那个信中的西夏党项人贵族首领嵬名浪遇,自己还有印象,历史上好像是在谅祚死后的第二年被梁太后害死在贬黜之地,没想到由于自己的到来,历史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西夏去了。

    王静辉知道历史上梁氏所把持的西夏政权时期,对大宋是非常不友好的时期,梁氏政权不仅对大宋频频发动战争,虽然对于大宋这个庞然大物,他的那点儿骚扰还没有辽国发动进攻那样具有威胁力量,但小刀割肉,在这西北之地让大宋填进了无数的军费,严重削弱了大宋的国力,给本已陷入泥潭的大宋的财政有重重的加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据王静辉所知,梁氏政权不仅在军事上对大宋十分的不友好,时常把国内毅宗旧臣皇室系和梁太后的后系之间的矛盾引向大宋,靠与大宋的战争来缓和两派的斗争。最要命的便是梁氏政权搞的那套废除汉礼,提倡“番学”,抵制中原文化的那一套,这是王静辉最不愿意看到的。

    &nb



第九十八章 俘虏
    第九十八章俘虏

    福宁殿中,英宗赵曙用手指轻磕御案的桌面,眼神却盯着王静辉送来的策论中最后的那句话,眼中不断闪现愤怒、沉思的眼神。御案之下两侧站立着颍王赵顼、宰辅韩琦、枢密使富弼和欧阳修等几个参知政事,王静辉的策论他们也都读过了,策论写得非常好,不过就是对后面有点不同的建议,本来役使俘虏修建城池等笨重活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这筑路也好说,不过就是这“赎买”敌国中高级将领这条,实在是有些……

    现在所有的大宋顶级官员对于宋夏之间的关系都不保有什么幻想了,毕竟驸马的策论和奏章已经把事情说的很明白了,两次对西夏的防御作战所取得的空前胜利,还有西夏的社会制度使得宋夏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和平的机会,几个月前枢密副使文彦博也因为自己的言词而引咎辞职调往他地了,现在还有谁站出来说宋夏和解就是原来最温和的大臣也主张对西夏积极防御了。

    两次对西夏作战的胜利多少给已经继位三年的英宗赵曙舒缓了许多压力,现在整个敌国虽然还是繁花锦簇,但身为帝国的统治者,他知道在这举世无双的繁华之下,隐藏了太多的隐忧,并且已经积累到快要爆发的边缘。现在的大宋已经不是真宗时代面临外族入侵的危机了,而是大宋内部百年来积累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了,不过现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对此赵曙的心中还是颇为得意的。

    英宗赵曙看着王静辉的这份策论,他知道驸马在策论中所写的对大宋都是有莫大的好处,考虑的也非常周到,但如果真的按照驸马所言,把这些俘获的西夏精锐士兵明码标价“出售”,这由此而引发的言论也是让人吃不消的。他心中也明白,自他继位来,除了身边的韩琦、富弼、欧阳修等拥立之重臣在旁边的辅佐外,就数自己的驸马出力最大了,不仅在濮议角力、抗灾防疫中居功甚伟,在治国策略上也是别出一格,大宋的内部矛盾正在缓解,这也是自己听从驸马意见实施后得到的,最重要的是驸马还救了自己一条命。

    对于驸马王静辉,英宗赵曙心里面的感觉是非常矛盾的:驸马是个商人,却不是以为追求财富;他是个才子,但很少听说他和其他著名的文人有什么过深的来往,也就是为苏洵治病而和苏家三父子走得比较近些,但从来没有和现在的士子一样留恋秦楼楚馆;他既不爱财,也不爱名,唯一一次见过王静辉极力争取的事情便是和自己女儿蜀国公主赐婚,为此竟然考了个状元,并且还认了宰辅韩琦为义父,这份执著连赵曙自己也不仅动容。

    想到王静辉为了娶女儿而付出的一切,英宗赵曙忘记了自己还在福宁殿中和群臣正在讨论关于西夏的事务,嘴边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真是个痴人!”赵曙心中想到。

    御案之下的群臣对于英宗赵曙脸上露出的微笑,感到十分迷惑不解,还是宰辅韩琦反应比较快,知道赵曙好像是走神了,便轻咳一声说道:“圣上,老臣以为驸马文中的几策都十分中恳。从俘虏中选出养马和技术工匠,严禁其返回西夏这也是让西夏更难恢复元气,并且我大宋养马比那些辽国和西夏人养马确实差了很多,选其养马人给大宋养马也是个非常好的办法。”

    宰辅韩琦知道王静辉这次的策论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不过中间确实有很多很好的办法,看赵曙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免得被连锅端,所以便使出一条一条来讨论的方法,争取把好的建议都给挑出来。

    宰辅韩琦的话打断了英宗赵曙对王静辉的回想,心思放在眼前这本策论上来,听了韩琦的话后,赵曙也知道韩琦所担心的问题,嘴边一笑说道:“驸马所上策论皆是妙策,朕准备全部准之,各位爱卿有何想法”

    韩琦没有想到自己提醒赵曙的一句话居然能够换来全部准奏,心中便明白刚才自己揣测圣意是错了,王静辉在赵曙心中还是坚如磐石,自己的担心倒是有些多余了。对于王静辉的策论所出的办法,他还是非常满意的,连接汴都开封至西京洛阳经河中府直达西北重地延安府的驿道,其作用非同小可,确实能够大大加强大宋在西北的实力,使得自宋太祖开始的“外松内紧”的政策能够更好的执行。至于使用战俘来修建这条路,韩琦心中不但不反对,而且还非常赞成,都知道修这条路作用大,但问题是朝廷没有余钱啊!同理对于买卖战俘,韩琦心中虽然不是很舒服,但王静辉策论中所写陕西边境处的汉人被虏走后,在西夏的奴隶市场上被买卖的事情,更是让他火冒三丈,既然能够节省修路经费,为什么我们不能买!况且赎回战俘本来就是要付出代价的!
1...4041424344...1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