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戒念
宰辅韩琦是百官之首,他不说话一般没有人敢抢在他前面的,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反正这个恶人英宗赵曙和驸马王静辉都已经当了。他说道:“臣赞同圣上决断!这连接西北和汴都的驿道虽然原本就有,但已有十数年没有修正过了,如果再次修缮,其耗费不菲,但能够用战俘来修整可以大大减轻所好费用。至于让西夏出钱赎回战俘,老臣窃以为这条可以施行,同时也可以解朝廷财政困局!”
韩琦这番话在福宁殿中众人的心中仿佛引爆了一颗炸弹,一时间竟然没有人能够反应过来。宰辅韩琦心中暗叹道:“如果传出去,自己的这份恶名可就跑不了了,自己为国操劳一生,不过这个风险值得冒!”
宰辅韩琦见众人都没有说话,便继续说道:“此举虽然有违仁道,但驸马策论中也明白的写着我大宋被西夏所虏走的百姓是遭到什么样子的对待大宋为什么不恩个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况且这俘虏的数万西夏战俘,乃是西夏的精锐军队,驸马所说的只是将其中西夏党项贵族允许他们赎回,但也说过如果白白放这数万士兵回去,那我大宋边境危矣!老臣为国操劳一生,但不惜名誉,竭尽心力也仅能维持这么一个局面,但想到西夏因为这次受到重创,几年不能对我大宋用兵,我大宋可以每年省下这一千万贯的军费,老臣愿意担此恶名,以换我大宋太平!”
韩琦自仁宗朝嘉祐二年官居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到现在整整十年为相,英宗赵曙继位,他是拥立首功,朝中官员声望之隆,没有比他再高的了。今天韩琦在福宁殿这一席话真是有些声泪俱下了,虽然采用“赎回”的办法来交接俘虏是有些让人为难,但正如驸马策论和韩琦刚刚说过的那样:这数万俘虏可是西夏的精锐军队,如果就此放虎归山,那对于大宋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以往大宋与辽国和西夏交战,胜少败多,就是在襢渊之盟围住几十万辽军精锐也是和平解决的,大将狄青征西夏带兵作战虽然争取了很多地盘,但也没有这两次战争所虏获的俘虏多,大宋高层还没有过处理这么多异族俘虏的经验,现下最好的处理办法便是把这些西夏士兵按照驸马策论中所出的主意来办,既能省事,有可以节约大笔的财政开支。最大的好处便是西夏失去这几万精兵,暂时在这两三年内便不可能大举侵犯西北边疆,每年由此节约下来的军费保守的估计也会在一千五百万贯,这对所有人来说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诱惑。
第九十九章 包公
第九十九章包公
以前王静辉到楚州各地去走访的时候,那是抽查河防水利工程的质量,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深入到自己治下看看这个时代远离汴都的百姓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的,而把蜀国公主一起带出来也是因为他一方面想陪自己的娇妻到处看看不同的民间风味和景色,出来散散心;另一方面也让公主好接触一下底层百姓的生活和皇室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别。
一路上王静辉和蜀国公主轻装简从,和几个负责保护蜀国公主安全的大内侍卫深入到市镇乡村,有时候就干脆找一家农户借宿一晚。这一路虽然对于蜀国公主是有些辛苦了点,但这些景象都是她从来都没有见过和接触过的。这使得她现在更像一个天真的女孩子,成天围绕在王静辉的左右,不停兴奋的指这指那,娇艳如画的脸庞上从里到外都洋溢着青春和快乐。待到晚上蜀国公主由于白天兴奋的有些劳累的时候,王静辉就贴心的照顾娇妻,不仅给她准备烫脚水,还亲自下厨给她做些可口的饭菜,让她这一路走来更是让这对新婚夫妇柔情蜜意,难舍难分。
虽然和蜀国公主一路上在楚州各地到处行走,但王静辉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这次出来是干什么的,现在楚州百姓都领取到了分户等级的结果,他深入百姓家庭和市镇的茶馆酒楼中,在旁边一边和蜀国公主喝茶,一边竖起耳朵听周围的人在闲聊。从自己这段日子中明察暗访当中,王静辉非常欣慰的看到经过先期宣传免役法的各项细则后,百姓对免役法还是非常支持的,并且对自己现在领到的分户等级也是很满意,这让他心中踏实了许多。
王静辉以前曾经仔细研究过王安石的变法条例,并且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历史进行分析过,王安石变法前曾经在自己的地盘上实验过一些方法,也都很成功,但一旦他成为宰相后向全国推广他所实验过的新法后,竟然遭到了惨败。王静辉在楚州各地考察的时候的同时,也在思考历史上的王安石为什么会失败,除了触动大地主、大商人和朝廷权贵的利益太多外,官吏的选拔和使用也是王安石栽跟头的地方。不过王静辉现在才刚刚开始他的地方官生涯,还没有这么多治理地方的经验,唯一能够做到的便是不断的实验和观察,以便总结其中的窍门。
最有意思的便是王静辉大多数的时候又干起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医生,他现在的医学水平可要比刚刚来大宋的时候要强的太多了,两根手指只要往病人的脉搏上一搭,不出一刻便能够把病人的病情给说个不离十,这一路上也治好了不少的病人,倒是闯出了小小的神医名声。不过各县的地方官吏也知道他们的上司现在正在自己的地盘上走动,所以闻风而动,搞得王静辉很是狼狈,当百姓知道给自己看病的人居然是当今驸马爷,楚州的父母官的时候,通过口口相传,王静辉的名声居然带有一丝传奇色彩,倒是在楚州家喻户晓了。
通过这近一个月的考察后,王静辉大致上对楚州的各个方面都有了一个底,其实楚州的条件是非常不错的,鱼米之乡,交通发达,工商业繁荣,老丈人赵曙实在是给王静辉安排到一个基础非常不错的地方,只要不是特别昏庸的官员,都能够治理好楚州。
“关键还是在吏治啊!”王静辉在书房中叹了口气。他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吏治是推行改革的关键,变法中总会有新的新兴势力崛起,一旦发动变法,这些新兴的势力便开始使用各种手段来讨好上司,进行政治投机,这方面的东西在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中已经上演了无数次,王静辉的脑袋就是再不开窍也多少明白其中的厉害。
对于加强吏治,王静辉已经向英宗赵曙他们敲过警钟了,但反馈回来的效果似乎不大,除了得到默许外,最高统治阶层没有明确的表态,对此他的心中也是非常的沮丧。想想传诵千年不衰的包拯包青天的故事就发生在十几年前的汴都开封,王静辉恍若犹如进入梦境一般,没有见过包拯的事迹,简直是让他惋惜万分。
“写!我要把包拯包青天的故事写出来!让现在所有的大宋百姓都知道这么一位名传千古的清官的事迹!自己手中掌握着商务印书馆这样的传媒利器,为什么不能把这个流芳百世的人物变成现在百官的偶像!”王静辉脑袋中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激动的紧紧的抓住手中的笔。
王静辉立刻起笔给汴都开封的颍王赵顼、宰辅韩琦和富弼等人写信,希望他们能够给予自己帮助,把包拯的生平资料全部给他,或是叙述韩琦、富弼这些曾经和包拯共事过的官员对包拯的回忆资料。
把包拯写出来,这个想法让王静辉非常兴奋,即便百年后没有人记得他这个驸马,但打开《包公传奇》这本书的时候,也能看到他的名字,自己将会与这个中国百姓心中的救星同在!
任何社会变革前,总是先由舆论作为导向的,对于王静辉来说,他不缺乏中兴大宋的办法,而是因为他怕和王安石栽在这吏治同一个坑里面,他需要舆论在前面宣传,宣传百官的典范,树立包公这个官员典型,这也好为他以后摆平吏治问题做准备。什么变革都是有需求的,只有民间百姓对清官廉吏的渴望达到最高点的时候,帝国的统治阶层才会注意到此时是不改不行了,到时候就是他王静辉上场表演的时候了,整治吏治到时候也会变得水到渠成。
将写好的信寄送出去后,王静辉便开始召集他手下的各县地方官,宣布免役法正式在楚州试行,此时另外一处试行免役法的汴都开封的京畿路,现在试行免役法都快要两个月了。对于首先提出制订免役法的王静辉,在楚州的动作这么慢,他的老丈人赵曙从西夏事务中抽身出来,也在紧盯着免役法的试行效果,对自己女婿拖沓这么长时间,心中也有所不满了。幸亏王静辉把自己在楚州的事情写成一篇一篇的日记,不停的给颍王赵顼发送过去,由赵顼来代为向老丈人解释其中原委,这才平息了赵曙心中的疑问。
虽然有英宗赵曙在催促他快点推进免役法,但王静辉还是我行我素,小心谨慎,他知道这样可能会引起赵曙的不满,但这次试行免役法是制度上,将来要推行到全国实施的,绝不容有任何闪失。免役法在楚州试行一个月后,倒是非常争气,楚州的老百姓都反映称好,虽然要缴纳一定的免疫费用,但实行按乡户等级收取免役钱,这使得很多穷困之家都不用缴税,而大户之家则是缴税的重点,这也多亏了王静辉先着手狠抓了吏治,使他的手下地方官对他的命令不敢有任何违背的结果。毕竟王静辉并不是老在楚州城中待着,随时可能会到各处走走,还有蜀国公主的禁军侍卫们,他们本来早就闲得发慌,正好驸马爷给他们找了个差事可以到处走走转转,不过就是要顺便把民间的言论收集上来,好让他分析罢了。
免役法在楚州推行的时间要比京畿路晚上快要两个月,不过试行后在楚州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至少没有大批的百姓站出来高声反对,而一些富户知道驸马爷不是好惹的,也就熄灭了想要闹事的念头。王静辉也趁机在免役法推行的时候,开始大量处理厢军,用大量的厢军来填充以前由役使老百姓做事的职位。由于厢军不用付钱,所以雇佣厢兵来当差役,这无形中也节省了楚州的财政开支,不过王
第一百章 成果
第一百章成果
王静辉在老织工的讲解下弄明白眼前这台古董级别的织布机后,按照记忆中所见过的织布机和纺纱等纺织工具,模糊的先画出一个雏形,然后在仔细推敲可以改进的地方。王静辉做为一个现代人,比这个时代人的优势之一便是接受了比较完善的教育,虽然他不会织布纺纱,但凭借着其所所学的知识,硬是一点一滴的完善织布机和其附属工具的性能。
以前王静辉只是知道搅车、踏车、椎弓这些古代纺织机的名词,没想到通过自己对照纺织机慢慢的改进,居然也在自己的手里制造出来。他把新部件的形状给画出来,对织工说明其作用,然后由织工和木匠来互相交流确定具体的尺寸,做出实物。
在设计制作新式纺织设备的时候,王静辉还特意把那十个对物理感兴趣的学生也带着,也让他们来参加设计机械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这十个学生已经快要十七岁了,被王静辉收养两年,又由他亲自教授一年的科学知识,现在他们的数学和物理水平已经很有基础了。在参加设计的时候,虽然是打打下手来观摩学习,但也不时的提出问题和建议,王静辉也都耐心的解答,或者是给予肯定。
虽然蜀国公主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干些什么,但也能够看出王静辉对此事重视的态度,每天都亲自下厨为丈夫做几样精致的小菜,给他舒缓压力。有一次蜀国公主还是开口问道王静辉正在做什么。王静辉抱着她说道:“是一种织棉布的机关,有了它,百姓可以用它织布会更快更好。棉花也不是丝麻,大宋境内任何地方都可以栽种,就像种粮食一样。为夫为官一任便要造福一方,这种机关会能够容纳很多人来劳作,到时候就可以给裁汰下来的厢军找口饭吃,大宋也好早一天免去这‘冗兵’弊政!”
蜀国公主看着王静辉那双略显疲惫的眼睛,不禁心疼的轻拂他那棱角分明的脸颊,怜惜的说道:“夫君大志,但也要爱惜身体!”
经过十几天的折腾,知州府的偏庭中,王静辉终于在众多人手的帮助下,纺织设备的全套改进终于完成,从脱籽到纺纱织布,要比以前的老设备效率提高了数倍,而且经过织工操作后,织出来的棉布质量也是上乘,自此王静辉终于拿到了一个可以支撑众多劳力的密集型产业。
楚州富商的忍耐力都已经到了极限,当听到知州大人的请帖后,立刻云集知州府的夜宴。同上次一样,这个驸马爷的饭菜实在是不怎么样,不过上次他拿出来的液压榨油机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赚钱机器,虽然时日尚短,但在这段日子里面,他们都觉得每个月向楚州财政上缴的那一百贯使用费是非常值当的。有过前一次的经验后,虽然这饭菜比较难吃,但没有一个人愿意走开。
知州府的大厅前面是一个盖着大红绸布的机关,联系到最近王静辉从外面召进来的是织工和木匠,所有的人都知道可能是织布机。王静辉在上百双焦急等待的目光中,把那块红绸布揭开,然后几个人走上前去,开始操纵全套的纺织设备,从棉花脱籽到纺纱织布,在几个人密切的配合下,随着织梭的当当声响,一块棉布便一点一点的织了出来。
在场的商人没有几个是干过棉布生意的,但他们却知道从棉花到棉布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棉布没有绸缎贵,正式因为其织造繁琐而使其成本增高,所以利润也就低下的很,没有什么人来做这搞不好会赔本的买卖。
这台上有个老织工在一旁讲解,而其他几个在配合织布,听过讲解后,楚州的富商们才知道驸马爷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造出了新式的纺织设备,改进了许多地方,以至于使整个织布速度比以前提高了数倍。富商们心中也在嘀咕:看着眼前的一番景象,也不相传闻中那么慢的织布速度,如果要是这么快,那织布倒是个不错的生意,就以前这么慢的速度来织布,松江、闽广地区还有种棉花的,还不是棉花要比丝绸好伺候多了。楚州有地,完全可以大范围种植棉花或者是让周围别的地区种棉花,到时候楚州只管织布便可以了。
王静辉等到演示的差不多的时候,才走上前台,说道:“各位楚州商界的朋友们,今天你们看到的便是经过本官改进后的织布设备,相信各位都能看得出来如果用它来织布会取得什么样的效益。本官也不多说了,这纺织机的规矩和几个月前的液压榨油机一样,不过会费涨到每个月五百贯,各位老板,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王静辉的话刚说完,台下的楚州富商们都开始交头接耳的商量起来,整个大厅显得乱糟糟的,旁边列席的楚州各地官员也是对此非常反感,脸上都露出了不耐烦的神色,心中直埋怨王静辉为什么和商人打成一片。见到会场秩序有些散乱,他拿起旁边早已经准备好的小木槌敲了两下说道:“各位商家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本官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坐在前排的几个商人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便由其中一个身体稍微发福的中年人站起来问道:“请问大人,其实收取几个‘会员费’我们到不是很在乎,毕竟大人制作的新式机关能够让我们获利不菲,这点儿钱我没还是出得起的。不过小人还是想代大家问问,这笔会员费到底是干什么用了!”
王静辉认识这个中年人,他是楚州一大富人,叫刘和胜,手下掌握这多处钱庄、榨油作坊、当铺等产业。王静辉挥手示意刘和胜先坐下来听,然后笑着说道:“想必在座的各位都听说过,‘一人致富,而天下人皆贫,则富不能长久;一人独安,而天下人皆困,怎安不能长享’这句话不吧其实就拿几个月前的榨油机来说吧,本官完全有能力自己来单干,或是交给厢军去办,但为什么本官还要把榨油机拿出来给大家共同分享呢楚州盛产油菜籽,在这楚州城内还有多少人指着榨油来混口饭吃,如果本官要是吃了独食,恐怕你们的榨油作坊都会破产的,到时候给你们雇佣的老百姓就会失去饭碗,到头来还是本官的过失!本官身为楚州的父母官,与其一人富,不如带着大家一起发家致富,这样你们也可以扩大生产,招募更多的百姓来做工,牟取利益,而楚州也会因为你们的生意兴旺,赋税才能充足。”
看着底下一群人在那里听得非常仔细,都在思考他的话,王静辉又继续说道:“刚才刘老板问及每家商户所交的‘会费’用在哪里,这个问题提的好,本官也给你们交个底,也好让你们明白自己交的钱用到哪里去了。薛大人,你那里有本账本,你来给他们说吧!”
坐在旁边官员席上的楚州通判薛向之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账本走到前台来,打开账本便念道:“自治平三年腊月到现在一共收取了五个月的会费,总共是六万两千贯。其中修缮桥梁或是架设新桥共计三十八座,耗费三万六千八百余贯;剩下的两万六千贯用在楚州的楚州、淮阴、宝应、盐城、山阳、建湖六处兴修学堂之用,和赈济了三百一十名身负功名的贫寒士子一千二百余石米粮,还有剩下的二百贯便是今天饭桌上的菜肴了。修建的桥梁、学堂和所受赈济的贫寒士子的名单都在账簿上,各位如果不信可以按图索骥,查实一番!”
通判薛向之可没有像王静辉这样给这些商人好脸看,相对于王静辉,他更像这个时代读书人对商人比较鄙视,他不明白自己的上司为什么
第一百零一章 来信
第一百零一章来信
现在的楚州慢慢发挥了它的活力,显得一片欣欣向荣,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让王静辉满意:原本他寄予厚望的沼气池便是惨败而归,各地的府衙都按照王静辉的只是建立了沼气示范区,可惜的是百姓对此并不感兴趣,他手底下的地方官倒是挺喜欢这些东西,反正示范区是减灾府衙或是附近的,正好拿过来取代原来木柴和泥炭做为燃料,这多少让王静辉有些哭笑不得。
与王静辉想象的正好相反,城里的大户人家对沼气更为追捧些,最主要的用途除了做饭取暖外就是用来照明。这个时代富人家晚上庭院中的照明可不是王静辉想象中用灯笼来照明,而是用内外相重的两只碗,里面的碗盛满鲸油,用石棉做灯芯来燃烧照明,而外面的碗则是装满水,用来给里面的碗降温,防止鲸油由于受热而加快蒸发。而采用沼气照明可以省去很多费用,没有用鲸油或是其他燃料照明那么麻烦。
没有想到自己准备提高粮食产量的沼气池项目,居然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夭折了,王静辉心中感到郁闷的很,不过他也知道沼气池本身就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对于现在乡下的农民来说,照顾起来比较麻烦,得不到大范围推广也是在情理之中。
与身在楚州正在收获初期果实的王静辉相比,在京畿路开封府坐镇的曾公著日子可没有王静辉过得那么惬意了:自实行免役法三四个月来,小小的京畿路各处反映上来关于免役法扰民的事件就没有停过,成天把开封府闹得是鸡飞狗跳。
曾公著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在意这些扰民事件,但这种事情越来越多,自己坐镇的开封府又是个很敏感的地方,不由得他不重视,所以便把反应免役法扰民的折子递了上去,交给英宗赵曙来圣裁。
猜你喜欢